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0月 15, 2013

羅德島華人基督教會迎新 逾百學生探追夢


羅德島華人基督教會日前舉辦迎新會,不下130名來自羅州各校學生歡聚一堂,聽“追逐夢想”演講,和已在當地成家立業的老生交流,初來乍到的陌生感,霎時間一掃而空。
羅德島華人基督教會當天為新生們安排了短劇小品,介紹教會和大學師生團契,友誼家庭(Host Family)項目等豐富節目,還唱贊美詩歌,請麻州春田市蔣正平牧師以《追逐夢想》為主題做分享。該會熱心教友烹煮了各色美食,款請新生品嘗,還和他們一起玩分組遊戲,抽獎。
教會牧師黃天祐表示,舉辦迎新活動,主要是為幫助新生適應新環境,讓他們知道,有困難時可以到哪兒求助。當天他們特地把到會新生打散,分成不同小組,每組加入幾名已在美國成家立業的“老生”,藉由 “老生”的分享經驗,幫助新生更快融入美國文化,掌握學業竅門。
布朗大學(Brown U)、強生威爾士大學(Johnson & Wales U)、羅得島設計學院(RISD)、布萊恩特大學(Bryant U)等羅德島州的各校新生約一百三十人,當天由教友程岩、孫幼偉、章賢信、程世斌等許多人,從三個地點接到普塔基特(Pawtucket)市的羅德島州華人基督教會。
新生們一進會場,就有教會黃天祐牧師、周麗華傳道以及數名義工迎接。辦理登記、領名牌貼後,他們被邀到一幅手繪大地圖前,用大頭釘標出各人來自那個省份或城市,製造結識老鄉機會。
分組後,“老生”分享經驗並回答提問,包括如何申辦證件、開銀行戶口,辦駕照等,和新生們一起享用教會準備的多款美食,包括港式蘿蔔牛腩飯、蘇杭東坡肉鹵蛋、福州八寶飯、廣東三絲炒麵、美式保育魚翅湯、菲律賓貴妃雞飯、日式海帶色拉、北京菜肉餃、以及意大利蛋糕等。
麻州春田市蔣正平牧師當晚應邀講談“追逐夢想”。他借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題的口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結合著名運動員的具體故事,提醒新生來到美國後,要不斷做自我調整:不但要查察周圍可利用的知識資源,更要了解智慧根源,做自我省察,重新評估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
羅得島華人基督教會在迎新活動後,還為新生舉辦《如何在美國做一名成功的學生》、《美國夢》等專題講座,以及遠足賞楓葉活動等。


圖片說明:

            羅州新生玩遊戲。(圖由與會學生提供)

            老生,新生交流。(圖由與會學生提供)

華美福利會10/20辦第三屆大學日


華美福利會青年理事會將於十月二十日(日)中午十二至下午三點,假華美福利會大樓四樓舉辦第三屆大學日,已知有超過25所大專院校將派代表出席
            華美福利會表示,大學日活動主要為少數族裔及來自新移民家庭的學生和家長提供有關申請大學及財政援助等重要資訊。
            已知將派代表出席的大專院校,括波士頓大學 (Boston University)、麻省醫藥與健康科學學院(Massachusetts College of Pharmacy and Health Sciences)、塔芙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麻省大學波士頓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 Boston)、麻省大學波阿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 Amherst)和伍斯特理工學院(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出席學校將為到會學生和家長提供最新的入學要求、校園生活概覽、多元文化中心及財政援助等資訊。會中將有中文及西班牙語翻譯服務。費用全免。簡單茶點招待。
華美福利會的地址為波士頓華埠泰勒街87號,大學日活動將在四樓舉行。查詢更多資訊報名,可洽See Vang, 617-426-9492 ext. 205或svang@aaca-boston.org

星期一, 10月 14, 2013

資策會首屆美東創業競賽10/17在劍橋育成中心舉行


為推動台灣新創企業與國際接軌,帶領新創團隊赴海外參與國際發表、籌募國際資金投資並與當地加速器合作,及建立團隊國際化的孕育模式,台灣資策會受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委託,在「國家創新力提升計畫」項下規劃舉辦首屆美東創業競賽「Taiwan IDEAS Day活動,並將於1017日假新英格蘭地區最重要的創業育成中心「劍橋創新育成中心」(Cambridge Innovation Center)登場。預計共有來自台灣及大波士頓地區共八隊創業團隊登台,發表涵蓋網路、手機服務,到腦機介面、社會創新及永續產業等不同令人驚豔的創新及創業計畫。

指導單位行政院科技會報對於推動台灣創業氛圍之形成、以及建立相關創業支援體系非常重視,張善政政務委員及吳明機執行秘書特別指示資策會擴大舉辦自2008年起開辦至今的「IDEAS Show網路創意展」,以期透過海外集體行銷的力量幫助新創企業站上海外的發表舞台,並讓國際創業投資社群能夠看見台灣人才具備的創新與創業能量,透過其挹注創業基金與資源等方式,幫助台灣新創企業進軍國際市場。

今年在波士頓舉辦的「Taiwan IDEAS Day」創業競賽活動,共有八個創業團隊將進行國際發表。其中在台灣創辦的四家新創公司分別包括今年台灣網路創意展(IDEAS Show)的三組得獎團隊「盈科泛利」(創辦人羅子文)、「雅痞數位多媒體」(創辦人于建國)、「酷比客」(創辦人余致緯),以及由國內交大與美國南加大研究團隊共同成立的無線腦機介面產品公司「益華陀」(創辦人林進燈)。此外,除了來自台灣的新創企業外,由台灣優秀的海外人才、包括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的商學院學生或媒體實驗室博士校友創立的四家新創企業:「綠藤生機」(創辦人鄭涵睿)、「拍立享」(創辦人李務熙)、以及公益網站「IOH」及營利企業「MimiOpen(創辦人皆為莊智超)也將在本次活動中首度進行國際發表。

為幫助台灣新創企業團隊透過這次的創業競賽盛事瞭解美東的創投環境與創業生態,資策會也特別邀請三位新英格蘭地區的資深科技創投業者與創業家擔任評審,包括麻州知名的創投顧問公司CXO Advisory Group常務董事史帝芬‧戴維斯(Stephen Davis),擔任知名獨立研究機構Forrester Research資深系統架構技術總監的黃書璿(Ken Huang),以及2011 年於麻州劍橋市成立的手機支付科技公司Level UP的手機技術團隊總監永尼‧桑姆蘭(Yoni Samlan) 其中史帝芬‧戴維斯除擁有在電腦、軟體、消費性產品及網路等高科技產業公司擔任高階主管長達28年、曾負責超過300項不同領域的新產品上市行銷計畫,更具有多年協助海外科技公司進入美國市場及募資環境的豐富經驗。此外,三位評審中唯一的華人黃書璿,本身也是屬於台灣之光的科技人才及創業家:黃書璿除了具有波士頓大學、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等一流名校學位外,27歲便成為摩根大通集團(JPMorgan Chase)史上最年輕副總裁,最後為了創業,決定選擇在總部位於麻州劍橋市的科技研究機構Forrester Research任職。2007年他與麻省理工學院同學萊恩‧戴銘柯(Ryan Damico)共同創辦的網路文件轉換及雲端運算公司Crocodoc (前身為WebNotes)不僅獲得創業加速器「Y Combinator」資金,也於今年5月被上市網路文件公司Box.Com以美金四千萬的金額收購。至於目前負責麻州最大的手機支付服務公司Level UP手機技術部門總監的永尼‧桑姆蘭,本身也是網路及行動諮詢公司「Active Frequency」創辦人,並曾受邀於Google I/O 大會擔任講者。

除了17日的創業競賽活動外,資策會也特別安排台灣代表團參訪多家位於大波士頓地區的創業機構,以期深化對本地創業生態環境的瞭解。這次台灣代表團將在三天內參訪的單位,包括全球最大創業加速器及創業競賽主辦機構「MassChallenge」、新英格蘭地區最重要的創業育成商業機構「劍橋創新育成中心」、由麻州iRobot創辦人之一成立、第一家於新英格蘭地區以硬體製造為主的創業加速器「Bolt」,以及全球頂尖科技創新與研究學術機構麻省理工學院的「媒體實驗室」、「感應智慧城市實驗室」(Senseable City Lab)、以及創業加速器及資源中心「麻省理工學院馬汀‧特勒斯創業中心」(The Martin Trust Center for MIT Entrepreneurship)。此外,代表團也將造訪總部位於麻州的行動支付服務公司Level UP 成立於2011年的Level UP已有超過一百萬名消費者用戶、五千名商家用戶,並在美國各大城市如波士頓、芝加哥、費城、聖路易斯、紐約、亞特蘭大、舊金山及西雅圖都設有分公司。

龔仁文副執行長最後也說明,這次在美東波士頓地區舉辦的創業競賽與參訪活動,是資策會幫助台灣新創企業前進美東創業募資及創業市場的重要的第一步。為了與美東地區重要的創業圈夥伴建立長期之合作關係,資策會並將在這次的美東行程與「MassChallenge」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為推動全球創業與創新社群而努力,讓雙方培育的新創企業,能共享既有之創業加速器與育成資源,以期幫助有興趣進入美東的台灣新創企業、或有興趣進入台灣/中國市場的美國新創公司,更容易跨越文化鴻溝、進入對方市場。

台灣新媒體及駐村藝術家訪波交流

兩年一度,今年在波士頓大學舉行的國際跨文化交流會(TransCultural Exchange),昨(十三)日落幕。台灣文化部贊助的“超越:台灣藝術家行動”,讓與會各國藝術家對台灣新媒體及駐村藝術的多元化及蓬勃發展,留下深刻印象。
            十二日晚,由亞洲文化會(Asian Cultural Council)台灣基金會贊助,目前在紐約做半年駐村藝術研究的“雲門舞集二”舞者及編舞人黃翊,在大會晚宴中演出地平線下(Hnder the Horizon)”片段,這個他以final cut pro電腦軟體,把投影和真人揉和共舞的駐村創作,搏得藝術家們起立鼓掌。
            在波士頓大學808藝廊舉行的這場晚宴,有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文化部紐約辦事處主任游淑靜,波士頓大學藝術學院院長Benjamin Juarez,牙醫師阮浩鑾等嘉賓,藝術家,不下二百多人出席。
            率領15名台灣藝術家與會的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表示,這是她本人第三度參加國際跨文化交流會(TransCultural Exchange),深知駐村藝術創作,國際交流經驗,具有改變藝術家人生,改變社會的力量,她們很榮幸,今年有機會擴大這樣的參與,交流。
            蕭麗虹透露,國際上的藝術組織,目前有三大類,美國工會及歐盟協會,都有比較繁瑣,嚴格的規定,以及需由其他會員推介等要求,會員年費也貴到要一千美元以上,一般年輕藝術家往往無緣親近,例如國際跨文化交流會,有140名來自不同國家藝術家參與會議,今年以“藝術:觸動思想(Arts: Engaging Minds)”為主題,強調國際機會的這組織,就成為有心接受國際思潮,文化衝擊的最佳途徑之一。
她也透露,大會統籌Mary Sherman去年曾親往台灣,面見文化部部長龍應台,他們才得以在今年這麼大規模的組成15人代表團,來這國際場合,介紹台灣藝術家經由獨特角度省思日常生活,藉由與媒體,科技,科學界,多元社群級機構合作,以藝術改變社會未來及環境的行動。
在為期四日的交流會中,台灣的藝術家們展示,觀摹作品,蕭麗虹和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所長瑪悧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執行長黃文浩還分別作了專題演講。
蕭麗虹和瑪悧介紹了“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包括舉辦利用當地食材舉辦早餐會,探討人與在地環境關係,以“編織低碳都市村落“為出發點,推動出流動手工博物館,以”我校門前有條溪“為主題,與竹圍國小合作,創造五感的在地學習,與福德里合作社區劇場,與竹圍國中合作在地綠生活等等,形成了一個大規模的社區環境藝術。
黃文浩的演講,以該中心於2012年承辦“台北數位藝術節”的成果,介紹他們稱為第二自然,藉由媒體科技所創造出來的擬真文化數位藝術。黃文浩透露,該中心是台灣唯一的數位藝術機構,目前暫時只和法國里昂,德國一城市作交流。美國雖然有不少很優秀的數位藝術家,但還未組成機構。
當晚與會的本地藝術家,包括從紐約來的Alfred 大學訪問助理教授傅嘉琿,麻州石雕藝術家謝茵,水墨抽象畫家田文浩等人。

圖片說明:

            參加國際跨文化交流會雙年展的藝術家們合影。(菊子攝)

            左起,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所長瑪悧,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執行長黃文浩,和“超越:台灣藝術行動”共同策展人賴香伶等人是這次台灣團的主要負責人,他們還應邀參觀了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菊子攝)

            左起,國際跨文化交流會(TransCultural Exchange)統籌Mary Sherman,波士頓經文處處長洪慧珠,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文化部紐約辦事處主任游淑靜。(菊子攝)

            右起,波士頓大學教授Christopher Muller,波士頓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Benjamin Juarez,波士頓經文處處長洪慧珠, 文化部紐約辦事處主任游淑靜,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牙醫師阮浩鑾都是晚宴嘉賓。(菊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