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8月 26, 2014

太陽花衍生多個社運團體 島國前進要先修公投法

        台灣的“太陽花”運動還在發酵,大波士頓僑民,學子心緒仍受牽動。林飛帆,陳為廷等五名太陽花學生廿四日抵達波士頓舉行的兩場晤談會,再度形成熱潮,吸引將近三百人出席,探討可以為台灣的未來做什麼。
        從“反媒體壟斷聯盟”過渡到“太陽花運動”,如今和黃昌國,陳為廷等人組成“島國前進”的林飛帆,廿四日在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從下午四點半一直進行到將近八點的“撒種迎旭日---太陽花的蓄勢與動靜”晤談會中指出,“島國前進”目前的重點活動是“修訂公投法”。
            他在回應出席者提問時,坦言“換國旗,改國號”都不是當務之急。“島國前進”希望明年春天時能拿到十萬份連署書,再回到立法院施壓,要求修改憲法,廢除公投法第三十條所規定的“百分之五十投票率“,以及提案修憲需要十萬人連署等門檻,期以補充代議政治的不足,改變很多議題難以提交公投,付諸民意表决的現狀。
            林飛帆坦言,萬一”修訂公投法“的呼籲失敗了,未來會怎麼做,他也沒答案。
林飛帆、陳為廷、周馥儀、賴品妤和賴郁棻等五名學生,都是從今年三月十八日“太陽花運動”中的代表人物,在太陽花事件後,分別與其他同伴組成了「島國前進」,自我定位為左獨的「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等社會運動組織。此行是應北美洲台灣然教授協會(NAPTA)之邀,為該會年會發表演講後,再應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之邀,到舊金山、密西根、華府、波士頓、紐約等地巡迴演講,預計廿九日回台灣
其中的林飛帆因跳入社會運動,臺大政治碩士念了四年,迄今還未能完成畢業論文。周馥儀在修臺大歷史博士,陳為廷是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系本科生,賴品妤是臺北大學進修部法律系一年級學生,賴郁棻是清華中文系一年級學生。
台灣人公共事務會麻州分會的前任會長鍾佳君,現任會長張皓博透露,為因應本地台灣鄉親,本地學子的交通需求,前述五人在廿四日這天,分別到勒星頓鎮和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舉行了兩場晤談會。
據悉,由於老一輩和年輕一輩的成長背景,對台灣的社會環境認知頗不相同,兩場晤談會的討論重點有不小差異。
在勒星頓的那場晤談,許多出席者期許年輕人承擔起改革台灣重任。在哈佛這場,許多人希望聽進一步的解釋,問從體制內改革,可以做什麼,在海外的人能怎麼出力等。
在哈佛的這場晤談會中,林飛帆承認社會中有人批評他們反對很多議題,卻沒拿出對策,也沒有明確政治議程,但“太陽花運動”能造成他們始料未及的這種聲勢,讓他們認為那是一個個議題累積出來的能量,他們希望繼續為這股能量提供助力,請熱心的經濟學家,產業結構專家,來提出改革做法。
他們目前的困境是面對許多問題,拿不出答案,譬如他自己的理想是台灣應走向成為社會福利國家,但他本人還沒有做世界各國福利制度的充分相關研究,無法提出更實在的主張。他只能說明確反對台灣成為中國大陸那樣的國家。
會議主持之一的杜荷洲在會中指出,海外有不少人很想聽聽他們對“追求民主”和“追求獨立”是否可以劃上等號,和中國統一有什麼不好的想法。陳為廷認為,民主必須本土化,台灣在實質上是一個主權國家,其實也不必公投建國,但應該防止中國侵略,應設法參加國際組織,打開國際空間。
針對他們此行訪美,很多人問到的“在海外的台灣人能做些什麼”,林飛帆等人表示,可做五件事,包括成立組織,以壯大力量;參與當地政治活動,介紹台灣文化民俗;關注在海外和在台灣發生的議題,有何異同,把海外的好方法帶回台灣去;搜集關於自由貿易,國際關係,經濟發展,憲政改革等各方面的理論資源;參加“修訂公投法”的連署。
            部分出席者稱許這些學生在台灣,海外激發的關心台灣時勢,政情,社會心情,卻也對學生批評多於建議,訴求議題不斷增加,失去明確焦點,略表失望。一名年長出席者以幽默敘述強調,看人看事都要看長期,他將持續關注林飛帆等人的將來行動。         

圖片說明:

            台灣人公共事務會現任會長張皓博(左二起),前任會長鍾佳君,周馥儀、陳為廷,林飛帆,賴品妤,杜荷洲,賴郁棻等講者,主辦者會後合影。(菊子攝)

            部分出席者和林飛帆等講者合影。(菊子攝)

            台灣人公共事務會現任會長張皓博(左),以及杜荷洲是哈佛大學這場座談的主持人。(菊子攝)

            台灣人在大波士頓辦的活動,平時難得見到這麼多人出席。(菊子攝)

            撒種迎旭日”的太陽花座談,因燕京圖書館門還沒開,在草坪上先開始。(菊子攝)

            兩名主持人介紹五名講者。(菊子攝)

            杜荷洲身上穿的T恤,別的太陽花胸針,都是大波士頓在三月份支持太陽花運動時做的。(菊子攝)


            賴品妤做自我介紹。(菊子攝)

全美第一個 波士頓市加入國際城市數據委員會

波士頓市長馬丁華殊(Martin J. Walsh)昨(25)日宣佈,加入已有上海,倫敦,墨爾本,杜拜等十九個世界各國城市會員的國際城市數據委員會(World Council on City Data , 簡稱WCCD),將為研擬城市指標的國際標準攜手努力。
            波士頓市因此成為加入該會,作為創會夥伴之一的第一個美國城市。
            十九個會員城市包括阿曼(Amman),巴隆納(Barcelona),波哥大(
Bogota),布宜諾斯(Buenos Aires),杜拜(Dubai),瓜達拉哈拉(Guadalajara),越南的海防(Haiphong),赫爾辛基(Helsinki),約翰尼斯堡(Johannesburg),倫敦,馬卡蒂(Makati),麥加(Makkah),墨爾本(Melbourne),尼日利亞的明納(Minna), 鹿特丹(Rotterdam),聖保羅(Sao Paulo),上海,多倫多。
            國際城市數據委員會(WCCD)是今年五月在全球城市高峰會中成立的一個組織,以確保各城市間的城市測量標準化,有個一致,全面的協調平台。
            這一委員會將作為城市,國際組織,企業夥伴,以及學術機構在攜手打造更好,更適宜生活城市的全球學習合作樞紐,只在全球城市測量上打造一個開放數據平台,容許各城市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其進步過程。
            馬丁華殊表示,
WCCD會長暨執行長Patricia McCarney教授表示,該會很高興有波士頓市加入為創會城市之一。波士頓市將成為根據 ISO 37120 ,這國際城市認證標準所認證的第一批城市之一,也確認了波士頓市決心和世界上其他領先城市合作,開放城市數據, 做可持續發展。
            波士頓重建局的研究組將負責,並管理波士頓市參與WCCD的活動。
            波市府指出,WCCD的創建源起於為打造全球城市數據標準,已進行了七年的努力。第一個標準是今年五月份由位於日內瓦的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所公佈的ISO 37120
前述共20個城市承諾要根據ISO 37120標準定義及方法,訂定46個核心指數,包括經濟,教育,能源,環境,金融,緊急回應,政府等等。核心城市指數還可能包括失業率,完成高中教育學生比率,平均壽命等。
            波士頓重建局研究組將在八月底前,和其他城市一起,把該會所要求的各項波士頓市數據,交給WCCD。在WCCD審核數據,確認了各城市都遵守了所同意的方法及標準後,倫敦市長Boris Johnson將在十一月時召開WCCD會議。


Mayor Walsh Launches Expanded Small Business Permit and Licensing Assistance

Mayor Walsh Launches Expanded Small Business Permit and Licensing Assistance 

BOSTON-- Mayor Martin J. Walsh is taking another step to ensure that business owners and entrepreneurs are able to successfully start and grow businesses in Boston. Digital kiosks have been installed at several agencies across the city that will connect constituents within two business days to City of Boston business development specialists, trained to help small businesses navigate the complex permitting and licensing system, and connect them with resources and technical assistance.

“I am committed to making sure that small businesses throughout Boston are supported from concept to launch, including the highest level of customer support through the permitting process,” said Mayor Walsh.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efficiency and provide people with the information they need. These kiosks are just one small part of improving the technology behind a better, more user-friendly permitting process.”

The seven kiosks have been placed at the Inspectional Services Department at 1010 Massachusetts Avenue, the Consumer Affairs and Licensing Department, the Boston Licensing Board, the Department of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 and the Bosto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 at 1 City Hall Plaza, and the Boston Fire Department at 115 Southampton Street. The interface is also accessible online at http://businesshub.boston.gov/submitinquiry.

This reform is the latest improvement to Boston’s permitting and licensing system, led by Mayor Walsh’s interagency permitting team, which has been meeting regularly since February to improve the process, technology and tracking of permit applications citywide.

In August Mayor Walsh launched a joint effort with the Department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DoIT) and the Mayor’s Office of New Urban Mechanics (MONUM) to host the City’s first-ever Hubhacks Permitting Challenge. The civic-minded Hackathon kicked off a project to reinvent the City’s online permitting experienc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ways that Bostonians interact with the City of Boston, by reaching out to Boston’s tech community. 

In addition, Mayor Walsh recently announced the creation of a streamlined Zoning Board of Appeals (ZBA) process for small businesses and 1-2 family owner-occupied residential applications. A subcommittee of the Zoning Board of Appeals will meet bi-weekly on Thursday nights to hear zoning relief requests from small businesses and smaller residential projects. Previously, these meetings occurred less frequently, and these latest changes will aid small businesses and homeowners making renovations to their properties, by directing tailored attention to smaller projects and major developments.  

星期一, 8月 25, 2014

博士喜劇演員黃西 9/20, 21回紐約,波士頓演出

            It’s been a while since last time we communicated. For the past year I have been in China hosting a TV show while promoting American style standup comedy. This September, I will be doing a “Back to the USA!” standup comedy tour in Chinese in four US cities: LA, San Francisco, New York, and Boston. Details of the shows and ticketing information can be found on my websitewww.joewongcomedy.com
Please help me spread the word to whoever understands Chinese and hope to see you there!
Love you and many thanks!
Joe

亲爱的朋友们,
      好久没联系了,大家还好?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在中国。我主持了一档脱口秀求真类节目,并在中国推广美式脱口秀。而且尽管我身在中国,我一直在关注支持北美华人。我的《开什么国际玩笑》中文脱口秀北美巡演将于今年9月13日在洛杉矶,14日在三番,20,21日在纽约和波士顿火热开场。届时我会和大家分享过去一年在国内的见闻轶事,聊聊对两岸生活与文化的亲身体验, 和大家一起开怀大笑。票务及其它信息请登录黄西官网:www.joewongcomedy.com 中文演出的宣传途径较少,希望大家能帮我多做宣传。带上您的家人和朋友,我们剧场见!

Sincerly, Joe Wong

羅德島華協夏日野餐 兩州長候選人拜票

羅德島華人協會(RIACA)廿三日下午在羅傑威廉斯公園(Roger Williams)音樂廟堂(Temple of Music)舉行年度夏日燒烤野餐會,三、四百人歡聚一堂,玩遊戲,侃大山,品美食,晤政客,好不愜意。
            羅德島華人協會在熱心人士,路加基金會支持下,今年再為社區提供一場免費饗宴,不但準備了炒麵,叉燒,雞腿,茶葉蛋,熱狗,漢堡,瓶裝水等食物,西瓜這夏日不可缺少的水果,還動用了董事陳任卓的“亞洲燒烤(Asian Bistro)“餐廳廚房,由董事周華,章賢信,會長吳子平等人率同十幾名青年義工,照著餐廳提供的食譜,把叉燒肉,蛋黃,綠豆沙等餡料,包出四百多個美味可口粽子,帶到會場分發,讓攜老扶幼到會的民眾吃得開心極了。
            當天到會的人,有定居多年的老華僑,剛安家落戶的年輕人,初來乍到的留學生,彼此或者早已熟識,或者素未謀面,這天倘佯在藍天白雲,綠草如茵,有著圓柱,古希臘風味音樂廟堂的寬廣空間前,穿梭走動的和舊識聊天,和新友認識,看小朋友們玩綁腿跑,拔河,比賽吃西瓜等遊戲,都笑得非常開懷。
羅德島華人協會董事們,除了孫琰正為參選東格林威治市學校委員忙著拜票,楊慶,黃樺人在外地,不刻出席外,包括萬寅生,王曉元,羅春松,才旭,饒斌,陳任卓,嚴英,Nancy,葉超等人,這天全在現場分頭招呼,從鋪桌子,擺食物,切西瓜,打菜,發票,收拾,忙得不可開交。曾任董事的陳和棟也幫忙接待到會的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新到任僑務領事。
正在競選羅德島州州長的克蘭斯頓市(Cranston)市市長,曾任羅德島華人協會會長的馮偉杰,這天也當然出席,順道拜票,提醒華裔選民們,九月九日的初選,主要是民主,共和兩黨的黨派初選,但是未登記黨派的民眾,只要登記成為選民了,都可以投票,而且可以任意選擇拿民主黨,或者共和黨的選票來投票。他籲請共和黨選民及未登記黨派者,都能在九月九日時投他一票,讓他有機會把自己振興克蘭斯頓市經濟的經驗,擴大到整個羅德島州去。
羅德島州的另一名州長候選人,曾任美國教育部外語教育及國際事務副秘書長,現為律師的克萊佩爾(Clay Pell ),這天下午兩點多,也在溜冰界名人妻子關穎珊陪同下,趕到會場拜票,以他帶有口音,還算流利的中文,和對他都很好奇的民眾打招呼。
            羅島華協董事會在會末提醒社區大眾,九月六日(週六),該會將與羅德黑石谷旅遊協會等機構合辦本年度的龍舟賽台灣日活動,八月三十日截止報名參賽,每隊報名費950元,第一名可獲獎金一萬元。

圖片說明:

            羅德島華人協會的董事們,右起,陳任卓,王曉元,吳子平,周華,葉超,萬寅生,才旭,羅春松,章賢信等人,都為曾任該會會長的馮偉杰(左六)競選羅德島州州長打氣。(菊子攝)

            羅島華協董事嚴英(右二)這天負責發粽子。(菊子攝)


            馮偉杰(左一)在音樂廟堂前,提醒未登記黨派的選民,在黨派初選中也可投票。(菊子攝)

去年補選 今年競選 Katherine Clark 再選聯邦眾議員

轄區包括摩頓市(Malden)的聯邦參議員凱瑟琳克拉克(Katherine Marlea Clark)23日在Franny餐廳舉行咖啡時間,聽取選民意見。
凱瑟琳克拉克原本是麻州參議員,在聯邦眾議員馬基(Ed Markey)經由特別選舉,順利遞補升任美國國務卿的克里( John Kerry),成為聯邦參議員後,凱瑟琳克拉克在接著的特別選舉中,遞補馬基原本的席位,成為第五區聯邦眾議員。
由於凱薩琳克拉克是經由特別選舉當上聯邦眾議員,她的第一個任期,是遞補馬基遺留的任期,也因此儘管去年十二月才上任,今年又得再參選。
由於麻州有黨派初選制,民主黨在凱薩琳克拉克之外,另有醫師Sheldon Schwartz參選, 麻州第五區聯邦參議員席位因此得在九月九日半初選,又由於共和黨今年並無人出面角逐這一席位,九月九日獲勝者,將鐵定當選。
由於Sheldon Schwartz並無知名度,之前從未參選公職。坊間一般認為,如無意外,凱瑟琳克拉克再度當選。
1963年七月十七日出生的凱瑟琳克拉克住在Melrose,在2008年到2011年間,一直都是麻州眾議員,2011年當選為麻州參議員,接著由於馬基的緣故,在短短三年間連跳兩級,成為麻州聯邦眾議員。
過去這些年間,她在麻州眾議員,麻州參議員任內,已和摩頓市華裔民眾建立起關係,和羅祖德,林猷康,以及如今是摩頓市市長的葛帝生都建立起良好關係。
            麻州今年將選舉九名聯邦眾議員,其中六個區無共和黨人參選,包括轄區包括波士頓市的卡普阿諾(Michael Capuano),轄區包括昆士市的林奇(Stephen Lynch),以及郊區華人已有接觸的約瑟夫甘迺迪(,Joseph Kennedy)等,共有五名民主黨在位者無競爭對手。熟悉選舉者指出,麻州是全美各州最難登上聯邦議員初選選票上的一個州,參選者必須拿到2000個有效選民簽名,才能符合名列選票資格。
            一個追蹤候選人籌款記錄的網站指出,凱薩琳克拉克共籌得二百零一萬餘元。馬基共籌得一千七百餘萬元。

圖片說明:


            右起,羅祖德,摩頓市消防局長John Colangeli市長葛帝生(Gary Christenson),警察局長Kevin Molis林猷康等人來為聯邦眾議員凱薩琳克拉克(左三)的和選民見面助陣,並邀請她九月廿日參加摩頓市的首屆龍舟節。(菊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