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4月 19, 2016

罗德岛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三国演义》文化讲座

罗德岛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三国演义》文化讲座
当地时间415日下午4点,来自纽约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的Moss Roberts教授应罗德岛大学孔子学院之邀,为罗德岛大学师生及当地民众带来了一场题为《How The Three Kingdoms Reflects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三国演义》如何反映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彩的学术讲座。


图一、罗德岛大学文理学院Brownnell院长在介绍Moss Roberts 教授
Moss Roberts教授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翻译家,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英译本的作者。作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浓缩,蕴涵了丰富的传统文化。Moss Roberts教授凭借其深厚的汉学功底和一丝不苟的学术态度,对《三国演义》进行了生动、传神的翻译,其译本以依据语境、活译词汇、译出个性、再现形象、重视语体、展现风格为特点,被学术界公认为学术性翻译的典范。
在讲座中,Moss Roberts教授以《三国演义》为蓝本,介绍了中国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间的百年历史风云,从黄巾起义、群雄割据到魏、蜀、吴三国鼎立,生动地描述了其间惊心动魄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等诸多典故在Moss Roberts教授引人入胜的讲解中一一展现,现场观众仿佛回到了古代中国那个风云变幻、群星璀璨的时代,聆听和感受着中国历史跃动的脉搏。
讲座最后的互动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Moss Roberts教授耐心解答听众的问题并指出,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之下,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变得日益密切。文化杂合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亦为文化多元性的必然要求,这种文化杂合有助于中外文化交流和民族文化的重建与世界文化的丰富。当被问及最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时,Moss Roberts教授答曰貂蝉,因为只有她完成了使命。老先生的风趣幽默,也再次赢得了观众们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图二、Moss Roberts 教授在回答观众的问题。
罗德岛大学孔子学院每年都会不定期邀请中美语言、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以增加美国普通民众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这一活动,深受欢迎,对推动孔院的文化交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供稿:苏天宇、周雳)


星期一, 4月 18, 2016

頂大學人2016首場講座談醫學、人生


(左至右)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專協)幹事蘇信豪、李務熙
博士、專協幹事魏瑀嫻、董事長王世輝、會長蔡明機、講者王申培
    教授、黃柏榮醫師、管軍毅同學及駐波士頓教育組組長黃薳玉。 
     所有圖片:謝開明攝
駐波士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教育組與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合作辦理「2016年頂尖大學訪問學人暨菁英學子學術論壇講座系列」,第一場演講於417日在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舉行,邀請臺灣耕莘醫院婦產科黃柏榮醫師分享婦女乳房健康管理知識、東北大學王申培教授介紹科技的人文關懷及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博士生管軍毅說明最新穿戴式機器人研究。
活動首先由黃柏榮醫師介紹乳癌及各項乳癌篩檢,說明乳癌高風險族群、引發乳癌等因素。黃醫師提醒婦女朋友們需定期做篩檢,因為篩檢可有效地提升乳癌發現機率,進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高治癒機會,另外也鼓勵大家注意生活作息與飲食儘量少油少糖,養成運動習慣,少熬夜,保持心情愉快等,都是預防乳癌及保持健康的方式。
第二位講者王申培教授分享科技的人文關懷,強調科技與人文素養兼備的重要性,說明科技與人文本一家,從事科技研究者也需具備人文素養,才能進一步養成良善品格與突破知識的狹隘性。
第三位講者管軍毅則是說明如何運用科技,改善人類生活的實例。管同學目前是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博士生,而其實驗室主要研發可穿戴於人體的機器人,協助不幸截肢者正常行走、跑步,甚至跳舞,改善這群人的生活品質。管同學首先介紹其實驗室創立故事,該實驗室主持人Hugh Herr博士本身即是雙腳因意外不幸截肢,努力發明改善穿戴式機器人的使用者。Herr博士遭逢意外後,自行研發可以協助行走,甚至協助他繼續從事最愛運動-攀岩的輔助器具。近幾年,Herr更率領團隊協助一名在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受傷的舞者,重新穿上舞鞋,重拾舞步。管同學展示許多影片,介紹多款不同功能的穿戴式機器人。他說設計時,不僅需研究分析人類行走、跑步等各項動作,更需顧及使用上的舒適性與方便性,才能研發出使用者願意穿戴的輔助器具,讓使用者穿上後儘量如擁有原來雙腳般行走。為了使更多人可以受惠這項穿戴式機器人,管同學也說明Herr博士目前提倡將此項輔具納入健保給付,實踐該實驗室利用科技改善人類生活的宗旨。
現場吸引約60名民眾聆聽,向講者提出各式問題,討論非常熱絡。會後,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會長蔡明機也代表協會贈送講者小禮物,感謝他們帶來精彩的演講。同時,蔡會長也宣布將於521日及611日辦理「2016年頂尖大學訪問學人暨菁英學子學術論壇講座系列」第二、三場演講,內容一樣精彩可期,歡迎大家踴躍參加。(教育組供稿)






2016 頂尖大學訪問學人暨菁英學子學術論壇講座
系列一:醫學與人生 
時間:2016年4月17日(星期日)下午2:00 - 5:00 
地點:MIT Building E14, Room 244 (MIT Media Lab) 75 Amherst St, Cambridge MA 
2:00-3:00 黃柏榮醫師 --- 21世紀的乳房健康管理 
 coffee break 
 3:15-4:15 王申培教授 --- 科技的人文關懷 
coffee break 
4:30-5:00 管軍毅同學 --- 仿生學與穿戴式機器人 
活動 指導單位:駐波士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教育組

伴米CEO劉暢與登峰女傑王雷對話(圖片)



王雷(左),劉暢(右)惺惺相惜。(周菊子攝)

無名劇場獻演“桃花源”

謝幕。(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劍橋市報導)近年的波士頓,繼相聲之後,話劇走紅。「無名劇社」上週末在麻省理工學院王氏禮堂推出兩場「桃花源」,各吸引逾百觀眾。劇社骨幹士氣大振,今秋預定推出更具規模大戲,五月開始選劇本。
            MIT無名劇社是2014年底,由李沐曦,吴雨桐,瑜,婷,潘羽,衛綺騏等6人創辦的話劇社,2015年在MIT和東北大學兩校的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春晚”中首度亮相,演了個小品,接著十月首演大戲,挑了1939年出版的英國偵探小說「無人生還」,改編成劇本。
介紹演員,工作人員。(周菊子攝)
            今年,全新團隊上場,由戚琳,謝京洋任社長,率領三名副社長,羊洋,高苹,宋楊,以及包括正副社長在內的共53名社員,排演「桃花源」,一方面培養下一屆領導班子,一方面訓練新招演員。
            目前還是愛默生(Emerson)學院電影系大三學生的謝京洋透露,在前期準備時,演員,工作人員都對演出期望很大,劇社領導們毅然決定分成兩組,儘量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與有榮焉的說,“我也是其中一份子”。
第二場的演員,右起,王浩,譚灝,蔡晶。(周菊子攝)
            無名劇社的「桃花源」這齣戲,從賴聲川的「暗戀桃花源」中選了只有老陶,春花,袁老闆這三個角色的一段戲,加以改編,演繹人生在世,面對或逃避現實時的追尋,迷茫等現象。二場的導演及演出人員,依序為張安卿,高苹,邢嘉琪,李响,以及李卓群,譚灝,蔡晶,王昊。
        演員中的王昊已就業,其餘五人還在學,分別在哈佛,波士頓,東北等大學,以及愛默生,巴布森(Babson)等學院就讀研究所或本科。
        王昊坦言他從小就夢想著當演員,也認為演話劇能給他從不同角度體會人生的機會。這次真站上舞台,那經驗很有意思,因為燈光一打,他根本看不見台下觀眾,頓時有立足處就是他自己的世界那種感覺,儼然進了「桃花源」。
            謝京洋在美國讀高中時,就參與了校內的話劇製作與表演,不但演過莎士比亞的戲,也寫過關於中國戲劇的論文,加入無名劇社後,做過2015年春晚小品「唐僧的秘密」的導演,「無人生還」的舞台監督,今年做統籌監督。她和另一名社長戚琳,盛讚演員,工作人員在正式演出時都發揮了最好狀態









社長謝京洋。(周菊子攝)






星期日, 4月 17,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