八日晚,文協合唱團團員,女的穿上新訂做的紫緞露肩禮服,男的穿西裝,打領結,人手一本紅色扉頁的歌本,在舞台上鋪陳出一幅悅目景象。
他們當晚演唱了十九首歌曲,共分五個類別,包括鄉土小調,現代合唱曲,抗戰歌曲,藝術歌曲,通俗歌曲,幾乎全都是與花有關的歌。
指揮王麗文還在會中自己獨唱了三首歌,Les Rose D’Ispahan,玫瑰三願,Das
Veilchen,展現她本人的聲樂專長。
根據音樂會節目冊的介紹,文協合唱團員大多來自台灣,在中國廣東開平出生,香港長大,曾經在香港廣播電台歌唱比賽中得過第一名,1975年在波士頓安良工商會半的歌唱比賽中也拿冠軍的譚玉秀,顯得十分特別。她在團員介紹中說明自己當年忙於家庭,工作,後來就退出了“歌壇”,二年前才因為鄭蘊慧的引介,重新加入文協合唱團。
經文處副處長陳銘俊,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主任郭大文,波士頓僑領馬滌凡,當晚都應邀出席。
圖片說明:
文協合唱團謝幕。(菊子攝)
文協合唱團團長吳萍萍(右起),文協會長冼鳳明,“拼宵夜”作詞者之一丁洪陶,文協合唱團指揮王麗文在音樂會後互相恭喜演出成功。(菊子攝)
姜詮(右),徐宗玲(左)是文協團員夫妻檔中的其中一對,演唱結束,獲贈鮮花。(菊子攝)
譚玉秀(中)輟歌多年後,二年前才重回文協合唱團。音樂會後和講廣東話的好友姚蓮蒂暢敘。(菊子攝)
羅芬(左起),陳玉瑛,譚玉秀(又二),羅靜春(右一)在演唱“賣花”一曲時,從觀眾席中走上舞台,還邊唱,邊賣花。(菊子攝)
指揮王麗文(左)當晚得到最多獻花。(菊子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