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6月 11, 2015

北美台灣研究會在哈佛辦陳澄波畫展

北美台灣研究協會(NATSA)訂六月十二、十三日在哈佛大學舉行年會,刻與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合作,在年會場地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的藝廊,舉辦“陳澄波畫展在哈佛”展覽,十八幅複製畫作將展至六月十四日。
承辦人之一的怡辰指出,這是最近幾年少見的台灣畫作展覽。由於陳澄波的藝術造詣及身世,他們為能舉辦這一畫展,深感高興。
十八幅展出作品,包括陳澄波的知名畫作,“嘉義街景”,“淡水夕照”。
陳澄波是1895年在嘉義出生的畫家,父親雖是前清舉人,但家境清貧,由祖母扶養長大。1926年時,他以“嘉義街外”一畫,入選日本第七屆“帝國美術展覽會”,成為台灣以油畫入選該展的第一人,1929年獲選為中國十二位代表畫家之ㄧ,並以“清流”一畫,獲推薦代表中華民國參加芝加哥博覽會。19321933年時,因為上海局勢不穩,他與家人陸續回台灣。1945年被推選為歡迎國民政府委員會的副主任。1946年擔任嘉義市第一任參議會議員,從藝術界跨入政治界。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嘉義地區衝突嚴重,陳澄波被推選為和平使與國民政府協商,接著被捕,後遭槍決,享年僅五十二歲。
2012年,嘉義市政府訂每年二月二日為陳澄波日。今年(2015)二月二日,谷歌(Google)把台灣版首頁的商標,改成了陳澄波的畫作“淡水夕照”,藉以紀念陳澄波一百廿歲誕辰,使得陳澄波成為第一位登上谷歌首頁的台灣人。
承辦人之一的駱怡辰,日前在畫展開幕接待會中,就陳澄波的畫作與經歷另外做了不少介紹。
即將於六月十二,十三兩日在哈佛大學舉行的北美台灣研究協會(NATSA)年會,主題為“動與靜:連接台灣進世界(Motions and the Motionless: (Dis/Re-)Connecting Taiwan to the World)”,將有廿五名學者與逾百名研究生,出席者從不同角度講談,討論。十一日晚還將先放映紀錄片“太陽,不遠(Sunflower Occupation)“。
六月十二日(週五)下午一點十五分及四點半,將有兩場“陳澄波畫展在哈佛“導覽,有解說員為參觀者講解。
“陳澄波畫展在哈佛“展覽由北美台灣研究協會, 哈佛費正清中心,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以及哈佛大學台灣學生會,波士頓哲學星期五等多個機構合作舉辦。查詢可上網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50700838397270/
  
圖片說明:

            陳澄波的“淡水夕照“。(圖由主辦單位提供)


            怡辰(左三),鍾佳君(左二)等人出席“陳澄波畫展在哈佛“接待會。(圖由主辦單位提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