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紹欽自己連續創辦公司的進展過程,就是從手中所有,眼前所見,發現機會。
他透露經營製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時,就是發現幾乎所有機械產品都離不開電子零件,也終將面對電子零件會老舊,須替換的問題,因而針對高科技電子產品的更換、維修,找出了商機。
徐紹欽談及製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經營國防科技高級精密電子儀器的研究發展與製造的公司時,還很自豪的指出,該公司是全美極少數,獲得美國國會百分之百認可安全程度(top
clearance)的公司。
他也藉此指出中美企業的一大不同點,在於輔導(mentoring)。徐紹欽坦言,當年製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波音公司的供應商之一,由於波音公司的輔助,該公司得以在製要波音所需產品的工藝上,日益精進並成長。他自己創辦公司後,也輔助三家自己的供應商公司成長,但在中國,卻缺乏這種風氣,也使得公司要成長,更不容易。
徐紹欽目前的新方向是清潔能源,並從他所瞭解的火力燒煤發電成本較低,仍佔中國電力來源的70%,但空氣污染是中國致力解決的最大環保問題之一這現實,進行燃煤鍋爐(coal-fired boilers)的重新設計,藉以提高燃燒效率,同時降低氮氧化物(NOx)、硫氧化物(Sox)排放量。
徐紹欽提出,要能和中國競爭,必須要瞭解到中國的人口之多,在全世界屬一、屬二多,經濟實力已排名世界第二,國家體制實施補助等現況,更要瞭解中國的創業生態體系,非常蓬勃、混亂,和西方世界差異很大,既是矽谷之外,今日世界最好的做科技發展之地,每年都有一波海歸潮,擁有超過五億人,等於美國總人口二倍的網際網路用戶,但在創業投資上,和美國有不小差距。
徐紹欽指出,中國面對的經商挑戰包括,太多模彷,缺乏有經驗的工程師,高層管理人才,接受風險及失敗的意願過低,分享意願不足,缺乏創新環境、教育及輔導精神,服務業的基礎設施架構不足,無論是風險投資或天使投資都還不夠多等等。
根據他拿到的一份去年調查,美國的創業投資界,投資了284億元進3673宗創業案,中國卻只投資了130億元進1500宗創業案中。美國的投資高度集中在醫療護理及生物科技,中國卻仍集中在工業及能源領域。
徐紹欽在會末提點有意進中國發展者,要充份利用中國政府每五年訂定一次的發展計劃,做為規劃自己公司發展或投資的參考。他也提出八點成功策略,包括做決定得深入思考,不能感情用事;找個和自己理想、目標一致的當地人做經營夥伴;瞭解、尊重並利用文化差異;適時的以合約、追索來取代信任;利用「中國特色」來建立競爭利基;追隨政府政策服務受忽略的市場;準備好面對挫折、延遲、失望;藉由香港及台灣來發展在中國的事業。
圖片說明:
徐紹欽(中)講談結束後,許多與會者湧上前提問。(菊子攝)
徐紹欽(左)近年關注能源效率,刻正研究太陽能的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孫維福(右)也特地出席聽講座。(菊子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