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8月 09, 2015

波市19歲以下青少年8/28前可享免費早午餐

波士頓公校系統的夏日供餐服務,已從七月起直至八月廿八日止,在波士頓市140個地點,為19以下波士頓兒童提供免費早,午餐。
            這服務主要由波士頓公校食物營養服務部和美國農業部的麵包項目贊助,今年是波士頓第20年辦理這服務。
            夏日供餐服務的地點,都設在安全可靠的地方,食物也都營養充分。本地組織參與供餐服務的包括波士頓公校。社區中心,日營,教堂及游泳池等。
            詢供餐地點及時間,可上網 http://schoollunchboston.wordpress.com ,或打電話到 1-800-645-8333。
FREE SUMMER MEALS FOR BOSTON CHILDREN

BOSTON – Boston Public Schools Summer Food Service Program will provide free breakfasts and lunches to Boston 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 19 from July 1 through Aug. 28 at over 140 locations throughout the city. This is the 20th year of the program.
The Summer Food Service Program sites are an easy, reliable and safe source of free and nutritious meals for kids.  Local organizations that host the free meals include:  Boston Public Schools, community centers, day camps, churches, and pools.  To find the sites and hours of meal service, visit http://schoollunchboston.wordpress.com or call 1-800-645-8333.

The Boston Public Schools Food & Nutrition Services Department sponsors the program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USDA and Project Bread. 

星期六, 8月 08, 2015

哈佛大學、長江商學院合辦會議談企業家社會責任

中國第一所私營商學院,長江商學院昨(七)日與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合辦“中美之內的負責企業領袖”會議,探討私營企業要有公益價值觀的理念。
         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昨日率領該校三十多名企業家學員,出席這研討會,介紹該校2002年創辦,現有45名全職教授,2014學年有810名學位學生,新設人文學院,請得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杜維明出任榮譽主席等概況,說明該校認為企業家要心懷世界,承擔社會責任的全球觀點。
         哈佛大學艾許(Ash)中心主任賽奇(Tony Saich)教授昨日主持會議,應邀與談學者包括杜維明,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暨哈佛中國基金主席柯偉林(William Kirby)等人。
         紐約州國會眾議員孟昭文也應邀出席做發言嘉賓。

圖片說明:

         長江學院院長項兵(左)與哈佛大學政府學院艾許中心主任賽奇(右)送紀念品給國會眾議員孟昭文(中)。(菊子攝)


         長江學院院長項兵(左起)與國會眾議員孟昭文,北大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杜維明聯袂出席會議。(菊子攝)

民俗文化種子教師最後一期結業 波士頓學員依依不捨

僑委會主辦的“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培訓班”在實施七年,培訓數千名種籽後,今年畫句點。波士頓地區的最後一期,日前有38人在僑教中心結業。
連續七年都參加培訓的種子老師,包括王月娥等五人,在結業式中獲表揚。慧智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賴美智稱許他們為傳承,宣揚中華文化,堅持不懈的努力。
僑委會表示,今年的“104年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培訓班”,在美加12個城市巡迴辦理,共約培訓600名教師。
波士頓地區由也是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培訓班專案總監的賴美智,以及慧智文藝營教師林碧珠承辦,安排的課程包括草編童玩,民族舞蹈,傳統藝術,行政事務等四大類。
傳統藝術的教學內容包括居地文化,清明節,拓印藝術;民族舞蹈在編創理論及實務之外,教跳阿美族竹竿舞,唐朝扇舞;草編童玩涵蓋歷史文化,製作與應用,操作與欣賞;行政研習教的是文化教育的實務應用與整合行政研習辦理要點,文化研習的SOP講習等。
今年的種子班老師,都是教授,總長級人馬。教民族舞蹈的林郁晶是文化大學舞蹈系副教授;教拓印藝術的謝國昱是喬治亞大學亞洲文化與藝術副教授;教草編童玩的林立三,曾經是台灣微軟副總經理,現在是中華電信基金會執行長。
不過,種子班學員們表示,這些老師教學認真,幽默,風趣,提供的材料之豐富,才最讓他們印象深刻,稱許。
年底前將搬到馬里蘭州的姚美琴,今年第三次參加。她表示,自己每次都學到許多新東西,難怪有不少人特地請假來上課,更有些種子老師不惜自付食宿費,老遠的從外地飛來波士頓參加培訓。
今年她覺得謝國昱的拓印藝術對她來說最新鮮。
在麻省理工學院任職的黃淑英,平時身邊的人不談科學,就說技術,這文化種子班給了她機會在最短時間內學最多文化,藝術,她非常珍惜。
僑教中心主任郭大文表示,僑委會的專案預算編列到期,文化種子教師培訓班辦理七年後劃下句點,確實可惜,但種子培訓的意義在於期盼種子發芽,他鼓勵受訓老師們將來繼續深耕,發揚所學,散播文化。

圖片說明:

         波士頓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培訓班全體學員合影。(圖由僑教中心提供)


         僑教中心主任郭大文勉勵波士頓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培訓班學員。(圖由僑教中心提供)

台大校友聚會唱歌跳舞樂 籌辦讀書社加強聯誼

 波士頓台大校友會會長蔡孟儒(右二),曾任會長的許翠玲(左一)歡迎也是
校友的經文處處長賴銘琪(左二),雲雯蓁夫婦。(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麻州報導)大波士頓地區台大校友會日前在牛頓市海德社區中心舉辦年度聚餐,不下五十人歡聚,欣賞吉他、鋼琴演奏,高唱卡拉OK,還大跳尊巴(Zumba)舞,彼此間的年齡差距,瞬間消失無蹤。
 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主任郭大文(左一),經文處處長賴銘琪(右二)和當天出席
的最年長台大校友蕭承瑋(左二),王美雲(右一)。(周菊子攝)
新任會長蔡孟儒會後宣佈,今年十月是波士頓本地校友會成立三十週年,將成立讀書社,藉著相約讀書,欣賞音樂,遊博物館,研習養生等活動,把校友情誼更緊密的連結起來。這部分的活動,將敦請已退休校友策劃,包括打乒乓球,玩攝影,健行都是計劃中項目。謝立言當攝影師,為校友們留下下許多美麗倩影,可上網欣賞。
年度聚會當天,蔡孟儒在多名前任校友會會長,包括許翠玲,范美蓉等的協助中,安排了享用午餐,欣賞吉他演奏,小朋友彈鋼琴,玩遊戲,跳尊巴舞,唱卡拉OK等節目。曾任會長的張越麒帶頭跟跳尊巴舞,把會場氣氛帶得火熱。
   羅德島大學教授孫瓔,不但會彈,還自己做出來
手中那把造型獨特的電吉他。(周菊子攝)
彈鋼琴的小朋友包括王靖安,施雨昕,孫翌庭, Jonathan Shia。出席校友們都以長輩,爸媽,甚至祖父母的心情,紛紛報以熱烈掌聲。
            表演中最特別的是羅德島大學生物工程系教授孫瓔。娶了一名音樂家嬌妻的孫教授,雖然學術專長是生物醫學工程,自己卻也是音樂愛好者,不但吉他彈得好,還會自己動手做。當天他就是用特選桃花心木,自己切裁,拼接,打磨,花了100小時做出來,造型非常有創意的八把輕巧電吉他之一來演奏。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官員,年年都有不少台大校友。外派時曾經在波士頓待過六年的賴銘琪,當天第一次以經文處處長身份出席大波士頓台大校友會的聚會。
            賴銘琪笑說,當天他特地把全家大小都帶來出席,好幫波士頓台大校友會降低平均年齡。因為他的雙胞胎女兒,一個是台大醫學院職能治療系,一個是台大生或科技系錄取了,後來才轉到加州柏克萊大學。當天他還特地待了二份禮物到場,一份給年紀最長的出席者,1959年機械系畢業的蕭承瑋,一份給年紀最輕的出席者,2000年化工系畢業的王美雲。
前任台大校友會會長范美蓉(左),潘克誠夫婦合唱卡拉OK。(周菊子攝)
        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主任郭大文也是台大校友。他邊以校友身份和出席者同樂,邊盡職責,提醒台大校友們,在今年的雙十慶祝活動中,九月廿九日的明華園歌仔戲表演,票價分50元,30元 ,10元等三種,可在網上訂票,也可到僑教中心索票,十月十日早上九點有雙十遊行及升旗典禮,晚上在帝苑大酒樓的雙十晚宴一桌350元。
            台大校友讀書社歡迎電郵洽詢參加事宜, shc46@hotmail.com,查詢台大校友會詳情可上網http://gbaantu.org/。




台大校友張越麒(前右二)跟跳尊巴舞,十分投入。(周菊子攝)

波士頓吹中國風 英文雜誌本月出中文版

英文報章出中文版雜誌?波士頓環球報六日刊文透露,該報發行的“波士頓雜誌(Boston magazine)即將以投資者,學生,遊客為目標對象,首度發行中文版。
         十個月前,該雜誌以“中國的城(China’s Town)”做封面標題,發行了一期雜誌,指大量金錢從遠東地區湧來,現在這雜誌的第一本中文版,也將面世。
            首發中文版的主要內容,將是翻譯波士頓年度最佳名單的翻譯版,另外包括從之前幾期中挑選出來的部分內容,包括最佳餐館,生活時尚等,主要對象是帶著很多錢來花的華人遊客,學生,投資者,以及想要接觸這些人的廣告商。
            該雜誌以後將每年發行兩期中文版。
            該雜誌編輯 Carly Carioli 表示,這對他們來說,絕對是項實驗,他們不知道有其他城市的雜誌這樣做過。
            不過,有其他的新聞媒體已針對性地翻譯,做過試驗。
            五月份時,紐約時報刊載了一系列暴露修甲業工作環境可悲的故事,並在網站上把這些故事翻譯成故事所描述從業人員的母語,韓文,中文,以及西班牙文。
            紐約時報也已經在網站上的“NYT América”欄頁,一連六個月的以西班牙文刊登摘選文章。
            該報監管這試驗翻譯項目的國際版編輯 Lydia Polgreen 表示,他們的目標是要讓讀者享受英文版讀者一樣的高質量經驗。
            六月份時,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新聞記者花了一週時間,把來自莫斯科的報導,以俄文發表。
            就連小如紐約羅徹斯特(Rochester)的“民主及紀事“,最近也翻譯文章,以接近更多讀者。該報今年春天以西班牙文發表了大量有關拉丁裔殘障學生的報導。
            佛羅里達州聖彼得堡龐特(Poynter)媒體研究學院的媒體企業分析師Rick Edmonds表示,挑選文章翻譯,或發行翻譯版,可能是雙語刊物的未來。
            每一期刊物的每一個故事都以多種語言發刊,可能是非常耗時費錢的事。即使做得很好,可能仍然無法真正因應文化差異。
            Rick Edmonds表示,過去以來,失敗的案例遠比成功多。人們將來會看到更多個案情況。
            在波士頓雜誌網站上招攬廣告的宣傳允諾,中文版將讓人看到城市裡已經很多,還不斷成長的遊客及學生。
總共 35,000份中文版的“最佳波士頓(Best of Boston)”雜誌,本月份將出現在羅根機場,酒店,校園以及遊客出入地點的書報攤上。英文版 $4.99,中文版$6.99

波士頓大學的新文學教授Lou Ureneck 稱該雜誌的決定發行中文版,是“聰明的策略行動”。他說自己有許多華人學生,很多來自富裕家庭。這些家庭甚至為來讀書的學生買房子。波士頓雜誌做這決定,顯然也觀察到這情況,並藉此行動表達其包容性,更能代表整個社區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