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2月 14, 2012

楊文、翟日洪當選美國廣西社團總會要職


新英格蘭廣西同鄉會日前組團赴紐約,出席美國廣西社團總會成立大會,欣喜帶回四名同鄉會成員當選為總會理事的喜訊。其中會長楊文當選為總會理事會常務副會長,副會長翟日洪當選為理事會副會長,秘書長陳銘和會長助理劉曉梅分別當選為副秘書長和文藝部主委。
新英格蘭廣西同鄉會特別代表俞國梁表示,美國廣西社團總會是為團結來自全美東西南北各地的廣西同鄉而成立的一個組織,目前已有來自紐約、舊金山、洛杉磯、華府(DC)、休士頓、波士頓、科羅拉多等地,共十六個廣西同鄉會及商會加入為成員,並於日前投票,選出曾獲2008年全美傑出亞太裔商業50強的企業家崔勇為美國廣西社團總會首任會長。
十二月九日這天,各地廣西社團匯聚紐約,舉行成立大會。紐約市主計長劉醇逸,紐約市議員顧雅明,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副總領事朱萬金等人都到會祝賀。廣西壯族自治區僑聯主席韋干、廣西海外聯誼會代表團李東興,都特地趕到紐約參加成立大會,並致詞祝賀。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廣西僑辦等部門,都發了賀電。會長楊文代表總會理事會宣讀了賀電。
美國廣西社團總會的成立大會,還有美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紐約華人社團聯席會、美國福建同鄉會、美國浙江總商會等三十多個社團及數百廣西鄉親出席。
新英格蘭地區廣西同鄉會表示,美國廣西社團總會是要繼承、發揚華僑愛國愛鄉傳統,廣泛聯繫在美國的華人華僑及團體,增進彼此間的瞭解及合作,實現資源共享,進一步提高華人正面形象,促進中美兩國,以及與廣西的文化、教育、科技、經貿、旅遊等的交流。
總部設在波士頓的新英格蘭廣西同鄉會,共有會長楊文、副會長翟日洪、特別代表俞國梁等七人出席。本身也是廣西同鄉的波士頓二胡音樂家林湛濤,歌星曾燕琴,都受邀在成立大會上做精彩表演。
楊文會長透露,新英格蘭地區廣西同鄉會成立一年多來,會員人數不斷增加,目前已有會員兩百多人。同鄉會決定今年春節期間舉辦2013年,也是該會第二屆春節聯歡會。時間、地點等具體內容,將在底定後向外宣佈。楊文還透露,廣西電視台計劃本(十二)月下旬派出五人團隊到波士頓,製作「走南闖北廣西人」專題電視欄目,在數天期間拍攝採訪廣西同鄉。據悉,「走南闖北廣西人」將由廣西區黨委宣傳部、廣西區廣電局、廣西電視台等合作的一部記錄片,以尋訪廣西老鄉的創業故事,展現中華兒女精彩篇章為主題,突顯他們身上體現出來的「團結和諧、愛國奉獻、開放包容、創新爭先」等的廣西精神。該片預計在2013年的五月六日起,每週日晚22點在廣西衛視播出。




圖片說明:

      會長楊文在廣西社團總會成立大會上接受聘用書。左起,總會理事長崔勇,廣西壯族自治區僑聯主席韋干,廣西海外聯誼會代表團長李東興,總會常務副理事長、大會主持人李革。(圖由俞國梁攝,廣西同鄉會提供)

      曾燕琴在大會中表演。(圖由俞國梁攝,廣西同鄉會提供)

      林湛濤在大會中表演。(圖由俞國梁攝,廣西同鄉會提供)

      部份與會者合影。左起,俞國梁,會長暨總會常務副理事長楊文,副會長暨總會副理事長翟日洪,成霞。(圖由廣西同鄉會提供)

華埠社區聯盟明年慶廿週年


華埠社區聯盟(TCC)(十三)日舉行本年度最後一次會議,報告聯盟明年慶祝廿週年,將改選執委會委員,行政主任梁志生訂明年一月離任,聯盟須招聘新人等事項。
      波士頓華埠在過去這些年間,社團組織越來越多,但迄今仍是說英語與說中文(廣東話及普通話)的組織同存並在,卻交集不多的情況。其中許多以英語為處理事務主要語言的社團組織,加入了以提供交流平台為目的,彼此並無從屬關係的華埠社區聯盟。
      梁志生昨日報告,TCC過去一年來的主要活動,一是作為華埠龍騰教育及文化中心(The Chinatown Lantern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Center)的孵化器;二是在製作完成2010年華埠總體發展計劃後,組成了八人執行委員會(implementation committee),承擔起推動、促成華埠發展照整體發展計劃進行的責任;三是繼續做為波士頓社區健康聯盟(Boston Alliance for Community Health)的成員之一,參與、辦理提升人們身體健康活動。他也指出,聯盟邀請梅雪嫻主導的華埠社區需求評估,已有初步結果。
      華埠龍騰教育及文化中心部份,目前聘有專職人員,在華埠屋街經營佔地約八百平方呎的閱覽室,藏書三千多,一週開放四天,辦有圖書館日,英語會話班、電腦班,兒童故事時間等許多活動。該閱覽室還設有臉書網頁,希望社區大眾有空上網時,能點擊一下「喜歡」。
      根據該網站上的資料,華埠龍騰教育及文化中心由執委會及一名職員經管營運,由華埠社區聯盟支持,並由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作為其財務經手機構。目前執委有五人,包括陳潔瀅、范王柳娥、駱理德、伍綺玲,以及Mimi Fong。職員為陳翔融(Joan Chen)
      華埠整體發展計劃(master plan)部份,梁志生和陳灼鋆已開始在舢舨雙語雙週刊上,陸續發表文章,就華埠一帶的土地發展計劃做說明。
      華埠社區聯盟會議,昨日由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BCNC)行政主任伍綺玲主持。她指出,明年一月將是梁志生最後一次以行政主任身份出席華埠社區聯盟會議,明年華埠聯盟也將慶祝成立廿週年,屆時希望邀請社區內的所有人,到一個更大的場所中慶祝。
      根據華埠社區聯盟登載在其網站上的2011年十二月年度總結報告,聯盟在2011年時,贊助了三項計劃,並經由捐款、贈金及會員費等,共籌得十二萬六千餘元,得以聘用兩名全職員工,一名顧問,並把執行委員會規模擴大了60%。昨日的報告,卻並無這類財務狀況資料。
      TCC網站上公佈的現任執委會成員包括,共同主席二人,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行政主任伍綺玲,塔芙茨醫療中心社區健康主任曾雪清。財政為亞美社區發展協會行政主任陳潔瀅,書記從缺,執委四人,塔芙茨大學社區關係主任魯貝(Barbara Rubel),華人前進會副行政主任劉衛恒,波士頓華人佈道會牧師廖可誠,華人經濟發展協會項目主任雷展灝等人。
            昨日的華埠社區聯盟會議,還有中華頤養院執行長陳逢想,董事會董事長雷偉志,董事陳秀英等人出席說明,中華頤養院預計2014年遷往昆士市,新址已破土動工,未來設施給人更多住在家裏的感覺。雷偉志並指出,已有數個社區機構洽購該院在所物街上舊址。土地估價師認為該一地點,價值至少四百萬元。
            會中預報的機構明年春宴日期,包括華埠主街二月一日,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三月一日。


圖片說明:

            右起,雷展灝、曾雪清、梁志生、伍綺玲、劉衛恒、廖可誠,以及芭芭拉魯貝等華埠社區聯盟執委,昨日在會末舉行執委會會議。(菊子攝)

            陳秀英說起中華頤養院為院民提供的膳食有米飯,讓很多院民很高興。(菊子攝)

星期四, 12月 13, 2012

波士頓中國音樂家協會成立


大波士頓地區人才濟濟,社團林立,近日更添熱鬧的新成立「波士頓中國音樂家協會」,強調會員均具專業資格,將為波城樂界展現令人耳目一新樂風,為初來乍到或已定居本地的音樂藝術家們,提供更多交流平台及演出機會,發揚中華文化。
大波士頓地區早有不少與音樂相關的社團組織,即使不計算合唱團,曲藝社等,也有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演藝沙龍、大波士頓文化協會國樂團、波士頓古箏樂團、波士頓二胡演奏團、中國揚琴古箏青少年樂團等,或歷史悠久,或年資尚淺的大大小小社團,不下十個。
這新成立的「波士頓中國音樂家協會」,日前在摩頓市第一次聚會,並推選出首任理事及幹部八人,包括會長林湛濤、副會長翁慧,秘書長張婉哲、王德成,理事張正山、甄若矛、黃少堅、祿艷蓉,另邀請了郭天生擔任音樂總監和指揮。
當日的聚會由張正山主持。他指出,近年來,從中國大陸抵波士頓定居、訪問,譬如彈古箏的翁慧、唱歌劇女高音的張婉哲、廉豔,這些從中央音樂學院畢業出來,年輕,美麗,水準又高的專業音樂人越來越多,但新舊音樂人之間,尚無良好聯繫,以致早前曾發生中央音樂學院教授來訪,無人出面接待的尷尬。他們希望,成立這協會後,可以彼此切磋,互助合作,在大波士頓更全面的展現華裔音樂人多方面才藝。
來美前是廣西音樂學院副教授的林湛濤表示,這些資質、才華俱佳的年輕樂人出現,必將豐富大波士頓的音樂世界。最近進入新英格蘭音樂學院研修即興音樂創作的翁慧表示,該會兼具演奏、演唱、作曲人才,進一步磨合後,必可讓大波士頓樂界展現新氣象。
「波士頓中國音樂家協會」成立這天,約有20人出席會議。他們在會中討論、通過了章程,初步決定,入會者必須具備音樂專業資格,也暫定明年二月十日,舉辦慶祝農曆新年音樂會,陸續將舉辦歌唱家聯合演唱會,要排練「紅樓夢組曲」等活動。
查詢該會詳情,可洽林湛濤(617)291-9938,或張正山(617)835-2677
當日與會者,除前述理事外,還有郭京富、曾燕琴、吳影、廉艷、吳燦興、尹沛,秦君、張茹、嚴涵、顧塵塵、徐穎暉、崔貽斌、劉唱、沈嘉瑤等人。未出席者包括甄雲龍、劉曉梅、朱韻迪、林瑩玉、廖俊豪、陳偉正、張興彥等。

圖片說明:
          新成立的「波士頓中國音樂家協會」,有理事八人,左起黃少堅、林湛濤、張正山、甄入矛、祿豔蓉、王德成、翁慧、張婉哲。(圖由波士頓中國音樂家協會提供)

張斯麗(Amy Kwei)出新書:咱家的姨太太


為傳宗接代,正室送妾給丈夫做生日禮物。作家張斯麗的「咱家的姨太太(A Concubine for the Family)」這本小說,以她祖母的真實故事為基礎,展現中國早年社會、文化中的一面,幫助英語社會認識中國的「面子」哲學,以及中國近代戰亂對人民的影響。
      上海出生,香港長大,來美已五十年,在麻州劍橋市也住了十年的張斯麗(Amy Kwei),廿五年前就開始寫書,曾兩度獲得Poughkeepsie 期刊的釘故事獎(Talespinner)。包括2009年出版的「黃家詭計(Intrigue in the House of Wong)」在內,早期她的書以兒童、青少年為讀者對象。「咱家的姨太太」還是她以成人為讀者對象所寫的第一本小說。
      十二月十一日晚,張斯麗在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和讀者晤談。她指出,這本已於今年(2012)八月出版的新書,以她祖母的真實故事為背景,藉1937年到1941年間在中國發生的戰亂,帶出大時代中人們輾轉遷徙,家庭分散,生活不由自主的無奈,也藉租界裏的故事,呈現「洋鬼子」造成的中西文化衝突與激發的火花,藉史實呈現那個軍閥割據,群雄並爭,國民黨與共產黨間你來我往的勾心鬥角那大時代。
      張斯麗在講談中提及,雖然鴉片是英國帶進中國的,但日本挾著席捲中國的野心,曾在中的土地上,大肆種植鴉片,荼毒了更多中國人民。她這本書,兼顧了家、國命運。
      她透露,她的家族從上海遷往香港時,以為戰亂過去後,就可以回家,幾乎什麼貴重的東西都沒帶,那曉得暫時變成永久,祖母變成家長,全家人都得重新調適,團結,因應全新環境的故事。
      張斯麗在書談會後透露,在真實生活中,她那有著一雙金蓮小腳的祖母,深受戰亂打擊,但寫小說的好處,就是作者能自由發揮想像力,可在書中把祖母變成一名勇氣十足,從容面對生活動盪挑戰的女英雄。
      畢業於聖約翰大學、獲有Vassar學院碩士學位,曾在Bennett 學院及Dutchess社區學院任教的張斯麗說,朋友們聽到她祖母買妾送祖父做生日禮物的故事,都覺得不可思議,早就慫恿她寫。經過這些年搜集資料,校對相關史實日期後,才終於寫成這本長396頁的小說。該書封面背頁中,有幾張中國婦女穿著早年服飾的照片,還是她丈夫桂徵麟提供的家族照片。
      今年九月,張斯麗曾應耶魯中國協會之邀,做爐邊講談,波士頓第七號頻到的亞洲焦點主持人Mary Sit也採訪了她,預定2013年三月播出。
            由於「「咱家的姨太太」一書,呈現了許多西方人感到迷人,或從未聽聞的中國舊社會生活情景,包括鴉片煙館、養蠶、綁小腳等,又帶出了戰亂的大時代動盪。張斯麗在朋友們的催促下,已開始著手撰寫「咱家有個姨太太」一書的續集「紅月亮(Red Moon)」。該書的摘要,也已發表於Aspen作者基金會的Skollie雜誌上。
            查詢張斯麗的相關作品,可上她的個人網站 www.amykwei.com


圖片說明:

            張斯麗(Amy Kwei)(左起)在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BCNC)舉辦的書談會,有朱翠蓮、薩福克大學羅森伯格東亞研究所主任薛龍(Ron Suleski)等人出席。(菊子攝)

            張斯麗講談新書「咱家的姨太太」。(菊子攝)

星期三, 12月 12, 2012

吳弭宣佈參選波市不分區市議員

吳弭()宣佈參選波士頓市不分區市議員。(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 波士頓市2013年有可能出現首名華裔市議員了。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在伊莉莎白沃倫(Elizabeth Warren)角逐聯邦參議員的選舉中,已累積豐富競選經驗的吳弭(Michelle Wu),昨(十一)日正式宣佈參選波市不分區議員。
      現年僅廿七歲的吳弭,明年一旦當選,將成為波士頓市有史以來的首名華裔議員,以及首名華裔女性議員,還很可能是最年輕的議員。
      會說流利普通話的吳弭,昨日以波士頓市不分區議員候選人身份,競選及政治財務辦公室(Office of Campaign and Political Finance)遞出了表格。
            吳弭的老師是剛當選聯邦參議員的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伊莉莎白沃倫。早前她在伊莉莎白沃倫的競選陣營全職工作,主導全麻州的有色社區外展工作,和麻州內波士頓市及各個門戶城市的多元社區聯繫。
            在加入沃倫競選陣營前,吳弭曾以拉帕波特(Rappaport)法律及公共政策學者身份,在波士頓市市長辦公室工作,為波士頓市製作出第一份,目前放在波市府網站上,從頭到尾每一步驟都有仔細說明的餐館業申請經營牌照指南(Restaurant Roadmap guide)。吳弭也是在波市府廣場前推出三輛新餐車(Food Truck(的餐車挑戰活動背後的推手。
            吳弭一直熱心服務社區,曾經在牙買加平原(Jamaica Plain)WilmerHale法律服務中心,為低收入的小生意業者提供法律顧問。她也在波士頓醫療中心的醫療法律合作夥伴(Medical-Legal Partnership)為家暴倖存者辦理移民案。
            目前,她還是華埠廣教學校,以及波多黎各退伍軍人紀念廣場協會(Puerto Rican Veterans Monument Square Association)的董事,以及洛士百利的洛投票聯盟(RoxVote coalition)成員。
            吳弭表示,一旦當選為波士頓市議員,她打算充份利用她的個人背景優勢,和波市內的多元社區合作,為波市府帶來新構想。
            吳弭說,「在波士頓,我們能夠以本地的創新帶領全球。創新不應僅只和海港區有相連,還應該藉以定義鄰里學校、社區健康中心,以及主街區域。
            吳弭從哈佛大學本科畢業後,再從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她目前和丈夫Conor,以及分別就讀於薩福克大學、波士頓拉丁學校的兩個妹妹住在南端(South End)

亞美專協會議談3R 教女青年建立自信心


有信心,才能贏。波士頓亞美專業人員協會婦女組(Women in NAAAP)八日在波士頓廣場酒店(Boston Common Hotel)舉辦「點燃你成功的信心(Igniting Your Confidence for Success)」會議,以講座及培訓,教五、六十名出席者學習,如何以3R培養自信,奠定在職場、人生道路上成功的第一步。
      這三個R分別是,反映(Reflect)、回想(Recall)、釋放(Release)
      波士頓亞美專業人員協會是個以廿、三十歲,初進職場青年亞裔為主要對象的非牟利組織,近年來在該會資深顧問鄺朝寶著力經營下,舉辦過一系列極受歡迎的協助年青人發展職場技能講座與培訓。
八日的講座,以該會女性會員為主要對象,由該次會議主席胡穎,該會專業發展委員會兩名主任徐漫霞、Mel Chen,以及陳娟等人籌辦,邀來專業公開演說教練Mary Cheyne,傳授建立、培養自信的方法,並在威靈頓管理公司全球福利經理Yee Szeto-Law主持下,請事業有成女性,包括在哈佛醫學院任教的韓裔Elisa Choi,費奇堡(Fitchburg)市長黃素芬,安永會計師樓稅務合夥人張曉青,談自信對她們人生發展的影響。
會中的兩場工作坊,分別由情商顧問及教練公司創辦人Le Doan教出席者如何在工作場所應用情商(Applying EQ at Work)Ibis顧問集團合夥人Shilpa Pherwani講談如何藉著橋接文化差異來加強自信心(Enhancing Confidence by Bridg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會議主講者Mary Cheyne在澳洲長大,原本工作是軟體發展,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是教人建立自信,有效率溝通後,創辦了吸引力講台(Magnetic Podium)公司,十一年前才移民來美。她出版過相關專著,曾贏得2009年世界公開演說比賽亞軍,在這一行已有十五年經驗。
Mary Cheyne強調,承認並掌握(acknowledge and own)自己的優點,丟掉那些自以為是的想法(self-believe),是建立自信的極重要一步。她透露自己小時候,老師要班上小朋友舉手說故事,卻老不叫她,讓她認為一定是自己不夠好,所以老師不叫她的挫敗感,竟深入到潛意識,對她的成長,產生不小影響。她因此訂出反映(Reflect)、回想(Recall)、釋放(Release),這三R原則,鼓勵人找出那些自以為是的負面想法,回想造成那些想法的可能原因,進而藉由認知自己的長處、優點,來自我教育,並釋放、消除那些負面想法。
Mary Cheyne在會中發給每人一張至少有20個空格的紙張,要求出席者填寫出自己的長處、優點。她說,每個人的一生,有如一張掛毯(Tapestry),是由許多縱橫交錯的線織出來的,那些自以為是的負面想法,有如受損絨線,找出並抽出受損絨線,並承認各人的勤快、努力、細心等優點、長處,就可以建立起更強的個人信心,並從聲音、語調、表情、行動中傳達出來,幫助各人更容易的踏上成功之路。
            哈佛醫學院任教的韓裔Elisa Choi,費奇堡(Fitchburg)市長黃素芬,安永會計師樓稅務合夥人張曉青等人,這天分別暢談她們對信心的看法。
      Elisa Choi坦言,小時候她極端害羞,非常自覺的知道自己是學校中唯一亞裔,深為自己的與週遭白人女孩不同,感到窘迫,她的自信心是在成長過程中,經由獲得的成就,一點、一點建立起來的。
      黃素芬則是從小就很有自信,父母也給她自由,讓她做自己想做的事。由於她在父親經營餐館中成長,見慣各式各樣的人,從小就很好奇的想要知道,世界到底是怎麼形成及運作的。如今從政,她藉發自內心的求好、求善,來展現領導力。
      本身是第一代移民的張曉青坦言,她在中國成長時,一路順遂,也一向對自己很有信心。來到美國後轉行,面對一切得從頭學起的現實,才略感有點挑戰,但憑著她對自己能力的信心與持續不懈的努力,也終能有所成就。

圖片說明:

      波士頓亞美專業人員協會「點燃你成功的信心」會議主席胡穎()頒感謝獎給講者Mary Cheyne()(菊子攝)

威靈頓管理公司全球福利經理Yee Szeto-Law(左起)在哈佛醫學院任教的Elisa Choi,費奇堡(Fitchburg)市長黃素芬,安永會計師樓稅務合夥人張曉青,談自信對她們人生發展的影響。(菊子攝)

      波士頓亞美專業人員協會(NAAAP Boston)早年以在美出生的亞裔為主要成員,如今時移勢易,許多年輕的第一代新移民,也加入該會,並擔當要職。該會四名新幹部中,市場行銷主任徐凱俐(右起)、公關主任于豔、專業發展主任徐漫霞,都是從中國大陸來美才兩到四年的新人。韓裔的獎學金委員會主任Lois Rho,也是新幹部。(菊子攝)

            創辦了吸引力講台(Magnetic Podium)公司的Mary Cheyne指出,反映(Reflect)、回想(Recall)、釋放(Release)是建立自信的第一步。(菊子攝)

星期二, 12月 11, 2012

台灣媽媽團歡送黃正杰

                      (Boston Orange) 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左四)傳出將調往溫哥華,籌備成立當地的僑教中心後,波士頓地區僑團陸續開始舉辦歡送會。
            台灣媽媽親子團團長許憶文(前中)與該團成員八日下午在牛頓市的波士頓僑教中心舉辦歡送會,依依不捨。
            波士頓僑務委員陳家驊日前透露,由於黃正杰將於廿七日飛往溫哥華上任,接任的僑教中心主任郭大文廿四日才抵達波士頓,僑界已定十二月廿六日晚六點,在龍鳳酒樓舉辦迎新送舊會。一桌280元,有意訂桌者可以電郵洽僑務委員馬滌凡,以及余麗媖。(圖由波士頓僑教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