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四, 7月 12, 2007

ACDC 籲社區支持 爭取前期發展經費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ACDC)房屋主任歐露芙(Katherine Oh Roof)
要求社區支持該會爭取發展經費。(周菊子攝)

      (本報波士頓訊)亞美社區發展協會(ACDC)房屋主任歐露芙(Katherine Oh Roof)(十二)日在華埠社區聯盟(TCC)月會中呼籲社區支持,以期該會能為廿四號地段發展計劃,爭取到二百五十萬元的前期發展經費。

      歐露芙指出,W酒店即將動工,依照包容性法案(inclusionary zoning investment),及相關商業發展條例,將繳交給波士頓重建局及波士頓住宅信託基金(NHT),共約二百五十萬元經費。該會獲悉後,積極爭取,現已知NHT董事局批准撥款六十萬元,波士頓重建局則要求該會展示社區對該會的支持,再在預定於下週四下午二點舉行的董事會中投票決定,是否把來自W酒店的一百八十萬元直接撥給亞美社區發展協會。

        歐露芙表示,廿四號地段的前期發展工作,包括各項測試,建築設計,法律事務,申請經費等等,共約須經費五百萬元。該會如能爭取到這二百五十萬元現在就直接撥入該會,而不須等波士頓重建局收到費用後,再轉撥,可幫助整個廿四號地段發展計劃節省許多時間與經費。

       她在會中說明,該會從2005年三月就獲得波士頓市授權,進行廿四號地段的發展工作。但該會和擁有土地的麻州公路局協商細節,曠日耗時,直到最近才有點眉目,預計未來數週內,可和麻州公路局簽署有如買賣合約(P&S)的協議書,大概八月底可開始進行召開社區會議等公共程序。她們估計,整個的細部準備工作,約須一年半左右,所以動土施工得等到2009年左右,然後大興土木又要二年左右。歐露芙也坦言,這一發展計劃的進行,是這樣的耗時經年,整個可負擔住宅數量及相關的發展細節,可能都無法完全依照當年的願景實現,但儘量遵循社區理想是他們的目標。

         她指出,二年多前該會向社區陳述這一發展計劃時,估計的總開發費用,僅為一千萬元左右,但歷經二年協商後,建築費用高漲,現在的總建費估計為一億二千七百萬元。該會預計其中的一千四百萬元,可從諸如包容性法案等公共經費中取得,另有九百萬元將以抵稅優惠方式取得,其他就要和合作夥伴NBDP一起籌措。

     華人前進會行政主任駱理德在會中表示,當年亞美社區發展協會能得到這一發展機會,是由於乞臣街聯盟(Hudson Street for Chinatown (HSC) coalition)的支持。但現在亞美社區發展協會卻要求社區支持,把可能可由社區不同機構分享的經費,直接撥交亞美社區發展協會,似乎不夠尊重社區。她建議亞美社區發展協會至少先和乞臣街聯盟商量。

星期三, 7月 11, 2007

鄭繼良: 理想華埠藍圖應從長遠考量



(本報記者菊子波士頓報導)華埠牌樓聯盟邀請社區大眾一同規劃「理想華埠」的三場發展設計研討會(Charrette),十日晚揭開序幕。鄭繼良建築師在會中呼籲眾人提設計建議時,思考先從這塊地方是否適合華埠發展的角度出發,再考量必須有什麼樣的配套計劃,才能達到發展目標。

曾參與1990年華埠發展大計劃(Chinatown Master Plan)的鄭繼良指出,這些年來,社區人士都已瞭解到,社區是會成長、變化的,而社區發展規劃就必須留有足夠的空間,來因應這人口結構、交通流量、工商住宅種類與數量的社會、人文變化,以免如南端(South End)居民Shirley在提問中所擔心的,發展計劃完成後,就束諸高閣,社區大眾空忙一場。

華埠牌樓聯盟(Chinatown Gateway Coalition)十日晚起召這一系列設計研討會,主要目的是推動華埠社區各界,把計劃中的南灣計劃區(South Bay Special Study Area)放進腦中,當作是華埠未來擴展用地,一起勾畫理想中的新華埠藍圖。

當然,他們的另一目的,是要推動市府,把這包括早年劃歸華埠計劃區土地在內的南灣計劃區,改名為華埠牌樓區。

十日晚的會議,主要是為出席者補課,說明南灣計劃區的具體位置,鄰接華埠、皮革區、南車站及九十號公路,約佔地廿英畝,有個南灣計劃區工作小組已完成第一期報告,贊成在這區域做綜合性開發。駱理德也就華埠牌樓聯盟曾委請塔芙茲大學學生所製作,華埠住宅大廈與居民收入概況的調查報告結果做了說明。現場派發的資料,包括南灣計劃區工作小組第一期報告,第713頁的地區概況。

曾做過住宅發展工作的波士頓市議員尹常賢當晚特地出席,表達支持。

士頓重建局計劃部主任狄嘉佛(Dick Garver)在會中表示,如無意外,南灣計劃區工作小組第二期,將從今秋開始,就小組第一期構思的發展理念,進一步做技術方面的可行性研究討論。狄嘉佛也在會後表示,迄今還未聽聞社區內有人對工作小組在第一期報告中提出的發展大綱有意見,因此第二期的細部研究,也將以原訂概要為準則。他表示,波市將續與這塊土地的業主,麻州收費公路局協商相關事宜。十日晚,該局地產部副局長William D. Tuttle, III也到場關切。

波士頓重建局華埠計劃經理金秀玉(Sue Kim)也說明了南灣計劃區工作小組的背景,包括成立於2003年,共有十七名成員,包括余仕昂等其中九人來自華埠。據悉,一旦進入第二期,工作小組成員勢必有變動。

最後再由承辦這一設計研討會的SAS設計公司成員Arturo Vasquez,以幻燈片讓出席者瞭解華埠牌樓區與華埠、皮革區、南端等地區之間的地理關係,現有的土地規劃區分(zoning),建築物高度規定等。他並要求與會眾人,在下星期六(七月十四日)回來開第二次會議前,不妨在華埠四週多走走,拿本筆記本或照相機,把自己看到的,喜歡或不喜歡的現象、建築、店鋪或招牌等,記錄下來,整理出一份有八項最好、最壞的名單,十四日的討論,就能對真正符合社區要求的發展,有更具意義的討論。

華埠牌樓聯盟聯絡員梁志生表示,為照顧到十日晚未能出席會議,但希望能參與後續的規劃華埠藍圖活動者,本週五,他們將在華人前進會的會議室內,再辦一場內容和十日當晚一樣的會議。接下來的另二場會議,分別為七月十四日(週六)早上九點半至下午五點,以及七月廿一日的下午一至四點半。

圖片說明:

SAS設計公司Arturo Vasquez十日在會中笑說,把南車站的Article 40和華埠的Article 43加起來,正好是華埠牌樓區,也是83這華人的幸運數字。(菊子攝)

建築師鄭繼良苦口婆心,呼籲社區大眾在做規劃設想時,要想得長遠些,並注意連帶關係,例如希望多建廉價住宅,則社區內應該有什麼樣的工作機會,又該怎麼去培訓地方居民能夠獲得那樣的工作機會等。(菊子攝)

華埠牌樓聯盟的未來華埠藍圖系列研討會,出席踴躍,還有人以做攝影記錄。(菊子攝)

星期二, 7月 10, 2007

中文善本資料庫預計2009年完成



(本報記者菊子波士頓報導)哈佛燕京圖書館館長鄭炯文昨()日中午在一場「中文善本」講座中透露,該館刻正進行「中文善本資料庫」計劃,預定2009年十二月完成。

鄭炯文在會後說明道,經由蔣經國基金會一筆為期三年的資金贊助,以孤本收藏量豐且精著稱的哈佛燕京圖書館,刻正與以古醫書收藏著稱的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以中國地方誌及明清史文籍收藏著稱的美國國會圖書館及台灣傅斯年圖書館等合作,進行「中文善本資料庫」計劃。四大圖書館將就其館內收藏量最豐,品質最佳部份,各挑出一百廿部善本,進行掃瞄、做數位化處理,以期整理出可遙距查索的資料庫。

哈佛燕京圖書館部份的工作,由楊麗瑄負責。

鄭炯文昨日在演講會結束時,向主講者,復旦大學圖書館古籍部的樂怡表示,待該計劃完成後,哈佛燕京圖書館希望能在中國大陸內,找一、二家具份量的圖書館合作,再籌款來擴大辦理這「中文善本資料庫」計劃。

復旦大學的古籍擁有量高居中國高校圖書館第三位。該校圖書館古籍部的樂怡是以交流訪問學者身份,於去年七月起來到哈佛燕京圖書館做館藏登錄研究,預定今年七月三十一日返回上海。

她在哈佛燕京館藏中,發現齊耀琳、齊耀珊這兩名同為光緒年間進士的兄弟,在歷任河南、江蘇巡撫,鹽務處長、浙江省長等職任內,收藏了非常豐富的經史子集書刊,光是哈佛燕京內的館藏,就有413部,1206冊。其中較有特色的是「交代登復冊」、「成案彙編」、「水道釐卡圖」、「工藝製造」、「與洋務有關之書」、「曲譜」等六種。

雖然這些藏書中,只有兩部是刻本,其餘均為鈔稿本,旦她認為「齊氏兄弟」的鈔稿本,在內容上以地方行政事務為主,以「佐治」為目的,可反映清末民初,幕府幕友做為集體創作群所保留下來的地方行政事務第一手資料。應成為研究中國近代史的重要史料來源。

昨日的演講會由張鳳主辦。在回答鄭炯文館長的提問時,樂怡表示,復旦大學和哈佛燕京的中文善本總藏量差不多,區別大概是哈佛燕京的史料保存較完整,復旦大學「詩經」類圖書收藏量較豐。鄭炯文隨後建議她,進一步細究「齊氏兄弟」是怎麼會擁有這麼豐富數量的收藏,尤其若部份收藏品是在1949年以前來自台灣的話,齊氏兄弟和台灣的關係,怕也頗奈人尋味。

樂怡在做復旦大學所藏善本古籍簡介時,引用了哈佛燕京圖書館古籍部主任沈津與潘美月合著的「中國大陸古籍存藏概況」為主要依據。

在哈佛燕京古籍部有十五年資歷,寫過「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中文善本書志」、「中國珍稀古籍善本書錄」的沈津表示,善本收藏講究價值何在。哈佛燕京不但有中文善本四千多部,更有高達1500部的宋元明諸代現已罕見的刻本,其中188種,還是全世界八百多個有份量圖書館都無收藏的罕見版本。

圖片說明:

書法家江天源()在演講會後送一幅大字給樂怡。(菊子攝)

哈佛燕京圖書館古籍部主任沈津。(菊子攝)

星期一, 7月 09, 2007

麻州州務卿指 州市協議的雙語選票不具效力

(本報記者菊子波士頓報導)麻州州務卿威廉蓋文(William Gavin)()日下午五點多在回覆本報查詢時指出,聯邦司法部和波士頓市市政府達成的協議,應該不具效力。

威廉蓋文表示,麻州內所有的市鎮選舉,都歸該辦公室轄管,只不過在一般情況下,市鎮級的選舉就交由市鎮辦理。也因此,當年聯邦司法部跳過麻州州務卿辦公室,直接和波士頓市達成的協議,其實並不具效力。

對於華人前進會行政主任駱理德曾宣稱的麻州州務卿辦公室拒絕和社區對話指責,威廉蓋文指出,他們(聯邦司法部、亞美法律辯護基金會、華人前進會等機構)之前未和州務卿辦公室協商,在事件已進入法律程序後,該辦公室當然不便再和他們私下晤商。

他更指出,波士頓市政府選務局近年來不斷出錯。2006年十一月的州級選舉時,波市選物局一度宣稱選票用光了,但州務卿辦公室查核的結果,卻是波士頓市選務局未把四十萬份選票,全部運送到各投票站去,因此州務卿辦公室已把波士頓市選務局辦理選務的大權收了回去。

威廉蓋文也指波士頓市今年四月及五月的波士頓市第二區市議員選舉,採用有候選人中文譯名的雙語選票是「偷跑」。他說,該辦公室後來才知道波市是「背著他們(behind our back)」印這些選票。當時他有見於選票既已印製,該一選舉又是特殊選舉,只涉及一個選區,因此並未追究。但他不認為這可當作候選人姓名譯為中文行得通的例子。

他強調他的反對翻譯候選人姓名,純粹基於無法正確翻譯,並無特殊用意。該辦公室將與法庭一起,找出解決問題方法。他也不排除再另找一批中文專家,來研究這一問題。當被問到他之前都請教過那些中文專家時,威廉蓋文以不願引起那些人的困擾為由,拒絕說出個別人名。

波士頓市選務局主席Geraldine Cuddyer在回覆本報查詢時也一再強調,雙語選票一事,現已進入法律程序,儘管波市在四、五月的特別選舉中印製了有候選人中文譯名的雙語選票,但那並不表示波市在接下來的選舉中可以這麼做。

她承認該局已收到選舉顧問會交給他們的一份市議員姓名中譯名單,但表示這一譯名還須經過各候選人認可等程序,另外還要看約二週後,法院的判決如何,才知其未來命運。

華裔社區走上街頭 爭取百分百雙語選票

波士頓市議員尹常賢()在台上發言後,接受波士頓社區電視台
NNN的訪問。(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菊子波士頓報導) 華人前進會等雙語機構為爭取「百分之百的雙語選票」,昨()日中午在麻州州政府廣場前舉行的「社區發聲(Community Speak out)」活動,雖只鼓動了約五十人出席,但至少有三家電子媒體,以及六、七份報章媒體出席採訪。

        到場的唯一民意代表,波士頓市不分區市議員尹常賢表示,他很不明白,為什麼翻譯姓名對麻州州務卿威廉蓋文(William Galvin)來說,會這麼困難。他指出,中國及日本等國家,在報章上翻譯外國政客姓名,早已行之多年,從未見發生過任何困擾,為什麼麻州州務卿會認為可能發生譯名出現「糯米(sticky rice)」、「虛擬湯(virtual soup)」的情況。再者他相信麻州內的華裔選民都很聰明,不致於會被譯名困擾。

華人前進會行政主任駱理德(台上左)、社區組織員梁慧文()
協助居民陳丹心發表意見。(周菊子攝)

          尹常賢也表示,自己身為韓裔,卻能瞭解中文這非拼音體系文字在翻譯時須以字代音的做法。他認為,翻譯候選人姓名的重要意義,在於容許選民得以不必靠其他人幫忙來獨立投票,人人得享民主。

         麻州投票(Mass Vote)的民眾參與計劃(Civic Engagement Initiative)主任大衛歐提斯(David Ortiz)表示,他相信麻州州務卿和聯邦司法部,以及社區,都有同樣的目標,要有自由、公平的選舉,當然也要讓所有人能隱密的自己投票。他們一方面強烈支持包括姓名翻譯的雙語選票,一方面希望確保在聯邦司法部的協議於2008年失效後,仍能確保中文及越南文的雙語選票繼續存在。

        華裔社區居民,包括華埠居民會共同主席,也是大同村居民的余仕昂;居民會董事,也是南灣東座居民的陳丹心;台山同鄉會副會長,也是史坦(Stern)大廈居民的許柏照,代表青少年的華人前進會青少年組義工李雙雙等人,昨日分別發言,表達包括姓名翻譯的百分之百雙語選票,對提高投票率,以及享受獨立行使投票權的滿足感,有多麼重要。

        華人前進會行政主任駱理德也強調,對耆英來說,包括姓名翻譯的雙語選票,才是能讓他們真正獨立投票的雙語選票。駱理德並指出,麻州州長派區克1994年在聯邦司法部任職時,曾寫過一封信表示包括姓名的翻譯,才是完整的翻譯,顯然派區克應也支持包括姓名翻譯的雙語選票,才是真正的雙語選票。

         以「華裔美籍公民應該享有完整的投票權(Chinese American Citizens Deserve Full Voting Right)」為標題,寫了一封公開信的華人前進會主席李素影,副主席黃夏儀,以及獲指派為波士頓市選舉顧問委員會成員之一的甄碧鳳,昨日也都出席了這一「社區發聲」會。

         甄碧鳳並透露,包括她本人和駱理德、黃夏儀、張黃玉鶯(亞美社區發展協會董事會主席暨波士頓市議員尹常賢的顧問)、麻州亞美委員會行政主任李超榮等五人,上週四(七月五日)和麻州州長的公關主任(Communication Director) 李察查孔(Richard Chacón)晤談了近一小時,以促使州長重視此事。

星期日, 7月 08, 2007

榮光會紀念七七事變 感嘆兩岸拿歷史當政治工具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楊國棟(),以及監事長唐恩澤(右一)
候補監事鍾珠
(左一)監交,新任理事長石家孝(右二)從卸任理事長鄭增壽(左二)
手中接過印信。(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周橘子波士頓報導) 本報波士頓訊)波士頓榮光聯誼會七日早上假紐英崙中華公所禮堂,舉行第十一屆新任理監事就職典禮。七、八十名出席者並以誦詩、歌唱及致詞來紀念七七盧溝橋事變。

波士頓榮光會第十一屆理監事就任。(菊子攝)

            榮光會新任理事長石家孝在致詞中特別指出,今年的七月七日正逢二零零七年,在西方人視七為幸運數字之際,這一連三個七的出現,讓許多美國人歡天喜地的要沾染幸福氣息,趕在這天締結連理,搶買彩票,但他卻頗感心情複雜,因為七十年前,就是這一天,在盧溝橋打響第一槍後,中國展開了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

          七十年後,不單只台灣之內的政府、政黨沒有紀念活動,就連在美國辦的紀念活動,台灣政府、國民黨、國防部,也全沒派代表出席。一名陳姓製作人,耗時十五年搜集資料,拍製的廿四小時抗戰史料記錄片,竟也無一家電視台願意播放。

          石家孝感慨表示,這是現代中國人的不幸,歷史只有在政府、政客要達到政治目的時,才被重視,並扭曲陳現。

榮光會理事長鄭增壽()、石家孝()贈書法大字給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葛家榮。
(菊子攝)

        卸任理事長鄭增壽則在致詞中感嘆,是事實,就該記住,後人的責任是別讓不幸的歷史重演。自認是中國人的,就該團結起來,免得國家弱小,受人欺侮。

           理監事交接是當天的另一活動重點。在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楊國棟,以及監事長唐恩澤、候補監事鍾珠等人監交下,新任理事長石家孝從卸任理事長鄭增壽手中接過印信。

         鄭增壽向他二任四年的理事長任期中,所有的理監事等幹部表達謝意。他表示是眾人的同心合力,該會才得到退輔會、僑委會等單位的表揚,並發給獎助金。他個人還要特別感謝副理事長李先,秘書長薛劍童,財政陳世榮,以及袁建業、石家孝等人奉獻心力,經辦會務。

 
榮光合唱團獻唱。(周菊子攝)
           當天,該會還特地安排了張金泉、張建勛、朱自律等人朗誦他們為此節日創作的詩詞。其中曾任榮光會理事長的朱自律,藉幾首打油詩,把會場氣氛短暫變調為「打扁」大會。當他唸到「雷公來劈陳水扁嘞」,以及「身為總統不要臉」等語句時,不少出席者竟忘形的拍掌叫好起來,引發一片笑聲。

         以華森鎮老人中心成員為主組成的榮光合唱團,當天也獻唱了「游擊隊隊歌」、「長城謠」、「思鄉曲」等歌。美國華裔退伍軍人會也組團出席致意。

          會中,新舊任理事長還頒發一幅「勤務辛勞」的鑲框書法,送給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葛家榮,讓葛家榮感動十分,表白自己早在今年二月已加入成為榮光會永久會員,於公也將為榮光會繼續服務。

榮光會第十一屆理監事包括理事長石家孝,副理事長盧盛鑫、理事薛劍童、殷尚堅、陳世隆、李先、袁建業、楊思聖、李維邦、池元山、于鴻鈞、何麗娟、黃正雅。監事長唐恩澤、監事饒鴻章、覃雲。

當天宣佈,新加入的會員包括屋斯特學院教授李維邦,以及李彥莊、萬越富、李慶瑞、王梵、蘇麗萍等人。

僑聲音樂社十二金釵獻歌 賀六十八週年社慶






(本報波士頓訊) 僑聲音樂劇社七月七日下午在昆士小學禮堂舉行,慶祝六十八週年社慶的「十二金釵頌笙輝」粵曲演唱會,雖然不是粉墨登場,但「十二金釵」個個衣香頸靚,輕紗披肩,加上繽紛花籃在台前一字排開,歡慶氣氛十足,讓全場座無虛席的六、七百名觀眾,看得過癮十分。

不少住在君子樓、大同村、公路村等鄰近地帶的居民,眼見場內座位已滿,還索性自帶凳椅的,在會場原有座位外,再加出一排座位。

當天的演出,由社長黃美,以及劉小芸擔任司儀。九齣曲目,全都是平喉、子喉各一的對唱,只有周紹球的「胡不歸之哭墳」,是單槍匹馬上陣。

打頭陣出場,獻唱「庵遇」的是甄麗霞與劉雪梅,接著是該社唱家班中的唯一夫妻檔,有社齡十二年的陳務枝與李潔英,演唱「六月飛霜之大審」。

李潔英在會外透露,她從香港來美前,都是在西洋歌曲、現代歌中打轉。搬到波士頓後,是認識了雷玉霞,又因為先生喜歡聽粵曲,才加入僑聲音樂社,後來也因為先生學唱,怕初學動作慢,會悶到陪唱社員,她才加入唱家班行列。沒想到,這竟也使她倆成為社內唯一夫唱婦隨的夫妻檔演唱者。

當天其他的演唱者及曲目分別為雷玉霞與洗玉琼的「梁紅玉擊鼓退金兵」、黎桂芬與單鳳琴的「絕情谷底俠侶情」、黃美與陳念蘭的「七月七日長生殿」、余潤冰與劉小芸的「狄青過三關」、李桂珠與洗玉琼的「幻覺離恨天」、雷玉霞與單鳳琴的「竊符救趙」。

曾任僑聲音樂社社長,當天在門口招呼觀眾入場的黃國威透露,該社從創社以來就加入者,迄今碩果僅存一位,就是現已高齡83歲的黃君裕。

當天也側身樂師行列,在台上伴奏的黃君裕笑說,他父親是當年的創辦人之一。他當然得追隨入會。那時候,社員只有十二人,起初只是玩音樂,學奏樂器,而且他是那樣樂器沒人選,他就練那樣,以配合樂隊的需要。所以這些年來,他幾乎每樣樂器都碰過,也上台演唱過。七日這天,他彈的是中阮。

但唱家班部份,最資深的,應是有廿七年社齡的洗(兩點水)玉琼。本身是家庭、兒童法律師的洗玉琼回憶當年的表示,她應該不是該社的第一個女性社員,但她是第一個開始唱粵曲的。這些年來,她一直都很喜歡社內成員有如一家人般的關係。

第一個為這中國曲藝社帶入西洋音樂的,應是社齡四十多年的伍育俊。他吹奏薩克斯風,和二胡、高胡等各色其他樂器,配合無間。七日這天的現場舞台,也是兼具書法家身份的他和李潔英設計的。

該社另一名社長梁永基表示,該社約有社員百餘人,並不是每個人都會玩樂器或唱粵曲,但僑聲音樂社是華埠僑社內,歷史最悠久的音樂團體,許多社員參加該社,純粹就是為了喜歡聽粵曲,或是喜歡這個團體。

當天也出席捧場,有四十多年社齡的翁英宏也笑說,當年他和梁永基等人一樣,都是音響組的搬器材社員。

當天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葛家榮,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楊國棟夫婦一前一後的到場祝賀。楊國棟還應邀擔任抽獎嘉賓。

僑聲音樂社接下來的兩大活動,一是開放僑界報名參加,訂八月十七日出發的蒙特婁、多倫多四天三夜遊,一是社員們刻正緊鑼密鼓排練中,訂二零零八年一月十二日晚上,在約翰漢考克廳粉墨登場演出的折子戲。

僑聲音樂社位於愛丁保羅街十一號四樓的社址,每週二、五、六的下午三點至晚上十點。

圖片說明:

僑聲音樂社的樂師及唱家班們,在圓滿演出後合影留念。(菊子攝)

僑聲音樂社的創會社員黃君裕笑說,二年後再來慶祝該社七十週年。(菊子攝)

僑聲音樂社內的夫妻檔唱家班,陳務枝及李潔英夫婦。(菊子攝)

都當過僑聲音樂社社長的單鳳琴()、雷玉霞()搭檔演出。(菊子攝)

星期六, 7月 07, 2007

學中文另類方法 直映中文 圖畫卡通上場

(本報屋本市訊)美洲直映中文學校日前和亞洲文化中心合作,舉辦首屆「美洲直映」盃認字比賽,四十多名來自不同學校,學習中文時間長短不等的學生,同場競比,共有七人奪得一等獎。

這場認字比賽,以十五歲以下的中文學習者為對象。考題為七十個字,參賽者能在十分鐘一字不差的全辨識出來者,才可得一等獎。

美洲直映中文學校創辦人,也是這場比賽主持人的應朝明表示,辦這比賽,主要是想鼓勵小孩子學中文。當天有張皓翔(美洲直映)、袁大偉(未報校名)、趙睿琳(劍橋)、林凱翔(沙朗)、杜佳晨(牛頓)、陳爾如(牛頓)、劉鶴(Woodhill 中學)等七人,七十個生字,一個字也沒認錯,的確很不容易。

應朝明指出,七名一等獎得主中,張皓翔只有五歲,其他的小朋友都是十歲以上。可見直映教學法,在幫助小朋友快速認字上很有效。他坦言,該校主辦這一認字比賽,另一目的,也就是想推廣該校的「直映」教學法。

他說,美國的中文學校,一般都要求學生聽說讀寫的四會,但許多小孩開始學寫中文,就開始哭,因為要會寫,太困難,對小孩子的自信心打擊很大。大部份的中文學校學生,上了三、四年中文課後,如果書上沒有拼音,拿起來也看不懂,很沒成就感。這種現象幾乎是所有中文學校都有的困擾。

中國國家小學語文教材編委張秀華提出的圖畫認字教學法,強調趁著小孩子在六到十二歲之間,右腦圖象記憶力最強的時候,以圖畫故事教小孩子認字、認詞的方式,引起他和朋友的注意,兩人研究後,把這種教法「本土化」得更適合在美國的小孩子使用,就成了「美洲直映」教學法。

從去年七月七日創校迄今,他們從康可鎮校本部有學生廿四人,擴展到在密蘇里州也設有分校,共一百五十多名學生,另外牛頓、全是福(Chelmsford)、世紀、北京及溫徹斯特(Winchester)中文學校等,已有不少所學校採用了他們的教學法。這些學生在採用「直映」法學習九個月到一年後,平均可認識一千五百個字。

應朝明根據該校的教學經驗指出,這種以卡通畫成的故事,讓學生認識,並瞭解字詞的意識的教學法,讓學生們在上完一堂七十五分鐘的課後,就能認識64個字,或說32個詞,而且可以讀出以這32個詞所編的一篇故事。許多小朋友在上完課後,高興非常,馬上打電話回中國大陸給爺爺、奶奶,炫耀他們的學中文成績,成就感很高,也增加了學習興趣。

當天帶著兩名兒子參加比賽的學生家長張劍坦言,小孩子用這方法學中文,的確是學得開心些,上課好像玩耍一樣,但實際能學多少,他還是不放心,所以現在是採雙管齊下的方式,兩種學校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