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六, 7月 24, 2010

David Zweig:海歸對中國商業環境影響大

 香港理工大學(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教授崔大偉(David Zweig)日前講談「海外留學生在中國現代化中所扮演的角色(The Role of Overseas Educated Chinese in China's Modernization)」,讓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講室,少見的出現,聽眾多到得站在門外的情況。
在香港理大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部講座教授暨中國跨國關係研究主任的崔大偉,當天從歷史因素講起,觸及千人計劃,也分析了七種「海歸」的概況,包括學術、科研、企業家、碩士及企管學生、大學生、專業人士及高管、政府官員等。
他的結論是,過去五年來,「海歸」在中國的份量,急遽增加。無論是國家級或地方級政府,都在招睞海外人才回歸,諸如無錫的利用530計劃,就是其中一個非常成功的例子。國家級的「千人計劃」,甚至出動了中央組織部(CCP)。海外留學人員的協會、組織,也形成了利益團體,能夠向中央組織部陳述他們的需求。
不過,近年來出中國留學,以及留過學後回中國的「海歸」,背景及種類越來越多元化。這一結果,雖然有大幅增加了中國的國際感,經濟關聯,以及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等的好處,卻也令中國出現企管碩士過多,國家實驗室內低質量海歸浮濫的情況,中國的政府、社會,以及「海歸」們自己,都面對著「如何調整」的大問題。諸如「海歸」、「海帶(待)、「海藻(找)」、「海鷗(兩地往返)」等形容詞的出現,反映了環境的改變。
崔大偉認為,迄今「海歸」們在政治上的影響力十分有限,也不太可能會改變中國的政治景觀,但在商業上,海歸卻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力。他也認為,大學、研究機構、私營企業、合資企業、政府都有越來越多的曾經在海外留學人士,這些人勢必把中國和世界連接得更緊密。
崔大偉當天在講談中所提及,不少海歸已發現,留學鍍金,返國就任後的薪資雖比未出過國者高些,但薪資差距越來越小,計算下來,出國留學的這筆費用投資,到底划不划得來,很有辯論的餘地。
「海外留學生在中國現代化中所扮演的角色」這一主題,顯然是許多人關心的話題。當天不但聽眾人數遠多於費正清中心的一般講座,諸如傅高義、麥法圭、譚若思、瑪麗高柏格、伊莉莎白佩利等多名哈佛大學的著名中國問題學者,都出席在座。


圖片說明:

香港理工大學教授崔大偉(David Zweig)在哈佛費正清中心講談。(菊子攝)

會場坐滿了人。(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