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以“與張欣,潘石屹零距離交流”為題的聚會,由哈佛中國基金,哈佛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哈佛中國論壇,哈佛瑞德克莉芙(Radcliffe)中國學生會主辦。
哈佛中國基金主席柯偉林(William Kirby)再主持時透露,聚會原本安排在能容納150人左右的會議室,沒想到潘,張兩人粉絲太多,只好改到科學中心大樓B廳舉行。
潘石屹表示,過去這三十年來,中國社會變化太快,互聯網更是劃分時代的分水嶺,九零後和九零前出生的人,無論事價值觀或取得知識手段,都完全不同。他認為在這變化快速的年代,無論中國,台灣,香港怎麼變,最重要的是溝通,對話,能夠掌握未來社會變化方向,並以之為個人進修,發展依據者,必有收獲。
談及SOHO基金時,潘石屹表示,該基金成立九年,所有的工作重心都在教育上,因為他和張心都相信,每個人的潛能,只有通過教育,才能發掘出來,而一個人,一個家庭,或一個國家,也只有經過教育,才能得到最根本的改變。
當初來哈佛捐款前,他就擔心過,捐款後,也真的各種質疑,謾罵,鋪天蓋地捲來。但他們認為自己不能為他人的看法而活,因此只要他們認為是對的,就會繼續下去,而且繼哈佛之後,還會繼續到其他學校捐款。他們對獲得捐款者也沒有任何要求,只希望他們抱存為社會服務之心,眼光放遠。
談到個人該如何發展時,他以個人鍛鍊身體甩掉九公斤為例,強調首先要鍛鍊身體,其次不斷學習,最後要有愛心,否則擁有再好的知識也沒用。
當天出席提問的人龍很長,問題很多。潘石屹坦言他認為未來是互聯網時代,在線教育很有前途,傳統的房地產行業,未來也必須和互聯網結合,整個社會運作,經濟發展,都要用互聯網思維來考量。
潘石屹也說,他出版的書中,真正由他自己寫的書,只有兩本,一是“我用一生去尋找”,一是“我的價值觀”。
張欣表示,教育是很大的課題,目前她們看到兩個重點,一是電子化,一是全球化。捐款到哈佛助學,是幫助中國學子因應全球化的做法之一。他們更希望自己的行動能起“拋磚引玉”作用,促使更多人捐款濟助學子,讓有能力的人都有機會成為更好的人才,將來幫助更多的人。
圖片說明:
哈佛中國基金主席柯偉林(左起),為SOHO中國執行長張欣,董事長潘石屹主持“零距離交流”會。(菊子攝)
潘石屹(左二),張欣(左三)上台前,坐在觀眾席中。(菊子攝)
趕到哈佛一睹潘石屹,張欣廬山真面目的聽眾,把大講堂擠得人滿滿的。(菊子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