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三, 1月 22, 2014

台青商"WeMeet"談音樂 說鋼鼓

新英格蘭台灣青年商會(TYCCNE)上週在哈佛醫學院舉辦“我們會晤( WeMeet) 講座”,邀來五名音樂人,以「音樂與下一步?」為主題,與三十多名出席者探討音樂家生涯概況。
這天的“我們會晤“由波士頓大學藝術行政管理碩士畢業生洪意林主持。柏克萊音樂學院的教授李玫瑰博士、助理教授施永德博士(DJ Hatfield)和大提琴家林明慧博士、爵士鐵琴與鋼鼓音樂家王思雲、哈博諮商中心(Harbor Counseling Center)臨床心理師黃士弘等五名嘉賓,各從不同角度闡述音樂和他們的人生。
其中有心成為第一位台灣籍專業鋼鼓演奏家與調音師的王思雲,還現場演奏三段精采的加勒比海鋼鼓,包括「小美人魚」電影配樂「海底下(Under the Sea)」前奏,爵士名曲「我的方法(My Way)」以及日本歌手宇多田光的「初戀(First Love)」
王思雲在台灣土生土長,具古典音樂背景,有豐富表演經驗,到柏克萊音樂學院學爵士鐵琴音樂演奏時,意外愛上發源於加勒比海千里達( Trinidad)的鋼鼓(steel drum)。她指出,鋼鼓是用55 加侖空汽油桶,以手工製造的打擊樂器,形狀如深碗,表面有一個個代表不同音高的圓弧型音區。
她在畢業後追隨世界鋼鼓之父艾利曼雷特(Ellie Mannette),深造調音和製造鋼鼓2013世界鋼鼓演奏大師安迪奈瑞爾 (Andy Narell) 邀她到千里達參加一年一度的全國鋼鼓馬拉松大賽,讓她見識到為期將近一整個月,有多達千萬人出席朝聖的盛況,被千里達人的熱情,感動到決心要加入推廣鋼鼓音樂行列。
曾經在台灣從事教學工作的王思雲覺得,當老師的生活太平凡,單調,她想要看世界,才來到柏克萊,闖進鋼鼓世界,當上一名有不錯待遇,可到處旅遊的專業鋼鼓調音師。只是長期奔波,難與人建立穩定關係,結婚成家變成一大挑戰。
王思雲希望政府及大眾,能更用行動來支持,重視音樂家。
當晚出席的音樂人,各自抒發了他們與音樂攜手走來的經過。
來自台灣嘉義的黃士弘從小喜歡音樂,也愛科學,但在台灣的教育體系中,他只能二選一。一直到他進入大學後,社團活動才給了他學吉他與音樂理論的機會。大學畢業後,出乎意料,他找到結合藝術與科學的助人專業——音樂治療。他說,「平衡興趣與現實是最難的,我很幸運」。談及台灣音樂時,他認為雖然台灣音樂融合了日本,中國,美國元素,十分獨特,但父母親那輩熟悉的閩南語歌曲,最能代表台灣文化特色。
曾經在鹿港、泉州、都蘭等地點進行田野調查多年的施永德博士(DJ Hatfield)則認為,台灣是「音樂人類學家的樂園」,音樂背景十分多元,包含不同國家,以及漢人、原住民的在地文化元素。
研究傳統亞洲音樂的李玫瑰博士指出,南管等等是非常獨特而且優美的台灣傳統音樂,不過面對著後繼無人的危險。她認為,儘管音樂是世界語言,但就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語一般,各地方,各族裔也各有屬於自己的特色音樂韻律或樂器。她希望藉由自己的努力,能讓更多人了解,喜愛台灣音樂。
彈奏大提琴的波士頓大學音樂藝術博士林明慧,創辦了新英格蘭弦樂四重奏,經常應邀上演奏廳,進錄音室。她坦言,音樂是她與人群交流,為人群提供服務的媒介。也許為了練琴,和親朋好友相聚的時間少了,距離遠了,但在大眾面前演奏時,就有如把那距離又縮短了。她為自己曾有緣和奧斯卡音樂獎提名人以及葛萊美獎得主合作,感到幸運。
查詢新英格蘭台灣青年商會詳情,可上網https://www.tyccne.org

圖片說明:

            與會專家合照。右起:新英格蘭台灣青年商會王力遠、施永德、黃士弘、王思雲、林明慧、李玫瑰、洪意林。(圖由新英格蘭台灣青年商會提供, 張煜杰攝)

            右起,施永德、黃士弘、林明慧等人談「音樂與下一步」。(圖由新英格蘭台灣青年商會提供, 張煜杰攝)


            王思雲現場講解並演奏鋼鼓。(圖由新英格蘭台灣青年商會提供, 張煜杰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