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五, 12月 20, 2013

醫療器材市場前景佳 四會合作談機遇

醫療器材業市場在全世界各地增長快速,在亞洲增長率尤其高的研究報告,日前促使大波士頓四個組織合作,在劍橋市IBM創新中心舉辦「醫療器械與診斷創新研討會」。
波士頓大學兼任教授,創辦有中國昆山天龍醫療科技,上海平生醫療科技的周來生,在該講座中闡述“醫療器材在中國的市場及商業化機會”之餘,也透露了2006年,他應邀回中國出席國家策略計劃論壇,受命組織“中國醫療器材發展工作小組”,先在蘇州,然後在上海成立中國科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研究院,再在昆山創建醫療器材科技園的過程。
周來生強調,昆山醫療器材科技園也是孵化器(incubator),希望有意在醫療器材領域創業的人,和他聯繫。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CABA)在張偉等人張羅下,過去數年辦過好幾屆“醫療器材”會議。今年在越來越多人發現,醫療器材其實是個應用資訊科技輔助醫學診斷的跨領域行業,紐英崙中華資訊網路協會(NECINA)、 北美中華醫學會(ACMA)、哈佛大學醫學院中國專家學者聯合會(HMS-CSSA)順理成章地加入合辦會議行列。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會長寓俞向陽當天為開幕致詞後,網協會長鄭茹以幻燈片提佐證資料,指出醫療器材業在全世界各地都是個正在快速增長的行業,其中在亞洲增長的比率尤其高,估計為高達65.3%
另有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估計到2015年時,醫療器材市場的規模,可達2280億元。
當天的會議,分“醫療設備企業”,“創新/科技角度“,”座談討論“等三個主題。
醫療設備企業部分,有周來生,E-Trolz執行長Jim Robertson諾沃蘭(Normalline)生物科技公司總裁郝曉明,蘇州迦俐生(Callisyn)生物醫藥科技董事長孫小薇等人講談。
周來生指出,以醫藥和醫療器材的比例來說,全世界是0.7,美國是11,中國是10.2,可見醫療器材在中國有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他還借用中國藥監局(CFDA)的數據指出,2012年醫療器材在中國的銷售額為美金240億元,估計到2017年時,會增長到美金960億元,約增長四倍。
周來生列舉了多項在美國從事醫療器材業的障礙,包括需要跨領域知識,需要做生物評估,動物實驗,臨床實驗,達到美國藥監局的法規要求,一般要花四千萬到一億元,才能獲得研發結果等,但進駐昆山醫療器材科技園,可以獲得包括引介風險創投資金等完整的各方面協助。
諾沃蘭總裁郝曉明還是第一次來美國。她為出席會議者提供了許多中國方面的數據,包括2012年內,中國藥監局批准了18331張產品證書,共有15348個生產商,其中745家為新公司,分銷商有172,378家。但中國藥監局總共只有員工2489人,法規更新在2013年的上半年內,就有不下56項等。
郝曉明指出,該公司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出現的,能幫助企業搭橋,找到正確溝通對象,提點需因應的法規,縮短整個從研發到上市的時間的公司。
蘇州迦俐生(Callisyn)生物醫藥科技董事長孫小薇和出席者分享了她和先生,獲得千人計劃獎的姚飛,在蘇州“冗長但讓人興奮”的創業路。
孫小薇非常坦白,指出中國藥監局有許多法規不容易遵循,包括每一名監管人員各有不同解釋及意見,甚至同一人在不同時間會有不同意見與解釋,因此在適當時機,找到適當的顧問代為溝通,對申請文號,證書等的批准與否及快慢,常有很大影響。
她提醒有心回中國發展者,要找一名能互補的共同創辦人,要有紀律,要能預期不可預測之事,要保持正面態度,努力使事情發生等。

“創新/科技角度“部分地講者有哈佛醫學院外科助理教授王濟平、麻州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廉清宇等六人。
座談部分,有孫小薇,郝曉明,以及Nexcelom生物公司執行長李允中,北京國際生物製藥公司主任唐明輝等人。

圖片說明:

         「醫療器械與診斷創新研討會」講者及主辦者合影。(菊子攝)

         昆山醫療器材科技園創辦人周來生。(菊子攝)

         連清宇(左起)主持座談,孫小薇,唐明輝,李允中,郝曉明等人回答聽眾提問。(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