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蒙古博物館館長,也是中國遼國文化考古專家塔拉,當晚先做了場專題演講,談說「文明的歷程:內蒙古考古大事紀」,以他的專業知識為出席者整理出蒙古文明的演變概況,以及考古發現,讓出席者有上了堂蒙古文化速成班的感覺。
他指出,內蒙古的面積和美國德州差不多大,約有人口二千四百萬,地處 國東北不,鄰接蒙古、俄國,其文化起源可追溯到西元1271年到1368年的元朝。
根據內蒙團的介紹,長調、呼麥、馬頭琴是三種內蒙特色。馬頭琴是狀如馬頭,木材雕成的二弦琴,樂音和小提琴或大提琴很像。琴弦是用乾鹿或山羊肌腱做成的,琴弓則是用柳木綁上塗了一層落葉松或雪松樹脂的馬尾毛做成的。
長調是二種蒙古民樂之一,以極寬廣音域及自由組合假聲所展現出來的心理狀態。
呼麥是蒙古的藝術唱腔,由單一個人唱出不同音韻,包括由喉嚨發出的貝斯低音,以及高音。
出席晚會的觀眾,看著、聽著內蒙古歌舞團具特色的服裝、樂器及唱奏,大感興奮,不時發出「精彩極了(Fantastic Job)」、「真是驚人(It's just amazing)」的讚嘆語。
當晚出席慶祝會的嘉賓,除了羅州布萊恩特大學校長梅恪禮(Ronald Machtley),羅州史密斯菲爾德(Smithfield)學區總監 Robert O'Brien,林肯(Lincoln)學區總監Georgia Fotunato,威廉溫莎小學校長的校长 Bridget Morisseau,林肯高中校長Kevin McNamara,數所羅州中小學校長,以及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四川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嘉賓等。
孔子學院助理主任謝琨昨日還特露,布萊恩特大學孔子學院在羅德島州推動「孔子課堂」項目,四日這天,內蒙古藝術家們還特地到羅德島州林肯學區的林肯高中,為「孔子課堂」成立揭牌儀式表演助興。謝昆表示迄今,羅德島州內已有六所公立中小學開辦了孔子課堂,全面鼓勵羅州居民學習漢語。
圖片說明:
羅德島州布萊恩特大學美中研究所所長楊洪(右一)、校長梅恪禮(左三)等人與內蒙古歌舞團員、內蒙古博物館館長塔拉(左二)等人互獻哈達、鮮花,以表祝賀。(圖由布萊恩特大學孔子學院提供)
內蒙古歌舞團員在馬頭琴伴奏下演唱。(圖由布萊恩特大學孔子學院提供)
布萊恩特大學學生穿上蒙古服裝,為校長梅恪禮(左)獻上哈達。 (圖由布萊恩特大學孔子學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