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荪教授的讲座题目是:
From Instruction to Assessment: Best Practices in Enhancing Test Performance
for Free Responses of the AP Chinese Exam。 张老师从怎样理解“掌握一门语言”引入演讲主题,指出外语学习的当代观点--以目标语言进行沟通是其最终目标,包括语言组织和语言实用等一系列能力。如何有效地设计一个课程,将上述方面综合成一系列有凝集力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常常使教师望而却步。她在报告中首先总结每个能力的含义,以及怎样使这些能力产生关联,从而建立强大的沟通能力。随后,张老师介绍了AP考试中
“Cultural Presentation” 等部分的测试标准和技巧,并演示和分析了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她指出AP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日积月累的训练指导至关重要。高中汉语课还应该多给学生提供“交际框架”,加强语言操练环节。最后,她给学员展示分析了威廉姆斯大学的中文课教学视频,强调中文教学的关键原则是准确性先于流利,提高形式是注重教学指令、发音训练和语言结构。
研习班第二部分由陈毅星、狄瑞和两位老师主讲,题目是:Vertical
Team Curriculum Design for a Strong Program: Strengthening Vocabulary-Building
and Reading Skills. 该演讲介绍了以词汇建设,解释性听力和阅读为主的前AP和AP课程。该AP中文课程是第五年课程,学生在中学和高中通过几年的汉语学习,在听,说,读和写方面已有很好的基础。陈毅星老师在教学中以“K(Know)W(Want
to know)L(Learn)”为授课前提,让学生自行选文章写作文,从中提炼学习词汇,在功课中发现问题并进行辅导。陈老师除了讨论阅读策略和词汇积累方法外,还跟学员分享了阅读材料网站、课外读物选择等。狄瑞和老师通过阅读材料实例,分析了未知词汇在阅读文章中的比例对学生阅读效果的影响。她还演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步骤:浏览→查找关键词→从上下文中确定意义→大声朗读/大声说。在提问环节,二位老师还介绍了自己的教学经历以及怎样鼓励学生学习中文。
本次研习班由塔夫茨大学孔子学院赞助。(供稿:郭旭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