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六, 12月 15, 2007

華裔強姦犯棄保潛逃 知名電視節目全美通緝


(本報記者菊子波士頓報導)福斯(Fox)電視台全美聯播的「美國要犯(American Most Wanted)」節目,將在麻州的今(十五)晚九點,播出一段長四分鐘,關於一名口臭華裔,強姦女同事後棄保潛逃的片段。昆士市警察希望藉此節目獲得更多線索,逮捕逃犯歸案。

負責盤問這名嫌犯,並在他潛逃後,訪談其親友、家人的昆士市警探(detectives)約翰曼斯(John Menz)表示,他和同事James Lencki將赴華府,到福斯電視台的「美國要犯」節目中接受現場訪問,並即席聽取觀眾報料。

這一案件發生在2005年二月三日。在昆士市中心Kagawa日本料理店服務的一名廿多歲年輕女子,午夜後下班回家,一名蒙面匪徒侵入,把她綑綁在床上強姦,還兇狠的用刀刺傷了她的背部等身體多處地方。

警方在調查案件時,從受害者口中獲悉,匪徒的口氣很臭,味道極像似餐館裏她的上司。警方於是索定她的前上司進行調查,並從DNA比對中,確認李屯(Tuen Lee)就是嫌犯。

警方當時逮捕了李屯,製作了審問筆錄,並經由檢察官以李囤經營餐館,家庭境況寬裕為由,要求一百萬元保釋金,但法官批示只要繳十萬元就可交保。

結果在今年九月底審訊時還在,被控以十五項重罪,一旦定罪,刑期可能長達百年,勢必終身監禁的李屯,在陪審團宣判有罪的那天,就棄保潛逃,不見蹤影了。隨後坊間有傳聞,他可能躲在紐約的唐人街內。

約翰曼斯表示,過去這數個月來,昆士警察極盡所能的追查線索,也訪談了李屯的父母、前妻,子女、女友,和其他的朋友,並至少每兩個星期和李屯的家人聯絡一次,以期掌握他的下落。但根據警方的通聯資料,欠了家人十萬美金的李屯,和家人完全斷了音訊。

約翰曼斯說,李屯的父親及家人們,對李屯的所作所為都感到十分抱歉,和警方百分之兩百的合作,讓他也不禁為李屯家人所須面對的社會責難眼光而難過。

他希望有更多華人看到「美國要犯」節目中關於李屯的這段節目,一旦在任何場合認出李屯時,能馬上打九一一電話,通知警方這名逃犯的下落。

「美國要犯」共同製片Mat Joblow(十四)日在回答本報提問時表示,他是在波士頓前鋒報上看到這一案件的新聞。鑑於這一宗強姦案的受害者遭到殘暴傷害,嫌犯不但已經確認,還曾接受警方盤問,錄製有盤問錄影帶,最後居然棄保,成為逃犯(fugitive),他們才決定選取這一案件來製作節目。

「美國要犯」節目已有廿一年歷史,每週播出一次,每次播報的案件數目不等,今晚播出的是第九一八集。在過去這些年間,曾經播出的華裔要犯案件,至少有另外三宗,包括仍然在逃,六年前在紐約共謀殺人的陳安東尼(譯音,Anthony Chang)2000年在拉斯維加斯槍殺了男友的梁珍妮(譯音Jenny Liang),以及2005年在墨西哥邊界被捕,謀殺了妻子的密蘇里州楊里察(Richard Yang)

查詢「美國要犯」詳情,可上網amw.com,向昆士警察通報消息,可洽蔡熙617-745-5850,昆士警察局總部617-479-1212,或九一一。

圖片說明:

李屯在被警方逮捕時的檔案照片。(圖由昆士市警察局提供)

麻州家庭培育中心幫你歡迎寶寶


麻州家庭培育中心(Family Nurturing Center of Massachusetts)十三日早上出席華埠社區聯盟月會,向大波士頓華人社區介紹該中心提供的「歡迎新生兒(Welcome Baby)」服務。

出席介紹這一服務的Randi Freundlich,以及陳怡安表示,「歡迎新生兒」這一服務,早於1997年透過麻州教育部撥給的「家庭網(Family Network)」補助款創辦的,後來又獲得萊利基金會(Mabel Louise Riley Foundation)的贊助,不但為多徹斯特(Dorchester)及奧斯特、布萊頓(Allston-Brighton)鎮內有零至四個月大新生兒的家庭提供服務,派員上門家訪,免費送上一個禮物籃,裏面裝滿各種有用資訊,家庭安全物品,包括奶嘴,小毛毯、中文的照顧嬰兒須知手冊,社區資源指南等,還在「歡迎新生兒」的服務中,增加了宣傳及早識字的元素。

該機構也提供很多關於營養、親子關係等的訓練與輔導諮詢課程。

他們指出,這一服務旨在幫助家有新生兒的父母,因應家庭添加一名新成員的重要變化,幫助他們知道,有需要時可向那些機構、人物求助。同時藉著向社區機構、組織及商家募捐歡迎籃內禮物的行動,他們也在機構、商家及人群之間營造出深一層的同「村」共濟關係,產生彼此息息相關的感覺與感情。

陳怡安等人並指出,由於經費限制,以往該機構的服務對象限於多徹斯特及奧斯頓布萊頓。這還是他們第一次進波士頓華埠,促請華人家長使用他們的服務。

查詢詳情可洽617-474-1143分機229,或上網www.familynurturing.org


圖片說明:

麻州家庭培育中心(Family Nurturing Center of Massachusetts)Randi Freundlich,以及陳怡安(),向華埠社區聯盟共同主席曾雪清()等人介紹該中心提供的「歡迎新生兒」服務。(菊子攝)

IQ Chinese 華文處處通

新創互動教學軟體 師生都喜歡

(本報記者菊子波士頓報導)普源(Primary Source)、中小學中文教師協會(CLASS)、麻大波士頓分校孔子學院等機構合作,八日舉辦的「紐英崙中文教師網」秋季會議,讓四、五十名出席者對學中文的電腦輔助教材,竟已發展到這麼有趣、好用的地步,全都感到驚訝、欣喜。

八日的「紐英崙中文教師網」秋季會議,重點之一是介紹正在策劃中,預定2008年春季開課,由麻大波士頓分校孔子學院承辦的「中文教師培訓班」。

劍橋市公立學校世界語主任,也是麻大網上課程教師的瑪麗卡薩傍(Mary Cazabon)表示,該一課程有四種對象,有心要教中文者,要取得中文教師執照者,要通過麻州中文教師執照考試(MTEL)者,以及有意取得應用語言碩士學位者。他們目前的設計是為每一名入學者,配備一名輔導諮詢員,以因應各人的不同背景,提供他們達成目標所最需要的幫助。

接著的兩場科技講座,一場由牛頓公校的高潔講「科技教學模式」,一場由電腦學中文教育學會會長,推廣「華語處處通」的薛意梅,講「方法學與科技的完美結合(Perfect Marriage of Methodology and Technology」。

其中薛意梅介紹的一整套IQ中文軟件,以及她在講談時,精力充沛,極具感染力的語調,以及她所談到在海外教中文的甘苦,設計教材及學習法的煞費心思,都令出席者動容。

她指出,中文是各種語言中,唯一講究音調(Tone)的,不但字不易寫,要會說也不容易。再者,廣東人、台灣人的舌頭都各有偏好,ㄌㄋㄒ等的都有說不清的地方,海外中文老師面對著一群背景不同,水準參差的學生,真的很不容易執教。

不過利用他們設計改進了多年的軟體做工具,有學生在短短一小時內,就學會了廿六個字。

她在講談中指出,學習的主要形式有六種,視、聽、觸、動作、個人及團體等。跳出固有模式來思考後,他們設計的學習方式是,視覺上採用文字遊戲,聽覺上採用五言、七言的唱唸來重複,觸覺則是利用指尖碰到電腦的那個字鍵就發出那個音,動作則是設計不同的活動來應用所學的中文,接著是在家中的學習模式,再在學校和同學打字、看字、聽字,解字,辨字,玩字,測字的互動學習等。

這麼一來,學中文就變得和玩打電動遊戲一樣,學習成績就是打電動遊戲的積分,小朋友們學習的意願就高很多。他們的軟體還設計出很精細的即時報告,也對提高興趣有幫助。

薛意梅指出,他們很瞭解海外學中文的小朋友,很多都是不情不願的被父母壓著去上學,為改變這些學生的心態,他們設計的中文學習教材,有如玩遊戲般,例如用字卡來打麻將,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上了鉤的勤於、樂於學中文。

他們也有研究,為免學生無法消化,每堂課只教不超過十二個字,而且教材設計的要讓每個字都出現廿八次以上,就能讓學生輕鬆記住。

薛意梅解釋道,IQ Chinese (華文處處通)的教材研發經費,包括來自台灣國科會的四十萬元。目前這一套軟體已交由IQ Chinese 公司發售。網上也有可免費下載的試用版。

根據網路資料,曾經擔任僑委會華文網路巡迴教師的薛意梅,是去年7月才創辦eCompuChinese電腦學中文教育學會,推廣電腦學中文的教學法。並在短短半年時間,就培育了260位種子師資,其中不少人自行創業,已經成立七所華語學習中心。

普源的胡萬里主任表示,薛意梅的電腦教學材料極為生動有趣,還看來很又效率,他們希望明年再安排一次講座,邀請薛意梅來進一步介紹這種教學工具。

下午的講座,九到十二年級部份,由波士頓公校系統世界語部資深主任林遊嵐講談「新方向:中文中多層階級的主題單位(New Directions: Thematic Units for Multi Level Classes in Chinese Language )」,六到十二年級部份,由貝爾蒙(Belmont)公校的陳一星,牛頓公校的孟元昭(譯音),講談「以目標語言來教目標語言,一到五年級部份,由波士頓公校的謝小平,布魯克蘭公校的陳立佳(譯音),講談「為年青學生準備的動作班(Movement workshop for young students)」。

圖片說明:

電腦學中文教育學會會長薛意梅()是波士頓公校系統世界語部資深主任林遊嵐()發崛,特地介紹給普源的胡萬里主任()擔任講者的。(菊子攝)

劍橋市公立學校世界語主任,也是麻大網上課程教師的瑪麗卡薩傍(Mary Cazabon)()介紹中文教師培訓班。(菊子攝)

星期五, 12月 14, 2007

廿四號地段樓宇設計改造型

華埠圖書館計劃期長

(本報記者菊子波士頓報導)亞美社區發展協會的廿四號地段,華埠圖書館研究,昨(十三)日都在華埠社區聯盟(TCC)的月例會中報告最新狀況,包括廿四號地段樓宇設計有變,華埠圖書館考慮四個地點,估計未來五、六年都還不會建成等。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的陳潔瑩等人,昨日在TCC會議中報告,因為波士頓重建局的參與討論及建議,廿四號地段上的樓宇設計,已出現變化,將強調靠尼倫街的大樓,取消漸矮的階梯式樓宇,加大公園面積等。

他們在會中以幻燈片展示出大樓設計圖的前後變化,以前原是從尼倫街向馬津尼路方向,漸進式的慢慢矮下去。但新設計則是在面對尼倫街部份,蓋起比乞臣街對面大樓還高的樓房,接著在面對當年是青年會大汽球體育場,現為空曠停車場的部份,大幅度矮下來,接著再高上去。在面對著乞臣街與哈佛街處的花園,則改成比原設計為寬廣的花園。該一設計圖畫得很複雜,看來像似有數棟不同樓宇夾處一地。

他們也在會中報告了發展進度計劃,包括十二月份簽署發展協議,開始進行工地調查。一月份遞出工程通知書(PNF, Project Notification Form),跨入由波士頓重建局審核的階段。他們強調為保障與社區之間的溝通,預計在一月八日時,再向做遞通知書前的報告。接著預計明春遞交工程影響報告(DPIR),秋季取得許可,冬季開始準備施工。估計2012年可以完工。

華人前進會的Lisette Le則在會中報告華埠圖書館的研究進展。她說明目前暫定的可考慮地點,包括A地段,十二地段,塔大現用做停車場,向波士頓重建局租來的約一萬八千平方呎土地,以及華埠牌樓公園加上旁邊由私人擁有的兩塊地。

由於各種狀況,圖書館研究小組認為獨立建館的機會不大,找對象合作發展會是預定的方向。

Lisette Le在回答座中人提問時,坦然表示,她個人估計,未來五、六年都不會見到一座華埠圖書館。但至少她們在研究怎樣才能有個最符合華埠居民理想的華埠圖書館。

華人經濟發展協會項目經理雷展灝在會中表示,華經會座落於夏利臣街六十五號大樓的六樓,在僑教中心搬遷後,空出了一萬五千多呎的可用面積,該會七樓的辦公室大樓也有很多可用空間。該會願意和華埠圖書館之友會商量,利用這些地方建華埠圖書館的可能。

華埠社區聯盟共同主席廖恩可昨日也在會上宣佈,華埠社區聯盟已推出新網站www.tccboston.org。希望社區機構、個人多加利用。

圖片說明:

華人前進會的Lisette Le(右一)則在會中報告華埠圖書館的研究進展。(菊子攝)

華埠牌樓公園及其旁的兩塊地,也是華埠圖書館看中的一塊地。(菊子攝)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以幻燈片說明廿四號地段未來大樓設計的變化。(菊子攝)

誰該主導華埠未來的規劃? 華埠社區聯盟促聯盟成員思考

華埠牌樓聯盟推動 華埠社區聯盟考慮
           (
華埠社區聯盟執委梅雪嫻()在華美福利會Richard Goldberg(左一起)
波士頓重建局華埠計劃經理金秀玉、中華耆英會副行政主任張昆、
華人前進會
Lisett Le等人面前,敘述華埠整體發展計劃的歷史。(周菊子攝)
本報記者菊子波士頓報導
)華埠總體發展計劃(Chinatown Master Plan)應由華埠社區內的那個機構來主導製定,昨(十三)日成了華埠社區聯盟月例會中的一項主要討論。

              華埠社區聯盟(TCC)昨日上午召開本年度的最後一次會議。出席者匯報了華埠圖書館研究近況,廿四號地段發展計劃變動,介紹了「歡迎新生兒」服務,聯盟的新網站等。

TCC執委會的執委之一,梅雪嫻在會中促請各聯盟成員思考,TCC是否應主導下一個十年度的華埠總體發展計劃,在執行上又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波士頓重建局華埠計劃經理金秀玉(左二)說明整體發展計劃對波士頓重建局的作用,
是在訂定區域規劃準則
(Zoning code)上。波士頓重建局會採用自己的文件,
而不會使用社區交付的文件。
(周菊子攝)
根據波士頓重建局(BRA)華埠計劃經理金秀玉的瞭解,波士頓華埠迄今有兩份總體發展計劃。一為1990年製定,並由波士頓重建局認可,據以做為區域規劃標準(zoning code)的華埠總體發展計劃,另一為波士頓華埠社區送交BRA收藏,但並未用作區域規劃標準的2000年版本。

金秀玉在會中澄清的指出,地方上的總體發展計劃,一般是因應區域規劃標準的須要而製作。但波士頓市迄今還未能為市內每一社區都做一份總體發展計劃。例如羅森黛爾(Rosendale)區才正在做有史以來的第一份總體發展計劃。她強調,BRA並未要求或推動波士頓華埠製做一份新的總體發展計劃。

梅雪嫻在會中向出席者報告了過去華埠製作總體發展計劃的概況。她和TCC共同主席曾雪清、廖恩可並指出, TCC2000年承擔製作華埠總體發展計劃的大任,是因為獲得萊利基金會等的經費贊助,聘請了專職工作人員,以及專業顧問,才得以順利做出來。但現在,TCC是一個百分之百由各社團派代表義務出席,組成的團體,不但聯盟內沒有經費,TCC的執委會成員均各有工作在身,不太可能有時間、精力來承擔這一重任,因此他們在執委會討論後,決定把這一議題,提到大會上,促請所有會員一起思考,再做決定。她還提醒各會員在考慮時要分清楚各自所代表組織的本身利益,以及TCC做為一整體代表性組織的立場。

塔芙茲大學公共關係主任芭芭拉魯貝(Barbara Rubel)指出,1990年的華埠總體發展計劃在製訂時未邀如塔大等機構(institution),以及地方上的商家參與,因此在社區發展的規畫上未必全面的照顧到各方面,但2000年的總體發展計劃,她代表塔大參與了過程,當年他們所有參與的人真的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耗了無數心神,才終於製訂出一份新的華埠總體發展計劃。

芭芭拉質疑,是否應該先重溫2000年的華埠總體發展大計劃,審視其內容是否還符合時宜,有多少須要修改之後,再來決定是否應推動製做一份新的2010年的華埠總體發展計劃。

            華埠牌樓聯盟聯絡員鍾志生表示,為了規劃華埠牌樓區(南灣計劃區, South Bay Planning Area),以期其將來發展符合華埠理想,該聯盟耗時經年辦理藍圖設計活動(Charrette),邀集社區民眾發表意見,所做的工作和規劃華埠總體發展計劃幾無分別,而2010年眼看已在將屆,因此聯盟決定索性把牌樓區的規劃擴大為整體華埠的2010年規劃。

           鍾志生在會中說明道,由於TCC2000年版的華埠整體發展計劃的製作單位,為表尊重,他們特地徵詢TCC是否有意承辦這2010年華埠總體發展計劃,並願意配合提供資料。他也坦言,如果TCC決定不做,華埠牌樓聯盟將接手進行,並希望TCC協助籌款。

             鍾志生透露,TCC在承辦2000年華埠總體發展計劃時,獲得萊利基金會等機構撥給兩年廿五萬元的經費,相信籌製2010年華埠總體發展計劃,也可籌得相當的經費。

              在會議中,有人質疑華埠牌樓聯盟(Chinatown Gateway Coalition)的組成成員,和華埠社區聯盟(TCC)的成員,重疊性相當高,為什麼還會出現該由華埠牌樓聯盟或TCC籌辦的問題。

             昨日出席TCC會議者,分別代表塔大紐英崙醫院(曾雪清)、波士頓華人佈道會(廖恩可,譯音),塔大(芭芭拉魯貝),中華耆英會(張昆),華美福利會(Richard Goldberg),愛默生學院(Heather Flynn),亞美社區發展協會(張冬、陳潔瀠),華人前進會(Lisette Le),華人經濟發展協會(雷展灝),梅雪嫻等。華埠社區議會、華埠居民會等也是會員。

         華埠牌樓聯盟成員幾乎包括前述所有機構,還加上中華公所。不過,華埠內眾所皆知的事實是,華埠牌樓聯盟由華人前進會與亞美社區發展協會主導,其他機構都只是列名、支持。華埠牌樓聯盟聯絡員梁志生的辦公桌,也設在華人前進會的會址內。

中山高校培訓考察團訪波城晤華企會商家

(本報記者菊子傅萊明罕鎮(Franingham)報導)美國華人企業家協會十二日晚歡迎中山大學高等繼續教育學院培訓考察團一行三十七人的到訪,邀集本地四個友會代表,在傅萊明罕鎮的Samba牛排壽司屋一起聚會。

美國華人企業家協會副會長暨教育主任吳凱彬表示,該會的企業管理培訊班開辦九年以來,和中國內多所大學的企管班建立有良好關係,協助這些學校安排來到波士頓的參訪活動,也為他們安排和本地企業家、學人的交流機會,以促進彼此對兩地近況的瞭解。

華企業會會長胡運炤也指出,大波士頓有美國最好的兩所大學,哈佛及MIT,一向是學人「取經」重鎮,在世界走向全球化,更加講究知識的趨勢中,華企會很榮幸能為中國內的大專院校提供交流管道。

根據中山大學高等繼續教育學院培訓考察部的盧曉光主任、吳培華副主任的說法,中山大學從1998年起辦企管碩士班,2000年起辦行政主管企管碩士班,以及高等繼續教育培訓班等。每年開辦二到三期,迄今已有十餘期,在領導力、市場行銷、財務、組織管理等方面,提供教學課程,並配以專題講座及海外遊學等活動。十二日到訪的這一團,是由不同期別同學組成的一個考察團,在十二月五日至十八日期間,來美到洛杉磯、拉斯維加斯、華府、費城、紐約、新澤西及夏威夷等地。

吳培華透露,這一課程及考察團,費用各約三、四萬元人民幣。此行印象最深刻,有大開眼界之感的活動,是參觀了紐約證券交易市場,獲悉證券業的遊戲規則幾全由這一交易市場訂定。廣州粒粒金工業材料公司執行董事奚同新、江門市瑞榮石水(上石下水)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國榮,廣州大角信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閔辰光,化妝品代理公司的鄭薇,中山市海橋包裝印刷公司總經理黃劍蘭,廣州市燎豐鋼鐵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慶燎等人則表示,以考察方式來遊學,的確能看到許多一般旅遊看不到的東西,再者和來自各行各業高級主管相處十幾天,彼此變成朋友,來到美國拜會,又結識許多新朋友,擴大了人際網,確是十分值得。

中山大學培訓班考察團十二日晚在聚餐中會晤了128Cube張曉明、中華資訊網路協會鄭茹、華人知識產權律師協會張引,美中生物醫藥協會沈立新,以及美國華企副會長王天齊、趙進、幹部張潤、劉東、毛杰等人之外,十二日也在麻省理工學院上了一堂課,昨(十三)日又往參觀諾華帝製藥公司、健贊公司等。

圖片說明:

美國華人企業家協會會長胡運炤(前左六)、教育中心主任吳凱彬(前左一)邀請友會代表128Cube張曉明(前左五)、中華資訊網路協會鄭茹(前右三)、華人知識產權律師協會張引(前右一),美中生物醫藥協會沈立新(後右一)等人,一起歡迎中山大學高等繼續教育學院培訓考察部的吳培華副主任(後右二)、盧曉光(後右三),以及學員廣州粒粒金工業材料公司執行董事奚同新(左二)、江門市瑞榮石水(上石下水)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國榮(左三)等人。(菊子攝)

星期四, 12月 13, 2007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八日宣佈成立

(本報記者菊子劍橋市報導)美中生物醫藥協會(CABA)八日晚在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俱樂部,舉行了成立大會,宣佈會長吳俊軍等幹部,並預告明年四月舉辦年會。

當天的成立大會,包括該會幹部、顧問、嘉賓等,約四十多人與會,由美中醫藥開發協會(SAPA)紐英崙分會卸任會長韓軍主持。會中宣佈的美中生物醫藥協會組織委員會包括韓軍、吳俊軍、王義漢、萬照奎、周麗萍、林世文等人。

韓軍在會中簡略提及,月前美中醫藥開發協會紐英崙分會發生鬧雙胞事件,包括他們在內的原美中醫藥開發協會部份紐英崙分會會員,以及一些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另組了美中生物醫藥協會(CABA, Chinese-American BioMedical Association),希望能走出一條他們自己的路來。

韓軍在會外強調,該會不希望再多談以前的事,他們現在要做的是向前走,為會員服務。

韓軍並在會中特別感謝該會法律顧問Fred Gilman,代為辦理該會的註冊、登記等事宜。他也感謝該會顧問許鋼鋒、項儀賓、張偉、王建瓴、Howard Yuwen等人。

吳俊軍在會中報告了來年會務計劃,包括要幫助會員獲悉最新科技發展,營造網路,以切合各人職業發展需要等。目前該會暫定明年四月以製藥研發的創新策略為主題,召開年會,明年六月舉辦創業及商業發展論壇,八月辦科學研討會,探討諸如RNAi,奈米科技,幹細胞研究等生化醫藥研究上的突破性新科技等。

當日到賀的其他機構代表,包括美國華人企業家協會會長胡運炤等人。

圖片說明: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新幹部,包括會長吳俊軍(),副會長萬照奎(左一)、周麗萍(右一),以及財政韓軍(左二)、王義漢(右二)等人。(菊子攝)

譚嘉陵為學生打氣


紐英崙音樂學院鋼琴科學生劉家溶八日晚在該校的威廉斯廳(Williams Hall)舉辦畢業演奏會,在四、五十名師友面前,演奏巴哈(J.S.Bach)F小調,以及海頓(F.J.Haydn)的第六十號奏鳴曲等,搏得出席者的熱烈掌聲。

中華表演藝術協會會長譚嘉陵也特地帶同數名學音樂的學生,出席捧場,為音樂界後進打氣。

華人企業家協會辦談判講座

知己知彼 平衡權力是致勝關鍵

(本報記者菊子劍橋市報導)美國華人企業家協會八日在麻省理工學院舉辦了一場「美國人的談判方法(The American Approach to Negotiation)」講座,由教授作家麥可哥頓(Michael Gordon)引用實例,配以角色演練做講談。四十多名與會者對「談判講究權力平衡(balancing of power)」,「知己知彼」的提點等聽得十分投入,不少人表示獲益良多。

在哈佛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及巴布森(Babson)學院任教的哥頓教授,以川普(Trump)大學邀請一名作者撰寫「企業家101(Entrepreneurship 101)」這本書,雙方談判合約的過程為例子,來說明參與談判者,在面對談判的有雙輸,雙贏,一輸一贏,無下文等各種結果時,應該考慮那些因素,來幫助自己爭取最大贏面。

哥頓坦言,基於各人文化、背景的不同,談判雙方採取的談判方式容或有異,但談判這一行動講究誰握有最多「王牌」,就能爭取到最有利條件的本質是一樣的。

他舉了「取得同意:不須要讓步的談判協議(Getting to Yes: Negotiating Agreement Without Giving In)」一書為例,指出,要爭取到別人同意自己的條件,首先要瞭解對方的要求、底線,接著要讓對方瞭解自己的要求與底線,在談判時把談判重心放在雙方各自想要達到的目的(interest)上,而不是斤斤計較於一些條件細節(positions)上,要堅持有個客觀的標準,想出些讓雙方都能獲益的選項,而且在談判時要把人和事清楚分開。

哥頓也說明,談判一般有三個部驟及動作,談判之前要準備,談判之中要討論,談判之後要打破僵局。

他也列舉了十六項中國人和美國人在談判上的不同「文化」,包括中國人講究集體主義,美國人較重個人,中國人比較重關係,美國人比較重資訊,中國人喜歡先做一番解釋,美國人喜歡先提出一個草案等,但他強調,但談判時,最重要的第一項工作,是創造出良好的協商氣氛,換句話說,要讓和自己談判的人喜歡上自己。哥頓指出,無論是中國人或美國人,氣氛對的時候,什麼都好談。再者,大部份的人都不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合作或做生意。

哥頓指出,想要談判成功,得先弄清楚,在談判之中,誰擁有更多的談判籌碼(who has the power),要怎樣來增加自己手中的籌碼,什麼才是談判對手以及自己分別最重視的東西等。在所有的談判條件都談不攏時,最好在結束前,提出另一種選擇,以免出現不成就拉倒的結果,以保持雙方之間的良好關係,為以後的合作鋪路。

在講座中,哥頓邀請了三名出席者和他以角色扮演方式,就他講談的個案,做角色演練,逼使出席者認真的把自己代入談判角色中,去嚴肅思考應有的應對。

講談結束後,美國華人企業家協會會長胡運炤頒發成就獎給麥可哥頓,並邀哥頓成為該會終身會員。該會教育中心主任吳凱斌則頒發終身會員證書給陳藝屏(Patty Chen)Deborah Gordon。講座主辦人王天齊也特別感謝為該次活動拍照的章興。

圖片說明:

麥可哥頓(前右一)和一名出席者當眾做談判的角色演練。後為美國華人企業家協會會長胡運炤(後右一起)、教育中心主任吳凱斌、講座主持人王天齊。(菊子攝)

星期三, 12月 12, 2007

中國高教文獻保障系統講座

哈佛燕京圖書館長鄭炯文籲中文研究資料全球互通

(本報記者菊子劍橋市報導) 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昨(十一)日舉辦「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簡介(CALIS)」講座,邀CALIS管理中心副研究員喻爽爽講談聯合編目機制與功能。哈佛燕京圖書館館長鄭炯文藉機鼓吹,CALIS應與世界上最大的網上圖書館中心(OCLC)合作,以期全世界各地的中文研究者都可獲益。

即將於本週六結束為期一年訪問的「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 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管理中心副研究員喻爽爽,昨(十一)日下午在哈佛燕京圖書館介紹這一由中國教育部資助、推動,由北京大學圖書館主要負責統籌的該系統概況,以及從2000年起啟用的聯機合作編目系統的好處。

喻爽爽指出,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是國務院批准的中國高等教育211工程,也是「九五」、「十五」總體規劃中的三個公共服務系統之一。其管理中心設在北京大學,下設文理、工程、農學、醫學等四個全國文獻資訊服務中心,辦理文獻傳遞與館際互借系統,統一檢索平台等。2005年起,「中英文圖書數字化國際化合作計劃(China American Digital Academic Library, CADAL)」也列入了這一系統之內。其數據庫資料已累積到230餘萬條書目,85萬餘條權威記錄,館藏信息達1200餘萬條,中西日等不同語種,轄下成員圖書館已達七百餘。

CALIS發展出來的聯機合作編目系統,可以讓同一書目,只要有一人編過了,無論那家圖書館藏有那本書,不須自行再做編目,就有目錄可用,可以節省很多人力,增加效率。喻爽爽並指出,將來書的內容全文數位化,使用者還可選擇付費全文下載。

該系統目前建設重點包括對外合作與交流。他們與中國國家圖書館、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科學院數字圖書館、社會科學院圖書館、上海圖書館、中央黨校圖書館等展開標準化、資源共享和系統合作,也與英國大不列顛圖書館,日本NII(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香港大學圖書館聯合會(JULAC)、台灣漢學中心等機構,展開文獻共享合作。他們也已與香港中文大學、台灣漢學中心合作成立了規範協調委員會,方便將來的一站式檢索。

哈佛燕京圖書館館長鄭炯文在講談結束後指出,早年CALIS願意免費把資料供應給OCLC,但OCLC不接受。現在是OCLC願意接受資料,但CALIS卻有該訂定什麼樣條件的顧慮。在他看來,世界正走向全球化,CLAIS也應跳出中國的範疇。他認為編目規則不同,主題及分類做法不一等都不是問題,真正的還未能合作原因,估計是卡在錢及帳目怎麼訂上。他希望喻爽爽能帶口訊回去給北大圖書館館長朱強,讓CALIS打進國際市場,邀請北美八十六所中文相關圖書館參加成為CALIS會員,並邀其中有規模者成為核心會員,應對CALIS的發展很有幫助。

1967年創辦的OCLC(Ohio College Library Center),原是俄亥俄州學院圖書館中心,現已擴展為在全世界112個國家,有六萬多圖書館參與組成的龐大機構,並於1981 年,轉型成為OCLC 網上電腦圖書館中心公司(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Inc)

為這場講座負責聯繫工作的張鳳指出,昨日連負責哈佛大學圖書館數碼化中整合中文古籍資料、地圖的東亞文明系教授包弼德(Peter Bol),以及曾任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主任的中國文學教授伊維德(Wilt L. Idema),哈佛大學法學院圖書館主任Harry S. Martin等人也都在座。

圖片說明:

「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 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管理中心副研究員喻爽爽。(菊子攝)

星期二, 12月 11, 2007

會高官 簽協議 麻州州長報告成功訪華

麻州州長派區克談到搭乘上海磁浮列車的經驗,臉上就忍不住漾出做了件「很酷」事情的微笑。(菊子攝)

(本報記者菊子波士頓報導)麻州州長派區克昨()日下午率同中國貿易訪問團代表召開記者會,宣佈這次的行程極為有用、重要、且成功,不但拜會多名中國政府高官,簽署多項協議,還帶回麻州到北京直航班機預定2009年夏天開通的好消息。

這是麻州近七年來,第一次有州長率領貿易團訪問中國,也是州政府第一次細心規劃了教育、生化及清潔能源等不同小組,並據以邀約組團人員。

此行他們拜會了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馬秀紅,科技部副部長尚勇,以及中國國家環境保護局、中國民用航空總局首長,也會晤了中國遠洋航運、藥明康德(Wu Xi Pharmaceuticals),以及前身是海南航空,現已改名為大新華航空公司等公司的首長。

派區克指出,他們在過去這六天的訪問北京、上海中,有隨團公司和不同機構簽署了合作協議,有學校與公司商談教學、培訓等合作項目,更重要的是把波士頓、北京開通直航班機這事,再推進了一步,將可造福每年來往於波士頓及北京、上海兩地的約七萬餘人。他強調這次的中國行只是起步,麻州政府將繼續推動與中國的合作。

麻州港務局執行長金頓(Tom Kinton, Jr.)表示,他們此行和大新華航空、中國民用航空總局的兩場晤談都十分成功。大新華航空已表示有意在2009年夏天開通上海及北京直航波士頓的班機,他們已遞出申請案,現在只等中國民航總局的批准,以及波音公司交貨。

金頓指出,波音公司製造的最新型波音787航機,比原訂時間得遲約六個月才能交貨。據參與此事的GB集團哈提根(Eugene Hartigan)表示,一旦通航,藉由波音787的性能,從波士頓到北京,將只須十三小時廿分鐘,比目前的繞經紐約、加州等地轉機,要快上二、三個小時。

麻州中國貿易代表團在這趟行程中的其他成果包括,位於肯頓(Canton)市,發展再生醫藥科技的Organogenesis公司,和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第九人民醫院國家組織工程中心(National Tissue Engineering Center)簽署了協議,要分享資源,並協助Organogenesis公司在中國進行生產、行銷包括上海現有的細胞療法等,將來並合作擴展進亞洲其他國家。

Organogenesis公司董事長Geoff Mackay昨日在會上表示,國家組織工程中心創辦人之一的曹誼林,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和麻州也有深厚淵源。

麻州科技合作會(The Massachusetts Technology Collaborative)則和中國風力能源會(Chinese Wind Energy Association)簽署了協議,將透過中國公司和麻州大學設立一年撥款達廿萬美元的國際風力能源基金,來促銷麻州的風力能源研究,並為中國提供相關諮詢顧問,以協助中國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隨團的SatCon科技公司副總裁Leo F. Casey昨日在會中表示,中國大陸的現行五年計劃,在環境上的要求,高達所有目標的20%,中國的各級地方政府及私營公司,都面對著改善環境的相當壓力。

麻州醫療設備業協會(The Massachusetts Medical Device Industry Council (MassMEDIC) )則和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Chinese Association for Medical Device Industry (CAMDI) )簽署了協議,要合作推動經濟及科技發展。

麻州州長派區克上週四(六日)在訪問上海張江工業園區時, 還為麻州科技中心展覽廳主持了揭幕式。

麻州大學總校校長傑克威爾遜(Jack M. Wilson)昨日則說明,在拜訪無錫的藥明康德(Wu Xi Pharmaceuticals)公司時,該公司探詢和麻大合作,由麻大為該校提供人才培訓課程等的可能。該校將就根據與清華大學已有的合作關係,探究可行的合作方法。

昨日在談到中國行他印象最深刻的事時,派區克臉浮笑容的指出,他試乘了從龍陽站到浦東機場的上海磁浮列車,三十公里只要七分鐘的那種快速度,讓他覺得極為過癮。他也因此更相信,只要中國決定了,就一定能神速做到。

圖片說明:

麻州港務局執行長金頓(Tom Kinton, Jr.)(左起)、麻州大學總校校長傑克威爾遜(Jack M. Wilson)、麻州州長派區克等人和Vertex 製藥公司執行長暨生化科技業組織(Biotechnology Industry Organization)主席Joshua Boger,昨日分別發表了訪中國的總結。(菊子攝)

星期一, 12月 10, 2007

學者聚首哈佛談「全球語境下的華文文學」

第廿二屆中國文化研討會的主持者及講談人包括前排左起胡斯慧、黃萬盛、張鳳、鄭培凱、哈金、張恩華、
鍾雪萍、楊俊蕾,後排右一宋明偉,右三聶偉,左二陸惠風等人。
(周菊子攝)

岩畫研究學者宋耀良與作家哈金()昨日都出席了第廿二屆
中國文化研討會。
(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麻州報導)今年跨入第廿二屆的大波士頓地區一年一度「文化饗宴」─中國文化研討會,昨()日在哈佛大學燕京大禮堂,匯聚了廿多名來自中港台及美國的華裔學者,從各個角度暢談「全球語境下的華文文學」。

與會學者在探討「華文文學」、「華語文學」或「華語語系文學」該如何定義,又如何擴大範圍之際,也談及理論研究與實際創作的不宜等同並論。

哈佛燕京學社社長杜維明作為研討會發起人之一,昨日在會場聽講
之外,晚上還在他的社長官邸宴請一眾出席學者。
(菊子攝)

以英文寫作華人故事而頻頻獲獎、揚名,目前任教於波士頓大學的作家哈金,在會中從創作者角度發言,指用那一種語言創作其實都沒關係,重要的是創作出來的內容,能激起廣大讀者共鳴,就能擲地有聲。創作者也因此必須要有視野,能看見常人所看不見的小情感轉折,大時空變遷,再融匯整合流之於筆,並不只是單純的轉述個人經歷。

包括劍橋新語社創辦人陸惠風,曾任華梵大學文學院院長的周春塘等人都稱讚哈金昨日的講談。他倆私下討論時則慨嘆文風不古,現代華人的中文或華文程度每下愈況,別說是不像古代人的幾皆能詩會詞,就連一般文句,都經常出現不通順的情況。

台灣前駐新加坡大使胡為真夫婦捧女兒胡斯慧的場,
出席第廿二屆中國文化研討會。
(周菊子攝)

在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鄭培凱,耶魯大學教授石靜遠,台灣清華大學教授廖炳惠,復旦大學教授林澗,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單德興,波士頓大學教授哈金擔任講談人的昨日第一場講談中,也有學者指出,台灣目前的中文教育,在教改的強調本土化,以及大環境的受西方影響下,年青人的平常交談,常出現語法或文法不通,但大家卻都能瞭解彼此說些什麼的中文。

           其中鄭培凱提及喜見香港近年來有獎學金鼓勵青年學子創作,周春塘則不以為然的認為,文學創作應發自內心,不應以獎勵來作誘因。

昨日下午還進行了三場講談,第一場由曾是哈佛大學歷史上最年輕博士生,現為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的田曉菲擔任主持,三名講談人全是年輕女學者,包括塔芙茲大學鍾雪萍,麻州大學張恩華,以及一名衛斯理學院教授。

第二場由張鳳主持,講談人包括夫妻檔的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楊俊蕾、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副教授聶偉,波士頓大學教授胡斯慧,衛斯理學院宋明偉。

波士頓大學教授胡斯慧是台灣前駐新加坡大使胡為真的女兒。昨日她講談她把葉霞翟所撰,講談她祖父胡宗南的「天地悠悠」一書,譯成英文的過程。

原本不在應邀講談者名單上的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副教授聶偉,一開口就指這兩日參加在哈佛大學舉辦的「全球化現代華文文學(Globalizing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inophone and Diasporic Writings) 」會議,感受到的困惑大於啟發。他以在美國遇到的東亞系中文教授多半兼教華文電影,指出在電影中的華人文化整合現象,包括侯孝賢的「悲情城市」,片中人物使用台語、客家話、國語、英文及日語等五種語言,觀眾不見得全懂這五種語言,只能靠中文或英文字幕來瞭解劇情。又如劉燁導演的「巴爾扎克和小裁縫」、陳果所拍「榴槤飄香」、「香港有個荷里活」等三部片,片中人物從中國到香港發展,再進軍好萊塢(荷里活),儼然和華文文學的衍進般,是在做跨領域發展,應稱之為TransSinoCinema

昨日的研討會由劍橋新語社創辦人陸惠風,哈佛燕京學社社長杜維明,哈佛燕京圖書館館長鄭炯文、哈佛大學東亞系語言組主任馮勝利等人為開場致辭,最後在黃萬盛主持的座談中結束。(標題更新)

星期五, 12月 07, 2007

麻州州長派區克拜會上海市長韓正

麻州州長派區克()()日在衡山賓館拜會上海市市長韓正。(菊子攝)

(本報記者菊子上海報導)麻州州長派區克率領的中國貿易訪問團,繼北京之後,轉赴上海,並於昨()日一早拜會了上海市長韓正,下午再出席張江科學工業園區麻州科技中心展覽廳的開幕式,並在「美國麻州─中國上海創新合作論壇中強調要在舊基礎上擴展麻州和中國的關係。

麻州州長派區克在昨日的訪問活動結束後,接受本報記者專訪,說明他本人早在可口可樂公司任職時,就已到過中國兩次,深知中國習俗中的「一次生,兩次熟」,因此他並不期待上任州長後的第一次以官方身份訪問,要有什麼特別成果,重要的是建立關係,為以後的合作奠定基礎。

譬如他在麻州時已見過的中國遠洋總裁魏家福,以及海南航空的高層人員,在中國再見面時,就像老朋友一樣。

派區克雖然強調此行重在建立關係,但北京行部份,五日時他見證了麻州醫藥設備業協會(Massachusetts Medical Device Industry Council)和中國醫藥儀器工業(Chinese Association for Medical Device Industry)簽署了一份正式協議,雙方要攜手推動在經濟及科技發展上的合作,以及資訊分享,並特別強調手術用品、電子化醫學、X光線及影像設備,牙醫用物品及醫藥軟體等方面的合作。

他認為隨團的先進電子射線(Advanced Electron Beams)、鱈魚角風力發電公司等麻州產業,還可在中國改善環境及空氣品質等方面,提供一臂之力。

談及此行印像最深刻的事,派區克提及的是中國政府在確認「非典(SARS)」狀況後,能在七天之內就整建出一個有一千張病床的醫院,這種效率讓正在為整頓麻州交通系統而頭痛的他,豔羨無比。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馬秀紅也令派區克印像深刻。他和隨團的哈佛大學亞洲中心主任賽奇(Anthony Saich),麻省理工學院(MIT)電腦及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最近接長MIT中國策略小組的舒維,都紛紛盛讚馬秀紅不但口齒流利,說話有內容,而且事前準備工夫做的極佳,對訪問團多名團員的個人背景瞭若指掌。

派區克此行在北京,還會晤了另一名中國政府高層人員,曾於哈佛大學政府學院做訪問學者的科技部副部長尚勇。他感觸表示,中國內有許多哈佛大學、麻州理工學院畢業生,正是為麻州打開中國大門,推動雙方交流互助的資源。此行他特地邀請哈佛大學、MIT及麻州大學各派一名代表組成教育小組,目的就在隨著教育方面的交流,進一步促進商貿交流。

關於海南航空何時可以推出中國與麻州之間直航班機一事,派區克表示,他獲悉的情況是,要開闢這一航線,海南航空得有適量的新飛機,但波音公司為海南建造的新型878機,未能如期交機,原定今年年底通航的計劃也只得展延。

昨日早上派區克在衡山賓館會晤上海市長韓正時,強調麻州和中國的關係遠從1784年,有一艘麻州商船駛抵中國就開始了,此行他們希望奠基於舊關係,建立新關係。麻州也將就州內強項的清潔能源、生化醫藥等方面,加強與中國合作。

昨日下午,派區克等一行人轉往上海張江科學工業園區,為設在園區內,由麻州國際貿易及投資部和全球新興公司(Global Emerging)總裁合作的麻州科技中心展覽廳,主持開幕式,會晤了在展室內展出麻州產品的BATi公司總裁蔣華,上海奧普頓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的余利兵等人。

圖片說明:

麻州州長派區克()和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小龍主持創新合作論壇。(菊子攝)

麻州州長派區克()特地邀請哈佛大學亞洲中心主任賽奇()和麻省理工學院電腦及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舒維都擔任教育組顧問。(菊子攝)

星期二, 12月 04, 2007

麻州州長派區克率團訪華覓商機


麻州州長派區克率領的麻州中國合作訪問團,昨()日正式展開拜會行程。派區克在接受麻州媒體訪問時表示,此行很有建設性。

派區克等一行人,二日抵達北京,參觀了紫禁城,長城,三日先往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就中國的經濟成長聽取簡報後,就往有中國麻省理工學院之稱,在生命科學及能源研究領先的清華大學拜會,除和該校師生晤談外,並事先安排了隨行的麻州公司往清華科學園區,和各對口公司洽談。

在北京清華大學的講談中,派區克表示,他認為麻州和中國之間將有很強的經濟合作關係。他在出訪前也曾向媒體表示,這一麻州中國訪問團將是他任內,麻州為與中國加強合作所進行系列活動中的第一個。

派區克昨日是和2006年諾貝爾獎得主,麻州大學醫學院的Craig Mello教授,一起出席在清華大學舉行的講座。Craig Mello在會中以「RNAi:從機械學向外擴展(RNAi: From Mechanism Beyond)」為題,發表講談,解釋能令到基因不發生作用(the ability to silence a gene)的創新與合作經過。這一發現為諸如糖尿病、癌症等疾病找出治療方法提供了希望。

派區克在會中表示,麻州貿易訪問團一行是到中國重續已有兩百年的悠久關係,希望兩方能在舊有關係上建立新的合作關係。他們希望知道在改善教育、治療及清潔能源上,中國是如何因應挑戰的。麻州也希望能和中國分享他們在這些領域上已學得的一些經驗。

Craig Mello則說,人們需要的不只是偉大的科學家,也需要偉大的領導者及政策,來為科學發現創造適當的環境,以為治療疾病發現新方法。

麻州中國合作訪問團由麻州的生命科學、清潔能源及高等教育界人士組成。 旨在加強兩方在前述數方面,以及交通運輸上的合作。

麻州州長派區克所率訪問團的行程,包括北京及上海。他們將參訪中國公司、大學,並把重點放在中國的學術、研究、發展和商業成就上。

派區克昨日還出席了在清華科學園區的清潔能源圓桌會,以及海南航空的晚宴。

()日,派區克等一行人將出席中美商會及美國商會的「在中國做生意」簡報,會晤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馬曉紅,和中國遠洋航運公司總裁魏家福午宴,下午拜會中國科技部副部長尚勇,晚上並出席美國大使館安排的晚宴。

麻州州長派區克所率領的這一訪問團,從十二月二日抵達中國,訪問北京、上海後,預定於十二月八日飛返波士頓。隨行成員包括麻州住宅經濟發展局、運輸局首長,資深清潔能源科技顧問Greg Watson,麻州港務局執行總裁Thomas J. Kinton, Jr.,麻州科技合作會行政主任Mitchell Adam,麻州大學總校校長Jack Wilson,麻省理工學院電腦科學及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舒維都,哈佛大學亞洲項目教授主席賽奇等人。

星期日, 11月 25, 2007

中國法政團拜會檢察官康雷

促進中美司法界人士交流

塞弗克郡(Suffolk County)地區檢察官康雷(Daniel F. Conley)廿二日渡過一個很特別的感恩節,接待了廿多名來自中國大陸不同省份的政府官員,聚談了兩個多小時。

康雷辦公室表示,這一拜會活動主要是為促進中美兩國立法及執法者之間的彼此瞭解。

到訪的廿三人,有議會議員、律師、政府官員,以及中國國務院(Chinese State Council)要員。他們和康雷及該辦公室的資深員工暢談美國地區檢察官及其辦公室人員在法庭內外所扮演的角色。

到訪成員包括新疆、寧夏、關西(Guanxi,)、西藏自治區,青海及河北省政府、幹州(Ganzhou)及盧安(Lu’an municipalities)市府等官員,以及多名中國政府的不同部門人員。

康雷辦公室在發出的新聞稿中表示,康雷認為中美兩國交換資訊,為兩國人民打開了新的溝通管道,也將建立起基礎深厚的友誼及瞭解。

康雷在解釋美國政府的市、郡及州等層次分級外,也詳細說明了他的辦公室不只檢控犯罪案件,也和很多私人及公家機關合作,來根治犯罪問題,並為受害者提供服務。在討論中,他也分析指出,他的辦公室在和地方執法單位合作,起草打擊犯罪的相關法案上,具相當重要的份量。

中國大陸法政人員訪問團和康雷辦公室聚談約兩小時後,轉赴紐約,據悉並將訪問華府及加州。

康雷辦公室表示,近年來康雷曾接待過來自哥倫比亞、馬來西亞、剛果人民共和國等的律師、法官。

圖片說明:

塞弗克郡地區檢察官康雷(中左)和到訪的中國法政人員。(圖由塞弗克郡地區檢察官辦公室提供)

星期六, 11月 24, 2007

哈佛學子欣賞俄羅斯民歌


哈佛大學中國學生會和北橋詩社的名聲,以及俄羅斯名菜「紅菜牛肉湯」的味道,日前吸引了不下五、六十人出席這兩組織合辦的俄羅斯名歌欣賞會。

十年前創辦北橋詩社,曾主持過多場哈佛大學晚會活動,也是哈佛學生合唱團指輝的岳林博士表示,好歌還要好菜配。他們辦這場音樂欣賞活動,目地是在為社區提供心靈與胃口上的不同享受。一方面讓人重溫當年中國和蘇俄關係友好時,社會間流行的歌曲,一方面讓年輕人聽聽時下流行歌曲,或是古典音樂之外的另一種聲音。

岳林指出,蘇聯歌曲有兩大特色,一為苦難,一為愛情,是文革時期知青最喜歡的歌曲,那種混雜著承擔苦難、堅忍民族精神的味道,那種面對茫茫大草原,人變得渺小的感覺,彷彿就是在敘述那些知青們身處的情境。

當晚他先請蓓婷伴奏,演唱了最多人熟悉的「三套車」這首歌,再接著或彈吉它演唱,或放錄音帶,並加註簡單背景解說的,帶引出席者神遊俄羅斯音樂世界裏,人們面對艱苦生活環境、氣候的有時幽怨、感傷,有時慷慨激昂。尤其是俄羅斯寫得最為感人的軍隊行進曲。

當晚演唱、播放的其他歌曲,還包括「伏爾加船夫曲」、「喀秋莎」,「小路」,「紅莓花兒開」、「太陽落山」、「哥薩克騎兵」、「山楂樹」、「你總是這樣」、「卡卡林」、以及混聲合唱的「祖國進行曲」等共十五首曲子。

岳林也指揮出席者一起唱一首許多人都很熟悉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並教唱一首新歌「幸福鳥」。

當晚的出席者,有來自賓州的訪問學者,有東北大學的新生,有哈佛的訪問學者與學生,也有已在大波士頓定居的專業人士,可說是男女老少都有,還有一、二名西人,彷彿透露著,出大波士頓華人社區在學業、專業之外,對文娛活動的需求越來越強。

圖片說明:

岳林(立者)為出席者演唱俄羅斯名歌。(菊子攝)

星期五, 11月 23, 2007

九龍餐廳家庭譜寫索鎮傳奇

九龍餐廳東主黃偉炎()及黃陳美蘭(後左)、黃子安(後右)(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麻州報導) 座落在索格斯(Saugus)鎮上的九龍餐廳,今年十一月三喜臨門,先是母親黃陳美蘭獲王安青年會頒給傑出人士獎,接著大兒子黃子安以最高票當選鎮議會主席,然後再在一、二千人出席的籌款餐會中,熱鬧慶祝開張第五十七週年。

餐館業是個流轉率很高的行業,一家餐廳平均三到五年就換老板,換店名,能夠長期經營,一開五十多年,還越開規模越大的中餐館,九龍餐廳就算不是全美唯一的一家,也一定是麻州唯州唯一的一家。

1998年時,九龍餐廳還獲麻州餐館業協會選為麻州年度餐館,2001年時,老闆黃偉炎及黃陳美蘭夫婦,獲邀列入麻州餐飲業名人堂(Hospitality Hall of Fame) ,成為麻州中餐業中唯一獲邀列入餐飲業名人堂華人。

有一千兩百個座位,包括停車場,佔地約五英畝,供應粵式、四川、泰國、日本、美式等至少五種不同餐飲,二、三百道不同菜餚,還有酒吧,表演廳,號稱麻州最多名人光顧過的餐廳的九龍餐廳,其經營者已儼然成為麻州中餐館業中的世家。

          從一九五零年開張時的僅有五、六十個座位擴展到現在的局面,黃陳美蘭說,九龍餐廳的經營秘訣是,「顧客只記得上一餐吃得怎麼樣(You are only as good as the last meal you served)」。

           甫於十一月四日,在王安青年會九十五週年慶祝會上,和曾任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的胡國新一起,獲王安青年會頒給傑出人士獎的黃陳美蘭坦言,經營餐館這條路,她們當年走得並不順遂,如今的局面,全靠堅持、努力,勤於從顧客角度著想,善待員工,提供百分之兩百的「顧客服務」。

         當然他們兩夫婦加四子二女,黃子安、黃子興、黃子良,Stanley,黃彩鳳,黃彩蓮等全家人,直到現在還同心協力的一起經營這餐廳,也是主因之一。餐廳內的許多員工,包括日班經理余美蘭,以及頭廚等人,也都「與子偕老」般的,和他們共事了四、五十年,有如一家人般。

         黃陳美蘭不但在餐館業與夫並進的操持,她還兼做保險經紀,迄今仍保有三千多名客戶,早在許多年前,就成為所工作保險公司內唯一獲邀入名人堂的亞裔及女性。

         身為長子的黃子安,自小受父母的「施比受更有福」教育薰陶,堅信助人為快樂之本,二年多前因子女已大,可有更多心力投入社會服務後,先擔任索格斯鎮的地區代表,接著再在今年的選舉中,以3355票的最高票當選鎮(Chairman of Selectman) 。他表示,自己參選民代,是為了要回饋社區,以實際行動取代抱怨,來幫助社區改善環境。

         黃子安之得以當選,部份原因和他的積極為社區服務有關。他三年前創辦的索格斯鎮商業合作會(Saugus Business Partnership) ,在過去三年間共募得約十萬元。他擔任董事的索格斯商業教育合作會,去年也籌得一萬八千元,資助學校老師辦理教育項目。他和同僚們發起的認養學校計劃,迄今認養了三所小學,其中包括九龍餐廳認養的Waybright小學。

        黃子安目前也是麻州亞美局委員,照顧因公喪生的消防員及警員後代的麻州100俱樂部,波士頓洪門致公堂,以及王安青年會的董事。

        九龍餐廳自從慶祝五十週年開始,每年都舉辦籌款餐會,拍賣紅襪隊照片、球賽門票等等許多物品,籌得款項捐贈給慈善組織。今年他們選擇捐給Joey基金會,以及麻州餐館協會教育基金。黃陳美蘭表示,辦這籌款餐會,目地也在感恩,回餽社會。

鄧麗君經典之夜 匯聚八方歌友懷舊



是「鄧麗君」的魅力,或是主辦單位的落力,廿日晚在索格斯(Saugus)鎮金豐酒樓舉辦的「鄧麗君經典之夜」,儼然一場大波士頓地區少見的匯聚活動,約有六百多名來自不同角落、社團的華人濟濟一堂,唱歌、跳舞、懷舊。

這場由中華多媒體協會主辦,包括紐英倫藝術學會、華夏文化中心、亞太三菱鏡等機構協辦的「鄧麗君經典之夜」活動,還先由曾任哈佛大學教授,創辦劍橋新語社,現為報刊專欄作家的陸惠風,主持了一場「流行歌曲文化交流會」。原為波城華埠聞人之一的鍾倫納也應主辦人鍾應泰之邀,致詞話舊一番。

當晚,陸惠風以他上週末已在報刊上發表的文章為基礎,侃侃而談音樂革命運動,以及音樂的流行起來就無國界。

他談到中國大陸最近有批評流行歌曲歌詞過於粗俗,電影裏色情、暴力氾濫的風潮,包括李安的「色戒」,也有不少人指責。但在美國,許多黑人音樂,歌詞內容更為暴力、色情,但卻有法律保護,得以照樣流行、充斥市面。

陸惠風藉以指出,從十九世紀到廿世紀,音樂之得以發生革命性變化,其實有天、人、作品等三大因素,亦即是客觀環境的擴音機、留聲機、錄音機等的發明等,再有如編寫黃河大合唱的洗(兩點水)星海等天才詞曲作家、良好的音樂老師,如鄧麗君等的優秀表演藝人,以及熱愛音樂的歌迷及樂迷等四種人,來營造出氣氛,也才能產生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作品。

陸惠風提到有許多英文、日文歌曲被改編成中文歌之外,也有中文歌被改編成英文歌,並廣泛流行於美國及世界各地。這第一首在國際上被唱紅了的中文歌,是陳歌辛創作,電影「天涯歌女」中的插曲「玫瑰玫瑰我愛你」。美國流行樂壇有人把這首歌改編成爵士樂,並譯為「Rose Rose I Love You」。

陸惠風也提到一些有趣的背景故事,。他指出,早年的美國音樂界,可說是猷太人的天下,連美國的分期付款制度,其實也是為了幫助窮苦,但又愛好歌唱、音樂的猶太人為子女買鋼琴,才設計出來的方法。有一位名叫George Gershwin的作曲家,更是完全不計較同儕、後輩比他傑出,竭盡心力的幫助其他猷太人,使得猷太人在美國的音樂界發光發亮,影響力非常龐大。

不過,廿日晚,不論是來自波士頓、牛頓、昆士、摩頓等四面八方,說廣東話,說國語,甚至說英語,或原籍台灣、香港或大陸,都把唱卡拉OK、跳舞,當成重頭戲。不少上台獻唱者,包括廣西藝術學校畢業,住在牛頓市的曾燕琴等人,本身就是歌唱專業人士。座中群眾則包括劍橋合唱團的沈心焯,大波士頓中華文化協會合唱團的劉泰國、柯曼雯等歌唱愛好者。滑進舞池的人,也個個是舞林高手,包括舞蹈教練林勁、林海倫這對搭檔,以及明年初將主辦懷舊歌曲演唱比賽的黎雯等人。

圖片說明:

陸惠風()侃完流行歌曲文化後,和好友岑志仁圍桌敘舊。(菊子攝)

「鄧麗君經典之夜」會場,人頭湧湧。(菊子攝)

廣西藝術學院畢業,專業出身的曾燕琴,在大眾面前獻唱,當然一點也不怯場。(菊子攝)

已遷往他州的鍾倫納博士()每年都回波城一趟。他的好朋友鍾應泰也一定為他舉辦一場餐會。今年藉著「鄧麗君經典之夜」的名義,餐會聲勢更為浩大。(菊子攝)

星期四, 11月 22, 2007

一任三年 每年改選七人

華埠社區議會11/25改選議員

四季鴻餐廳老板彭秀梅到華埠社區議會陳情。(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華埠社區議會十九日晚的月例會,有二宗餐館陳情案,京士頓街120號及好事福與平安街可負擔住宅發展計劃近況報告。議會主席陳灼鑒並呼籲社區大眾,十一月廿五日踴躍出席社區議會議員改選的投票。

華埠社區議會共有議員廿一人,一任三年,每年改選七人。今年任期屆滿,已遞表將競選連任者,包括組織類的思能建築公司東主崔永良,機構類的阮鴻燦,居民類的黃國威等三人。其中阮鴻燦將改選其他類。

華埠社區議會議員李崢嶸(右一起)、候選人余俊明、議員何遠光、
雷國輝等人,在議會中聆聽北美乞臣集團發展商奧瑞朗
()
華經會雷展灝
(左一)等人說明發展計劃近況。(周菊子攝)
組織類的陳務枝,商戶類的李崢嶸、其他類的鍾志生,以及居民類的奧雷根神父,已確定將不參選。

據悉,已遞表競選連任的社區議會議員,將調整各自的參選類別,但基本上都將同額當選。

參選的新人還有組織類的中華耆英會梅麗梨,商戶類的梅沛傑。

遞表參選的另兩名新人,亞美社區發展協會的社區組織員張冬,華埠主街董事會主席余俊明,則因為倆人都是參選機構類議員席位,將是十一月廿五日選舉中,唯一真正的競選部份。

在以上各候選人之外,還有一席居民類議員的缺,在奧雷根神父因退休,遷往鱈魚角定居,已確定不再參選,又無人報名參選下,已確定將出缺。奧雷根神父當晚介紹接替他的聖占士教堂神父Tom Kopp,並推薦他參選居民類議員席位。

華埠社區議會共同主席陳灼鑒表示,這一席位將在明年初以邀約方式,在社區內尋訪良人出任。待明年底再把這一席位,列入改選名單中,開放參選。

關於土地發展計劃部份,華人經濟發展協會項目經理雷展灝在會中報告,因應社區反應,該會已決定把好事福街及平安街上的可負擔住宅大樓的單位型態比率做一調整,把套房單位減少三個,從十一個降為八個,一睡房單位則從原定的廿七個,增加到三十個。他也說明,該一項目的公眾置評期限,已展延至十二月七日。

京士頓街120號,也是精美圓點襪子大樓(Dainty Dot Hosiery)發展計劃部份,北美乞臣集團發展商奧瑞朗(Ori Ron)表示,感謝華埠社區,他們收到許多支持信,他也照允諾,定期的來向社區報告發展計劃進展。他指出,該發展計劃上週獲得波士頓土木設計局(Boston Civic Design Comission)的設計小組審核,獲一致推薦,預計很快就可進展到交由波士頓重建局董事會審核的地步。

會中,奧瑞朗及華埠社區議會共同主席陳灼鑒也都就「波士頓建築師協會歷史資源委員會(Boston Society of Architects Historic Resources Committee)」遞信給波士頓重建局,爭辯精美圓點襪子大樓的歷史價值,做出回應。

陳灼鑒指出,他早在十一月七日,已寫信給波士頓重建局,說明精美圓點襪子大樓是否還具有歷史價值,很有爭辯的餘地,波士頓地標局(Boston Landmark Commission)早已做過調查,並總結建議,由於原有建物的一半以上,以及相鄰的兩段街道,都在1950年代時,為建中央幹道而拆除,不再具有可列為地標的重要性。陳灼鑒也指出,「波士頓建築師協會歷史資源委員會」聲稱是代表華埠居民,來指證精美圓點襪子大樓對其鄰里的重要性,但事實上,華埠居民更需要可負擔住宅,來改善整體華埠居民的生活品質,而不是保護已殘缺的歷史建物。

奧瑞朗也指出,「波士頓建築師協會歷史資源委員會」不只企圖阻礙京士頓街120號的發展,據他所知,中華耆英會的康樂樓擴建計劃,也因為該一組織的從中做梗,迄今還僵在那兒。

十九日晚的二宗餐館陳情案,一為四季鴻老闆彭秀梅說明有意在現為麗禮禮品店的必珠(Beach)56號,開張一家台灣口味的餐廳。她在紐百利街、奧斯頓八八超市,以及劍橋市都開有餐廳,但目前這家餐廳因還未申請牌照,社區議會議員們要求她下個月先出席華埠治安委員會的會議。

另一宗餐館陳情案為Bin26 Enoteca Lala Rokh這兩間餐廳的老闆Babak Bina在千禧年夥伴公司(Millennium Partners)派員陪同下,說明有意在Avery Street 一號,開張一家新的餐廳及食品街市。華埠社區議會議員陳魯誠指出,該餐廳的波斯式餐飲很有特色,建議支持。與會議員通過支持。

星期三, 11月 21, 2007

「我們是波士頓」表揚傑出移民




波士頓市的第二屆「我們是波士頓(We are Boston)」活動,因頒發領袖獎給紅襪隊指定打擊手奧提茲(David Ortiz),昨(十九日)晚在波士頓會議展覽中心,一度掀起追星騷動,讓馬連奧市長主持的拍賣,都受到影響。

「我們是波士頓(We are Boston)」是波士頓市長馬連奧暨其麾下新波士頓人辦公室舉辦,表揚移民的活動。昨日有近千人出席。

主持頒獎禮的東北大學校長Joseph Aoun在會中指出,人們一旦移民美國,就成了連接符號的拉丁裔美人、非洲裔美人或華裔美人,但美國是個偉大的國家,兼容並蓄了所有的不同文化、族裔,不過據他自己的小規模調查,波士頓市恐怕仍全美唯一舉辦活動,誌記、慶祝移民的城市,而波士頓市之所以能這樣做,全因為市長馬連奧心有大愛。

他還笑說,馬連奧是一次影響一個人。他還記得去年他搬進波士頓市,馬連奧就用了一個星期六,帶著他逛遍波士頓市的各個社區,影響他瞭解波士頓市的多元化。這就是馬連奧的領導力。

馬連奧則在頒獎給奧提茲(David Ortiz)時表示,看一個人,要看他工餘都在做什麼。根據新波士頓人辦公室的介紹,1975年十一月十八日在多明尼加(Dominican)出生的奧提茲,自2003年以來,就成為紅襪隊的指定打擊手(designated hitter)2004年,他爭取到紅襪隊東主,以及隊友Pedro Martinez Manny Ramirez等人的支持,發起募捐活動,為多明尼加的水災災民籌得廿萬元,2005年他又捐款五萬元給卡翠娜颶風救災金,去年他又為捐款資助一家地方兒童醫院。

奧提茲在上台領獎時,簡單表示,生活就是要有愛有尊重。他只是略盡棉薄之力而已。

由於奧提茲在活動的前一天才過生日,他上台領獎時,主辦單位還特地安排了三名女子為他獻唱生日歌。也有人在台前拉出多明尼加國旗。

當晚獲頒獎項者,還包括獲得青年領袖獎,促使四所波士頓公校合作拉丁音樂項目(Latin Project),畢業於波士頓藝術學校,出生於波多黎各的Hebert Maisonet,獲得社區領袖獎,長年捐助「超越流浪漢庇護所(Beyond Shelter for the Homeless)」的Beehive餐廳東主Darryl S. Settles,去年曾撥款八百五十萬元協助中小企業及女性創業的州街銀行,獲得企業領袖獎。

昨晚活動中的一個小插曲是東北大學校長Joseph Aoun在上台主持頒獎典禮時,特意用普通話說謝謝、你好,並要求波士頓市新波士頓人辦公室主任陳清音回答,企圖顯示移民們也在學習彼此的語言,但顯然只會廣東話、客家話的陳清音,並未聽懂,完全沒理會,讓台上的人有點尷尬。


圖片說明:

波士頓市長馬連奧()及新波士頓人辦公室主任陳清音()頒「我們是波士頓」領袖獎給紅襪隊打擊手奧提茲(David Ortiz)()(菊子攝)

全紐英崙唯一的全女班醒獅隊,巾幗醒獅團,現在已把舞獅技巧擴展到舞螢光彩龍,不讓中華青少年民俗藝術工作坊專美於前。(菊子攝)

「我們是波士頓」的社區領袖獎得主Darryl S. Settles(右二起)、青年領袖獎得主Hebert Maisonet、及企業領袖獎州街銀行代表人等,接受波士頓市長馬連奧(右一)、東北大學校長Joseph Aoun(左一)頒獎。(菊子攝)

MIRA子昨舉辦感恩節餐會

提醒政要幫助移民家庭團聚

麻州移民難民聯盟(Massachusetts Immigrant and Refugee Advocacy Coalition)(十九)日中午在州政府大樓大廳(Great Hall)舉辦「感恩節聚餐」,匯集三百多名麻州地區移民、為移民服務機構,以及州市政府官員、議員,分享移民故事。

今年是麻州移民難民聯盟成立的廿週年,也是第四年在麻州州政府大樓舉辦感恩節聚餐。該聯盟行政主任阿里(Ali Noorani)表示,在州政府大樓舉辦這一活動,更有萬眾同心協力,官民攜手合作的意義。

阿里也強調,昨日的聚餐是希望提醒美國立法者,所有移民,無論是已入籍,或仍在辦理手續中者,和其他美國人一樣,都希望在感恩節這一天,能夠全家團聚。他們要呼籲國會、州市議員,推動能夠幫助移民家庭團聚的移民法改革案。

出席活動的Hyams基金會項目主管梅大衛表示,近一、二年來的移民局加強搜捕行動,使得保衛移民權益成為更迫切的問題。他坦言儘管自己的國籍是美國,但黑頭髮黃皮膚的外表,卻讓他無可避免的經常遭受不同於其他白人的對待,包括在入境美國時,他比白皮膚的同伴更容易遭截停盤問,走進麻州中西部,也立即顯得與眾不同,常被問及是那一國人等,

昨日的聚餐活動,由麻州亞太裔島民健康會(Massachusetts Asian and Pacific Islanders for Health, 簡稱MAP)的楊傑克(Jacob Smith Yang)主持。

本身是愛爾蘭裔及華裔混血兒的楊傑克在會中率先做見證,以他父親為例,指其父在青少年時就從台灣移民來美,為求學與家人分離,獨自在美國中西部生活,四週舉目無親的孤單。他那早年移民到巴西的祖父母,後來也遷來美國與他們同住,但祖母卻是在七十三歲高齡時,有他幫忙複習,考了數次,才終於在某一年的感恩節前通過入籍公民考試。

昨日和出席者分享移民經驗的,還有三人。柬埔寨移民Sophea Srun,述說她和丈夫及女兒廿年前因為柬埔寨戰亂,以難民身份抵美,學習英語,適應本地的生活,直到今年,她丈夫才終於也獲得美國公民身。從奈及利亞(Nigeria)移民來美的Osaro Agbongiague,歷經三年的等待,才得以把妻子申請來美團聚。曾親眼見到自己的兩名朋友被活埋,也見到其他人被斬碎,裝進垃圾袋,青少年時期就從伊朗來美的Ridha Jaber Al Saadawi ,等待之路最為漫長,儘管他已通過入籍公民的考試,但等了四年,還未等到排期宣誓,以致於連回鄉探望年老母親,都有問題。

昨日出席的亞裔社團不多,根據主辦單位計算,約儘四個,分別為MAP,亞美社區發展協會、越美協會,以及越美援助會等。楊傑克認為這是因為亞裔有不願惹人注目的習慣。

圖片說明:

楊傑克(左一)與分享移民故事的Sophea Srun(右三)等人。(菊子攝)

MIRA在州政府大樓內舉辦感恩節聚餐。(菊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