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市府表示,市內約有6000名四歲大兒童,估計到2030年時會增加到8000名。目前約有三分之一,也就是大約2200名四歲大兒童,就讀波士頓公校名聞全國的學前班(pre-kindergarten, k1)。約有25%的波市四歲大兒童,未就讀學前班。波市長馬丁華殊的2015會計年度預算,為四歲大兒童增加了100個學位。
波市府六日宣布的普及學前教育咨詢委員會,共有27名成員,其中只有曾任昆士小學校長的李素影(右)是華人。(圖與文:菊子)
人生一定要有的八個朋友: 推手(Builder)、 支柱(Champion)、 同好(Collaborator)、 夥伴(Companion)、 中介(Connector)、 開心果(Energizer)、 開路者(Mind Opener)、 導師(Navigator)。 chutze@bostonorange.com ******************* All rights of articles and photos on this website are reserved.
網頁
- 大波士頓時事新聞
- ACDC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
- 包氏文藝中心 Four Ways to Celebrate the Year of the Snake
- 波士頓亞美電影節/波士頓台灣電影節
- 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華美福利會/華埠社區聯盟/ 華人醫務中心/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 華夏文化協會
- AAC TAP CACAB NAAAP AARW AAWPI ASPIRE AWH WANG YMCA QARI
- Plays - Huntington, Boston Lyric, Company One
- 音樂 - 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 3/1 周穎、張薇聰
- 商會 - ACE Nextgen, 128 Cute, OCEAN, TCCNE, TCCYNE,波克萊台商會,波士頓華商會,波士頓亞裔房東會
- 創業 - Startup Boston
- 博物館 - Guggenheim
- Greentown Labs newsletter /MIT ClimateTech
- 生物醫藥 - BTBA/SAPANE/CABA
- BIOVision/ Boston MedTech / Mass Life Sciences
- Mass BIO / LaunchBIO
- 麻州州長動態 -
- 波士頓市、昆士市,摩頓市、羅爾市
- 波士頓移民進步辦公室通訊/ Office of Women's Advancement/ Community Preservation Act
- Boston City Councilor's updates
- 馬惠美 - 麻州眾議員
- 大學沙龍 第228期 吳思-中國市場與產權的構造與邏輯 3/1
星期四, 5月 08, 2014
波市長成立學前教育諮委會 李素影獲邀為委員
Suffolk地方檢察官促請華裔青少年加入顧問委員會
薩福克(Sufflok)郡地方檢察官康雷(Daniel F. Conley)昨(七)日發表成立“青年顧問會(Youth Advisory Council)”聲明,籲請該郡青少年在五月廿三日前,申請成為21名委員之一。
康雷為落實該顧問會委員組成包括各族裔,昨日還特地發信給三家華文媒體,希望華埠也有高中二,三年級以上的青少年申請。
康雷表示,今時今日的年輕人,比以往聰明,複雜得多,很有意見,只要大人肯聽,他們也很願意分享看法。
康雷的辦公司希望從波士頓,鵲喜(Chelsea),瑞維爾(Revere),溫卓普(Winthrop)等城市,尋覓有理想,自動自發的青少年參加。同時他們也希望這些青少年的組成,能在族裔,反應社會經濟背景,生活經驗上,反映出薩福克郡的面貌,
青年顧問會將和康雷,他的資深員工,以及成人義工等人定期見面,一起找出重要的議題,提政策建議,並在議員們訂立法案時作證。
該顧問會的重點將放在槍支暴力,約會暴力,以及濫用毒品等方面,但也鼓勵加入該會的學生們,探討其他議題。
康雷表示,檢察官辦公室做的工作,不只是起訴犯罪者而已。他們希望向青少年展示該辦公室在制定政策上所扮演的角色。
有意申請加入顧問會者,可上網下載表格
http://wp.me/pKHdm-1Vw,或發電郵給立法主任 Fatima
Breton, Fatima.Breton@massmail.state.ma.us。
聯邦儲備銀行波士頓分行將裁員160人
聯邦儲備銀行(The Federal Reserve Bank)波士頓分行,將在未來三到四年間,刪減15%員工。這將是該機構十年以來最大規模的裁員行動。
該行上週通知一整個小組的160名員工,因為該行一重要客戶,美國財政部,要縮減開支,他們的工作將被刪除。
美國財政部為了在未來十年中節省一億一千七百萬元的納稅人款項,整合了目前分散由包括波士頓等十家區域儲備銀行所經辦的銀行服務。
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發言人Thomas Lavelle表示,這些服務,未來將由堪薩斯市,聖路易市,克利夫蘭,以及紐約等四家區域銀行提供。聯邦儲備銀行總共有12個區域分行。
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上一次大幅裁員是本世紀初的事。那時,中央銀行把處理紙張支票的辦公室數目,從54個縮減到全國只有一個。
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僱用有1075人。該行在取消可贖回貸款權,困窘社區,失業等議題上,扮演規範銀行,指導政策角色,但也向財政部提供傳統的銀行服務。
星期三, 5月 07, 2014
麻州牛頓市亞美傳統月慶祝今晚(5/7)揭幕
牛頓社區的驕傲(Newton Community Pride)與牛頓市政府,以及多個不牟利組織合作,將在五月的14, 15, 21, 22日這四天,舉辦首屆亞洲文化傳統和電影節,以誌記五月份為美國亞太裔傳統月。

訂於前述四日,每晚七點半,在西牛頓電影院(West
Newton Cinema, 1296 Washington St, West Newton)放映的四部影片,全為能夠展現亞裔風情,有教育意義的英文獲獎片。高中以下學生可索取免費門票入場,並參加有獎徵文比賽。大學生優惠票每張$8,全套4張票$24。其它票價為每張$10,全套4張折扣價$32。每部影片映畢後,將有人主持觀眾問答討論。查詢詳情或購票,可上網http://www.newtoncommunitypride.org,或亞美工商文化教育聯誼會趙磊(617) 610-2061,電郵地址為AABeaconOrg@gmail.com。
將放映的影片及日期,依序為
5/14,談印度文化及烹飪的《Today's Special (今天的特價餐)
》, 1 小時39 分鐘;5/15,描述日本女子學柔道的《Mrs. Judo: Be Strong, Be Gentle, Be Beautiful(柔道太太: 堅強,溫和, 美麗)》,
66分鐘;5/21,結合實況拍攝與動畫技術,以移民家庭兩代人與異族通婚史為背景,從多角度探討亞裔,以及第二代混血亞裔所面對挑戰的紀錄片,《One
Big Hapa Family(一個大混血家庭)》 85分鐘;5/22,描述加州長大、哈佛畢業的林書豪兩年前在美國掀起“林來瘋”熱潮的紀錄片,《Linsanity (林書豪旋風)》60 分鐘。
牛頓市政府地址為 1000 Commonwealth Ave., Newton, MA。
波士頓市長親臨舉鏟 綠路一號正式破土動工
右起,新波士頓基金的Kirk A. Sykes,Sean Sacks,麻州交通廳(MassDOT)廳長 戴維斯(Richard Davey),陳潔瑩,Jerome L. Rappaport,波士頓市長馬丁華殊( Martin Walsh),李保華等人舉鏟,象徵式破土。(周菊子攝) |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 波士頓華埠內,可負擔住宅數量僅次於大同村的“綠路一號”,昨(六)日在波士頓市長馬丁華殊(Martin Walsh),麻州交通廳(MassDOT)廳長戴維斯(Richard Davey)等政要雲集,逾百名相關人士出席的盛況中,象徵性的動鏟破土。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董事等人舉鏟。左一為曹育倫,左四東方銀行副總裁陳咏梅, 左六為李保華,右起為,Terry Kwan,陳潔瑩,陳光耀,王英健,張黃玉鶯等人。 (周菊子攝) |
原名24號地段的“綠路一號(One Greenway)“,歷經十年籌備,早已於去年底施工,但礙於天候不佳,市長改選等諸多因素,直到開挖七個月之後的昨日,才正式舉行破土典禮。
“綠路一號”由亞美社區發展協會(ACDC)和新波士頓基金(New Boston Fund)合作開發,總共要建造363個住宅單位,分“北樓”,“南樓”兩期工程進行,中間夾著一個占地約一畝的公共空間,另有135個停車位,約8500平方尺的零售店面。乞臣街與阿爾巴尼街也將有一條新的人行道連接。
綠路一號第一期工程的高樓部分,骨架已高聳入雲。(周菊子攝) |
目前正在施工中,預定明年六月竣工的是鄰接尼倫街(Kneeland),乞臣街(Hudson),全為出租單位的“北樓”。在“北樓”的312個單位中,有217個市價單位,所有權屬於新波士頓基金,將交由Bozzuto公司管理。其餘95個單位為可負擔住宅,將屬於亞美社區發展協會,預定由馬龍尼(Maloney)公司管理。
“南樓”部分,將為供出售的51戶可負擔共有公寓(condominium)。
供出租及出售的單位加起來,“綠路一號”將總共有146個可負擔住宅。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董事長李保華表示,這天對那些和他一樣,當年住在乞臣街三層樓高排屋的人來說,是個非常特別的日子。1950年時,政府徵地建高速公路,他們這些小民,無力反抗,如今社區呼籲,政府支持,人民聲音更壯大,終於把乞臣街爭取了回來。他希望在政府支持下,能有更多這樣的土地發展項目,在波士頓華埠發生。
“綠路一號”當年是在林志琰擔任亞美社區發展協會行政主任時, 開始推動的土地發展項目。(周菊子攝) |
波士頓市長馬丁華殊表示,上個月他在波士頓商會的早餐會上就已經強調,波士頓市今後的發展方向是要包容,國際化,創新。“綠路一號”這樣的綜合用途土地發展,就是各方合作有成的最佳範例。他也列舉波市鄰里發展局局長狄倫(Sheila
Dillon),波士頓重建局(BRA)代理局長Brian
Golden等人的名字,強調可負擔住宅是他任內的優先要務。
昨日出席盛典著逾百人。(周菊子攝) |
麻州交通廳(MassDOT)廳長戴維斯(Richard Davey)指“綠路一號”代表著該局的努力方向,“提升社區(lifting the community)“。
昨日出席致詞的人很多,新波士頓基金榮譽主席Jerome
L. Rappaport的發言,尤其引人矚目。他透露,65年前,他和夥伴合作,承做了安良工商會大樓的建造,設計。如今該大樓舊日面貌不復,他希望“綠路一號”可以代替成為波士頓華埠持續性的象徵。
Jerome L. Rappaport還指出,他在這行工作那麼久,從沒做過一宗土地發展案,像“綠路一號”般的地塊那麼小,卻那麼複雜,牽涉那麼多機關、單位,連國防部都要過問。要不是經辦這一發展案,他還從來不知道,土地發展融資,可以有這麼多可能方法與來源。
負責“綠路一號”發展的新波士頓基金副總裁Sean
Sack透露,該發展計劃共有五家機構提供貸款,三家機構以產權(equity)提供融資,加上其他的州,市政府等各單位,加起來有不下20個不同資金來源。
根據發展商提供的資料,綠路一號的146個可負擔住宅單位,獲得了麻州交通廳(MassDOT),麻州住宅及社區發展(DHCD),波士頓鄰里發展局(DND),以及清除污染土壤用的“棕土基金(Brown Field)“等支持。
麻州參議員安東尼比楚塞利(Anthony Petrucelli),麻州眾議員麥家威(Aaron Michlewitz),波士頓市議會議長林乃肯(Bill
Linehan),昨日都出席與盛。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行政主任陳潔瑩當眾特地感謝波市鄰里發展局局長狄倫(Sheila
Dillon)對華埠的愛護。
美中生物醫藥楊志勇接會長 MIT教授羅聞全提大型治癌基金構想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CABA)工作人員與講者合影。(周菊子攝) |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CABA)三日在波士頓希爾頓逸林酒店(DoubleTree)舉辦年會,探討“生物醫藥產業,下一個十年”,頒獎表揚工作人員,宣佈喻向陽卸任,楊志勇接任會長,曲芸獲選為候任會長。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董事長林世文(右)主持會長交接。喻向陽(左)卸任,楊志勇 (中)接任。(周菊子攝) |
2012年獲時代雜誌選為一百大年度人物之一的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金融教授羅聞全,當天應邀做CABA年會晚宴的主講人。他以“分而治之:孤立化所有疾病(Divide and Conquer: Orphanizing All
Diseases)”為題,提出大膽構想,要籲請一千萬人,每人投資三千元的籌三百億元,成立“治癒癌症”大型基金,來提高生物醫療界藥物研發效率。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新會長楊志勇(右)感謝羅聞全(左)教授擔任講者。(周菊子攝) |
羅聞全的構想,旨在商業化生物醫藥研發的融資渠道,以舉債,取代產權(equity)方式,舒緩醫療研發取得資金漸趨困難現象,甚至進而改變醫藥昂貴的社會現實。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董事長林世文(右)感謝Concert製藥公司執行長董羅傑 (譯音,Roger Tung)擔任該會顧問。(周菊子攝) |
1984年取得哈佛大學經濟博士學位,20多年前已成為麻省理工學院終生教授,並於2004年當選為台灣中央研究院最年輕院士,在MIT創辦了金融工程實驗室的羅聞全, 早已被譽為金融工程學領袖,對沖基金研究泰斗,以及最早把神經科學,進化和計量經濟學結合在一起來研究金融的經濟學家。
三日晚,他在CABA年會晚宴中指出,製藥業目前面對著很嚴重的投資問題,處於以20億元做為期十年投資,一旦投資成功,藉著十年專利,享有20億元利潤,但成功機率僅約為5%狀況。因成功率太小,投資額過鉅,近年來投資進生物醫藥夜的風險投資公司,數量大為減少。以Huggett, NBT的2013年五月統計為據,美國投資進醫藥業的創投公司,從2008年的201家,銳減至2012年的136家,歐洲從105家跌至68家,同期全球總量從309家降到196家。
但根據醫藥界的統計,醫治少數人所罹患病症的“孤兒藥”,卻有遠為理想的投資報酬率,年銷量也能達到一億至五億元的規模。在目前全美約有二千五百萬人染患約7000種罕見疾病,總市場規模達到900億的情況下,針對罕見病做大型投資,同時研發150個醫藥項目,理論上可獲得10-20%的投資回報。
羅聞全與同事已于2012年,2013年分別在“自然(Nature)”,“今日藥物研發”等期刊上發表了相關論文。三日晚,他呼籲座中的生物醫藥業專家,研究,支持這一理論。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今年的年會,還邀得Concert製藥公司執行長董羅傑(譯音,Roger Tung),NeoBioLabs執行長朱鵬程,Dicema 執行長Douglas Fambrough, ArQule首席科學家Tom Chan,輝瑞(Pfizer)製藥全球研究發展外部研究方案主任Min Zhong,Cubist製藥智財權法律顧問主任顧鴻生,Choate Hall & Stewart律師樓合夥人陳昉莉,Johnson & Johnson創新中心的波士頓負責人Robert Urban,東北大學企業的藥物尋覓負責人Tomi Sawyer,DFCI研究負責人Jessie English等約15名學者,業界專家,探討四個領域課題,包括討論小分子, 大分子, 多聚環,RNAi及其他新興科技在未來醫學中的應用; 報告學術界與醫藥工業界的合作方式及新興的商業模式;研究影響首次公開募股成敗的重要因素;探討中國的合作研究機構是否對外界失去吸引力?該如何撥雲見日等。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當晚頒發2014年度創新獎表揚董羅傑,羅聞全兩人,令頒頒義工獎表揚該會工作人員,包括金昱彤,王志剛,朱振東,李浩等。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