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華殊指出,波士頓市已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對耆英友善(Age-Friendly
City)”城市活動,將盡力在交通,可負擔住宅,社交活動等等方面做改善,創造一個容許耆英們在自己家住,出入方便,又能滿足一切生活,社交,娛樂需求的環境。
由於波士頓老人局和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的耆英人口地理分佈和社會研究中心合作研究,去年底公佈了一份波士頓市耆英人口概況報告,指出波士頓市六十歲以上人口增長快速,到2030年時,大概每五人就有一人年逾六十。換言之,將由2010年的八萬八千名耆英,增加到2030年時的十三萬人。
由於波市府和麻大合作的調查報告顯示,75%住在波士頓市內的耆英都是獨自居住,收入往往不足以應付生活所需,八十歲以上的居民有50%沒車,六,七十歲的人每五人就有一人覺得看病難,波市府決心加強瞭解,要讓耆英們生活愉快,必須先解決哪些問題。
波市府不但新聘了一名“波士頓對年齡友善”主任,還發出問卷,籲請耆英們填寫,好讓波士頓市府據以設計改善行動。
去年四月,馬丁華殊宣佈了波士頓市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對年齡友善城市”全球網,要為波士頓市六十歲以上人口大增做準備,包括在住宅,交通,社交活動,醫療護理,公民參與,就業等方面,給予各方面協助。
馬丁華殊表示,他去年波士頓提出“容納一個改變中的城市:波士頓2030(Housing a Changing City: Boston 2030)“這住宅計畫,提出要蓋五千戶新住宅單位的想法;上個月他簽署行政命令,要讓耆英延遲繳付物業稅等,都是為了使“波士頓對年齡友善”。
圖片說明:
波士頓市長馬丁華殊(Martin
Walsh)強調要讓波士頓對耆英更友善。(菊子攝)
中華耆英會白禮頓樓主任梅麗梨(右)和波市“對年齡友善”主任Andrea H. Burns一起出席活動,探問耆英心聲。(菊子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