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四, 7月 15, 2010

鄭中和、呂嘉萍羅州展示來自台灣的環保藝術

四個機構合作,十三日晚在羅德島州普塔基市舉辦「來自台灣的新環保藝術」講座暨展示會。五、六十名出席觀眾對鄭中和、呂嘉萍講談的「製陶的燒窯可以迷你到能帶著走,廚房做菜的剩餘物可以做人造紙」顯得興趣盎然。
      陶藝家鄭中和和纖維紙藝家呂嘉萍來自台灣澎湖。經由普塔基藝術合作會(The Pawtucket Arts Collaborative)、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黑石谷旅遊協會(Blackstone Valley Tourism Council),以及羅德島華人協會邀請,十三日晚在普塔基藝術合作會的黑石谷藝廊,以幻燈片介紹迷你窯,利用廚餘來手工造紙,還現場示範造紙過程。
      鄭中和是台灣基隆人。1986年他的作品入選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第一屆現代陶藝雙年展後,受邀到澎湖縣立文化中心教授陶藝,沒想到就此落地生根,還發展成足跡遍及多國的國際化藝術家,曾應邀參加中國廣東佛山、澳門,美國明尼蘇達州Lake Superior學院,日本五所川原世界薪窯大會、印泥GAYA陶藝藝術中心等地的柴燒窯會議或作品交流、教學活動。
鄭中和的作品「我的願望之一」,在2005年時 贏得阿根廷第二屆國際現代馬賽克大展評審特別獎,「滴水不漏」則在2008年入選台北關渡國際戶外裝置藝術節。今年他不但在鎮海國中為澎湖建造了澎湖地區的首座傳統柴燒穴窯,他的作品「羽羽翼下的視角」,還獲選為2010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計畫兒童與藝術家的「溼地禮讚」五件駐地創作作品之一。
      十三日晚,他以一張沙灘照,展現出台灣澎湖海景之美,再進而介紹他在澎湖,以及中國佛山、日本、美國明尼蘇達州等地參與柴燒窯、製作迷你窯的情況。
      鄭中和指出,陶藝家沒有窯,宛如無米可炊的巧婦,不能把窯帶著走,也就不能常出遠門。但柴燒窯製陶的關鍵之一是高溫,燒窯得能經受甚至高達攝氏二千度的高溫,才能獲得柴灰落在陶土上自然成釉的效果。他參考歷代各界燒窯,研究出的迷你燒窯,雖然體積小到只能燒製兩隻馬克杯,但卻能耐高溫,真的具有燒窯功能。至於燒窯的型狀,做成一隻豬,一條龍,在燒柴增溫時,讓火從豬或龍的口裏噴出來,那可是製窯者的另一層創作與樂趣了。
呂嘉萍是澎湖人。她跨入藝術領域的時間雖不算長,但從2008年起開始發光發亮,先入選參加2008關渡國際戶外自然景觀雕塑展,再入選保加利亞 AMATERAS 2009國際紙藝大賽。她的作品因為我是澎湖的小孩」,也獲得澎湖縣菊島繪本徵選首獎。今年她和鄭中和一起受邀參加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計畫,創作了「羽翼下的視角」,又一起受邀來美,參加「綠化:來自台灣的新環保藝術(Going Green : New Environmental Art from Taiwan)」美國巡迴聯展中,在紐約展場的紐約植物園做駐地創作。
鄭中和當晚以英文代呂嘉萍講解了她的創作,是把茭白筍炒菜時會剝掉丟棄的葉子留下來,用蘇打粉長時間浸泡出植物膠質,到適當軟度時,用鐵或木槌敲打至泥爛狀,放入清水中,再用鋪有細篩網的木框把長長的纖維撈出來,倒在一塊布上,吸乾水份,貼在玻璃等平整物品上,等風乾之後,就是一張美麗的手工紙。
呂嘉萍的這一作品,曾獲選參加「許多紙一個世界(Many Paper One World)」項目,代表台灣和四十多個其他國家紙藝家的作品,一起拼成一幅世界地圖。
十三日晚,呂嘉萍還在現場做示範。圍觀群眾對她的每一樣道具及步驟,都顯得興趣盎然,也真有不少人自己動手試著敲打纖維,或從水中撈出纖維,自製一張人造紙。羅德島華人協會理事宋健人還笑說,次日他要再回到黑石谷旅遊協會收成他做的那張人造紙。
當晚的演講由羅德島州普塔基藝術合作會(The Pawtucket Arts Collaborative)會長Keith Fayan主持。他在介紹時指出,全靠羅德島華人協會的吳子平的介紹,當地藝術家有這一生難得一次的機會,和來自台灣的藝術家親自交流。
當晚來自主辦單位的嘉賓包括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主任黃正杰、羅德島華人協會副主席葉超等人。

           
圖片說明:

            普塔基市計劃及重新發展局的經濟及文化事務官Herb Weiss(左起)當晚還特地在羅德島華人協會副主席葉超陪同下,把一張普市文化節的紀念海報,送給鄭中和、呂嘉萍。(菊子攝)

            羅德島華人協會理事吳子平(右起)、羅德島州普塔基藝術合作會(The Pawtucket Arts Collaborative)會長Keith Fayan、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主任黃正杰、羅德島華人協會副主席葉超等人,邀請出席者也欣賞一下旁邊桌上,來自台灣的手工藝品。(菊子攝)

            呂嘉萍向圍觀群眾解釋植物纖維的膠質。(菊子攝)

            鄭中和解釋窯的結構。(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