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三, 4月 10, 2013

中國超市關掉一家華盛頓街分店


中國超市集團近來處於多事之秋狀況。在昆市開分店的爭議未歇之際,該公司位於帝苑大酒樓地面樓層的分店,昨(9)日已在華盛頓街門口貼出字條,聲稱該店「現在不開了」。
      昨日抵達中國超市位於華盛頓(Washington)692號分店購物的民眾,只能看到鐵柵門緊閉,外面玻璃門上貼著一張手寫紙條,請顧客轉往美東中國超市和八八中國超市的其他兩家中國超市購物。
      波士頓環球報昨日在一篇文章中表示,根據中國超市東主方妙昆的發言人Stephen Crawford所說,礙於租約將於今夏到期,中國超市位於華盛頓街692號分店週二起關閉,所有業務轉往鄰近,穿過麻州公路,位於喜露(Herald)街與華盛頓街交界處的另一分店。中國超市將儘量把所有員工轉往另一分店工作。
      中國超市東主方妙昆昨日回答本報查詢時表示,位於華盛頓街692號的中國超市,佔地約67千平方呎,有員工約30人。由於該一地點的樓宇結構太舊,並不符合該店要求,在10年租約即將到期,重新裝修恐需斥資百萬元以上等考量下,該公司決定提早關閉這一店面,將業務整合到有員工60多人,佔地逾萬平方呎的喜露街分店。
      方妙昆表示,由於店內仍有貨物待清售,華盛頓街上的店門雖然已關閉,但該店位於小巷子裏的店門,仍然開放,供顧客入內購物,並未完全關閉。
      中國超市此前在波士頓內,共有3家分店,分別位於方圓12哩之內的林肯街、華盛頓街及喜露街上。
      中國超市座落於喜露街50號的分店,近年一直是華埠社區內爭議的主角之一。波士頓環球報指去年就有些華埠領袖,公開反對擁有喜露街50號的中華公所簽發新租約給中國超市。
      聲稱塔芙茨大學和紐英崙醫療中心在1983年時,把喜露街這物業交給代表華埠社區的中華公所,另外再給10萬元獎學金,以及10萬元就業培訓經費,藉以換取居民們承諾,不反對他們在華埠內做機構性擴張。
      不過,中華公所迄今仍未使用這一物業建住宅,反而是出租給超市達20年。中華公所的領導層去年為租約辯駁,表示該一做法可容許他們在稍後的日子中計劃做發展。

圖片說明:

      中國超市位於華盛頓街692號的店面,已拉下柵門。(菊子攝)

      中國超市華盛頓街分店玻璃門上貼出的告示。(菊子攝)

中國超市昆市開店案 4/23再議


昆士市議會8日晚的會議,一開約45小時,最後仍決定,暫時無法就中國超市擬在北昆市開分店一事投票,將待收集更多交通方面資料後,預定本月23日再討論。
      昆市議員們早從3月份以前,就已不斷收集有關中國超市要在海華(Hayward)街開家佔地25000平方呎分店的相關資料,以衡量交通影響及民眾意見。8日晚的昆市議會會議,也以中國超市案為討論重點。
      儘管之前的兩次公聽會,都有人指稱,種族偏見在這申請案中是項影響因素,昆市長後來也發了封措詞嚴厲的公開信給昆市議會,但8日晚議員們在討論此案時,只簡短提及那些事。
      昆市議員Brian Palmucci.表示,支持或反對中國超市案的人,都有人談及種族問題,但在他個人來說,此案將純粹根據值不值得在該一地點開張超市來做決定。
代表中國超市東主方妙昆的律師Edward Fleming在會中表示,該一地點除了做超市外,其他面積的用途包括辦公室、電影院、醫療大樓、花園、餐廳等。不過根據面積及區域規劃法,這些使用提議,都不需要市議會批准。
他還舉鄰近的蕭氏(Shaw)超市為例,指座落在中國超市分店預定地不遠的蕭氏超市,當初做的交通流量預測高於後來的實際數量,可見市府在估計交通流量時,應放寬數量上的要求。
昆市的交通工程師John Gillon在議會中表示,不論如何,他對中國超市預定地一帶能否再承受另一家超市帶來的交通流量,抱持懷疑態度。他說超市帶來的交通流量,不像倉庫或花園那麼少。他認為交通阻塞程度會因此比現在更加嚴重得多。
中國超市東主方妙昆昨日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8日晚他也出席了昆市議會的會議。他的反應是震驚、意外,但將堅持下去,繼續這已長達5年的爭取。
方妙昆表示,很少有申請案拖了5年之久,仍然沒有答案。土地法庭也已要求昆市議會合理、合法的協商,解決這一問題。他認為會議中有些說法很不合理,包括中國超市預定地,原本就是工業用地,交通流量應已估算在內,昆市府交通工程師不應把中國超市開張後的可能交通流量拿來和一塊空地做比較。他將以提供報告等正當方式,繼續爭取。
方妙昆透露,昆市中國超市預定地從他買下來以後,除了做為倉庫之用外,一直空置至今,一來是他個人認為,既然是要開超市,就得為有模有樣的裝修做準備,二來是他覺得,當一個人做正當的事卻受不正當打壓,甚至抹黑、造謠時,會承受更多壓力,甚至牽連到個人尊嚴,因此他一定要堅持下去。
昆市議員們決定在423日再度開會,繼續討論交通及引流(drainage)問題。

波市長選戰出現首名拉丁裔候選人 波市議員Arroyo宣佈參選


波士頓市議員小阿若約(Felix G. Arroyo)(9)日正式宣佈,參選波士頓市長。此舉使他成為波市歷史中首名參選市長的拉丁裔候選人。
      小阿若約的宣佈參選,使得較受矚目的波市市長候選人數躍升至六人,包括三名市議員,約翰康納利(John R. Connolly)、康沙弗(Rob Consalvo),小阿若約;一名地方檢察官康雷(Daniel F. Conley),一名眾議員華殊(Martin J. Walsh),以及多徹斯特柯門廣場(Codman Square)健康中心創辦人伍薩克(Bill Walczak)。這場波市市長選戰,競爭勢必激烈。
      坊間目前還在繼續傳言,另一名市議員麥可羅斯(Mike Ross)也可能參選。
      昨日小阿若約在服務業僱員國際工會(SEIU)本地615分會會址宣佈參選波市市長時,會場約50名支持者以西班牙語高喊Sí Se Puede(是的,我們能)。小阿若約說,他選擇在這宣佈參選,因為這是他學會為警衛及清潔工爭取工資的地方。他在SEIU工作逾10年,2009年當選波市議員之前,是該會政治主任。2011年他當選連任為波市四名不分區市議員之一時,得票數在四人中高居第二位。
      小阿若約是波士頓市議會歷史上首名拉丁裔市議員的兒子。他父親曾擔任波士頓市長費林(Raymond L. Flynn)的教育顧問及人事主任的阿若約(Felix D. Arroyo)。他形容自己是波士頓之子,1979年在波士頓的布里吉罕婦女(Brigham and Women)醫院出生,在海德公園(Hyde Park)長大,從波士頓公校畢業。現在和妻子茉莉(Jasmine)住在牙買加平原。
      小阿若約在20歲時,曾為當年的波士頓市議員查克透納(Chuck Turner)工作,當選民服務主任。2011年當選後,在亞歷桑納州執行嚴格移民法時,他加入市議員麥可羅斯(Michael P. Ross)的行動,要求波市考慮取消與座落在亞歷桑納州公司的合約。在波市長萬寧路要關閉地方上的圖書館時,他和數名市議員合作,推遲了該一行動。在波市府和消防員工會為合約問題陷入僵局時,他和麥可羅斯等市議員居間斡旋,獲得轉寰餘地。
      老阿若約當年是波士頓市長費林(Raymond L. Flynn)的教育顧問及人事主任。小阿若約20歲時,曾為當年的波士頓市議員查克透納(Chuck Turner)工作,當選民服務主任。
      小阿若約談及自己的決定參選時,提到波市人口結構的變化。當年他出生時,波市總人口中,有68%是白人,但2010年的人口統計調查,這比率卻降到47%。波市有將近25%的居民是黑人或非洲裔美國人,17.5%拉丁裔人,9%亞裔。
      目前小阿若約的競選財庫內有95000元。他說,自己雖然不是一眾候選人中錢最多的人,但他有最強的草根競選團隊。
      波市的首名亞裔市議員尹常賢(Sam Yoon)2009年時也曾宣佈參選波士頓市長,其後和另一名參選人米高法拉提(Michael Flaherty)聯手,以正副市長候選人名義搭檔參選,但未成功。兩人雙雙失去原有的不分區市議員席位。
      小阿若約將面對同樣情況,若他參選市長失利,將也失去波市議員席位。
波市議會共有13席議員席位,其中4席不分區議員席位,9席分區議員席位。小阿若約的宣佈參選,使得今年的波市不分區議員選舉出現兩席待補空缺,華裔候選人吳弭當選的機會,將大為提高。

圖片說明:

      波士頓市議員小阿若約(Felix G. Arroyo)(9)日在SEIU615正式宣佈,參選波士頓市長。(圖由小阿若約競選陣營提供,Ernesto J. Arroyo)

星期二, 4月 09, 2013

中國副教育部長郝平率團參加第二屆中美省州教育廳長對話


第二屆中美省州教育廳長對話會議,昨(8)日在哈佛大學政府及國際研究中心開幕。中國9個省市和美國13州的教育部門相關人員,將在為期兩日的閉門會議中,商討兩國未來的教育合作。
            中國教育部副部長郝平在開幕式中表示,2010年時,國務委員劉延東和美國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成立了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指出「國之交在與民相親」,教育是基礎。去年五月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屆中美省州教育廳長對話,就是第三輪磋商會議的成果之一。
            郝平期望,這第二屆中美省州教育廳長對話,能把層次拉高到國家級別,從中美兩國在教育上面對的類似挑戰,包括提高教師質量,改善薄弱學校,培養國際觀等找出重點、難點、熱點,探討中美省州的合作與交流方案,以為下一代年輕人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
            郝平指出,中美兩國教育領域人文交流合作的深度與廣度,將進一步加強,在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教育管理、師資課程等的教育要素相互影響與融合上進一步加深。在中美教育交流合作的大格局中,加強雙方省州層面的合作,具有重要意義,是未來工作的新重點。中方代表團希望學習美國學校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獨立思考能力,如何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參加課外的體育、藝術,科研、領導力培訓等活動,為教育注入新活力。
            郝平希望將來美國50州,中國30省,都能加進對話行列,為改善中美教育做貢獻。他還提及上海紐約大學、昆山杜克大學、溫州肯恩大學等三所中美合作的國際大學,指出這是美方的10萬強計劃(奧巴馬政府的送10萬名美國學生到中國學習計劃),中方的漢語橋萬人來華研修項目等之外,中美雙方深入進行教育合作的方式之一,為兩國高校深化戰略合作樹立了良好榜樣。
            昨日的第二屆中美省州教育廳長對話會議,由中美兩國教育部主辦,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亞洲協會、美國州中小學首席教育官員理事會承辦。
            美國教育部助理布長黛比戴利斯爾(Deb Delisle),麻州中小學教育廳廳長車思特(譯音,Mitchell Chester),哈佛大學中國基金主席柯偉林(William Kirby)、亞洲中心全球學習夥伴教育副總裁東尼傑克森(譯音,Anthony Jackson)等人也為開幕致詞。
            柯偉林認為21世紀的世界中心是中國。他指出,2000年時,中國的大學生人數不及美國的一半,如今卻已是美國的一倍有餘。但中美兩國在教育年輕人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才時,面對的挑戰類似,都要教導、啟發年輕人學習回饋社會,和世界發生連繫,學會衡量價值。
            車思特去年曾到北京參加第一屆對話。他描述那是次非常成功的會議,讓他大開眼界的經驗,驚詫發現,中國教育界面對的問題,其實和美國很相似,也在想方設法要改善薄弱學校(turnaround school),鼓勵學生培養國際觀,把課本知識應用進生活之中等等。唯一令他感到沮喪的是,討論只能談到表面事務,還無法深入到該如何設計出能促使學生參與,確保老師教學品質等。
            中國國際與合作交流司張秀琴,和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副巡視員杜柯偉等人昨日在開幕式後,還說明了中美雙方對薄弱學校的定義不盡相同。美方主要是指教學成果等軟體方面表現不佳,中方多半是指硬體設施的校舍及設備等條件不足。
            熟悉該一會議安排者透露,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將在今(9)日的會議中,提出「中美省州教育教流五年行動計劃」,建議從省州、學校、課堂到社區及家庭等四個層次,擬定開放計劃,包括中美雙方各推選100所中小學作中美人文交流示範校;以省州為單位,由中國每年派出100名校長,100名老師來美學習,並邀請美國的校長、老師回訪。每年交換200名學生,以住進接待家庭方式深入學習及體驗等。
 
圖片說明:
            中國教育部副部長郝平在開幕式後接受媒體採訪。(菊子攝)

            中國教育部副部長郝平(左起)和美國教育部助理布長黛比戴利斯爾(Deb Delisle),麻州中小學教育廳廳長車思特(譯音,Mitchell Chester)互換禮物。(菊子攝)
            哈佛大學中國基金主席柯偉林(William Kirby)(右一)在第二屆中美省州教育廳長對話會議中表示,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菊子攝)

台灣工研院與美大學、智財公司共謀推動創新企業


台灣的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與美國亞歷桑納州立大學創新中心、美國知名的創投及智財權公司WSGR(Wilson Sonsini Goodrich & Rosati)(8)日上午在波士頓喜來登(Sheraton)酒店簽署合作意向書,共同推動企業創新及創業。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副處長林美雪表示,這一合作,旨在為台灣中小企業搭起國際合作橋樑,為國內產業找尋更多出海口。
      林美雪率領包括工研院、政府、大學、科研機構及公協會代表等在內的16人台灣代表團訪波士頓,主要目的是參加4710日在波士頓舉行的2013年「國際企業創新協會(National Business Innovation Association, NBIA) 」第27屆國際育成研討會。
      林美雪表示,台灣有高達97.63%的企業為中小企業,雖有生命力強韌,營運具彈性等優點,但長久以來資金及能量的規模皆較小。現在希望透過政府力量,結合產學研界努力,延續去年育成加速器的三大機制-業師陪伴輔導團隊(Mentoring)、資金媒合(Funding)、國際育成網絡(Networking),本年度透過推動新興產業加速育成計畫,進入建立於歐美、亞洲及新興市場的國際育成平台,以加速新興產業與國際化網路的連結。藉彼此搭建的國際網絡平台,連結人才、資源、市場,創造商業媒合機會,營造雙贏的局面。
      台灣代表團指出,亞歷桑納州立大學創新中心(ASU)在過去10年內,共新創55家企業,其中2家廠商上了市(IPO),並在2012年成功募資一百萬元美金,目前正與台灣工研院進行一系列生技及綠能方面的研發合作。
Wilson Sonsini Goodrich & Rosati (WSGR)則是一家有五十年歷史,在智財權、法律及管理顧問上首屈一指的公司,主要業務為各種跨境的併購、私募股權投資、上市公司私有化、合資企業、外商投資、資本市場公開發行以及智財權咨詢等。
台灣代表團這次出席NBIA研討會,除由相關團員在會中發表台灣各界取得的輔導創業育成及推動國際合作成果,以及未來推動的新計畫外,也將參訪波士頓地區知名科研機構及創業育成中心,例如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多媒體實驗室(Media Lab)、劍橋市的創新育成中心(Cambridge Innovation Center)及波士頓的新創事業發展中心(Venture Development Center)等機構。

圖片說明:

左起,亞歷桑納大學創新中心Janice主任、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副組長張午寧、台灣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副處長林美雪、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經理張肇顯、WSGR合夥人Michael Hostetler(圖由經文處商務組提供)

星期一, 4月 08, 2013

朱振舜太極武術會迎新春 各地徒子徒孫到賀

 麻州眾議員黃子安代表麻州議會頒發表揚狀給朱振舜太極武術會,
由朱國宏代表接受。
(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紐英崙朱振舜太極武術會社六日晚在帝苑大酒樓舉辦農曆新春慶祝會,二、三百名朱振舜師傅的徒子、徒孫,和社區首長共聚一堂,同享美食,欣賞各家各派功夫,兼慶朱師傅今年84歲。
司徒宗達(右一)示範推手功夫。(周菊子攝)
            熟悉波士頓華埠近四、五十年歷史者指出,早在1970年代,華埠並沒有武館,朱師傅為謀生活,雖有一身功夫,也只在餐館當大廚,但李小龍的一部「唐山大兄」風靡全美後,大波士頓對中國功夫開館授徒的限制也取消了,包括朱振舜師傅,胡炳超師傅、如今已遷居佛羅里達州的陳培師傅,以及當年波士頓唯一的女師傅麥寶嬋等人,陸續開起武館,習武健身的風氣也在各地越演越烈。
            六日晚,梅惠聰應邀擔任司儀,介紹到會嘉賓出席。包括麻州眾議員黃子安,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主任郭大文等人一一致詞。其他的武術界嘉賓包括中國南派武館的創辦人黃子安和黃仁雅,以及駱瀚源等。
譚輝()Bob Grace開辦有東方文化學院。(周菊子攝)
            慶祝會的重點之一是展示功夫。如今與朱師傅的兒子朱國宏一起在朱振舜太極武館中執教,當年也受教於朱師傅的司徒宗達,介紹了當晚到場的朱師傅徒弟,包括從紐約趕來的約翰康瑞(John Conrey),以及蔡堅石、吳明傑、譚輝等人。他們率徒孫輪番上場,示範了太極劍、太極拳、太極刀、太極快拳、推手示範, 12式,14式等大中小型太極拳。
            前述各名朱師傅的徒弟,如今都已是掌門人,分別創辦有自己的太極會社、武術團體或醫療機構。
吳明傑師傅和家人到會,與太極界同門師兄弟慶新年。(周菊子攝)
            其中被稱為譚博士的譚輝,現已年逾60,創辦了東方文化學院。他和現任該院緬因州、麻州主任的徒弟Bob Grace 表示,該院不僅教人練太極,健身,還做推拿按摩,磁療,以哲學為人治療病痛,曾醫治過三名麻州州長。他們說,該院在全世界有不下5萬名會員。
            坦言自己即將退休的譚輝表示,他曾經在哈佛大學的Spaulding復健醫院教過二堂課,長達三年的講述以調氣理論治療相關癌症。
            在康可鎮開設北岸(North Shore)太極俱樂部的蔡堅石,早從35年前起跟隨朱振舜習武,如今開館也已25年。開設吳明生自然療法中心的吳明傑,曾追隨朱師傅22年。
蔡堅石()示範功夫後,率子弟回座。(周菊子攝)
            紐英崙朱振舜太極武術會目前由朱國宏及司徒宗達管理。


羅島華協首屆獎學金 9高中生獲獎


羅德島華人協會日前公佈首屆獎學金評選結果,共有9名獲獎者各可得3000元及1000元不等的獎學金。
            羅德島華人協會為嘉獎應屆高中畢業生在學業成績、服務社區上的努力與成就,並鼓勵他們學習、瞭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在路加慈善基金會贊助下,去年底宣佈設立每人最高可得3000元的獎學金。
            分別來自八所學校的這9名獲獎者,獲3000元獎學金的6名學生為巴靈頓高中王宸伊、南京士頓高中王若桑Toll Gate高中妮娜Bishop Stang高中才藝,Chariho區域高中周思浩,沙龍高中劉肖君。獲1000元獎學金的3名學生為巴靈頓高中黃華英,東格林威治高中羅齊一,Cumberland高中玉霞。
            羅德島華人協會獎學金委員會主席楊慶、萬寅生兩名教授,和委員嚴英、周華、黃樺、羅春松、章賢信、王曉元、孫琰等人,以及該會主席葉超、會長吳子平等人,日前在羅州普塔基市的中國飯店(China Inn),為核發獎學金進行評選面談,並以學業成績,現場陳述能力,社區服務表現,未來理想等,做評選標準。
            學生們當天的現場陳述,有的談自己的社區服務經驗,有的描述未來抱負,有的暢論研究興趣。其中一人談及中醫的針灸,評委中好幾名專家欣見年輕人有志於,忍不住現場指導起來,並鼓勵該名學生做更廣泛閱讀,進一步探討中醫內涵。
            該會訂413日在中國飯店舉行頒獎典禮,並邀請國會議員趙美心從加州趕來頒獎。為擴大該獎學金知名度,以及獲獎學生的榮譽感,該會將派代表到前述各獲獎學生的就讀學校,宣佈學生獲獎消息。
            查詢羅德島華人協會相關訊息,以及下年度的獎學金申請,可上網www.riaca.us

圖片說明
            羅德島州獲得羅島華協獎學金的其中八名學生。

            羅島華協獎學金委員會成員,前左起楊慶、吳子平、葉超、萬寅生、王曉元、羅春松、孫琰、黃樺、嚴英、周華、章賢信。

星期六, 4月 06, 2013

張萬鈞演奏阿美族音樂讓靈魂回家


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330日晚舉辦「來自世界各地音樂(Music From Around the World)」音樂會,邀得小提琴家張萬鈞、殷氏四重奏等八名音樂家,演奏美國、台灣、西班牙、德國等四地古今作曲家作品。數百觀眾頻頻報以熱烈掌聲。
      在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喬丹廳舉行的這場音樂會,分上下兩場,共演奏了五名美台西德作曲家的作品。
      其中來自台灣,萊斯大學副教授陳士惠作曲,張萬鈞擔綱演奏的「讓靈魂回家」,其音樂曲調及象徵意義,對觀眾來說最為特別。
      當晚的音樂會,放映了該片段落。張萬鈞演奏時,背景螢幕上還打出描繪發光女孩、大洪水、兄妹婚、巫師降世、獵首弒父等配合記錄片故事環節的曲目解說。
      陳士惠在她為該曲所做的網頁中指出,她在母親過世後回台尋求遺失的過去與生命的意義時,遇上胡台麗,接觸到「讓」片故事,發現她個人與阿美族人的追求相似,促成接手創作影片配樂的機緣。
「讓」片製作人兼導演胡台麗在音樂會中,為觀眾簡介製作「讓」片,源起於阿美族太巴塱(Kakita'an)祖屋於1958年被溫妮颱風吹倒後,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博物館收藏了該族刻有神奇傳說圖紋的樑柱。
身為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的她,當時聽阿美族人說這些故事,隨手拿起錄影機做記錄。沒想到,其後發展成費時8年,拍下200多小時資料,再剪接成85分鐘,記錄太巴塱年輕人重建祖屋、接回祖靈影片的結果。
該記錄片,不但簡述了阿美族人的太陽母神,獵首習俗等傳說,也呈現阿美族人歷經日治時代,民主社會選舉,部落不再由頭人統管等,巫師仍在,傳統祭禮有些失傳等現況。
當晚音樂會的開場,由殷氏四重奏演奏Randeall Thompson所寫的「阿利路亞」,以及Samuel Barber的弦樂四重奏第11號作品。
這兩名美國音樂家中,Randeall Thompson以撰寫合唱曲著稱,1894年過世,葬於劍橋市的作曲家。Samuel Barber則有20世紀最著名作曲家之稱。
張萬鈞演奏「讓靈魂回家」後,再和大提琴家歐逸青、中提琴家Jennifer Chang,鋼琴家莊雅斐聯奏西班牙籍作曲家 Joaquin Turina的鋼琴四重奏A小調第67號作品。
殷氏四重奏和小提琴家張萬鈞、Amenda Wang,以及大提琴家歐逸青、中提琴家Jennifer Chang等八人,最後在舞台上圍成半圓形,演奏德國作曲家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的弦樂八重奏降E大調第20號作品,為該晚音樂會劃下句點。他們的精湛演奏,搏得許多掌聲。
  
圖片說明:

      小提琴家張萬鈞(右二)等八名音樂家在「來自世界各地音樂(Music From Around the World)」音樂會落幕時,接受獻花。(菊子攝)

      胡台麗(右起)、陳士惠和張萬鈞,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會長譚嘉陵(左二),以及音樂家們會後合影。(菊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