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9月 10, 2014

紐英崙婦女新運會表揚三名華埠第一夫人

  紐英崙婦女新運會九月六日表揚,左起,阮陳金鳳,李伍綺蓮,梅伍銀寬等三人為傑出女性。(菊子攝)
紐英崙婦女新運會九月六日晚表揚三名傑出女性,都曾經是“波士頓華埠第一夫人“的阮陳金鳳,李伍綺蓮,梅伍銀寬。
該會現任會長湯鳳鳴,呂錦芳在當晚節目冊的的序言中,做了他們三人的概況介紹,節目冊也另有中英文對照的三人簡介,但未提及他們的另一半,依前序,阮國富,李實卿,梅國健,都曾經是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
曾任中華廣教學校校長逾四十年,現已年逾八十的湯鳳鳴,曾在香港電影界工作,在中華廣教學校教中文,同時在經文處教廣東話的呂錦芳表示,他們三人本身都非常優秀,為社區服務奔走至今,是現代婦女的當然楷模,希望新生代能效法他們的服務精神。
這三名傑出女性中,阮陳金鳳和梅伍銀寬都在波士頓華埠出生。阮陳金鳳出生在好事福(Oxford)街,梅伍銀寬出生在乞臣(Hudson)街。李伍綺蓮則是1950年代才移民來美。
阮陳金鳳1924年出生,八歲因父親過世,回中國就養,廿歲才又遷居回波士頓,並陸續在瑞吉斯學院,波士頓學院取得社會工作的學士,碩士學位。雖然她曾參與創立多個波士頓華埠機構,但在婦女會的得獎者簡介中,她強調自己當年回波士頓時,曾獲得許許多多人的幫助,才讓她得以立足生存,進而為社區服務。她希望自己能在社區繼續推動“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服務精神,並正和華美福利會董事會董事長陳美霞宣導“清潔華埠”行動。
阮陳金鳳透露,迄今她印象中最深刻的一件事是1970年代,她丈夫阮國富在擔任華美福利會董事長期間,曾經向政府申請到一筆一萬元的補助款,收集波士頓華埠的資料,數據,裝訂成冊,作為公,私立機構在華埠推動項目時的參考依據。
梅伍銀寬在秋河市唸高中,在波士頓大學學習企業經營,然後結婚生子,養育四名子女,協助經營在NeedhamPlymouth等三地的家族企業餐館,1973年才出任中華耆英會行政主任,並逐步發展,如今已把這機構擴展成為有三個成人服務中心,聘有逾百名員工的機構。該會最近正在進行中,把耆英住宅增加到75個的康樂樓擴建計劃,預定今年年底竣工。1981年時,她還另外成立了中城家庭醫療服務公司,為數以千計的老人家提供各種支援服務。
梅伍銀寬也是紐英崙梅氏公所的第一位女主席,連任六年後,當選為全美梅氏董事。她不但是華人醫務中心的創辦人之一,如今還是波士頓市市政府,麻州州政府老人事物的顧問。
李伍綺蓮來美後也經營餐館,1992年退休,開始積極參與服務僑社工作,歷任婦女新運會會長,台山縣立三校校友會會長,波士頓國民黨常務委員,中華廣教學校董事會副主席等。迄今她仍紐英崙婦女新運會的顧問兼財政,僑委會的僑務咨詢委員,以及波士頓國民黨執行委員會委員。




紐英崙婦女新運會慶74週年 歡渡中秋節

紐英崙婦女新運會九月六日晚在帝苑大酒樓慶祝74週年,歡渡中秋節,表揚阮陳金鳳,李伍綺蓮,梅伍銀寬三名傑出女性,報告該會去年增加25名新會員,帝苑大酒樓東主黃官羨捐款一千元的喜訊。
            紐英崙婦女新運會會長呂錦芳指出,該會成立於1940年,不但有悠久歷史,也有令人難忘的傑出婦女,包括當年協助蔣宋美齡為抗日戰爭籌款的一群熱心婦女,以及如今的 阮陳金鳳,李伍綺蓮,梅伍銀寬等人,但一路走來還要感謝社區僑團,個人的熱心贊助。
            當晚嘉賓之一的陳毓禮更指出,1952年當選為全美模範母親的阮陳彩珍,也是紐英崙婦女新運會,該會很早就在華埠舉足輕重。當年婦女新運會為協助抗日籌款,還代表華埠到南波士頓參加聖派翠克(St. Patrick)日遊行,穿著高跟鞋,走了3 哩路,讓大波士頓人都印象深刻。
            當晚到會的嘉賓包括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阮鴻燦,駐波士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副處長陳銘俊,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主任郭大文,波士頓僑務委員馬滌凡等人。
            紐英崙婦女新運會的這場慶祝會,由陳李慧芳,李廖認寬擔任司儀,兩名會長湯鳳鳴,呂錦芳頒獎,李曹秀萍,張瀅主持娛樂節目,婦女新運會合唱團演唱了兩首歌,茉莉花舞蹈團表演了新疆舞,漢族舞,劉華權夫婦表演太極劍,出席賓客唱卡拉OK,李曹秀萍帶跳集體舞,張青梅,黃周麗桃,劉小雲主持抽獎。

圖片說明:
            頒獎表揚三名傑出婦女後合影。左起,陳李慧芳,湯鳳鳴,阮陳金鳳,梅伍銀寬,李伍綺蓮,陳毓禮,阮鴻燦,呂錦芳,李廖認寬。(菊子攝)

            紐英崙婦女新運會會長呂錦芳(前右一)率合唱團獻唱。(菊子攝)

            茉莉花舞蹈團的小朋友們謝幕。(菊子攝)

            劉華權夫婦示範太極。(菊子攝)

            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主任郭大文(右一),經文處副處長陳銘俊(右三),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阮鴻燦(右四)應邀出席做嘉賓。(菊子攝)


麻州初選出席投票率低 普遍不到20%

張禮能(中)與妻子周吟(左),女兒張樂娜(Lela
昨早出席投票後,用這張照片催促選民出席投票。
(圖片取自張禮能催票電郵)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麻州今年的大選,要改選州長等不下14個職位,但昨(九)日的兩黨初選,投票率果然低。波士頓市截至下午六點,僅有12.37%,約四萬七千登記選民出席投票了。
 杜文(Warren Tolman)夫婦(左起)到南端投票站拜票,
吳弭趕往助選。(周菊子攝)
         麻州州務卿威廉蓋文(William Galvin)早在一,二個月前就已經預估,今年的初選,投票率可能低於20%。選民們昨日的表現,似乎也果如他所預期。投票站到晚上八點就關門了,在柯克莉(Martha Coakley),葛羅斯曼(Steve Grossman),貝里克(Don Berwick)這三名民主黨州長候選人,以及張禮能(Leland Cheung),凱瑞根(Steve Kerrigan),雷克(Mike Lake)這三名民主黨副州長候選人中,將由誰代表民主黨參加州長,副州長大選,可能就看在這最後兩小時內,誰最有催票能力了。
      如果昨日出席投票的選民人數,真是只有15%20%,那出席投票人數就會比2006年,麻州現任州長派區克(Deval Patrick)當選那年的有9萬人少,不過會比四年前,派區克競選連任時的只有487000人出席投票多。
         威廉蓋文估計,約有55萬名民主黨員,17萬名共和黨員會出席投票,投票率大概會在17%左右。
         昨日下午一點,波士頓市議員吳弭(Michelle Wu)趕到南端(South End)天主教高中投票站,幫競選麻州總檢察官的杜文(Warren Tolman)拉票。她和杜文夫婦看著零星經過的人群,都只能感嘆。
 六名麻州州長候選人,早前在芬紐廳(Faneuil Hall
辯論住宅問題。左起,貝里克,柯克莉,費卻克,
費雪,葛羅斯曼,麥考威。(周菊子攝)
         吳弭透露,坊間流傳的議論是,州長選舉是今年大選的重頭戲,但選民的普遍反應是幾名州長候選人都不讓人興奮,出席投票意願因而不高,很多人都打算等初選過後,再認真看要選誰。
波士頓選務局局長葛黛婭(Gerry Cuddyer)也表示,感覺像似波士頓的許多選民還沉浸在夏天心情中。除了那些死忠支持者,似乎找不到那種選舉的興奮感。
         在麻州華裔選民中,由於張禮能的積極拜會多個團體,有更多人知道了九月九日有選舉。波士頓鋒號基金會的趙剛,李雙,褚真威,顏建明,波士頓萬家網的施志敏等人,都透過微信,電郵等各自的社交媒體工具,廣發消息,促請華裔出席投票。
 波士頓南端的選票,有中英雙語。(周菊子攝
         有些見過張禮能的,衝著他的華裔身份,他的各方面條件,不但自己投票,還為他拉票。
安多福的一個投票站,空蕩蕩的。(褚真威提供)
         波士頓市的華埠選區,昨日的確准備有中英雙語選票,只要選民要求,就提供。  
            根據麻州華埠地區的選票,14個職位中,有7人無競爭對手,將順利進入大選,待十一月四日時,和共和黨,以及無黨籍對手競爭,包括聯邦參議員馬基(Ed Markey),州務卿威廉蓋文(William Galvin),聯邦眾議員卡普阿諾(Mike Capuano),審計長(Auditor)邦普(Suzanne Bump),麻州眾議員麥家威(Aaron Michlewitz),薩福克郡地方檢察官丹康雷(Dan Conley),波士頓市議員尹內拉(Christopher A. Iannella, Jr.)等。
布魯克蘭鎮的其中一個投票站,也不見人影。(李雙提供
            從中英雙語選票的中文譯名看來,的確每個候選人的姓名,都有照字音翻譯,非常拗口,還很長的中文名字。一眾候選人中,只有麥家威沒有採用音譯姓名,而是用了他當初競選人,朋友幫他取的,很符合中國人習慣,只有三個字的中文名字。

            麻州多個城市的出席投票率:
波士頓16.6%,屋斯特( Worcester) 14.3%,布洛克頓( Brockton)15%,巴恩斯特堡( Barnstable)22%,春田市(
Springfield)13.2%,新貝福(New Bedford)10.8%,林市(Lynn)17.4%。


星期二, 9月 09, 2014

截至今午六點,波市出席投票率 12.37%

Boston Voters turn out
  • As of 9:00 a.m., 2.68% (10,203 people) of eligible voters in Boston had turned out to vote. 
  • As of 12:00 p.m., 5.80% (22,050 people) of eligible voters in Boston had turned out to vote. 
  • As of 3:00 p.m., 8.86% (33,678 people) of eligible voters in Boston had turned out to vote. 
  • As of 6:00 p.m., 12.37% (47,034 people) of eligible voters in Boston had turned out to vote.

晨興基金捐三億五 哈佛公衛學院冠名陳曾熙

陳樂宗。 (哈佛大學提供)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哈佛大學和晨興基金昨(八)日中午正式宣布,晨興基金捐款三億五千萬元,哈佛公衛學院從此改名為“哈佛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
            這筆數額高達三億五千萬元,來自香港恆隆集團陳氏家族,是哈佛建校378年以來,最大筆的單項捐款,支持哈佛公衛學院在傳染病,有害的實體及社會環境,人類危機,健康系統衰敗等威脅全球的四大領域做教學、研究,也在建於1913年的哈佛公衛學院跨入第二個世紀的第二年時,以“哈佛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之名,開啟該院新的篇章。
哈佛大學校長佛斯特(Drew Faust),公衛學院院長福仁克(Julio Frenk),晨興基金發言人陳樂宗(Gerald Chan),昨日在哈佛公衛學院大樓一樓,舉行宣佈會,有不下二百多名哈佛師生,出席觀禮。
晨興基金發言人,也是哈佛大學公衛學院校友的陳樂宗致詞。
(翻拍自現場直播影片,周菊子攝)
佛斯特表示,這筆捐款有如昭告世界,現在是公共衛生世代。福仁克指出,該院將借助這筆捐款來設立“途徑研究基金(pathway research fund)“,為改善人類健康,社會環境找尋更好的方法。
            2012年時,晨興基金(The Morningside Foundation)另外捐過一筆款項,在哈佛公衛學院內設立一個放射生物學講座教授職位。
陳啟宗(第二排左一)及家人。(翻拍自現場直播影片,周菊子攝)
            陳樂宗本人是哈佛大學校友,獲有哈佛大學公衛學院博士學位。他表示,當年是因為哈佛教授John B. Little的引導,他才從物理轉而對生物發生興趣。他也指出,他母親陳譚慶芬早年是護士,他們家對防治疾病一向抱有興趣。
昨日他代表母親及哥哥陳啟宗發言,很高興能藉捐款給哈佛,紀念他父親陳曾熙。
            昨日的宣佈捐款,更名儀式,有如哈佛大學的一場學術講座,幾名講者致辭,放錄影片,還安排了哈佛大學尼門學者簡短訪問了公衛學院院長。
(翻拍自現場直播影片,周菊子攝)
            香港恆隆集團陳氏家族的陳譚慶芬,陳啟宗,陳樂宗,以及他們的下一代,昨日有不下十人出席盛會。哈佛大學內的許多華裔教授也應邀出席,包括哈佛大學公衛學院李國鼎講座教授蕭慶倫,當年是陳樂宗同學的放射生物學教授陳利民,以及哈佛大學校董會董事李威鳳等人。
(翻拍自現場直播影片,周菊子攝)
            今年二月時,哈佛大學才獲得創辦“城堡顧問公司(Citadel Advisors LLC)”,現年45歲的格里芬(Kenneth Griffin)捐給一億五千萬元,主要用於支持哈佛發放財務補助,以期更多人能唸得起哈佛大學。當時哈佛稱那是該校有史以來收到的最大筆捐款。
            香港恆隆集團晨興基金的捐款,打破該一記錄,成為哈佛最新的有史以來最大筆捐款。
            哈佛大學表示,該校公衛學院有400多名老師,來自60多個國家,美國39州及華府的1000多名全時學生。

陳樂宗。(翻拍自現場直播影片,周菊子攝)





(翻拍自現場直播影片,周菊子攝)
哈佛大學公衛學院李國鼎講座教授蕭慶倫(左),

哈佛大學公衛學院李國鼎講座教授蕭慶倫(左),當年是陳樂宗同學
的放射生物學教授陳利民(右),昨日都應邀出席。(周菊子攝)


哈佛大學校董李威鳳(William F. Lee)。(周菊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