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一, 12月 02, 2013

鍾倫納綜論華夏的形成和特色 指亞洲人源自非洲

中華多媒體協會上週六(十一月三十日)下午,在廣教學校舉辦“中國歷史文化講座”。鍾倫納博士以其研究,出書心得,暢論華人源自非洲,有“順天”,“從眾”,“克己”,“認命”的文化基因。
            鍾倫納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系,來美後取得波士頓大學社會學博士,曾在大波士頓中華耆英會,麻州政府老人事務署工作,數年前遷居辛辛那提,但友情長繫,每年都回波士頓,為中華多媒體協會主持“中國歷史文化”講座。
        今年他以“華夏的形成和特色”為主題,從他已發行出版的“華夏歷史重構”,“華夏文化的重析”兩書,擷取精華,並參考“1491”,描述被哥倫布發現之前的美國這本書, 來申論“華人哪裡來?,早期文化區,萬匯歸流的過程,華夏獨特心理的文化基因”。
            他指出,華夏文明的獨特事實,可從幅員已達地理盡頭,時間持續久遠,人口多,人種雜,散佈迅速見證。傳統華夏是由三大支柱衍進形成,包括在眾權重疊,需要絕對決斷,統一下的中央集權;在需要發展經濟,找尋政戰依靠,又輕功疑商的環境下,推廣小農主義;在社會倫理隨時代進展,社會秩序不患寡而患不均下,實施儒家做法。
華夏民族獨特心理的文化基因,孕育於自然環境,包括盡其在我的“順天”,入鄉隨俗的“從眾”,冀求可靠保佑的“祈祖”,設法穩定家庭及傳承的“扶後”,有自覺意識的“憂患”,強調勤儉,穩中求進的“克己”,傾向情理兼顧,從廣泛面關注的“連想”,以及認命,焉知非福自衛心理的“達觀”等。
鍾倫納從科學界主流觀點,認為“現代人類來自非洲”說起,指源於非洲的現代智人,有一部分向東遷徙,出現基因突變,毛孔變粗,更易適應東南亞地區溼熱氣候,定居後成為亞洲人。這些人和哈佛大學人類學者在1960年代在非洲智人原居地發現的龔族(Kung)人,外形相似。他指出,從體徵,基因,語音,牛羊乳消化力,動植物離開非洲後的路線等,可以佐證非亞人種同源,族裔分頭發展,再經歷結盟,攻略,以武力維穩,再分散,結盟,並從母系社會因應戰爭,耕作需要力氣,過渡成父系社會,王權擴張的變化過程。
中華多媒體協會的這場講座,有中華廣教學校,吳日昇牙醫師等贊助。該會負責人鍾應泰表示,鍾倫納已出版多本著作,包括 “花旗美國面面觀 ——美國社會分析”、“民主議決和組織策略”、“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法”等,近年來他在中國歷史文化上的研究成果,也備受好評

圖片說明:

            鍾倫納博士回波士頓談中國歷史文化。(菊子攝)

            中華多媒體協會負責人鍾應泰(右二起),再邀鍾倫納博士演講,請廣教學校校長曾秀芬,校董鍾慢怡支持。鍾倫納的舊同事陳綺怡也出席聽講。(菊子攝)

            中華多媒體協會負責人鍾應泰(右二起),再邀鍾倫納博士演講,請廣教學校校長曾秀芬,校董鍾慢怡支持。(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