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香港已連續十八年被傳統基金會及華爾街日報評為全世界最自由的經濟,被世界銀行評為全世界第二最容易做生意的地方,就是最佳見證。
在人民幣上,唐智強指出,現在和中國做生意的公司,越來越喜歡以人民幣為交易貨幣,藉以避免因匯率波動造成的困擾。目前香港是中國主要的境外人民幣結算中心,發行了190種人民幣債券(bond),從2007年起算,累積了約430億美元。包括麥當勞(McDonald)、Yum、福特汽車、摩根史坦利等,有許多公司都在香港發行了人民弊債券。香港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額,在2011年內已躍升至3000億元。香港的銀行處理了90%以上的全球人民幣交易。今年首八個月,香港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暴增48%,達到2700億美元。
他指香港脫離英國行政管理後,成功實施了一國兩制,700萬人口的人均GDP為美金三萬四千元,基本法保障了高度自治,也確保了香港人民的自由,包括言論、出版、宗教及集會自由。香港的法律、經濟及貨幣、稅制、海關及移民局,也都和中國大陸截然不同。香港也有自己的貨幣,從1983年起和美國掛鉤。在國際組織中,包括世界貿易組織(WTO)、世界海關(Custom)組織、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等,香港都有自己的會籍。香港人民可持香港特區護照,免簽證進入150個經濟體中旅行。香港也正和包括美國在內的更多國家及地區,洽商護照免簽入境待遇。
在經濟上,唐智強說明,香港的GDP增長,2010年為7%,2011年為5%。2012年估計為1%至2%。失業率僅3.3%。
香港在今年七月一日改朝換代,新任特首梁振英上台。唐智強表示,新政府的目標是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促進民主、建造更繁榮的社會。特首的優先要務為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採行的新辦法包括發放老人生活津貼,加倍發給老人醫療券,以及協助人民自置住宅等。
唐智強在會中說明,香港已是美國產品的一個主要出口目的地。目前香港已是美國第十大出口地點。在2011年內,香港從美國進口了高達美金360億元的貨品,較2010年增加了37%。美國出口到香港的貨值在今年首七個月內,也增加了13%。至於麻州,2011年內出口進香港的貨物總值約為美金七億四千八百萬元,較2010年增加了12%。香港是麻州的第十大出口目的地。
唐智強指香港早已成為美國公司的區域基地,目前香港境內的海外及中國公司共7200家,其中就有1200家是美國公司。2011年,香港的外國直接投資(FDI)額增加了17%,達到830億美元,已使香港成為全世界第四大的外國直接投資地。
香港貿易發展局區域主任何利昌在會中以「香港:美國到亞洲成長的橋樑」為題,闡述該局從2010年十一月起推動的亞太橋樑計劃(Pacific Bridge
Initiative)。其中包括去年首次組織了港蘇赴美科技投資考察團,訪問了邁阿密、西雅圖、洛杉磯、波士頓等地;舉辦2011年國際酒品節,商務智慧財產權亞洲論壇,香港好萊塢活動等。何利昌透露,將於2013年繼續巡迴北美,推動香港商務,訂十月廿七日至三十日在香港國際機場舉辦亞洲經濟博覽會,十一月八日辦亞洲物流及海事會議,十二月辦創新設計科技展,明年一月辦亞洲金融論壇,明年六月到紐約、洛杉磯辦超大型的「想亞洲,想香港」會展。
出席者有人問及中國領導換人,對香港的未來有何影響:美國總統候選人朗尼(Mitt
Romney)批評中國操縱貨幣,聲稱將制裁與中國貿易,對中港美商人是否會有影響等。香港駐紐約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陳淑華表示,目前還無人確知中國下一屆領導人是誰,但香港人普遍並不擔心,也不認為領導換人會有何影響。昨日出席的麻州眾議員陳德基則表示,在選舉季節中,候選人通常會說任何能爭取選票的話。如果朗尼當選,他會推行什麼樣的政策,難說得很。
圖片說明:
麻州香港協會副會長周榮亞(右起)、香港貿發局主任何利昌、麻州銳識(Mass
Insight)創辦人暨主席Bill Guenther和麻州國際貿易及投資辦公室行政主任Kenneth R.
Brown等人在會末談麻州、香港商務關係。(菊子攝)
香港城市大學教授何炘基、香港貿發局主任和利昌、香港駐美國經濟貿易辦事處專員唐智強、麻州香港協會會長葉俊年等人為會議講者。(菊子攝)
香港駐紐約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陳淑華(左)、麻州眾議員陳德基(右)昨日在會中回答出席者提問。(菊子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