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4月 01, 2019

4/11歡迎宴已衝72桌 波士頓喊口號要韓國瑜選總統

台灣同鄉聯誼會馬滌凡說明韓國瑜歡迎餐會增至72桌。
(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331日,高雄市長韓國瑜在台灣說, 我堅持不考慮2020”。波士頓韓迷在紐英崙中華公所會議廳說,我們口號照喊,韓國瑜,選總統,選總統。歡迎宴籌辦負責人馬滌凡也報告,僑胞反應太熱烈,411日桌數增至72
黃定國(左)將負責位出席者和韓國瑜拍合照。馬滌凡(右)
主持籌備會。(周菊子攝)
馬滌凡的先生蔣繼美(右)和中華公所主席陳家驊確認買桌
席位。(周菊子攝)
             台北市長柯文哲的32122兩日訪問波士頓,和哈佛學者晤談,吸引300多年青柯粉歡聚的行程甫落幕,高雄市長韓國瑜預定411日訪問波士頓,引現的本地韓迷熱331日就在紐英崙中華公所再掀高潮,先是宣佈了歡迎宴桌數從68加碼到72,再有波士頓台灣同鄉聯誼會前會長陳永茂倡議,管他選不選,我們有權喊,手勢動作,激情十足的帶著現場近百人高喊,「舉起你的右手,韓國瑜!韓國瑜!舉起你的左手,李佳芬!李佳芬!舉起你的雙手,選總統!選總統!」,現場一片歡樂聲。
             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波士頓分會發起的歡迎韓國瑜餐會,由於太受歡迎,主要籌辦人馬滌凡和黃崇校丈量帝苑大酒樓後,多擠出4桌席位,31日一邊發票給已付款者,一邊接受現場購票,還讓已買票者抽籤,抽中者可於12日早上8點,參加和韓國瑜近距離接觸的早餐會。
               大波士頓高爾夫球賽前主持人許國炯表示,他太太是高雄人。韓國瑜歡迎宴第一波出爐時,他們錯過了,後來聽到有新增席位,這天趕快來搶票。
楊建台(左),白剛(右)都是韓迷,好高興。(周菊子攝)
              由於有些已買票的人,為了位子不好很抑鬱,馬滌凡特地說明,當晚的舞台位置,已從正前方調到中間,這樣全場的位置和舞台都不會距離太遠。
左起,新英格蘭台灣商會會長李以蕙,波克萊台灣商會
會長楊羅東,柯曼雯,劉泰國夫婦等四人,都幸運
中簽,準備12日早上參加早餐會。(周菊子攝)
                由於有許多人想去接機,馬滌凡表示,她為此特地和台灣聯絡,得到的答案是,希望大家絕對不要去接機。另外則是哈佛學術論壇的事,馬滌凡說,每天都有人問她,那裡可以拿到票,或是哪兒可以買票,但那完全是個私人"論壇",就連韓國瑜的人也不知道細節,還強調他們自己也是客人,完全不知道應邀出席以外的事,再者哈佛費正清中心那兒也希望各界尊重這是他們的私下聚會,不要去打攘。
陳玉瑛(左)幫馬滌凡(中)處理發票,收錢等事宜。(周菊子攝)
             歡迎宴當晚,除了安排韓國瑜講話之外,馬滌凡將從外州請來特別嘉賓和她妹妹馬賓嶠聯袂主持。馬英九訪問波士頓時負責攝影,本身也是韓粉的黃定國,會以每桌為單位,幫出席者和韓國瑜拍合照,另外You&Me樂隊創辦人黃崇校將負責音響。早餐會已情商陳永茂做額外安排。
中華公所主席陳家驊(中)接受從華府趕來的TVBS電視台
訪問。
(周菊子攝)
          籌備會上,出席者紛紛發表意見,找停車位,安全考量,拍照合影,顧慮不少。劉泰國的發言格外不同。 他表示,如果韓國瑜真的不出來選總統,失望的絕不只是他一個人,而是海內外千千萬萬有血性,有良知的同胞。他認為,台灣已經搞到今天這種地步,如果再被不入流,如阿扁那樣的政客蒙蔽,欺騙,唬弄人心的話,台灣的將來就是一片灰暗。他說,波士頓的僑胞應該要有使命感,喚醒韓國瑜,讓韓國瑜知道他不只對黨,也對台灣所有人民的未來福祉,負有責任。他希望波士頓精英們能團結起來,做韓國瑜的後盾。(4/5更新版)








              
黃國威(前右二),以及梁氏宗親會主席梁立棠都來出席
這歡迎韓國瑜籌備會。(周菊子攝)
許國炯(左)的太太是高雄人,特地趕到會場搶票,和攝影師
黃定國(右)先套交情。
(周菊子攝)
劉泰國要勸韓國瑜參選總統,還要波士頓精英做後盾。
(周菊子攝)
陳永茂說,他們全家40多人都是韓粉。支持韓國瑜
是因為韓國瑜更懂小市民心聲。(周菊子攝)
馬賓嶠讓買了票的人抽簽參加早餐會。(周菊子攝)
You & Me樂隊創辦人黃崇校(左)將負責音響。(周菊子攝)
黃周麗桃(右)和她的廣東話學生也來搶票捧韓國瑜。
(周菊子攝)
貝克寧認為韓國瑜來時,安全問題得注意。(周菊子攝)
大陳同鄉會的梁玲娜(左),大波士頓中華文化協會會長
劉瑋珊(右)都來幫忙。(周菊子攝)

全球中國聯接波士頓開峰會 談科技,媒體、金融


(Boston Orange 張雨坤波士頓報導)全球中國聯接(Global China Connection)的波士頓大學分會,331日和布蘭岱斯大學(Brandeis),東北大學(Northeastern),塔芙茨大學(Tufts)合作,在該校法學院禮堂舉辦本年度峰會。
科技板塊座談。(張雨坤攝)
會議以從波士頓到未來為主題,安排有科技,媒體,金融等三場講座,請來9名專家分享經驗,提供求職建議,闡述各行業職業前景。
媒體板塊座談。(張雨坤攝)
科技板塊的講者有ARM公司市場發展負責人Bill NeifertBitblock資本執行合夥人兼註冊會計師紀滄海,求職網站Monster.com前任副總裁Paul Neilson
Bill Neifert介紹自己公司和網路技術行業的發展趨勢,指出越來越多行業都在應用網路技術,也會在網路基礎上做更多的跨領域合縱連橫。紀滄海談虛擬貨幣和區塊鍊市場的職業前景。Paul Neilson提供了很多實際的求職技巧,以及職場注意事項。
金融板塊座談。(張雨坤攝)
在討論環節中,他們談到區塊鍊的應用,在技術工作中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也就機器學習會不會代替人力資源發表看法。
Ted Chan用Care Dash來舉例分析。(張雨坤攝)
由於不少出席者提出求職問題,紀滄海建議,先進入自己感興趣的公司工作幾年,再在工作中不斷調整和尋找自己的方向Bill Neifert指出,建立關係的重要性。他舉例道,曾有一名波士頓大學學生打電話問他,在機器學習領域求職,要注意什麼,當時正好有一名招聘經理坐在他旁邊,他就把這學生的簡歷,放在近千份簡歷的最上面,讓這名招聘者馬上就看了。和許多其他應聘者相比,這學生雖然沒跑到終點,卻是憑關係,贏在起跑點。
Lena Hu的"一只火豚"有150萬粉絲。(張雨坤攝)
             媒體板塊的講者,有波士頓大學市場分析學教授Ted Chan,時尚美妝自媒體經營者Lena Hu,愛聲存娛樂(Love Survive)創辦人暨柏克萊音樂學院學生高力。
高力為中美音樂人做橋梁。(張雨坤攝)
             Ted Chan談投資時如何選擇低風險公司,並以他自己投資Care Dash這病患點評醫生的平台為例,做說明。Lena Hu是波士頓大學三年級學生,她的微博帳號一只火豚,有粉絲大約150萬。她認為自媒體行業未來發展機會大。高力認為自己的公司是中美音樂人橋梁。他從建立可靠團隊一路說到如何製作刷爆社交平台的爆款文,有如給人上了一堂媒體企業入門課。
             在討論環節中,他們還分享了自己在社交平台上的成功經驗與面對的挑戰,談如何讓自己的事業與眾不同,以及他們對媒體行業在社交平台橫行中的前景如何看法。
             高力指出,只有人脈是不夠的,你必須有項目來幫你使用你的人脈關係
             金融板塊的講者,有Purinomia生物科技聯合創始人王喆,前摩根大通執行董事暨Block Test聯合創始人蔣紅波,波士頓大學商學院教授Greg Stoller
             他們三人談區塊鍊技術,生物技術投資,以及如何在全球拓展自己的事業。
             在一整日的會議中,不少講者建議出席學生向專家請教,國際學生如何在美國找到工作。Greg Stoller還強調,你需要比你身邊的美國男生,女生,更聰明,更努力
             全球中國聯接波士頓大學分會主席薛宇歌表示,今年是該會第二次舉辦聯合峰會,增加了一所合辦學校,希望能把GCC的名聲傳揚得更廣。

Bio-IT World 2019 to Highlight the “Data-Driven” Innovations Shaping Precision Medicine


Bio-IT World 2019 to Highlight the “Data-Driven” Innovations Shaping Precision Medicine
From AI to Data Science, 3,400 Participants to Explore New Frontiers from April 16-18 in Boston

Boston, MA, March 12, 2019—From improving drug safety to diagnosing rare diseases to visualizing cancer genomics datasets, the future of precision medicine is being shaped by “data-driven” technologies and innovations such as AI, deep learning and data science. Indeed, the ability to harness, share, visualize, analyze and act on data is opening new frontiers in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biomedical research and clinical and healthcare initiatives.

Today, Cambridge Healthtech Institute announced highlights of the annual Bio-IT World Conference & Expo—where more than 3,400 life sciences, pharmaceutical, clinical, healthcare and IT professionals from more than 40 countries will explore these advances together. Now in its 18th year, Bio-IT World 2019 is the premier event focused on the IT and informatics applications and enabling technologies that are pushing precision medicine ahead. The event will take place April 16-18 at the Seaport World Trade Center in Boston and will feature several distinguished plenary keynoters:

·        John Wilbanks, Chief Commons Officer, Sage Bionetworks will discuss Open Science: From Ideology to Methodology.
·        Panelists looking at AI in Practice: How New Technologies are Changing Bio-IT will include Anne E. Carpenter, Ph.D., Senior Director of the Imaging Platform, Institute Scientist, Broad Institute of Harvard and MIT; Iya Khalil, Ph.D., Chief Commercial Officer and Co-founder, GNS Healthcare; Mariana Nacht, Ph.D., Chief Scientific Officer, Vivid Biosciences; and Susie Stephens, Ph.D., Senior Director, Oncology & Vaccine R&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fizer.
·      Vijay K. Bulusu, Head, Data & Digital Innovation, Pfizer, will keynote the concluding day of sessions.

“The Bio-IT World Conference & Expo has both depth and breadth of insights. Here, our community can dig deep, applying the latest research and new products to propel their work forward, or use the event to gain a wide understanding of trends and areas of opportunity, sparking new ideas and collaborations. There are exciting technologies maturing in the bio-IT space, and there’s no better place to really develop your understanding of what’s available, what’s possible, and where to go next,” said Allison Proffitt, Editorial Director, Bio-IT World, who will moderate the plenary AI panel.

Bio-IT World 2019 will feature more than 280 educational sessions in 17 tracks, including three separate AI tracks focused on Pharma & Biotech, Genomics and Healthcare. It will also feature in-depth pre-conference workshops; 1-on-1 Networking; a FAIR Data Hackathon; awards for innovation (practices and technologies) and open access; and an Exhibit Hall with more than 185 leading companies and startups.

Register online for the full conference, an Exhibit Hall and Keynote Pass (free through April 5) or a press pass. A full conference overview is available at bio-itworldexpo.com

星期日, 3月 31, 2019

徐翔音樂會 鄧泰山捧場

徐翔(左)應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會長譚嘉陵(右)之邀
來波士頓演奏。(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 2017年范克萊本(Van Cliburn)國際鋼琴大賽銅牌得主,鋼琴家徐翔(Daniel Hsu),三月三十日應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之邀,首次來到紐英倫音樂學院喬登廳(Jordan Hall)舉辦鋼琴獨奏會,頻頻贏得觀眾熱情歡呼,起立鼓掌
譚嘉陵(左)和鄧泰山(右)。(周菊子攝)
徐翔在喬登廳的首演,彈奏了巴哈,拉赫瑪尼諾夫,柴可夫斯基,李斯特,蕭邦,和穆索爾斯基等人的作品。
音樂會後,許多人在社交媒體上搶發照片​​剪輯的視頻,都非常肯定演出
波士頓經文處處長徐佑典、杜麗雲夫婦(左起)一家人
出席音樂會,會後也向音樂家徐翔(左三)致意。
(周菊子攝)
波士頓音樂雜誌(Boston Musical Intelligencer)的音樂評論家Leon Golub,也寫了一篇名為大師風度的徐翔演出大師的音樂畫作作品,他說出生在舊金山的徐翔這場鋼琴獨奏會,既強而有力又細膩引人深思,依稀展現法國的神秘俄羅斯的圖像。他像一個充滿好奇的藝術家,內心深沉的探索渴望所賦予樂音的偉大新意義,遠遠超出了他對技術難度的驚人掌控。今晚的演奏是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主辦一系列一流音樂會中的又一場令人讚嘆的演出
 Leon Golub 還說簡短的舒曼Traumerei安可曲,溫柔奇妙,讓我們處於一個完全舒適的夢幻狀態。真是一場華麗,令人難忘的演出。
樂評人(右)欣賞徐翔,送給他一張CD。(周菊子攝)
當天觀眾席中,有多位音樂名人,其中包括知名鋼琴家鄧泰山。
徐翔現年21歲,目前是柯蒂斯音樂學院學生。在音樂之外,喜歡寫電腦程式他設計Workflow2015年贏得 Apple設計獎,20173月被Apple收購。今年(2019)421日,他應邀台灣中山堂,和芬蘭廣播交響樂團音樂總監與指揮Hannu Lintu,以及台北交響樂團,攜手演出柴可夫斯基第一號協奏曲(內容資料: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提供)

戴正達(右)和徐翔的父親是好友,演奏會後特地來問候。
(周菊子攝)














星期六, 3月 30, 2019

美中藥協紐英崙分會職業會議(圖片)

外高橋集團(啟東)產業園董事長李建國。(周菊子攝)

美中藥協紐英崙分會會長楊軍(右一),會議主持李柯杰(左一)頒發感謝獎牌給外高橋集團的李建國董事長(右二),高級經理許何燕。(周菊子攝)





遡源公所慶已亥豬年新春 宗親、嘉賓歡唱忘我

宗親與嘉賓合影。(遡源公所提供)
波士頓經文處處長徐佑典(左一)和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
歐宏偉(右一),頒發感謝狀給遡源公所主席鄺炎彬(左
二起),方汝沐,雷展灝。(遡源公所提供)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由雷、方、鄺三姓組成的紐英崙遡源公所,日前在喜臨門大酒樓慶祝已亥豬年新春,奉利是敬老,發獎金勸學,看運氣抽獎的,共300餘宗親在進門見錦簇花籃,入座有佳餚美酒的歡樂氣氛中,大快朵頤,高歌熱舞,酒不醉人人自醉。
紐英崙遡源公所的主席慣例是每姓氏各一人,今年仍為鄺炎彬,方汝沐,雷展灝。當晚慶祝新春,由在中華公所任職的朱沛國堂主席夫人鄺坤珍擔任司儀。
遡源公所主席鄺炎彬(左二),顧問雷國輝(左三),主席雷展灝
(右一)等人奉上敬老紅包給鄺源傑(左四起),鄺坤燦,方汝沐
等耆英。(遡源公所提供)
慶祝會開場先由美東國術會醒獅團表演舞獅,依照傳統的採青獻桔,再來全體嘉賓大合照。
主席鄺炎彬致歡迎詞時,頌詩一首,期許宗親和氣生財,聚則成事。詩曰:本是同源生,相聚何須疏,今朝把酒歡,何日君再來。他強調,遡源一家親,盼宗親不要疏於往來相聚,當晚難得一聚要盡興,以酒相敬,期盼再聚。
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陳家驊,波士頓經文處處長徐佑典,僑教中心主任歐宏偉,以及波士頓市第二區市議員愛德華費林(Ed Flynn)等到會嘉賓,以及遡源公所自己的宗親,遠道而來的總堂主席鄺兆彭,紐約遡源主席方彥華接著一一應邀致詞,向波士頓雷方鄺三姓宗親表達新年祝賀之意。
頒發獎學金。(遡源公所提供)
期間,經文處處長徐佑典特地頒發感謝狀,由三名主席代表接受。波士頓市議員愛德華費林也在助理盧善柔協助下,頒發表揚狀,稱許遡源公所致力和睦社區,服務宗親。
紐英崙遡源公所當晚奉上紅包利是給鄺元傑,鄺坤燦,方汝沐等十八名年紀80歲以上耆英,以示敬老,發出獎學金3000元給17名宗親子弟,鼓勵他們努力向學,為會場增添不少喜慶氣氛。
遡源公所顧問雷國輝(左一),主席雷展灝(右一)兩父子
和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陳家驊,波士頓市議員愛德華費林
(Ed Flynn)。(遡源公所提供)
這些獎學金,有2000元是由宗親鄺佩康捐贈,1000元是由遡源公所的獎學金戶頭提撥。
宴席間的文娛表演由摩頓市的華夏文協歌舞團做主力,表演愛蓮的舞,朝鮮族的春雨手鼓,藏族的吉祥謠,另外有康樂舞蹈團的扇子舞太湖美等,還有許多人展示歌喉,唱卡拉OK,個人獨唱或聚眾高歌,都唱得非常投入,忘我。
慶祝會在播放友誼之光的歌聲中落幕。
鄺炎彬表示,紐英崙遡源公所座落在波士頓華埠內的哈佛街61號(61 Harvard Street),電話(617482-3353,歡迎雷、方、鄺三姓宗親,加入公所,與宗親交流。(4月7日更新版)
遡源公所慶新春,有支持者非常傳統的送花籃祝賀。
(遡源公所提供)
遡源公所顧問雷國輝(右起)和公所的兩名年輕主席,
雷展灝,鄺炎彬。(遡源公所提供)
波士頓市議員愛德華費林(Ed Flynn,後右)特地和他父親,
波士頓前任市長雷夫連(Ray Flynn)的好友,波士頓資深
僑領陳毓璇,陳黃景佩(前)夫婦合影留念。(遡源公所提供)
(遡源公所提供)
(遡源公所提供)
波士頓市議員愛德華費林(Ed Flynn,右二)在助理盧善柔
(右三)協助下,頒發表揚狀給遡源公所,由主席雷展灝
(右一),方汝沐(左三),鄺炎彬(左一),以及顧問雷國輝
(右四),鄺坤燦(左二)代表接受。(遡源公所提供)
左起,雷國輝,波士頓市議員愛德華費林,鄺炎彬,
鄺坤燦,方汝沐,雷展灝。(遡源公所提供)
波士頓經文處處長徐佑典(前中),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
歐宏偉(前左二),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陳家驊(前右三)
等嘉賓和遡源公所宗親合影。(周菊子攝)
遡源公所主席鄺炎彬(右六)和嘉賓合唱卡拉OK,一眾人
唱到忘我。左起,徐佑典,陳國航,梅少彬,陳家驊,
黃立輝,鄺炎彬,以及歐宏偉(右四),梅少華(右三)。
(周菊子攝)

哈佛大學更難進了 今年錄取率4.5%


      (Boston Orange 整理報導) 哈佛大學的歧視亞裔學生訟案,餘聲仍在迴盪,哈佛校報”the Harvard Crimson”就登出,哈佛今年更難進了,錄取率降到4.5%
            哈佛校報指出,將於2023年畢業的這一年級,哈佛收到43,300份申請書,比去年已打破紀錄的42,742份還多,其中只有4.5%,大約1950名學生會被錄取。在2018年時,哈佛收了1962名學生,約為申請人數的4.6%
            哈佛校報指4.5%是該校錄取率的最新低點。
            哈佛入學許可及財務援助院長William R. Fitzsimmons在一份校方聲明中表示,2023這一年級學生,以任何標準來看都超有成就,極具潛質。
            根據哈佛校方資訊,今年錄取的男女學生比例相當,約有50.1%為女性。超過一半獲錄取的學生會獲得以需要為基礎的獎助金,他們的家人只需每年付大約12,000元。
            獲錄取學生中,約有20%其家庭年收入低於65,000元。這些學生將不需要付費,還會獲得2000元補助款,以協助他們支付搬遷入校的相關費用。
            沒有拿到以需要為基礎財務補助的學生,在20192020這學年上學時,得付69,607元。那些已獲錄取者,可在五月一日前考慮是否進哈佛。

星期五, 3月 29, 2019

MassBio年會展望數位健康 談藥價需控制

MassBio執行長Robert K. Coughlin(右)和董事會主席David
Lucchino (左)徵求會員同意,通過2019新董事名單。
(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劍橋市報導) 麻州生物協會(MassBio)32728日,在劍橋市的皇家索尼斯塔酒店(Royal Sonesta Hotel)舉行年會,總結過去一年概況,指FDA批准新藥數量破紀錄,創投交易數量高達1308宗,金額逾233億美元,整體行業前景大好,藥價調整將是考驗,未來會以數位健康為重點工作方向。
”Ovid療法執行長Jeremy Levin做主題演講。
(周菊子攝)
             麻州生物協會是創辦於1985年,約有1000多名企業及學術機構會員的非牟利組織,和麻州生命科學界密切合作,致力增加醫療體系的價值,改善病患生活。今年以可能狀態(State of Possible)”為年會主題,並由執行長Robert K. Coughlin和董事會主席,Frequency療法執行長David Lucchino藉簡短的徵詢同意方式,通過了新年度的董事名單。
生物醫藥領域2018年獲得233億元創業投資。(周菊子攝)
”Ovid療法執行長Jeremy Levin在題目為"生物科技今日何在,前方何有(Where is Biotech Today and What Lies Ahead)”的主題演講中直言,生物科技業現在處於最棒的年代,醫藥創新正給人類社會帶來各種好處,但美國醫療健保業的體系複雜,醫院併購造成的壟斷,導致藥價高掛如天,例如一般的癌症藥,醫院標價比平均售價高10100倍,人民負擔不起等,卻也讓醫藥界飽受批評。
他認為,生物科技及醫療界的核心價值是治病救人,相關醫院及醫療人員在制定營運策略時,恐怕必須重新思考這些核心價值,聽取病患及家屬的聲音,也清楚明晰的為自己表態,生物醫藥業才可能繼續繁榮。
Jeremy Levin指出,醫藥創新已帶來人類壽命延長66%,患癌5年者存活率提高39%,新丙肝療法治癒率超過90%等好處。
        此外,FDA的新藥審批態度由嚴峻轉為支持,流進醫藥創新的資金額度大漲,醫療方式正百花齊鳴,進入臨床實驗的治療腫瘤癌症新藥,數量呈爆發性增長等,都佐證著生物科技業的整體環境處於最佳時代。例如FDA2016年只批准22個新藥,2017年跳升到462018再升到59,打破紀錄,證明了FDA在審批新藥上的態度改變。
Editas醫藥前執行長Katrine Bosley(中)
Alnylam執行長John Maraganore(右)是
爐邊談話嘉賓。(周菊子攝)
資金的更為豐沛,是生物醫藥業的另一榮景象徵。僅只一年之隔,就漲了近一倍,從2017年的166億元跳到2018年的233億元,其中60%一拿就是5000萬元。
疾病的醫療方法也層出不窮,十分多元化,有基因療法,RNAi CAR-T, 系統性寡核苷酸,鞘內寡核苷酸等等,甚至治療丙肝,也有了5種新藥獲批准。研發治療腫瘤癌症新藥的進入臨床實驗階段數量,更是驚人,從2014年僅只50宗,增加到2018年的高達2500宗。
已經有突破性並獲得批准,或正在出研究成果的細胞療法,基因療法,也大爆炸,多達300宗,包括2017年批准的首個體內基因療法,2018年批准的首個RNAi療法Onpattro等,其中一半以上是治療腫瘤癌症。
哈佛大學基因教授George Church出席MassBio年會。
(周菊子攝)
Jeremy Levin認為,生物醫藥業將看到更多的創新研發成果,更多的併購整合,更大的藥價壓力,更廣泛的公眾監督,短期內還將有導致長期後果的行政動作出現。
會期第一天,麻州生物協會請到近年備受矚目的兩大企業高管,Editas醫藥前執行長Katrine BosleyAlnylam執行長John Maraganore做爐邊談話,從CRISPER的基因剪輯談到RNAi療法。再由Beam療法的DNA剪輯平台主管Nicole Gaudelli談基因剪輯的轉型和醫療應用。
嘉賓座談人類生物學未來。(周菊子攝)
會議的第二天,重頭戲有哈佛醫學院基因教授George M. ChurchExcel創投常務董事Juan EnriquezLifeMine執行長Greg Verdine討論人類生物學的未來:我們已經怎麼衍化了自己。其中的Juan Enriquez直言,基因療法的不斷進步,將來勢必引發比基因編輯嬰兒更多的倫理道德爭議。因參與發起人類基因圖譜計畫,與學生,朋友合作創辦了至少14家公司,2018年才又聯合創辦Nebula,強調免費DNA檢測,健康數據共享的George Church認為能夠更全面掌握個人基因數據,就更有機會防治疾病發生。他也覺得藥價問題應該進一步研究,解決。
麻州生物協會這場年會,以在醫療保健價值鏈中啟動數位醫療(Enabling Digital Health in the Healthcare Value Chain)”座談做壓軸,請來Concerto Health AI執行長Jeff EltonVerily策略企業發展及企業創投的Luba GreenwoodPear 療法聯盟管理副總裁Brooke Paige, 賽默飛世爾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數位科學研發副總裁Anthony Uzzo交流看法。其中一名講者強調,數位健康是未來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重點之一還在數據,如何取得並分享更是關鍵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