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菊子劍橋市報導)波士頓僑教中心十月十四日下午在劍橋市路德基督教會舉辦的「僑情工作座談會」,創下兩項記錄。一為「僑情工作座談會」第一次選在波士頓華埠以外地區舉辦,一為出席人數破記錄的低,包括非僑務委員或僑務促進委員等者在內,共只有七名僑團代表到場。
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
在當天的座談會中,僑委會對地方社團的補助,地方僑情因人口數量變遷,已產生不可避免變化,是兩大討論重點。
在經費補助上,中國家庭夏令營營長王聖為與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麻州分會會長謝婉芷,對補助的看法,南轅北轍。
在地方僑情上,大波士頓中華文化協會合唱團團長楊哲修以該會為例指出,儘管目前來自中國大陸者,只佔15%到20%,但其中許多人擔任幹部及老師職務,而且都非常熱心、不計較,無可避免的在會內發揮越來越大的影響力。中國家庭夏令營營長王聖為也坦承,近年來有許多來自中國大陸家庭,加入他們這每年一週的活動,大家一起煮飯、打球,坦誠交流大陸、台灣兩地的政治、社會、文化情況,國民外交十分成功。
他也針對王聖為的社團表示,當他去探訪該營活動時,一名應是來自中國大陸的營員,竟直言他是「送錢來的」,讓他感到很不是滋味。
駐波士頓台北經文處處長
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麻州分會會長謝婉芷則指出,僑委會經費已然拮据,就應該根本一個僑團都不補助,把經費轉用在其他支持台灣的活動上。她揚起手中的該會新辦活動宣傳表示,該會成立迄今,所有的活動都自資辦理,沒有向辦事處、僑委會一分錢。她說,大家在美國長住,都已算是美國人,不應該期望從台灣拿錢。若真愛台灣,就應該自己出錢、出力。她也質問,全僑民主聯盟迄今做過什麼事?台灣方面卻贊助了那麼多活動經費。
當天在會議中,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會長王世輝率先發言,要求兩名僑務委員把電子郵件、電話號碼等連繫資料,發給地方上的各個僑團負責人,以俾各機構將來可直接向兩名僑委反映僑情。他也建議僑委會因應各地民情的不同,變通輔導、協助辦法,以因應地方上真正須要,加強地方僑社與政府的配合。
王世輝也指出台北經文處商務組只裁剩一名秘書,僑委會編印的中文教材固美,但內容方面的孔孟倫語等有和僑居地脫節之虞,不如編入鄭和下西洋、造紙術等美國人也感興趣的中國文化,還更有用。
新英格蘭大波士頓台灣商會會長林鳳池則指出,在美住久了的僑民,對台灣現況的瞭解可能脫節,有駐外單位來居間溝通,提供新資訊是件好事。他也強調,僑民在美,大都已入籍美國,實在不須要強調政治上的意識形態,就比較能更和平相處,互相幫助。
有知悉十四日「僑情工作座談會」出席情況的社區人士表示,從兩名新任僑務委員都是親台灣目前執政黨人士,以往在僑社活動中鮮見出現,又有傳言指這兩名新任僑委的任命,來自上級指示等,可見兩名僑委不是反映僑情,實是反應台灣政情。
圖片說明:
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