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7月 14, 2006

華埠牌樓聯盟將辦系列座談 研究南灣計劃區

華埠牌樓聯盟(Chinatown Gateway Coalition)(十三)日在波士頓華埠聯盟月會中宣佈,已申請得一筆十二萬五千元的經費,來協助華埠社區對南灣計劃區(South Bay Planning Area)發展可能做較深入瞭解,並聘請法律、建築方面專家來研究,對華埠來說,該一地區最有可能,最應該進行什麼樣的土地發展。

代表牌樓聯盟的梁慧文、張冬並在會中派發背景說明資料,呼籲華埠社區支持,要求波士頓重建局把南灣計劃區改名為華埠牌樓區。

根據波士頓重建局在2004年八月印製的「南灣計劃區」第一期研究,佔地約廿英畝的「南灣計劃區」,北界尼倫(Kneeland)街,西界阿爾拔尼(Albany)街,南界九十號公路南段,東界九十三號公路。

但在南灣計劃區中緊鄰現有華埠的廿五、廿六A、廿七A地段,若照1990年版的華埠總體計劃(Chinatown Master Plan)來看,其實屬於「華埠牌樓特別研究區(Chinatown Gateway Special Study)」,是波士頓市政府早年規劃為華埠未來擴展的地區。在區域劃分上,屬於華埠。

華人前進會、亞美社區發展協會等機構,因此在2005年前後,組成「華埠牌樓聯盟」,呼籲社區民眾不要讓波士頓重建局藉著重做土地區域劃(zoning),把土地從華埠手中拿走,來設立一個新的「南灣計劃區」。

梁慧文、張冬等人昨日在會上指出,一旦波士頓重建局成功的把這一大片原屬於華埠的土地,編進一個新區,華埠社區對這塊土地就失去了置喙、發言權,無法就這一緊鄰華埠土地未來發展可能對華埠發生的影響,例如華埠民眾關切的可負擔住宅、開放空間、樓宇高度限制等,有效表達意見,也將因此失去華埠原可擁有,對華埠有利的各種未來發展。

他們將藉由從Bar 基金會申請到的經費,希望在七月底前聘請到一名項目協調員(Project Coordinator),在八月至十月底之間,牌樓聯盟辦理一系列三個主題的講座。這三個主題分別為重新審閱1990年及2000年版本的「華埠總體計劃(Chinatown Master Plan)」,瞭解南灣計劃研究工作小組(South Bay Planning Study Task Force)2004年八月所完成的第一期研究報告內容,麻州收費公路局所收到的土地發展計劃書內容,該局訂定的土地發展指導準則等,以及最後階段的意見徵詢(focus group)。梁慧文解釋道,他們計劃分別為華埠一帶十二座大樓的居民,青少年,社區機構等不同社區族群,各辦理一輪講座,她也同意范王柳娥所說,華埠商家也是社區內的一個族群,將會在辦理講座時,把他們包括在內。

在講座結束後,聯盟將動用所申請到的經費,聘請律師、建築師等,以「建築設計案演練(Charrette)」的方式,在一個限定期限內,幫助華埠社區研究各種的可能性及法律相關問題。

由於南灣計劃區的規模極大,擁有土地的麻州收費公路局(Massachusetts Turnpike Authority),以及擁有批審發展計劃權的波士頓重建局(Bosto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對如何進行這一發展計劃,頗多顧慮,早在2004年前後,就邀請來自皮革區、華埠等地民眾,組成了南灣計劃研究工作小組(South Bay Planning Study Task Force),並在2004年八月完成了一份第一期研究報告。

麻州收費公路局後來據此報告,發出了徵求土地發展計劃書(RFP),但只有一家土地發展商表示了興趣,這一發展計劃似乎就暫時擱置了。

南灣計劃研究工作小組成員之一,皮革區的Lawrence Rosenblum表示,在他們交出了第一期研究報告後,該小組一直希望MTA BRA能恢復動作,進行第二期,包括住宅部份的研究,但鑑於近兩日發生的「大挖」工程意外壓死人,麻州州長朗尼要求MTA主席馬修阿莫瑞約(Matthew J. Amorello)下台事件,再加上波士頓市有意先發展南波士頓水前區,大概會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沒人會有心力來管這南灣計劃區的發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