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市廿年來第一次的改朝換代選舉,由於兩名市長候選人勢均力敵,催動了更多選民出席投票。截至昨(五)日中午,已有5萬4千122人出席投票,佔登記選民的15%,比2009年那次選舉的中午時分投票數,高了34%。
波市府公佈的數據指出,到昨日六點時,出席投票的波市選民人數達到113,677 ,約佔登記選民的約31%。今年九月初選時,到六點時,已出席投票的人,只有大約23%而已。
波士頓選務局表示,到中午時,出席投票的選民,已比2009年那次的市長大選,多了13898人。
馬丁華殊表示,他一早在各地見到的選民反應,都讓他對自己當選更有信心。
約翰康納利( John Connolly)昨天一早是在西洛士百利(West Roxbury)的聖喬治的東正教教堂(St. George’s Orthodox
Church)投票。他說投了一票給自己,也相信會有足夠的波士頓人投票支持他當選。
在初選獲勝那天,就已經揚言要當波士頓市的“教育市長”,約翰康納利認為大部份民眾都同意他把學校放在第一位的看法,因為有了好學校,就會有安全的街道,強壯的經濟。
截至昨日中午,約翰康納利住的西洛士百利,出席投票率最高,有22%的已登記選民投了票。馬丁華殊住的多徹斯特一帶,也很高,有20%出席投票了。
昨日中午時,出來的人更多,陳毓禮的一方,增加了黃國健, 阮陳金鳳,游成康,湯鳳鳴,湯偉雄,陳國航。支持Martin
Keogh選不分區市議員的余俊明,支持李素影的余仕昂,高少榮等人。
出席投票的昆市中學前校長黃伯勳投完票後表示,無論是約翰康納利,或是馬丁華殊當選下任波士頓市長,他希望新市長能重視教育與家庭。他認為,兩名市長候選人在選舉期間的發言,內容大同小異,都提到了許多該做的事,但都未從“家庭”角度出發,拿出一套完整的辦法,就有如一名大廚,說出了一堆材料,卻沒拿出一道道的菜。
各候選人昨晚在不同地點安排慶祝會,馬丁華殊在公園廣場酒店(Park Plaza),約翰康納利在衛斯汀柯普利酒店(Westin
Copley)。吳弭在華埠龍鳳酒樓一樓的燒酒(shojo)餐廳。李素影在天滿街的威伯(Wilbur)劇院。林乃肯在東百老匯街的劇院。
圖片說明:
信義大廈投票站一大早就已許多人絡繹不絕地來投票。華埠居民會共同主席梅陳月嫦(左二)也來當選務人員。(菊子攝)
陳文浩(中)等人,一大早就搬運補給品,為一整天十二小時的助選做準備。(菊子攝)
昆士中學前校長黃伯勳(左)認為兩名市長候選人都未強調家庭,見到吳弭,和她談教育,提意見。(菊子攝)
波士頓安良工商會會長黃國健(左一)也來助選,在選民進入投票站前,就選票上的候選人做說明。(菊子攝)
波士頓市的這場選舉,使華埠內分成至少兩派的分裂情況,更加明顯。倒是在天主教高中前助選的約翰康納利,馬丁華殊支持者,不計較各有所支持,願意一起拍照。圖中右三為陳寶萍,左四為黃鷹立,左一為梁德生。(菊子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