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飛帆在會中暢談他從事社會運動的源起,以及發起成立了台灣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的經過。
中國海協會長陳雲林訪台時,蔡衍明不滿中時報導,撤換了當時的總編輯夏珍,也引起台灣坊間批評他介入新聞自主。
林飛帆坦言,反媒體壟斷運動中,也有反中的成份在,但主要是為喚醒台灣民眾自主意識,不能凡事仰賴政府解決。他自己當初會走上從事社會運動這條路,全因陳雲林訪台期間,竟出現民眾不准拿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情況。
林飛帆還指台灣政府對待不同意見者的態度,包括警察不見到他們這些抗議學生回到家裏,就無法下班等狀況,猶如戒嚴時期的翻版。
刻在哈佛大學法學院做訪問學者的台灣大學教授劉靜怡以由日治時代漢生病隔離醫院轉型的樂生療養院遭拆遷案為例指出,台灣社會目前有結構性問題,民進黨也好,國民黨也好,都藉政府之名,行合法暴力之實,台灣要有改善,民眾必須加油。
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麻州分會會長張皓博表示,該會邀請林飛帆到訪,是希望更真實的瞭解,目前仍在台灣進行中的反媒體壟斷事件狀況。
林帆飛此行訪美三週,在波士頓之外,還先後到過加州、華府、芝加哥等地,與當地民眾晤談。
圖片說明:
王振源(第二排右一)、張啟典(第二排右二),鍾佳君(前右一)等波士頓台灣同鄉會主要成員,日前出席林飛帆(後右)的座談會。(菊子攝)
林飛帆說明自己走上社會運動這條路的經過。(菊子攝)
台大教授劉靜怡(前)和林飛帆(後左)、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麻州分會會長張皓博(後右)等人,分享她的社會運動經驗。(菊子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