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五, 9月 20, 2013

華夏文協辦講座談中秋歷史淵源


華夏文化協會昨(19)日在中秋節正日談中秋,邀黎亦聰談“中秋團圓真俗義”,深入淺出,圖文並茂地讓三十名左右出席者聽得津津有味。
        華夏文化協會抱著增進華裔兩代之間的溝通,了解,幫助移民子女建立健康的人生觀,鼓勵中西文化交流,促進華裔民眾融入主流社會,認識民權,明白社會責任,共享社會資源,提升生活品質等等目的,和摩頓劍橋醫療中心,艾德磊基金,摩頓市政府合作,辦有一系列講座。
昨日早上由黎亦聰主持,在摩頓是老人中心舉行,演繹“中秋節之于中華民族和當代海外華人的重要意義”的講座,就是中華文史沙龍的第16講。
查詢華夏文協活動,可洽781-321-6316
黎亦聰準備了多張幻燈圖片,從中秋節的歷史淵源說起。
他說“中秋”最早記載於“周禮”,源起於古老的日月神崇拜。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洽好是三秋之半,所以稱為中秋節。
秦漢時期,祭月仍是皇家禮制,隋唐之後,平民才漸能參與中秋祭月活動,中秋賞月吟詩,也漸成文人時尚。
中秋放假一天,是從宋朝開始的習俗。明清開始,中秋與元旦都成為民間主要節日之ㄧ。
黎亦聰說,關於中秋的神話故事很多,但基本情節有三,包括后羿射日,十日射九,留下一日令天地安泰。后羿因此英雄事跡,獲西王母賜長生不老藥,后羿之妻嫦娥偷吃,升天奔月,從此長居廣寒宮。
歷年來詩人文豪賞月留下的詩句,也多不勝數,包括李白,杜甫,張九齡,都有佳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等詩句傳誦至今。甚至蘇軾寫得“水調歌頭”,還被改編成歌曲,“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等詩句,也被鄧麗君傳唱得更紅。
至於吃月餅這中秋傳統民俗,有個傳說是明初大將徐達全殲滅元朝殘餘視力,朱元璋聞訊大喜,傳令以月餅賞賜臣民,並於中秋節普天同慶,從此月餅就成中秋節的法定美食。
黎意聰還談及點孔明燈,玩花燈,猜謎語的習俗。他還列出“斷橋流水”打一字,“顛三倒四”打一字的謎語,請出席獎作者即席猜謎,為會場增添不少活潑氣氛。
華夏文化協會本週一才就任的新董事,亞美商務聯繫(Asia Us Business Connection)營運經理李豐昨日特地出席,支持該會活動,還發揮管理長才,即席指點擔任義工的東北大學學生張宴誠,該如何接待到會民眾,記錄資料等。
  
圖片說明:

            黎亦聰為華夏文協談中秋習俗淵源。(菊子攝)

            華夏文協的中華文史沙龍講座在摩頓市老人中心圖書室舉行。(菊子攝)

            華夏文協新董事李豐(左)觀察義工張宴誠工作。(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