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以後,王石就成為話題人物,不斷浮現在媒體報導中,1998年十二月還獲中央電視台選為紀念改革開放廿年的「20年、20人」節目。2006年他完成七加二(七座世界高峰及南北兩極點)的登山壯舉。
今年初的話題,先是王石轉移權力,把萬科的經營管理權交給了總裁郁亮,接著是三月初萬科開股東大會,報告2010年銷售額創記錄達1081.6億元,以及王石年薪760萬元。
王石也在今年初出版了一本新書「靈魂的台階」,描繪十一名團員在登珠峰過程中的西藏見聞。
據說將出國留學三年,目前來到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做研究,要以商業倫理及城市群落為主題,探討企業成型後該如何回饋社會的王石,日前經由曾在萬科任職,目前在哈佛大學建築設計系進修的常征協調,在費正清中心蔡氏禮堂內和哈佛學子分享他的經驗,也坦率回答問題。
王石告訴哈佛學子們,當天的講題,其實不該是「攀登人生的第三高峰」,而應該是「人生是不斷的選擇」。
他坦言當年,上什麼學校、進那個系,畢業後做什麼事,其實都不由人選擇,他們能做的是爭取表現,好被派到比較理想的去處。
王石的第一個選擇是放棄自己當年已穩定了的工作,快要分配到手的住房,還要把年僅一歲的孩子,留在「大後方」,然後隻身一人離鄉背景的到深圳闖天下。
王石說,那並不是一個容易的選擇,但是那時候他已三十歲,看得非常清楚,留在原有崗位,生活會安定,發展卻有限,就算要當局長,也不見得有機會。但深圳卻是一個什麼都可能發生的新天地,
王石對自己當年起步時所鬧的笑話,至今還記憶深刻。那時他剛做成第一筆生意,貨款十五萬元,滿心高興的準備了兩只大口袋,騎著自行車到客戶那兒,準備收錢。沒想到客戶向他要發票,聽得他一頭霧水。他在客戶和自己所屬公司的財務那兒來回走了幾趟後,才搞清楚發票、支票這些做生意的文件與過程。
王石的第二個大選擇是當公司改組分股時,他放棄了所有的股份。王石說,那時候的慣例是四六分,他大概可以分到五百萬元左右。但他認為照中國早年的傳統,突然有錢是件很危險的事,可能引來殺身之禍,再者他怕自己有錢以後把握不住本性。
王石半開玩笑的說,農民有錢通常會做三件事,修祖墳、錢滾錢、娶小老婆。他決定查一下自己祖宗八代,如果曾經有地主,表示自己可能還有理財基因,可以做接受分股的決定,但找來表弟幫忙查,竟然三十多代全是農民,只好做罷。
如今年入「耳順」的王石,回顧自己這一路走來,認為他對萬科的貢獻是不用控股,也能把公司經營得很好,因為他為萬科選擇了地產這個行業,創造了制度,建立了品牌,更培養出了團隊。
2007年時,王石再為萬科做了走「住宅產業化」這條路的選擇,並以2014年做到100%住宅產業化為目標。王石表示,這是配合國家、社會的節能、綠化需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盡企業社會責任的做法。
當天的會場坐無虛席,提問踴躍,王石的講談、回答都十分坦率。他也以自己已算是一名成功企業家,還來哈佛學習,目的之一就是要完善自己,以及萬科雖然已在房地產界名列前矛了,在企業營運上仍有許多可以改善之處為例,提醒座中學子,有心回中國發展要像他當年到深圳埋頭苦幹般的沉得住氣,別指望著一回中國就成為下一個張朝陽。
圖片說明
出席講座的學子們,紛紛要求和王石合照。(菊子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