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6月 20, 2011

僑立學校第七屆小學畢業典禮 16人畢業500人觀禮

 紐英崙中華僑立學校十八日下午在昆士小學禮堂舉行第十一屆結業、第七屆小學畢業典禮。雖然畢業生只有十六人,在校師生及嘉賓等出席觀眾,人數卻遠超過五百,場面盛大。
            中華僑立學校創校校長梁惠瓊在校務報告中鼓勵畢業同學堅持到底,也重申僑立學校來自僑社、以服務僑社為宗旨。她還背誦出僑立學校的非牟利組織編號,期盼僑社各界繼續在經費上支持該校。
            梁惠瓊憶述往年,指僑立學校在2006年、2007年之前,和僑社之間因誤會而有隔閡,但自從黃國威在擔任中華公所主席期間,應邀參加該校畢業典禮後,該校和僑社之間的冰封關係就融解了,所以她要稱黃國威為「破冰使者」。梁永基上任中華公所主席後,今年在中華公所春宴中頒發獎牌給該校,更是令她喜出望外,感覺該校重新獲得了僑社的認可及支持。
            梁惠瓊也報告該校共有學生550人,老師及志工40人,開有16個中文班,6個課餘班,5個英數班,以及7個美術工藝班。去年,家長們共捐了1600元給學校。今年該校已舉辦多項活動,學生佳作也陳列在畢業典禮的禮堂外供來賓瀏覽。七、八月暑假休息,下學期九月八日開課。
            中華僑立學校董事會歷任董事長,鄺青峰、黃鷹立、黃立輝等人當天都出席在座,還都服務精神極佳的一齊動手幫忙搬運舞台上的桌椅、器材。
            黃立輝在致詞時笑說,今年他和同學一起畢業,並表示擔任僑立董事長五年來,可以報告的成就包括為廣教學校辦成了501(C) 3非牟利組織資格。
            黃鷹立則指僑立學校改善了不少家庭的生活品質。他也點名感謝出席的該校董事及嘉賓,包括陳志航、黃國瀚、黃仁焯、黃光沐、李衛新、鄺寶樹、柯威廉、余仕昂、梁添光、何遠光,以及波士頓市府新波士頓人辦公室主任陳清音等多人。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副主席陳滋源、婦女部陳黃海蘭也坐在第一排的嘉賓席中。
            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梁永基應邀致詞時,以他自己女兒小時候沒繼續上中文學校,進大學,遊中國後,反而主動回頭修中文的經歷為例,鼓勵畢業班同學繼續學中文。
            僑立學校的畢業典禮,由該校老師朱綺文、岑秋婷擔任司儀。五年級學生陳卓盈代表致歡送詞,畢業班同學方創成致謝詞。伍韻婷代表送紀念品一套音響給母校。
            僑立學校頒發的各項獎,包括黃偉炎、伍紹仁、黃國瀚等人捐贈的學業獎,以及陳宏蔭校友獎,紀念黃煜棠、李新鵬校董獎學金,紀念、黃荃蘭、黃同大等先生夫人獎學金。姓氏公所捐贈獎學金的包括至孝篤親公所、李氏公所、余風采堂、梁氏公所、華裔退伍軍人會等。
            僑立學校當天在派發給到場者的畢業典禮程序表中,還列出該校於2010-2011年間,共獲十五個僑團、個人,捐贈3490元獎學金,春宴獲贈紅包金額共1500元,新春聯歡會有25名個人及企業捐助共3404元。

圖片說明:
            僑立學校校長梁惠瓊做校務報告。(菊子攝)
  
            會場內幾座無虛席。(菊子攝)

亞美聯誼會成立乒乓球俱樂部

南岸青年會(South Shore YMCA)昆市分會昨(十九)日下午為亞美聯誼會乒乓球俱樂部舉行開放日,歡迎亞裔社區進一步使用該會場地及服務。
昆士市青年會十六日才舉辦了一場擴建說明會,邀得昆士市市長柯奇(Tom Koch)、亞美聯誼會董事長黃野等嘉賓出席。該會董事會主席(Dan DeMarco)向社區民眾報告,南岸青年會轄下的昆市分會,將斥資三千萬元,在現有樓宇旁進行擴建,預期今年底破土,2013年秋竣工。
青年會行政人員指出,現有樓宇已有55年樓齡,過於老舊、擁擠,為服務社區計,有必要擴建。
      承辦擴建的Sheskey建築公司項目經理Stephanie Bandsak表示,新樓宇將會是玻璃造形,展現開放景象。
      青年會昆市分會行政主任費馬克(Mark Free)表示,該會計劃擴建至少已有兩年,在設計及建築方面做了不少工夫,但目前還只是開始階段,已籌得約30%資金。
      未來的數星期內,青年會將陸續申請相關的施工許可及執照,同時繼續籌款。
      昆市市長柯奇表示,青年會是社區資產,該會的擴建、完善,將使得昆士市成為更好的居住城市。
      南岸昆青年會董事會董事長Paul Gorman表示,昆市社區越來越多元化,更新、擴建樓宇,是該會對市內變化的回應。該會也將與更多社區組織合作,以期更多人能利用該會設施。
      亞美聯誼會乒乓球俱樂部昨日在昆市青年會的開放日,有該會副董事長甄雲龍、行政主任蘇玉平等多名要員出席。有意加入該俱樂部者,可和唐定一(781) 307-7524 、陳光(617) 447-8557聯絡。

星期六, 6月 18, 2011

華人協選會16日成立 首先關注選區重劃

雷錫嚴(左起)、陳玉珍、吳玉琪、李雙雙等人是華人協選會的首任董事會成員。
(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 華人前進會為增加華人社區在美國選舉中可以發揮的左右選情力量,邀得陳玉珍、李雙雙、雷錫嚴、湯建華、吳玉琪等五名熱心人士組成籌委會,十六日晚在昆士小學飯堂宣佈「華人協選會」成立。
            華人前進會董事會主席黃夏儀、行政主任駱理德等人,率同該會員工黎麗莎、鄺寶蓮、呂嘉媚、劉偉恆等人,十六日晚在昆士小學飯堂,向大約七十名出席者解釋「華人協選會」是501C (4)的非牟利組織,人們捐款給這組織時,不能抵減稅款,但該組織可無限制從事遊說、支持政治候選人。
 華人前進會董事會主席黃夏儀(右二持咪者)說明華人前進會和華人協選會
是姊妹組織。
(周菊子攝)
            華人前進會本身是501C (3)的非牟利組織,可為民眾題供服務,辦理教育,動用最多達10%的組織預算做有限度的遊說。民眾捐款給501C (3)組織時,所捐款額可以抵稅。
            駱理德說明,該會推動成立「華人協選會」,旨在藉此機構匯聚選民力量,促使候選人、當選的民意代表,在選前、選後,都更重視華人所關注的議題、事務。黃夏儀補充表示,華人前進會和華人協選會將是二個各自獨立的組織,但彼此會有如姊妹,在辦活動時攜手互助。
會場展示的波士頓第二選區劃分圖。(周菊子攝
            「華人協選會」包括董事長、財政、董事的五名成員依序為,從事移民權益、法務助理(paralegal)的陳玉珍、華埠青年工作者李雙雙,非牟利組織傳播專家雷錫嚴,退休電子工人及投票權益支持者湯建華,消費者權益律師吳玉琪。
            陳玉珍和華人前進會員工黎麗莎透露,華人協選會已獲麻州聯合(Mass Uniting)捐款四萬元,支持該會營運十八個月。
            華人前進會和華人協選會當晚還在會中徵詢出席者最關心那些議題,並做了一場華埠政治歷史時間表介紹,直言不諱的指波士頓市議會迄今只有兩名有色人種市議員,華埠社區民眾應在選區重劃上爭取發言。
            出席者提出的關心議題包括治安、圖書館、失業、就業問題、可負擔住宅、教育、住客權益、衛生環境、歧視、生活環境品質等。
 鄺寶蓮(右起)、劉偉恆等人在會中徵詢大家關心的議題。(周菊子攝)
            陳玉珍、鄺寶蓮、呂嘉媚等人,當晚以口頭報告及幻燈片向出席者說明,華人移民最早於1869年落戶在平安巷的帳篷內。1882年訂定的排華法案,使得本地華裔人口直到二次世界大戰後才開始增加。
            1982年,波士頓市為使每個選區都有同等份量的政治代表,第一次劃出市議員選區圖,把華埠和南端(South End)、南波士頓(South Boston)都劃入第二選區。第二選區市議員,從那以後,都是來自南波士頓區的白人當選。
            呂嘉媚指出,那不但因為南波士頓一直是大波士頓內,白人佔全區人口比率最大,出席投票率最高的一區,更因為已登記選民中,華埠的7881,和南端的15304,加起來都還不如南波士頓的27816多。麻州正在辦理的選區重劃,或可改變這一情況,華埠應該要求進華埠舉辦一次選區重劃公聽會。
            呂嘉媚還提出一項很有意思的數據,指出南波士頓是市府員工最多的一區。截至2010年二月,共有1190名南波士頓居民是市府員工。
            呂嘉媚等人當晚還在會中說明,波士頓市議會13名議員,現在有四名有色人種,分別為拉丁裔的小阿若約(Felix G. Arroyo)、非洲裔的普斯莉(Ayanna Pressley)、第四區的楊西(Charles Yancey)、第七區的介克遜(Tito Jackson)
2003年,華埠選民的出席投票率高達之前一年的274%。呂嘉媚並說明,華埠居民有兩個投票站,分別為第5區第一小區(Ward 5 Precinct 1),以及第3區第八小區(Ward 3 Precinct 8)
            十六日晚,波士頓市議員小阿若約(Felix G. Arroyo)和亞太裔投票聯盟(APIAVote)行政主任李超榮,亞裔文化資源中心行政主任John Xie等人都出席關切。
            小阿若約表示,他是來恭喜「華人協選會」成立,也來親自聽聽選民關心什麼。李超榮指出,拉丁裔的OISTE也是個501C (4)的政治組織,辦得非常成功,在麻州頗有舉足輕重地位。他認為「華人協選會」的成立,有助華人發揮政治影響力。

昆市華樂耆年中心慶17週年 盼社區繼續慷慨支持

昆市華樂耆年中心昨(十七)日中午在該會漢考克街會址舉辦十七週年慶。一百多名耆英在下佈置得美倫美奐的會場中享用美食、看表演、抽大獎,歡渡一午,也慶祝可在同地至少再聚一年。
            昆市華樂耆年中心創辦人羅文燦牧師致詞時坦言,十七年來,該中心一直面對經費、人力等各方面資源挑戰,但看到耆英們有地方聚會,串門子,和人講講話,心情開朗,生活更愉快,又讓他們覺得辛苦有所值。
            昨日他很欣慰的向耆英們報告,昆市府已確定將續撥一年八千元的補助款,該中心今年還可以辦下去。
            羅文燦同時也抱歉的表示,雖然有不少耆英反應,希望華樂耆年中心的開放時間可以延長,好讓他們能在中心內消磨時間,能等到孫子女放學去接,就最好不過,但是礙於營運時間加長,就意味著人力、物力的消耗增加,在維持現狀都已不易下,在現行的週一至週五早上九點至十二點之外,該中心還無力加長開放時間。
      以兼職身份在昆士華樂耆年中心做行政主任的關靜儀,昨日擔任司儀,介紹華康護理中心發展主任譚秀婷、禮頓(Lydon)殯儀館執行長米雪禮頓、全美華裔婦女會麻省分會會長黎雯、昆士康復中心及養護院亞裔服務主管譚君瑜、中華耆英會林家活等嘉賓,感謝他們多年來的支持。
      各人自掏腰包,付十元買票到會的耆英們,邊享用從東皇海鮮餐廳買來大餐,邊欣賞自己人跳廣場舞,表演楊氏24式太極拳。趙鴻、趙養夫婦也帶頭演唱粵曲、民歌,包括「祝福你」、「長者之光」、「友誼之光」等。
      麻州牛頓元極舞健身會的何金成、鄭玉春等人,每週三、五到華樂耆年中心開課,昨天正好遇上這大喜日子,就也湊興的和耆英們聚餐。
      羅文燦在會後透露,華樂耆年中心的營運經費,主要來源有三,一為昆市府的一年八千二百多元,一為南岸老人中心的六千元左右補助款,以及該會一年兩次舉辦的籌款會。儘管路德會教堂贊助,免費為華樂耆年中心提供場地、水電費,但前述補助款其實遠不敷所需,就連該中心得以聘一名兼職行政主任,都因為該中心藉由教會所管理的三座市府公屋,芬諾樓(Fenro)、包華樓(Bauer)、湯博樓(Town Brook House)合聘一名兼職服務協調員,湊成一個全職缺,才留住了人才。他十分希望社區內熱心人士,能協助該中心籌畫,擴大經費來源,幫助目前使用該中心的耆英們,得以繼續享有該中心所提供服務。

圖片說明:
      昆士華樂耆年中心行政主任關靜儀(左起)和華康護理中心發展主任譚秀婷、華樂耆年中心創辦人羅文燦牧師一起切十七週年慶蛋糕。(菊子攝)
      華樂耆年中心十七週年慶的會場,張掛彩球,鋪上紅桌布,喜慶氣氛十足。(菊子攝)

星期五, 6月 17, 2011

波士頓主街表揚華美銀行、甄沛霖


波士頓市九日舉辦第十五屆波士頓主街成就獎,表揚約四十名個人及商戶。其中獲表揚的華埠主街年度義工為甄沛霖,商戶為華美銀行。
            波士頓市市長萬寧路(Thomas Menino)和波市鄰里發展局主任費德曼(Evelyn Friedman),以及WPLM Easy 99.1電台「完全辛納屈(Strictly Sinatra)」主持人Ron Della Chiesa等人,九日晚在座落於使命丘(Mission Hill)的麻州醫藥及健康學院頒發主街年度義工獎、年度商戶獎。
            波士頓主街計劃是波士頓市政府和全國歷史保護信託會(National Trust for Historic Preservation)合作,於1995年創辦的全美第一個,以振興地方商區為目標的多區域市區計劃。萬寧路表示,十五年來,波士頓主街在協助振興地方經濟上,發揮極大作用。如今,波士頓主街為市內20個社區提供服務。
            2005年時,波士頓還成立了具有501(C )3非牟利資格的波士頓主街基金會,致力振興地方經濟,改善民眾生活。
            波士頓主街表示,在2010年內,主街義工們共貢獻了19,000個小時。如果從1995年開始算,義工們已貢獻了不下25萬個小時的義務工作。
            當晚代表華美銀行領取華埠主街年度商戶獎的是該行新英格蘭地區的新任區域總監葉俊年。

圖片說明:

            波士頓市市長萬寧路(Thomas Menino)()和波市鄰里發展局主任費德曼(Evelyn Friedman)()頒獎給甄沛霖()(圖由華埠主街提供)

            波士頓市市長萬寧路(Thomas Menino)()和波市鄰里發展局主任費德曼(Evelyn Friedman)()頒獎給華美銀行,該行新任新英格蘭區域總監葉俊年()代表領取。(圖由華埠主街提供)

昆士小學教師吳偉群 再獲麻州州長表揚

麻州州長派區克(Deval Patrick)(十六)日率同州政府教育部官員,在州政府大樓內表揚多名麻州中小學教師。其中波士頓市紀念碑(Monument)高中十年級數學老師Adam Gray獲選為2012年麻州年度教師,米爾福(Milford)市史黛西(Stacy)中學歷史老師Jessica Kodys獲選為2011年麻州歷史教師
            麻州中小學教育局局長Mitchell Chester,麻州教育長(Secretary of Education)Paul Reville,以及麻州眾議會議長狄樂歐(Robert A. DeLeo)等州議員、教育界人士都出席了盛會。
            派區克在表揚儀式中表示,老師每天都在教育並啟發學生,幫助學生們為他日成功做準備。
            獲選為麻州年度教師者,自動成為全美年度教師的候選人。獲選為麻州年度教師的Adam Gray明年將擔任執教大使,到全州各地演講、辦講座。去年獲得麻州年度教師者為Floris Wilma Ortiz-Marrero, 
            漢娜福超市(Hannaford Supermarkets)過去六年來都在這年度教師項目上,和麻州中小學教育局合作,除了贊助在州政府大樓舉行的頒獎儀式及午餐會,漢娜福超市還送出五千元獎金給麻州年度教師,2500元給進如決選者,1000元給進入半決選者。
            國家年度歷史教師獎是白宮舉辦,由Gilder Lehrman美國歷史學院贊助的相目,旨在傳播、保存美國歷史。Jessica Kodys將獲得一千元獎金。她任教的學校也獲贈一套以她的名義捐贈的歷史檔案。

            昨日同時獲得表揚者,還包括2010Milken 家族基金獎得主,春田市瑞貝卡強森小學五年級老師Roni Gold,以及獲得2010數學及科學類美國總統教學優異獎的南安普頓(Southampton)市威廉諾瑞斯小學二年級老師Michael Flynn,以及波士頓市的昆士小學五年級老師吳偉群。
            Milken以教育界的奧斯卡獎聞名,旨在讓公眾認可中小學教育界人士的成就,獲獎的中小學老師或校長等可得二萬五千元。
            美國總統數學及科學教學優異獎 是美國國會於1983年創辦的項目。獲獎者除了可飛到華府領獎外,還可獲得一萬元獎金。
            波士頓市公校總監卡蘿強森(Carol Johnson)昨日特地出席,為獲得表揚的Adam Gray、吳偉群,以及打入決賽的William Madden-Fuoco打氣。

圖片說明:

            波士頓公校總監卡蘿強森()陪同吳偉群(右二)等人到麻州州政府接受表揚。(圖由波士頓公校提供)

星期四, 6月 16, 2011

陪審團判前麻州眾議長 DiMasi 犯共謀罪

有關濫用公權影響力,幫助一軟體公司獲得數以百萬元計州政府合約,以交換回扣的案件,波士頓一聯邦陪審團昨(十五)日認定前任麻州眾議會議長戴美士(speaker Salvatore F. DiMasi)有共謀罪。
      戴美士被控九罪,陪審團認為其中七項他有罪,包括共謀欺騙民眾,未提供誠實服務,以及勒索。
      波士頓環球報昨日在報導中指出,陪審團宣讀決議時,戴美士在座位上坐得很直,他的妻子黛比(Debbie)淚流滿面,親友則拍打黛比背部來安慰她。在宣讀判決書的短暫休息時間中,眼中含淚的戴美士一度傾身向前,擁抱妻子和孫女。他有可能被判入獄廿年。
      由五男七女組成的陪審團,經過兩整天的審議,昨日做出決議。由於檢察官顯示了議員們及州長派區克(Deval Patrick)辦公室,如何屈從於戴美士的意願,陪審團的宣判,讓人們以更嚴厲的眼光來看這高度受矚目的畢肯丘(Beacon Hill)上幕後交易案。
      派區克在陪審團宣佈判決幾分鐘後,在離開州府辦公室時表示,他希望這意味著一段令人失望篇章的結束。他並重申,在畢肯丘上和他合作的大部份人都很正直,即使有例外,也是極少數。
      此案從五月五日開審,共提調了24名證人,做證時間長達16日。
      戴美士的律師及兩名助理,在整個審訊期間,都顯得很有信心,在三天的做證日中,只召喚了三名證人,來說明他們的案情。他們相信美國區域法院主法官沃夫(Mark L. Wolf)的指示,會帶引陪審員們同意,檢察官未能證明戴美士在知情的情況下,泡製或參與了實際行動,以交換付款,直接讓他得利。
      不過檢察官猛烈抨擊戴美士,製造出有人直接幫助伯靈頓軟體─柯葛諾(Cognos)贏得總額一千七百五十萬元的兩筆合約,以交換秘密付款的形象。
      在誠實服務、郵件詐欺、電匯(Wire)詐欺上,戴美士也被判有罪。
      在陪審團宣佈決議後,法官沃夫(Wolf)說,「我代表有關當局和公眾謝謝你們」。
      戴美士的共同被告魏達雷(Richard Vitale)在所有控罪上都被判無罪。第三名共同被告麥多夫(Richard McDonough)的命運,還不清楚。
      沃夫預定八月十八日舉行宣判公聽會。法官也同意釋放戴美士,但命令他除非獲得准許,不得離開紐英崙地區。
      魏達雷的律師溫伯格(Martin Weinberg)表示,對他的客戶來說,這是個又苦又甜的勝利。他說,魏達雷對處理這宗在政治及法律交界處案件的陪審員們,極為感激。
      昨日的陪審團宣判,對從政三十多年,爬到州議會最高點的戴美士來說,是個戲劇性的下滑點。2009年一月時,因為波士頓環球報對柯葛諾交易案的系列報導而辭職,同年六月被控訴。
      戴美士是連續第三名被控聯邦罪確定的麻州眾議會議長,但他是唯一一個將入獄的。
      戴美士的前一任麻州眾議會議長費南人(Thomas M. Finneran),在聯邦政府調查選區重劃時,傳出他做偽證的消息中,於2004年辭職。他承認有罪,避過了入獄服刑。再前一任的麻州眾議會議長傅賀弟(Charles F. Flaherty)1996年辭職,在違反所得稅法的控罪上,接受了辯訴交易(plea bargain)

亞裔房東會進昆市談保護資產節稅

波士頓亞裔房東會上週末首度進昆士市,借用亞美聯誼會大樓舉辦每月聚會,請律師、銀行家、會計師教房東們保護資產、避稅,節省費用之道。六、七十名出席者熱絡聚會到將近十一點才散。
      波士頓亞裔房東會創辦人潘樹仁當天安排的講員有三人,律師Bryan MacCormack,公民(Citizens)銀行布萊頓(Brighton)鎮分行經理是幼逸,以及會計師唐敏華。
      Bryan MacCormack在會中派發了一份十二頁的講義,建議房東們,要保護個人資產、減稅、保存財富,可以採取成立地產信託、責任有限公司,或登記有限夥伴(Limited Partnership)、設立德拉瓦()系列有限責任公司等等做法。
      Bryan MacCormack特地指出,由於聯邦政府物業轉移稅法的變動,在2010年到2012年間,贈予(gift)稅和物業(estate)稅的上限是五百萬元,稅率是35%,但是到2013年時,上限將調回一百萬元,稅率也增至55%。有心避稅的人,宜趕快利用這兩年時間仔細規畫一下如何理財、管理資產。
      Bryan MacCormack在解釋時指出,成立地產信託,有規劃資產的好處,可以把一部份的物業利息當禮物送出去,還不須要每次有所動作時,都做一次地契記錄。
      成立「C」型公司,好處是在責任、義務上獲得保或,頭五十萬元的可稅收入,只需繳15%的稅。
      成立「S」型公司,在州法上可獲得和C型公司一樣的保障。公司的收入,直接轉給各股東。
      登記為有限夥伴,可更容易的把所持有企業擁有權轉移給子孫輩。
      成立有限責任公司,可保護所有的公司成員及經理免於負責。
      德拉瓦系列有限責任公司(Delaware Series LLC)則是在一把大傘下,包括許多有限責任(LLC)小公司的做法。好處是,房東只付一筆費用,就可讓名下所有物業,各別受保護。要不然,房東們所擁有的物業都登記在一個有限公司名下時,其中一棟物業出狀況,列在同一個LLC內的其他物業可能得連帶負責任。如果是每一棟房屋成立一個有限責任公司,一個LLC每年五百元,擁有許多房屋的人,改用德拉瓦系列有限責任公司做法,可省下不少錢與時間。
      是幼逸當晚主要是向房東們解釋,擁有許多棟房屋的房東們,進銀行為押金開戶口時,可以只開一個戶口,保管所有房屋的押金,就可以節省金錢,不必每一棟出租房屋各開一個獨立的押金戶口,這樣就比每一棟房屋或房間,得獨立開設一個押金戶口省錢多了。但重點是房東得自行製作帳冊,清楚記錄,那筆押金是屬於那一棟房子的那一名租戶。
      會計師唐敏華指出,做房東的人,可以把登廣告招房客、維修房子等等的費用,都算在個人所得稅的申報表中,期以合法減低收入、應繳稅額。
      因應創辦人潘樹仁的提議,波士頓亞裔房東會這首場昆士市聚會的出席者,每人各帶了二至四人份菜餚,在開講前先辦了場「鍋樂(potluck)會」,氣氛溫馨。美洲銀行創辦人之一的劉伯岳,也特地帶了好些個佛羅里達州的椰子。
      潘樹仁還在會中分發一眾會員互相推薦的建築合約商、油漆工、水電工、會計師等名單,彼此幫助解決當房東所面對的問題。
波士頓亞裔房東會潘樹仁透露,該會週一還組了個投資團遠赴新罕布夏州考察地產,將來會視會員需要,安排不同活動。
      查詢波士頓亞裔房東會詳情,可洽潘樹仁617-834-4071
圖片說明:

            劉伯岳()、潘樹仁是波士頓亞裔房東會的主要籌畫、協調人。(菊子攝)
Bryan MacCormack律師講談保護資產,場中出席者眾。(菊子攝)
            公民銀行經理是幼逸回答出席者提問。(菊子攝)

僑委會青少年實用知識培訓班8/31截止申請

僑務委員會為幫助海外青年獲得實用知識與技能,發展農、工、商、家政事業,促進當地繁榮,特會同教育部辦理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訓練班所有科目課程,依照職業分類,以適應各該行業之實際需要為主,學科與實習並重,由僑委會會同教育部遴選設備完善之學校辦理。
在海外出生且已取得僑居地公民權或永久居留權,或自臺出境所持中華民國護照已加簽「僑居身分」者,高二肄業以上學歷(含英制中學五年級肄業),年齡40 歲以下(1971 7 1 日以後出生)之華僑及華裔男女青年均可報名,女性申請人如曾育有子女者,檢附相關證明文件,每一胎得延長年齡2歲,惟最高不得超過45歲。
申請日期為2011715831日止。有興趣申請者可洽波士頓華僑文教服務中心,電話: 617-965-8801,傳真 : 617-965-8815,地址: 90 Lincoln Street, Newton Highlands, MA 02461

星期三, 6月 15, 2011

網協沈心焯接會長 年會大頒獎表揚陳君瑤等人

 紐英倫中華資訊網路協會(NECINA)上週末在全是福(Chelmsford)鎮瑞迪森酒店舉行2011年會,邀嘉賓講談中國的十二五計劃、哈佛與中國的創新科技催化合作,並舉行會長交接典禮。二、三百名出席者見證了沈心焯上任會長,陳君瑤獲頒網協董事會主席榮譽獎。
中國駐紐約總領館科技參贊毛中穎,以及哈佛大學創新和轉化技術催化實驗室(Harvard Catalyst Laboratory for Innovative and Translational Technologies)主任郭大城,在以「網協在全球創新時代中的催化劑角色」為題的這場年會中,依序講談中國的第12個五年計畫,以及哈佛Catalyst項目協調結合各參與合作機構功能,發揮更大作用、更高效率的做法。
網協創辦十五年以來的首名女會長,也是網協創辦人之一的陳君瑤,當天回顧網協過去,總結歷年成就,強調網協在會員、財務、組織及活動項目上能蓬勃發展到今日,全是熱心幹部及會員支持的結果。不但辦有十幾個興趣小組,四十多名幹部,還有不少非華裔會員。其中鄭茹擔任總幹事,李天舒負責籌款,陸德禮成功創辦網協青少年創業培訓,新任會長沈心焯、斐曉華夫婦在週年慶晚宴中製作的回顧影片,都是網協去年亮點。
陳君瑤也很高興的指出,網協已有不少新一代加入幹部行列,包括會議組的洪銘勝,公關組的吳丹揚、網站組的鄧沛濤等人,彰顯了網協的傳承有繼。
網協新任會長沈心焯則以「探討新前線大陸(Explore New Frontier)」為主題,發表就任談話,他鼓勵會員視網協為家,向親人、朋友介紹網協,也在網協內尋找諸如陳君瑤、余鴻等熱心前輩為良師益友。
沈心焯也指出,他有心為網協建造「科技迷(Geek)」文化,讓更多網協成員能在那種科技迷聚會切磋的環境中,激發新構想,燒出大火花。
      沈心焯也在會中報告,網協和美中醫藥開發協會合辦經年的夏日郊遊活動,今夏訂730日到新罕布夏州的 Canobie Park舉行。
      當天網協還頒發了許多獎項,表揚、感謝有功會員,包括新人獎(首次做幹事,但表現出色的新人):裴曉華、吳丹揚、李冉星、張蕾、陳濤、朱林、李振宇、朱曉峰、李陽、徐健、吳莉。會長獎(有經驗且表現突出者):何麗天、林松、葉保清、安寧、高弘、王奕、崔健、劉元文。最佳團隊獎:會員服務組張吉善、林楓、何麗天、李冉、張蕾、吳凡、潘鑫源。領軍人物獎:鄭茹、陸德禮、沈心焯、寧可、袁瑞翕、洪銘勝。特殊貢獻獎:沈心焯、裴曉華、鄧沛濤、陳嘉樂、錢暉。主席獎(三年以上的幹事和無名英雄):張吉善、林楓、張雪東、李天舒。
卸任會長陳君瑤還獲網協現任董事會主席尹南鷹頒給最高榮譽獎。

圖片說明:

      網協會長沈心焯(右起)、董事會主席尹南鷹、理事陸德禮、卸任會長陳君瑤(左二)、總幹事鄭茹(左一)和講者,中國駐紐約總領館科技參贊毛中穎(),以及哈佛大學創新和轉化技術催化實驗室主任郭大城(左三)合影。(菊子攝)

      網協董事會主席尹南鷹(右一)、卸任會長陳君瑤(左一)頒發主席獎給李天舒、張吉善、林楓、張雪東等人。(菊子攝)

      獲頒網協新人獎的包括吳莉(前排右起)、裴曉華、吳丹揚、何麗天(前左二)、朱曉峰(前左一)、陳濤(後右一)、李冉星、張蕾、朱林、李振宇、李陽、徐健等人。

      獲頒特殊貢獻獎的鄭茹(左起)、沈心焯、裴曉華、鄧沛濤等人。(菊子攝)

      網協卸任會長陳君瑤()獲董事會主席尹南鷹()頒給最高榮譽獎。(菊子攝)

孫曉瑋訪波 邀人才攜手打造物聯網

上海中國科學院微系統與計算科技實驗室副主任孫曉瑋博士日前訪波,應紐英崙中華資訊網路協會半導體興趣小組召集張波博士之邀,以「中國物聯網的科技與機會」為主題做講談,強調中國正致力研發自己的核心技術,鼓勵海外華人加入行列。
孫曉瑋是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第五研究室主任,兼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也是去年六月新成立的中科院杭州射頻識別技術研發中心主任。
上週她來美參加無線網路暨物聯網會議,經堂妹吳莉聯繫,出席網協半導體興趣小組座談。
孫曉瑋指出,溫家寶總理2009年七月到無錫考察時,就提出了「感知中國」計劃,要加速發展物聯網,在第三波信息技術浪潮中,爭取和英美同步發展。她們根據相關數據估計,2010年時,中國物聯網整體市場營收,約為300億元,到2015年時,估計將達1000億元。
張波表示,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是射頻識別、無線感應、雲計算等技術的結合,IBM稱之為智慧世界(Smart World)的整合各種技術,使人類生活更為簡化、便利的做法。
孫曉瑋提及,例如耆英戴在手上的手錶,可以向醫生傳送耆英身體狀況資訊,室內感應器可根據動作、溫度自動開關室內燈光,調節冷暖氣等,都是物聯網的應用。自從溫家寶總理提出要加速物聯網發展的說法後,中國境內已召開過四次物聯網會議。研發智能電錶的芯片及軟體控制核心技術,將是大方向之一。
由於中科院杭州射頻識別技術研發中心成立後,已和浙江煙草公司、杭州公司等三家企業簽約,研發項目,也與浙大、杭電等高校展開產學研合作,孫曉瑋此行訪波,也為將來的招才、徵項目打底。

圖片說明:

      上海中國科學院微系統與計算科技實驗室副主任孫曉瑋(前右三)在表妹吳莉(前右一)陪同下,應張波(前左三)之邀,講談。(菊子攝)

波士頓華人佈道會慶五十週年 請創辦人上台切蛋糕

波士頓華人佈道會十二日晚在帝苑大酒樓慶祝建堂五十週年。七百多人共聚一堂,在「歡欣、悔改、再委身」的主題中,禱告、崇拜。六月十九日上午十點,將在A地段上舉辦千人崇拜,更大規模的慶祝。
該會已退休的第二位主任牧師馮雅各當晚大膽提出要求,希望將來華埠內有一半以上居民都信基督。現任主任牧師陳卓明則強調,教友同心協力,教會就有更好明天,能夠造福更多人。
      根據波士頓華人佈道會(Boston Chinese Evangelical Church)編製的簡史,該會是由譚雅各牧師率十七名教友於1961年六月創辦的。
      這十八人為譚雅各牧師、譚李秀珍、毛宗雄夫婦、葉振祥夫婦、余李寶瓊、劉偉堯夫婦、張梁松愛、徐靖方、鄺()發新、鄺()許影屏夫婦、劉錫麟夫婦、杜陳秋月、陳余慕貞、黃雷從真等。
波士頓華人佈道會當晚特地邀請目前在世,能夠出席的創辦人到會,和馮雅各牧師一起切五十週年慶大蛋糕。
      根據教會所編簡史,教友們起初在家中聚會、做禮拜,其後在華埠租地聚會。當教友人數成長到150人時,該會以大約四十七萬元,在夏利臣街249號蓋了屬於自己的大樓。同年譚雅各牧師退休,馮雅各牧師接掌主任牧師一職。
      十二日晚,馮雅各牧師發表講話,談及當年五十九歲的譚雅各牧師退休時說,他們十八人努力了十八年,教會已成長到150人,該交棒給年輕人了。
      接棒時四十七歲的馮雅各牧師,在教會於1983年開英語崇拜,1985年進奧斯頓(Allston)植堂,1989年加第三堂中文崇拜,1993年購置、翻修夏利臣街237號辦公大樓,1999年開設國語崇拜後,2000年他也退休了,由陳卓明接主任牧師一職迄今。
      波士頓華人佈道會在陳卓明牧師的帶領下,成長得更快,2003年在牛頓市置地建堂,開辦英文及粵語崇拜,還在華埠借用昆士小學,以因應人多,教會場地不敷使用的狀況。2007年,該會又增加了現代化詩歌崇拜的粵語堂。
      陳卓明為因應教會成長的需要,2007年徵得華埠社區、波士頓重建局同意,準備把教會座落的夏利臣街249號,和目前仍由昆士中學用作臨時校地的A地段交換,以期可在較整齊長方型的土地上,重蓋教會大樓。該會並從2009年起展開「建造祝福」的募款活動,為重新蓋樓做準備,但礙於昆士中學的校舍修繕工程迄未動工,在連鎖效應影響下,波士頓華人佈道會也只得繼續等待美好明天。
      十二日晚的慶祝會,安排有禱告、歌唱、放映五十週年慶回顧影片。教會執事鄧敏儀還主持了教會歷史問答遊戲。
      帝苑大酒樓東主黃官羨、羅雅儀夫婦當晚捐出3000元給波士頓華人佈道會,另捐二千元給建橋者。分別由教會的陳卓明牧師,以及黃伯勳代表接受。

圖片說明:

      馮雅各牧師、鄺新發、鄺許影屏、杜陳秋月(左三)等波士頓華人佈道會創辦人一起切建堂五十年大慶蛋糕。(菊子攝)

      羅雅儀(左起)、黃官羨夫婦捐款,陳卓明、黃伯勳代表接受。(菊子攝)

      波士頓華人佈道會創辦人中的鄺許影屏(左起)、鄺新發,與擔任波士頓警察局副局長(Superintendent)之一,主責專業標準及發展培訓的兒子鄺志強(Kenneth Fong)夫婦一起出席盛會。(菊子攝)

星期二, 6月 14, 2011

郭岱君訪波談蔣介石日記掀偉人內心世界

       史丹大學胡佛研究研究員郭岱君十一日在哈佛燕京圖書館演講,直指蔣介石原本左傾,訪俄後才改變對社會主義看法,其日記中檢討丟失大陸責任,從未歸咎共產黨,指台灣能有經濟奇蹟,全因蔣介石不斷反省、改革、推行民主。
            辛亥革命以來,分立六十多年的兩岸,對近代歷史似乎都有著不能承受之痛,或者輕描淡寫,或者干脆改寫,以致兩岸民眾不斷的陸續發現「真相」。
            曾經擔任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第一任新聞組組長,也曾擔任總統府發言人的郭岱君,六月十一日應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之邀,在慶祝建國百年系列活動中,以「從蔣介石日記看蔣介石:議論常公與身後」為題,發表演講。
      郭岱君指出,由蔣家人寄存在胡佛研究院的蔣介石日記,共66冊,從19151972,涵蓋57年。2006年三月三十一日起,分四年向外界開放以來,已有數百名學者、專家翻閱過,但礙於蔣家規定,翻閱者只能抄寫,不能複印,以致迄今只有部份內容經學者整理成書,並發行於世。
      翻閱者中,大陸學者楊天石已根據他抄錄的日記原文,整理出版過至少二本「尋找真實的蔣介石」。(根據網路報導資料,楊天石曾表示胡佛圖書館中的日記,其中有四年未整理出來。)
      坊間一度傳聞,蔣介石日記原定去年底交由中研院出版發行。不過蔣方智怡和蔣友梅等蔣家中人發生版權之爭。五月底時,蔣方智怡訪胡佛,聲明該日記續存胡佛研究所。
      郭岱君繼六月八日在紐約出席一場「蔣介石日記」講座後,十一日在哈佛燕京圖書館禮堂,侃侃而談三小時,從抗日、剿共,談到遷台的改革。
當年蔣介石以攘外先安內為口號,遷都重慶、藉剿共以安定西南時,備遭外界「打自己人」的誤會。郭岱君指蔣不斷在日記中以「韜光養晦」,忍辱負重,來紓發心頭壓力,期待著國際情勢變化。
      她說,西安事變時,張學良是看了蔣介石的日記,其後才向東北軍哭訴,要抗日剿匪「唯蔣公爾」。
蔣介石和史迪威相處的經驗,讓他心中有著美國挾勢欺人的憤怒。孫立人後來的遭遇,和蔣介石認為他挾美為峙有關。
至於蔣介石當年派派孔祥熙與德國簽定秘密,則是為了以農產品交換機械設備,設立兵工廠,改變中國以血肉之軀和日本船尖砲利對抗的局勢。
在抗戰勝利後,蔣介石竟一點歡愉之心也無,反而在日記中寫著「心但有憂懼與恥辱,毫無快樂之感」,預期「未來艱巨,十倍於抗戰」。
郭岱君指出,蔣介石對日本的「以德報怨」,固然有基督徒思想,認為黷武軍閥才是禍首,不該怪罪一般百姓的因素,但國際情勢壓力份量更重。
郭岱君也在講談中說明蔣緯國的身世。指蔣介石一直不肯告訴宋美齡真相,是因為好友戴季陶畏懼「河東獅吼」,做了承諾。在宋美齡一怒之下,遠走香港後,蔣介石在日記中有過掙扎、無奈的記載。她也指出,根據蔣介石的日記,蔣宋兩人不只有夫妻愛,還有更崇高的同志愛。蔣宋美齡也曾一度懷孕,卻在當年刺客橫行之際,被刺客嚇得小產,從此不育。
      郭岱君指蔣介石並非完人,但勤讀書,反省,絕不是一介武夫。曾親擬問卷,要求國民黨員回答,為何組織、宣傳、諷諫都比不上共產黨,也分析過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分別,認為共產黨反對私有制、講階級鬥爭、代表無產階級利益、重仇恨,國民黨則是保護私有財產、講階級合作、代表全民利益、重仁愛。
蔣介石認為1949年撤退到台灣,是他生平的最大恥辱,從而以改造制度,奠定重振基礎。郭岱君指出,其實蔣介石早在1948年五月,就已決定國民黨遷台,並開始佈署,任命陳誠為台灣省省主席,命蔣經國、俞鴻鈞運黃金到台灣。
      蔣介石在反省1949年結果時,列了七大結論,包括外交失敗、軍事崩潰、黨內分裂、經濟、金融政策失敗、錯學了美國民主、本身輕浮躁急、未能宣傳社會經濟政策與民生主義等。但他從未把失敗歸咎於共產黨,反而累積經驗、教訓,遷台後積極推動國民黨改造、重建,實施土地改革,以及地方政治改革。
      其中1951年在台灣舉辦的各縣市議會及縣市長首次選舉,雖然蔣介石一度難忍全權掌控習慣,在基隆、宜蘭的一名非國民黨籍楊姓候選人民調領先後,派人要求該人退選,其後終為實施民主,改變主意。整個選舉結果,台中市、台北市(吳三連)的第一任市長,都不是國民黨籍。
      郭岱君表示,胡佛研究所收藏有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美國著名將領史迪威等人的檔案,許多歷史事件,經過比對,整理出了比較完整的歷史全貌,尤其是讓後人瞭解到那些政治人物的內心世界。以蔣介石日記來說,就讓世人有機會重新認識蔣介石、中國國民黨、國民政府,中華民族歷史,也讓人重新評估廿世紀中國重要事件及領導人物,甚至改寫了部份中國近代史。郭岱君鼓勵大家在歷史中沉思,進而學習、反省,勵行改革。

圖片說明:

      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前任董事長王世輝(),特地找出一本1955年四月十八日,以蔣介石為封面的時代雜誌,送給他邀請來的郭岱君()(菊子攝)

      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前任董事長王世輝()和哈佛大學台灣研究社社長施亞倫、副社長蔡旭倫()在會後和郭岱君合影。(菊子攝)

      1955年四月十八日,以蔣介石為封面的時代雜誌。(菊子攝)

      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榮譽董事長蔣宗壬()、中央研究院院士鄭洪(),以及曾任文協會長的胡世沛,專協現任董事長李小玲、紐英崙師大校友會會長李家祺等多人,當日都在會中熱烈提問。(菊子攝)

牛頓社區日 僑教中心展布袋戲偶

波士頓華僑文教服務中心612日下午在牛頓市年度高地社區日(Newton Highlands Village Day)展示台灣布袋戲偶,吸引眾多過往人潮參觀,牛頓市長華倫(Setti Warren)大表讚賞。
牛頓市高地社區12日舉辦社區日活動,當地商家沿著林肯街(Lincoln St.)擺出許多攤位,各種美食、咖啡、手工藝及服飾攤位紛陳,吸引了逾千人遊覽,十分熱鬧。
牛頓市市議員約翰萊斯(John Rice)也是高地社區中心行政主任。他和波士頓僑教中心關係良好,邀請擺設攤位。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特別拿出該中心「台灣文化百寶箱」內的布袋戲偶系列,來推廣台灣文化。
僑教中心展出的布偶包括虎姑婆、廖添丁及台灣廟會民俗傳奇等。該中心志工並細心為路過的駐足遊客解說各個戲偶所代表的故事及文化,還派發宣傳台灣國際化醫療、台灣觀光旅遊的文宣資料,鼓勵遊客到台灣旅遊。該攤位送出的台灣原住民頭飾、台灣國寶櫻花鉤吻鮭紙雕及國旗徽章等裝飾及紀念品,大受歡迎,吸引了許多人探問台灣文化。
已宣布參選,將和布朗(Scott Brown)競逐國會參議員席位的牛頓市長華倫(Setti Warren)當日由市議員萊斯(John Rice)陪同,參觀了僑教中心攤位。他稱讚攤位設計具創新巧思,也感謝波士頓僑教中心為當地社區活動增添多元文化色彩。
黃正杰表示,透過參與美國主流社區的文化藝術活動,來向廣大美國民眾展現台灣的豐富文化內涵,忝作台灣移民社區對主流社會的回饋,是很有意義的事,今後將繼續參展。

圖片說明:

            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右起)接待來參觀攤位的牛頓市長華倫(Setti Warren)和市議員萊斯(John Rice)(圖由波士頓僑教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