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五, 4月 13, 2012

中科大訪波招才



中國科技大學三人代表團,日前來訪,在劍橋市瑪麗奧(Marriott)酒店,擺出自助餐,招待近百名出席校友,以「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為比,邀請回校任教、做研究,攜手把中科大打造成全中國排名第一的大學。
中科大代表團共三人,包括第二批千人計劃入選者,IEEE學者,信息學院院長李衛平;第一批千人計劃入選者,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系主任陸亞林,以及人力資源部副部長張志輝。
他們此行主要訪問波士頓、羅德島、紐約,包括波士頓的哈佛、麻省理工學院,紐約州的RPI(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理工學院,紐約市的石溪(Stony Brook)大學,羅德島州的布朗大學等。
張志輝表示,中科大近年積極招募人才,校領導多次率團訪美,密集拜會中國學者與科大校友。在這種積極態度下,2011年中央組織部的前兩批千人計劃,中科大入選的人數,都排第一多。根據中科大校友新創基金會並不完全的統計,從文革以後、至少有300名中科大校友進過哈佛、麻省理工學院等大波士頓地區名校。
代表校長負責北美事務的李衛平表示,就如同毛澤東的「趕英超美」,中科大也有趕過北大、清華的夢想,但中科大學校規模不大,有特色,保持每年招生1860人左右,以保持學生質量。麻省理工學院舉行的全球語音合成比賽,中科大就每年都得獎。該校當前目標是,在點上求突破,維持住國家實驗室,今年到明年間會架設網絡實驗室,成立四個應用研發中心,面向全世界的合肥應用研發中心,第一批編制就有250人。
陸亞林,以及中科大校友,目前是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的文小剛,並非校友,但去年十月加入中科大教授行列,當天正好在美的張海江等人,也都在會上發言助陣。其中張海江侃侃而談中科大生活環境好,校方撥給三室一廳公寓,傢俱一應具全,只要帶張被子,就能入住了,飲食上,校內餐廳每天都有廿、三十道菜可選擇,每人費用不過十元,物美價廉。甚至科研經費,據他所知,自然基金地球科學類能撥給80150萬元,和美國的一般撥給廿、三十萬美元也差不多。
張志輝會後透露,中科大校長侯建國在校友招待會後的當晚抵達波士頓,次日往哈佛、麻省理工拜會。
查詢中科大招聘詳情,可上網http://employment.ustc.edu.cn
 
圖片說明:

            中國科技大學人力資源部副部長張志輝(左起)、教授陸亞林、院長李衛平、教授張海江等人在人才招聘會中合影。(菊子攝)
CC041212A-1
            中科大人才招聘會現場。(菊子攝)

Anthony Petruccelli 小檔案


今年十一月的麻州選舉,一旦現任麻州參議員柏楚西里(Anthony Petruccelli)當選連任,就將成為華埠地區民眾在麻州參議會中的民意代表。
根據柏楚西里自己十一日晚向華埠民眾所做的自我介紹,以及州議會網站,維基網等地的資料,柏楚西里1972年十月二日在東波士頓出生,現為麻州第一薩福克(Suffolk)、及米斗塞(Middlesex)區議員,轄區包括東波士頓,以及一部份的瑞維爾(Revere)、溫卓普(Winthrop)和劍橋市。他是麻州參議會金融服務聯席委員會主席,消費者保護及專業牌照聯席委員會副主席,以及醫療保險財務聯席委員會、財政聯席委員會、參議會財政委員會等的委員。
早年他擔任波士頓市長萬寧路(Thomas Menino)的社區聯絡員,負責協調在東波士頓市及北端(North End)居民和市政府溝通事務。1999年,他才27歲時,就當選為麻州眾議員,服務至2007年後,轉戰麻州參議員席位,並順利當選。目前已婚,和妻子Alessandra育有兩子,Alexa Anthony
柏楚西里表示,歡迎社區民眾打電話617-722-1634,或發電子郵件(Anthony.Petruccelli@masenate.gov)給他。迄今他仍保持收到訊息,必定回覆的習慣。他在回答本報提問時說明,十一日晚在華埠社區會議進行的二個多小時間,他共收到21封電子郵件。

圖片說明:

麻州參議員柏楚西里(Anthony Petruccelli)

Anthony Petruccelli和華埠居民交流


八個社區組織,六十多人,十一日晚在波士頓昆士小學飯堂舉行社區會議,和轄區為東波士頓的麻州參議員柏楚西里(Anthony Petruccelli)互動,陳述意見,瞭解到他今年的兩大目標是為藍領創造就業機會,和麻州總檢察官合作,防止民眾的房屋貸款贖回權遭取消(forclosure)
      2011年麻州完成選區重劃,在麻州參議員選區上,把華埠從陳翟蘇妮(Sonia Chang Diaz)所代表的波士頓區,劃到柏楚西里(Anthony Petruccelli)所代表的東波士頓區。今年九月十八日初選,以及十一月六日大選時,華埠居民拿到手中的選票,麻州參議員候選人,也將變成柏楚西里。
      華埠內的社區組織最近積極接觸柏楚西里。三月份時,有華埠社區聯盟(TCC)邀他講談工作概況。四月十一日晚,再有八個華埠社區組織,邀他出席社區會議。
      華人協選會(Chinese Progressive Political Action)主席陳玉珍當晚任主持,鄒子楓翻譯。參與協辦會議的其他組織,與及在場提問者,包括華人前進會行政主任駱理德、華埠社區中心李隆華、華埠居民會共同主席余仕昂、堡壘村住客聯誼會主席梅清嫣、大同村住客聯誼會梁德生、公路村住客聯誼會劉華權、台山同鄉聯誼會會長李照桃等。
      前述眾人提出的問題包括華埠一帶豪宅越建越多,工薪階層面對被逼退出華埠的威脅,越來越大,該如何容許在地居民對土地發展有更多發言權,應催促通過監管職業介紹所的法令,是否支持把個人所得稅率提高為5.95%,但增加中低收入家庭的個人免稅額,同時把投資收益稅率提高到8.95%1416法案,對在麻州開設賭場可能導致賭博問題更嚴重的看法,能否為華埠組織爭取青少年暑期工經費及機會,是否支持永久性的雙語選票,反對如亞利桑納州的賦予警察逮捕移民並遞解出境權力,敦請關注老人屋管理機構濫權,枉顧等候名單等問題。
      柏楚西里在回答華人協選會副主席雷儼然時表示,他本人今年的兩大目標是藍領創造就業機會,和麻州總檢察官合作,防止民眾的房屋貸款贖回權遭取消(forclosure)。他表示在麻州失業率仍高的情況下,聽到麻州廠商表示有十萬個工作空缺,卻找不到具合適技能的人上任,他也大感震驚。州府和議會都正在設法解決這問題。
      柏楚西里回答問題時,都很誠懇,雖然居民們的提議,他大都同意,倒並未一味附合。他指出,在土地發展上,華埠和東波士頓情況相似,他將仰賴民眾告訴他,最理想的狀況是什麼,並盡力確保社區內有足夠的可負擔住宅。他並聲明,他的工作是要照顧民眾,不是服務發展商。但他也坦言,要爭取土地發展帶來的工作機會,是個比較複雜(tricky)的問題。在監管職業介紹所的法案問題上,他坦言自己對該法案並不瞭解,他得等知道更多後,才能就此發言。至於大公司盈利卻不需繳稅這一問題,他表示州長及州議會正合作組委員會,要深入查察稅率優惠條款。他本人並非該委員會成員,但可在查知結果後,向社區匯報。至於修訂稅率一事,他坦言對如何以調整稅率來適當的為州府增加財源,幫民眾增加留在自己口袋中的錢數感興趣,但認為那屬於修訂法案的行為。
      在麻州將設賭場一事上,他坦言這是目前非常熱門的話題,有調查資料指麻州居民每年到羅德島州、康州賭博的消費額,高達八到十億元,麻州並得不到一點好處,但這些常賭博的人中,約4%會上癮,引發出的各種身體、家庭及社會問題,卻是麻州政府來負擔相應開支,麻州自己銷售彩券的所得款項,也相當有限。麻州因此希望改變這一狀況。
      在雙語選票問題上,他表示自己和麻州眾議員麥家威(Aaron Michlewitz)談過,也支持華埠爭取永久性的雙語選票。關於亞利桑納州賦予警察攔截、逮捕、遞解非法移民權力一事上,他表示自己並不贊成那樣的做法。但諸如麻州健保機構要求民眾出示身份證明,才提供醫療服務,他認為那倒合情理。
      會中,華人前進會社區組織員鄺寶蓮派發傳單,呼籲民眾四月十七日(週二)下午四點半,在華埠牌樓前集合,抗議諸如通用電氣公司盈利11.6億美元,還能獲得3.253億美元退稅這種稅制不合理現象。

圖片說明:

      東波士頓的麻州參議員柏楚西里(Anthony Petruccelli)在華埠社區會議中侃侃而談。(菊子攝)

      東波士頓的麻州參議員柏楚西里(Anthony Petruccelli)(前中)和駱理德(前右起)、梅陳月嫦、余仕昂、馬雲、余秀情,後右起,李隆華、陳玉珍、李景生、陳丹心,以及劉華權(後左一)、梅清嫣(後左三)、梁德生(後左四)等華埠各機構成員合影。(菊子攝)

      東波士頓的麻州參議員柏楚西里(Anthony Petruccelli)()在會後個別回答問題。(菊子攝)

美中藥協請高管分享職業發展心得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紐英崙分會(SAPA-NE)日前在麻省理工學院舉辦第14屆職業發展研討會,邀得五名業界高管,分享他們「在生物科技製藥業全球化中的個人成長」心得。
            會議由楊軍、江龍擔任主席,應邀講談者,包括千禧年Takeda腫瘤公司副總裁李文機,輝瑞(Pfizer)製藥公司亞太區外部研發創新主任丁元華,諾華帝(Novartis)製藥公司分析科學執行主任王瑛琪,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行政主任Peter Hirst,以及巴布森(Babson)學院職業顧問副主任Catherine Merlo等人。
            會中還有一段由候任會長鈄理強主持的內部會議,Nexcelom創辦人暨技術長秦鈞為美中藥協紐英崙分會與該公司合作的生物論壇月會,主持開鑼禮。
            在職業講座中,李文機鼓勵有心者,開始永遠不嫌遲。他建議每人都要培養能夠幫助自己在職業上成長的美德與行為,以有機的(organic)而非機械性的方式,來改造自己。
丁文華建議眾人要瞭解各自的長、短處,擁有的技能,能知道別人怎麼看自己,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輸得起什麼,想要什麼。
王瑛琪談克服文化差異。
巴布森(Babson)學院的Catherine Merlo講談如何發展各別特色,指出許多公司有職缺時,不一定對外公佈,人脈廣,才能獲得最多資訊,當然,要找到合適的工作,先得知道自己的長處在那兒。
Peter Hirst也在會中分享了他的蘇格蘭來美求學,其後留美發展,做過企業高管等經歷。他表示,在職場上成功,除了專長、技能,也常靠運氣,唯有不斷學習並充實自我者,能把握那些機會。
      美中藥協紐英崙分會的歷任會長,包括現任會長陳敏,前會長李和,曾任會長的馬炳莉,林華茂、候任會長鈄理強,以及資深幹部茍大明,趙潔等人,當天都在會場為會眾服務。

圖片說明:

      美中藥協紐英崙分會成員和講者合影。(圖由美中藥協紐英崙分會提供)
CC041212D-2
      丁元華(前左),和李文機(前右二)等人,分享經驗。

星期四, 4月 12, 2012

梅萌訪波 鼓勵未名紫荊帶動回國創業風氣


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主任梅萌日前應波士頓清華校友會和未名紫荊創業聯盟、哈佛商學院中國創業俱樂部之邀,在哈佛大學科學中心講談「中國創新創業」,指中國正積極發展服務型經濟,建議有心回中國創業者,先找大學合作,再圖謀發展。
      同時具有啟迪控股公司董事長身份,在1994年為清華大學創辦科技園的梅萌此行來美,主要是為出席清華科技園成立加州孵化中心的開幕式,順道探訪美東,和未名紫荊創業聯盟、哈佛商學院中國創業俱樂部建立聯繫,做為清華在美東支持創新創業的延續據點。他也透露,清華創業園目前在中國有30個據點,計劃陸續增至100個據點,鋪成輸出科技服務的連鎖網。清華的這一模式,連俄國大亨都來探尋,為重振莫斯科經濟奠基礎。
      根據波士頓清華校友會的介紹,清華科技園在2000年時,已啟動57萬平方米的主體園區建設,入園企業已達200家, 2003年時,獲科技部、教育部評定為全中國唯一的A類大學科技園。
梅萌為清華大學開過「創業機會識別與商業計劃」、「創辦新企業」等研究生課程。他在講談時坦率表示,根據十二五計劃,中國希望到2020年時,能在科技創新上成為世界前五名國家,各級政府、單位都感到壓力不小,正積極調整經濟結構,加強研發投入,鼓勵創新創業。
目前中國內的大環境是,中國的政府和商界手邊都很有錢,想要「騰籠換鳥」的有心鼓勵創新,願意投資創業,但市場上忽悠的人很多,官員及企業高管們不見得懂某些技專項技術,一般偏向於資助已發展進入中、後期的公司,以求保障投資回收,但有心創業者找到大學合作,從科研做起,轉化;擴展成商業公司,再爭取政商投資時,就如同有了大學背書一般,會容易得多。
      梅萌指出,在研發上,中國在信息科技研發上的投入,只佔全國GDP1%,但一般企業約為其營業額的5%,國際上平均為7%8%,三星(Samsung)公司也每年拿出八十到一百億美元做研發,相比之下,中國在研發上的投入,遠遠不足。
      在產業類型上,現代經濟強國,服務業都很發達,佔整體產業的60%以上。中國境內,目前只有北京市達到這一水平。中國要追求創新經濟,必須加強發展金融、諮詢、地產、觀光旅遊、文化創意等服務行業。

圖片說明:

      波士頓清華校友會和未名紫荊創業聯盟的劉禎科(右四)、李治中(左三)和哈佛商學院中國創業俱樂部的林宜立(左四)、施啟偉(左二),和刻在哈佛進修的清華教授張幃(右五)、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主任梅萌(左五)等人會後合影。(菊子攝)

      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主任梅萌。(菊子攝)

      講座會場。(菊子攝)

華文作家哈佛談寫詩撰書嘆電子媒體威脅大


      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紐英崙分會和哈佛中國文化工作坊合作,7日邀得五名作家、學者及業者,在哈佛燕京圖書館談詩論文,說華語文學出版業的海內外市場對接,新興媒體對當代文學的影響。
      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紐英崙分會會長張鳳,是這場春季中國文學演講會的當然主持人。紐英崙本地作家,朱小棣、王申培、王正軍,詩人朱紹昌,薩福克大學教授兼作家鄭達,中華書法會中文書記黃鏡明,以及胡世沛等文學愛好者,都熱情出席座談。
      當日應邀出席座談者,有詩人非馬、文人馬德五、王性初,以及兼具作家及業者或學者身份的華僑出版社、世界華文文學出版中心主任崔卓力,以及刻在哈佛大學東亞系訪問的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副院長雷啟立。
      非馬、馬德五、王性初等三人,都是資深文人,各有不同成就。
      本名馬為義的非馬,原籍廣東潮陽,但在台灣長大,獲有威斯康新大學核工博士,從事能源研究多年。張鳳在介紹他時指出,非馬出版過的中英文詩集,不下十七本,許多教科書、選集收錄了他的詩。還有美國評論家稱他為芝加哥有史以來作品最值得收藏的十名詩人之一。
      非馬在會外透露,二、三年前,他意外發現,在中國大陸,以及歐洲各有一人,也用「非馬」這筆名寫詩。他從網站上獲悉,有讀者誤把該名詩人當作他,讓他頗感無奈。
      馬德五是1932年在江蘇出生,1949赴台,1957年畢業於台灣大學中文系,現定居休士頓的專欄作家與詩人,出版過十五本書,六本英文,七本英漢對照,一本波蘭文中文對照。這天他主要談自己的第二本英文聊齋故事書,「A Vision to Heaven」,並認為那是他自己的代表作,是以聊齋筆法,來寫現代美國故事,把聊齋中的天堂、陰間、借屍還魂都用上了。
      王性初原來是福建省作家協會副秘書長,移民來美後,在加州舊金山為星島日報美西版做過專欄作家,勤耕不輟,2011年還出版了詩集「行星的白白」。這天他以「詩的靈魂在地獄中永生」為題,講談他參與整理、考究的「美國天使島華文遺詩新考與研究前瞻」。他解釋了在19101940年間,天使島是關押、審訊主要來自中國移民的地方。前後不下十七萬五千人的這些移民,不但有不少人被關押經年,既由於文化差異,也有遭刻意岐視、凌虐者,以致天使島牆上留詩,想念家鄉、苦悶無奈、憤恨填庸等,內容無所不有。
華裔歷史學家麥禮謙(Him Mark Lai)、楊碧芳(Judy Yung)、林小琴(Genny Lim)等人在1980年整理、出版過「埃倫(Island)詩集」,成為研究美國早期華文文學的珍貴史料。其後楊碧芳又出版了一本書「天使島」,2011年七月廿三日,天使島為誌記一百週年,還安設了移民牆。
      王性初提及,他的妻子是第三代移民,其祖母當年也曾被關在天使島上一星期。他們還從祖母留下來的遺物中,找到一份當年買紙來美者使用的「口供紙」。他鼓勵出席各人,有機會到加州時,一定要去看看天使島,瞭解一下華人來美的這段歷史。
      遠從中國趕來的崔卓力,以「海外華語創作和中國圖書市場的有機對接」為題,詳細介紹了近年中國出版業的轉變。她說,中國的國營出版社約500多家,民營約4000多家,每年出書約三十萬冊,比十年前多了五倍。一本新書的壽命,一般只有三週。不但書多到讓進書店的一般民眾感到眼花瞭亂,就連她們這些專業編輯,現在也不太敢去參加書籍出版會議,怕去了之後產生無力感,覺得所有可做的題目,幾乎都有人已經做了。電子出版業的風行,在發行速度、成本上,對以紙張印刷發行的出版社,都造成重大衝擊。
      崔卓力認為,如今的海外華語作家,不但已脫離了舊移民文學的自說自唱範疇,也在全球化及世界走向東西方融合時代等因素下,和國內讀者有了更好的橋接基礎。以趙淑俠、嚴歌苓、陳和為代表的海外作家,以經成為中國文學圖書市場上的暢銷書作家。
雷啟立則感嘆和美國人相比,愛看書的華人似乎越來越少。公車內、地鐵裏、車站上,在美國常有人捧書看,在中國,甚至港、台,都不那麼常見,內容嚴肅的出版物也越來越少,令人憂心。他也提及網路寫手,一天寫幾萬字,礙於手停口停,根本不顧品質,儘管有很多人說是垃圾,但小孩子、年輕人卻喜歡看,造成惡性循環結果。

圖片說明:

      雷啟立(右起)、張鳳、馬德五、非馬、崔卓力、王性初等主持人及講者會後合影。(菊子攝)

      張鳳(右四)和講者及部份出席者合影。(菊子攝)

      王性初展示收錄進書中的口供紙內容。(菊子攝)

      春季中國文學演講會現場展出的書。(菊子攝)

星期三, 4月 11, 2012

中國民樂家 4/15 古船燭光音樂會


八位傑出的中國民族樂演奏家,經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安排,將於四月十五日(週日)下午四點,再度在古船教堂的燭光音樂會(Old Ship Church Candlelight Concert) 中演出。
中華表演基金會會長譚嘉陵表示,李平、高宏偉、林湛濤、翁慧、祿艷蓉、甄若茅、黃少堅、張正山等八位傑出中國民族樂演奏家,四年前演出時,會場座無虛席,好評如潮。中美觀眾都對見到的中國樂器,聽到的傳統音樂,感受到的中國文化,讚嘆、景仰不已。
這次,他們將以獨奏、重奏、合奏等形式,演奏十三首中國經典名曲,包括鄉韻、天山之春、春到沂河、昭君怨、空山鳥語、賽馬、夜深沉、梁祝、春江花月夜等。除簫、笛、揚琴、胡琴、葫蘆絲之外,林戰濤還將演奏平時很難聽到的獨弦琴。
      古船教堂是個建築典雅,歷史悠久的教堂,初建於1635年,其後曾多次擴建、整修,是美國最古老的會議場所之一。教堂中充滿歷史文物。其中用來領洗的碗盆,據說是1600年時鑄造。
      古船教堂從1973年起舉辦燭光音樂會系列,迄今已有三十多年。
那是三十多年前,古船(Old Ship)家族到倫敦旅遊時,參加了歐洲教堂定期舉辦的免費音樂會,深受此傳統感動。回美國後,決定推展這樣的音樂傳統。197312月,古船教堂邀劍橋四重奏舉辦了第一場音樂會。
古船教堂音樂會最主要的目的,是介绍各種藝術家,以各種不同的器樂,演繹各種聲樂劇目,藉以呈現多樣化的音樂藝術。許多新英格蘭和美國樂壇的最優秀器樂演奏家和聲樂家,都曾經在這裏表演。
      音樂會免費公開。古船教堂的地址為107 Main Street, Hingham, MA 02043,電話781-749-5493,網址www.oldshipchurch.org 。查詢可洽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譚嘉陵781-259-8195Foundation@ChinesePerformingArts.net

圖片說明:

      中國民族樂演奏家在古船教堂演奏情景。(圖由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提供)

徐永光:中國公益事業缺人才


 中國希望工程創辦人徐永光、人民大學非營利組織研究所所長康曉光,日前應哈佛大學濠澤中心(Hauser Center)中國非營利組織項目、哈佛北岸學社之邀,暢談「中國公益事業與社會力量發展的成就與困境」,指政府開放登記後,中國非營利組織面對的最大困境,是人才。
他倆此行訪美,主要是為拜訪已與人民大學有聯繫,去年才完成七年籌款廿億美元目標的美國聖母大學,商談為中國培養非營利組織未來執行長人才的合作事宜。應前述哈佛濠澤中心、北岸學社之邀,擔任講者,為籌辦中的「哈佛公民與社會創新種子班」發表談話。
哈佛濠澤中心行政主任胡馨表示,「哈佛公民與社會創新種子班」預定招收30名中國留學生,在八月十九日至廿五日間集訓七天,藉以啟發、塑造未來中國公民社會領袖。
中國希望工程創辦人徐永光當晚和出席者分享了他在中國的豐富經營非牟利組織經驗。他坦言,自從2004年,中國法令規定,私人企業可開辦基金會後,中國約出現1405家由私企開辦的非公募基金會,另有1236家公募基金會。但根據他的瞭解,在這麼龐大數目的基金會中,真正具備相應資格的基金會執行長,恐怕不到1%。培養公益事業經營人才,顯然是中國發展公益事業的當務之急。
徐永光是在1988年時,辭去團中央組織部長職務,以十萬元註冊資金,創辦了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開展希望工程,並從此在公益事業領域深耕。
徐永光認為,中國的公益慈善事業,目前主要有三類,分別為有政府背景的官辦非營利組織(NGO),有企業財富做後盾的非公募基金會,以及既無背景,也缺經費,以服務社區為主旨的草根非營利組織。他個人很幸運的,三類公益組織各辦有一個,包括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南都公益基金會,以及推動民間公益行業自律、透明化、提高效率的基金會中心網。
由於中國的公益體制三十年未變,90%民間捐款,都流進了有政府背景的1200家公募基金,2200多個紅十字會,以及5000多個慈善總會。中國民政部去年公佈的數據也說,流進草根非牟利組織的捐款,不到1.3%
他最近發表了一篇「慈善體制改革需有頂層設計」的文章,強調在西方社會,例如美國,政府出資購買非營利組織公共服務的款額,是民間捐款的一點五倍,但在中國,卻是民間出資,政府辦事,這種體制在社會現代化的發展下,顯然必須轉型、改革,只是這是政府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涉及立法、權力、資源,以及政府和民間的關係,如何落實監管,避免球員兼裁判情況出現等等細節。尤其是每年上千億元人民幣的民間捐款,該由政府或民間來主導,也有著很大的利益問題待解決。
徐永光表示,中國已有越來越多熱心人,願意投資進公益事業。前一陣子福建省就有兩名富人慷慨撥款。其中一人成立註冊資金一億元人民幣的基金會後,再捐出83億元的股票。另一人也捐出三十多億元。中國首富,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也在2011年宣佈,要成立以他個人名字命名的基金會。中國的公益慈善事業將因此再添一類家族慈善基金會。希望哈佛大學等海外人才,積極回中國參與公益事業,不但工作好找,收入也不會低。
人民大學非營利組織研究所所長康曉光,當晚以「中國道路─改革時代的政治發展與政治穩定」為題,暢言中國階級結構變遷,已從工農聯盟轉為精英聯盟,中國共產黨也早從革命黨成為執政黨,在執政成為根本目標下,改革勢必陸續出現。

圖片說明:

      哈佛濠澤中心行政主任胡馨(右起)介紹希望工程創辦人徐永光、人民大學非營利組織研究所所長康曉光。(菊子攝)

      希望工程創辦人徐永光在講談時,為希望工程辯護,指四川汶川大地震時,希望小學校舍全都安然無恙,就是見證。(菊子攝)

      人民大學非營利組織研究所所長康曉光礙於時間,濃縮了講談內容。(菊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