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定要有的八個朋友: 推手(Builder)、 支柱(Champion)、 同好(Collaborator)、 夥伴(Companion)、 中介(Connector)、 開心果(Energizer)、 開路者(Mind Opener)、 導師(Navigator)。 chutze@bostonorange.com ******************* All rights of articles and photos on this website are reserved.
網頁
- 大波士頓時事新聞
- ACDC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
- 包氏文藝中心 Four Ways to Celebrate the Year of the Snake
- 波士頓亞美電影節/波士頓台灣電影節
- 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華美福利會/華埠社區聯盟/ 華人醫務中心/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 華夏文化協會
- AAC TAP CACAB NAAAP AARW AAWPI ASPIRE AWH WANG YMCA QARI
- Plays - Huntington, Boston Lyric, Company One
- 音樂 - 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
- 商會 - ACE Nextgen, 128 Cute, OCEAN, TCCNE, TCCYNE,波克萊台商會,波士頓華商會,波士頓亞裔房東會
- 創業 - Startup Boston
- 博物館 - Guggenheim
- Greentown Labs newsletter /MIT ClimateTech
- 生物醫藥 - BTBA/SAPANE/CABA
- BIOVision/ Boston MedTech / Mass Life Sciences
- Mass BIO / LaunchBIO
- 麻州州長動態 -
- 波士頓市、昆士市,摩頓市、羅爾市
- 波士頓移民進步辦公室通訊/ Office of Women's Advancement/ Community Preservation Act
- Boston City Councilor's updates
- 馬惠美 - 麻州眾議員
- 大學沙龍 第235期 舛友雄大-解剖「潤日」現象: 支持中國、落腳日本的新移民潮
星期二, 10月 23, 2012
紐約名劇作家黃哲倫10/25波城隨片登台
THE 2012 BOSTON ASIAN AMERICAN FILM FESTIVAL ANNOUNCES
ATTENDING TALENT, OCTOBER 25-28; PRESS INTERVIEWS AVAILABLE
Filmmakers, Actors and Special Guests Slated for Appearances and Q&As
Boston, MA —The Boston Asian American Film Festival (BAAFF), a production of the Asian
American Resource Workshop (AARW), announces attending filmmakers and special guests appearing
during the festival October 25th to 28th in Boston at Emerson College’s Bright Family Screening
Room in the Paramount Center; in Cambridge at the Brattle Theatre; and in Somerville at the
Somerville Theatre. Introductions or Q&A sessions will be conducted with the attending talent at the
screenings.
Special Guests in attendance:
10/25 - 7:30pm, Brattle Theatre – OPENING NIGHT
White Frog
EAST COAST PREMIERE
• Booboo Stewart (Actor/Twilight)
• David Henry Hwang (Executive Producer, Chinglish/M. Butterfly)
• Ellie Wen (Writer/Producer)
• Wah Lum Martial Arts Academy (Performance)
10/26 - 7:00pm, Bright Family Screening Room at the Paramount Center
Wedding Palace
• Christine Yoo (Director)
10/26 – 7:00pm, Somerville Theatre
I Am A Ghost
BOSTON PREMIERE
CO-PRESENTATION WITH SHUDDER FEST HORROR FILM FESTIVAL
• H.P. Mendoza (Director)
• Mark Del Lima (Producer)
10/26 – 9:30pm, Bright Family Screening Room at the Paramount Center
Fear Buffet: A Shorts Program
• Wesley Du (Director, Dumpling)
• Scott Eriksson (Director, How War Ends, Mr. Nakamura’s Addiction)
• Ray Arthur Wang (Director, Down Under)
2
10/27 – 2:00pm, Brattle Theatre
AND
10/28 – 12:30pm, Bright Family Screening Room at the Paramount Center
Pui Chan: Kung Fu Pioneer
NEW ENGLAND PREMIERE
• Mimi Chan (Director)
• Grandmaster Pui Chan
10/27 - 7:00pm, Bright Family Screening Room at the Paramount Center
Mr. Cao Goes to Washington
NEW ENGLAND PREMIERE – CENTERPIECE FILM
CO-PRESENTATION WITH THE DOCYARD
• S. Leo Chiang (Director)
10/28 – 3:00pm, Bright Family Screening Room at the Paramount Center
Reel Food: A Shorts Program
• Henry Ho (Director, My 2009 Experience)
• Albert Chan (Director, The Commitment)
• Kelly Li (Director, Café Eleve)
10/28 – 5:00pm, Bright Family Screening Room at the Paramount Center
Shanghai Calling
• Daniel Hsia (Director)
Tickets for members of the press:
There is a limited number of press tickets reserved for each screening. Members of the press must
request to reserve by sending an email to schinsen@gmail.com and chanel.kong@gmail.com, indicating
the following:
A. Press member's name and position (ie. reporter, photographer, editor, etc.)
B. Name of media and contact information (number, address, website, twitter, facebook)
B-1. Circulation numbers of the media, if available
C. Desired screening date, time and venue
D. Anticipated coverage publishing date
Approval and confirmation of the availability of press tickets will be sent after their request email.
For coverage/interview opportunities:
To schedule or inquire about interview opportunities please send requests to schinsen@gmail.com and
chanel.kong@gmail.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and updates on the 2012 Boston Asian American Film Festival, visit
http://www.baaff.org/ or contact us at baaff@aarw.org.
BAAFF新聞稿
中國科技副部長王偉中出席CABA投資會
中國科技部副部長王偉中來到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進修了二個多月,這還是第一次正式在波士頓的公開場合露面。
王偉中在半個多小時講談中,綜述了中國科技投資現狀、面對的挑戰,以及下一步方向。
王偉中透露,他獲機會來美進修四個多月,學習重點之一,就是政府在輔導、推動創新、創業上該扮演什麼角色,起什麼作用,怎麼樣管理,以及美國政府怎麼做科技投資等。
在挑戰上,王偉中認為中國面對的科技挑戰包括和先進國家在科學技術水平上仍有差距,科技和經濟對社會貢獻的結合度不夠緊密,原創型創新成果還少等等。
下一步方向,是要深化科技體制及結構改革,加強科研誠信,協同創新,完善科技管理,促進科技產業化等等。他個人將在科技管理上投注更多心力。
留美華人企業家聯合會副會長趙進,美中生物醫藥協會前任會長陳志宏等多人在會中提出各種問題。1984年從清華畢業,2006年取得清華管理博士學位的王偉中回答得十分坦率、親切,沒有架子。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CABA)廿日的這場講座,由喻向陽擔任會議主席,上午探討人才,下午和中國武漢光谷副主任閻忠寧開連線會議,探討中國機會,另一場座談探討全球機會。
會議的另一名主講者為諾華公司腫瘤授權策略和過程(Novartis Oncology Licensing
Strategy & Process )副總裁Anne
Altmeyer。兩場座談有CABA前會長,現為Acebright副總裁的戴朝陽等人擔任講者的「生物製藥公司的創新與創業」,萬昭奎主持的「2012全球外包策略與趨勢」。
圖片說明:
中國科技部副部長王偉中(中)和美中生物醫藥協會(CABA)董事長林世文在會議中和出席者交談。(菊子攝)
中國科技部副部長王偉中講談中國科技概況。(菊子攝)
中國科技部副部長王偉中(前左六)和美中生物醫藥協會(CABA)董事長林世文(前右一)、前任董事長王義漢(前右五)、紐約總領館科技參贊葉冬海(前右四)、前任會長陳志宏(前左五)、董事曹慶慶(前左四)、前任會長萬昭奎(前左一)等人在會中合影。(菊子攝)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CABA)董事長林世文(左)協助武漢光谷副主任閻忠寧(右)在視訊中和出席會議者互動。(菊子攝)
中國專家局圓桌會探討波城吸引人才原因
中國外國專家局麾下的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協會駐紐約總代表處執行長鄭杰,廿日邀大波士頓地區業界高管開圓桌會,主要探討兩個問題,一是為什麼波士頓對製藥公司與人才都有這麼大的吸引力,一是中國各級政府絡繹不絕的來美招才,為什麼多年之後,招才積效不夠大,並兼及波士頓生物產業的發展現狀和歷史變遷,發展生態環境,發展趨勢,人才流度,產業政策等。
今年八月上任美中生物醫藥協會(CABA)董事長的林世文表示,波士頓的生活品質、環境、文化比很多美國城市都優秀,包括環境清潔乾淨,氣候四季分明,華人聚居比率高,文化豐富,又有哈佛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等世界聞名高校,自然對人才形成吸引力,大公司為獲最佳經營效果,跟著人才走,波士頓因此越來越多大生物製藥公司。
據悉,會議中有人提出了2009年的統計數據做佐證,指出波士頓的生物製藥業從業人員數目增長了4.5%,新澤西州的生物製藥業卻減少了20%。
至於中國辦理招才已數年,仍未取得令人滿意成績的原因,出席者認為,中國的研究水平和建造的園區水平還參差不齊,各省市建園區的房地產漂亮,但硬軟件都不如美國,包括儀器水平,人員智力,惡性循環,是問題之一。其次是中國目前招才以35到45歲的人為主要對象,但這批人多半有孩子正上中學、大學,舉家搬遷有太多生活及子女求學的顧慮問題,卓有成就的諾貝爾獎得主或學者,又不見得有實戰經驗。
當日參加圓桌討論會者包括在Agenus 公司任職的美中生物醫藥協會(CABA)董事長林世文,本身是律師的CABA會長張引,輝瑞公司高管丁元華,東北大學教授周昭暉,Ariad製藥公司王義漢,Eisai公司陳志宏,輝瑞公司萬昭奎, 鐵木(Ironwood)製藥喻向陽,CABA董事曹慶慶,哈佛大學Dana Farber癌症機構田澤,美中商務與文化交流中心總裁劉文等人。
波士顿生物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历史变迁、发展生态环境、发展趋势、人才流动、产业政策等进行座谈.
圖片說明:
王義漢(左一)、丁元華(左三)、鄭杰、林世文、張引等人是人才圓桌討論會的部份出席者。(菊子攝)
波城僑情座談 嘆簡體字在美已成大勢所趨
十數名以來自台灣者為主的大波士頓僑領,廿日在經文處、僑教中心舉辦的僑務工作座談會中,做報告,談提案,說得最多的是美國的中文教學使用簡體字已是大勢所趨,彌補之道或可從教學時強調文字起源,傳授部首辨識做起。
部份與會僑務工作人員建議僑委會將來發聘書之前,宜先仔細說明僑務職人員的責任、義務。僑務委員陳家驊並在會末建議,將來僑務職工作人員原則上每月開會一次,促進彼此瞭解,增加共識,才能發揮團結是力量的功效。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波士頓華僑文教服務中心上週末在僑教中心牛頓市會址舉辦僑務工作座談會。經文處長洪慧珠,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兩名僑務委員陳家驊、馬滌凡主持。
會中既有報告,也也提案討論,包括支持僑委會英文名稱改回Overseas Chinese Affaris Council,討論台灣開徵海外所得稅,談協助政府推展公眾外交、文教交流、台灣產業海外行銷等。
經文處處長洪慧珠指出,在釣魚台事件上,政府立場堅定,因為無論從歷史或國際法的角度來說,釣魚台都是「我們」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馬英九總統因此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呼籲中日台三邊對話,協商共同開發資源。政府也已在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報章上刊等廣告,留下記錄,確保日後的協商權力。她也指美國在釣魚台主權一節上,迄今保持中立。
關於入境美國免簽證一事,洪慧珠指出,十一月一日起,台灣就成為美國的第37個可免簽入境國,其中唯一的非邦交國。由於免簽證採對等互惠制,持美國護照入境台灣者,也從該日起可免簽停留九十天。相關細節可到經文處或外交部網站查閱。
僑務顧問游勝雄在會中共提出兩項議案。他表示,世界台商會已通過,將促請台灣財政部修改「最低稅負制海外所得申報條例」,把適用對象為在台設有戶籍,每年累計停留31天者須報稅的期限,改為91天,以符合現實情況。
蔣宗壬、莊紀華、石家孝、李小玲等出席者分別發言,認為在大多數人都不清楚該條例內容,以及實際適用對象等細節前,不宜貿然提案。
游勝雄另提議廢除軍公教退休金存款利息18%的做法。石家孝指該法案早已多次修訂,現法詳情待察。蔣宗壬認為,該案和僑民無關,僑委會也不可能干涉政府政策。
出席座談會眾人談到推展文教交流時,曾參與中文學校教學的李小玲、張鳳、馮文鸞、陳玉瑛等人,全都熱絡表示意見,也不約而同指出,中文學校及美國主流學校教簡體字已是大勢所趨,可以做的補救之道,或許是強調繁體字是中文字的源頭,藉由每個字是如何形成的故事,來引發學習中文者認識、學習繁體字之心,並鼓勵學生學書法等。
談及整合民間資源,打台灣品牌時,黃正杰稱許塔芙茨大學教授張重華的主動索取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要讓該校游泳池的萬國旗中不缺這一幅。僑務委員陳家驊則以越美援助處一移民珍惜旗幟,聲言他在世一日就掛旗一天的故事,強調能見度及旗幟的重要性。
與會眾人還談及開辦餐飲業協會,幫助華人創業,藉台灣美食等文化內涵來推銷台灣的軟實力等。
圖片說明:
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右起)、經文處長洪慧珠、僑務委員馬滌凡、陳家驊主持僑務工作座談會。(菊子攝)
僑務顧問游勝雄(右)在蔣宗壬(左)等僑務人員面前解釋他的提案。(菊子攝)
文化組華語文能力測驗逾百人應試
文化組表示,新英格蘭地區華語文能力測驗及兒童華語文能力測驗今年有五個考場,勒星頓中文學校是最大的考場,共有47名學生報考華語文能力測驗,其中入門級6名;基礎級24名;進階級9名;高階級5名;流利級3名。
兒童華語文能力測驗部分,萌芽級70名報考;成長級29名;茁壯級17名,共計116名報考,全校總計163名學生參與這2項華語文測驗。
今年華語文能力測驗特別增加「入門級」試測部分,包括原有測驗等級:基礎級、進階級、高階級及流利級等共5等級,測驗內容包括聽力及閱讀2項。另外,今年增加專為7至12歲學生設計的「兒童華語文能力測驗」試測,測驗等級分為萌芽級、成長級及茁壯級等3等級,測驗內容與華語文能力測驗相同,共測驗聽力及閱讀2項。
文化組指出,參加華語文能力測驗者可藉測驗瞭解自己的華語文能力及學習成效。通過測驗的證書,還是申請臺灣教育部「臺灣獎學金」的條件之一。旅居美國之僑生回臺灣就學,持有通過華語文能力測驗證書者,申請入讀各校系所,都更具優勢。
圖片說明:
2012年10月21日於勒星頓中文學校舉辦華語文能力測驗及兒童華語文能力測驗。勒星頓中文學校陳校長式儀(左後一)、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莊前會長紀華(左後二)、勒星頓中文學校陳教務主任美樺(左前一)、駐波士頓文化組黃組長薳玉(左前二)、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王會長月娥(右前一)、勒星頓中文學校龍老師宇(右前二)、勒星頓中文學校莊老師世民(右後)。
Warren助選團帝苑前舉牌
十一月六日的大選,距今只剩兩個禮拜,代表麻州的聯邦參議員席位之爭,熱度也開始升溫。
伊莉莎白沃倫(Elizabeth Warren)的亞裔競選團隊聽說布朗人馬廿日進華埠,動作迅速的也招集人馬,在帝苑大酒樓門外造勢,派發傳單、貼紙,籲請選民投沃倫一票。包括李素影、陳俊暉、呂嘉媚等許多人,都趕到華埠帝苑大酒樓前的華盛頓街兩旁,舉牌做對抗造勢。
沃倫陣營的亞裔社區聯絡專員吳弭表示,發起要求美國國會為曾經通過排華法案道歉的人,其實是民主黨籍的國會眾議員趙美心,以及曾任眾院議長的佩洛西(Nancy Pelosi)。通過這一法案,並不是布朗一個人的功勞。(圖與文:菊子)
星期一, 10月 22, 2012
華埠聚會謝布朗推動為排華法案道歉
包括波士頓劍虹體育會、台山同鄉聯誼會、華埠居民會、越南社區等參加活動者強調,這是場不分黨派的感謝聚會,不是競選活動,兩黨都有人出席。
華埠居民會共同主席余仕昂,父母來自台灣的共和黨籍牛頓市議員談繼欣,活動發起人余俊明,廿日晚也都在會中發言。余仕昂還要求布朗支持雙語選票,反社區安全法。談繼欣則提及她父母早年在新澤西州也參與推動要求美國國會為通過排華法案一事道歉,但當年的行動並未成功。
麻州亞裔共和黨協會黃鷹立會後表示,民主黨籍的愛德華甘迺迪(Ted Kennedy)和紐英崙地區的華人社區一直非常熟稔,但終其在生之年,都未推動美國國會就排華法案一事有任何表示,最終由布朗促成此事,讓人不得不稱讚布朗。
刻正競選連任的聯邦參議員布朗,廿日晚到會場後,逐桌握手,應出席民眾要求一一合影,待前述眾人發言後,才表白自己幸運,有機會成為提出「遺憾」議案的人。他表示自己當選為聯邦參議員後,才注意到華人在美曾遭遇那麼不公平的狀況,他希望自己能做一位全民參議員,並不只是某一黨派的參議員,因此提出這編號201的聯邦參議院議案。他希望自己將來有機會繼續為民眾提供更好的服務。布朗也在講話中提及,他曾經應邀訪問台灣,對美國以外的華人社區也有了點瞭解。
廿日晚的感謝聯邦參議員布朗會,由黃納斯擔任司儀,陳國華做翻譯。黃國威負責聯絡帝苑大酒樓東主黃官羨提供折價簡餐。
圖片說明:
劍虹體育會創辦人之一阮浩鑾(左)早在今年聯邦參議員布朗(Scott Brown)(右)初參加阮氏春宴時,彼此就已熟識。(菊子攝)
聯邦參議員布朗(Scott Brown)(中)自從當選後,多次應邀參加華埠聚會。他在其中一次聚會中和余文博(左)夫婦合影。(菊子攝)
王藐若(右起)、Betty Kim、黃鷹立、黃國威、黃官羨、黃納斯等人協助籌辦感謝聯邦參議員布朗聚會。(菊子攝)
紐英崙美東公安隊會長胡振勝這天特地把他祖父當年獲特准進入美國的珍貴的歷史文件帶到會場做見證。(菊子攝)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