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4月 05, 2012

波市公校生籌款二千八捐助北京浦公英



      波士頓公立學校五名學生和波士頓拉丁學校中華文化聯誼會合作,上週末在波士頓公校總部大樓會議室,為北京蒲公英學校募款,得一千四百廿二美元,將經由世界教育(www.worlded.org,全數交。
一位匿名熱心人士,昨()日發電郵通知波市公校中文項目專員汪剛柳,將比照學生們所募全額,再捐款一筆。
北京蒲公英學校因為這五名波士頓公校學生的善舉,將共可得善款二千八百四十四元。
這五名波士頓公校學生,去年暑假參加了美國提倡留學項目(Americans Promoting Study Abroad ,簡稱APSA)所辦,為期六週的北京暑期漢語夏令營,和波士頓拉丁學校、拉丁學院、奧布萊恩數學理科高中、思諾頓國際高中和昆士中學等來自五所不同學校的學生們,在上課、遊覽北京景點,參觀工廠、農村、公司,拜會美國大使館、中國外交部等活動之外,還到蒲公英學校住了幾天,與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
這些學生們在浸淫式的學習漢語之中,瞭解到蒲公英學校是為那些從農村遷徙進城市,卻因沒有城市戶口,無法進入公立學校的貧下農民工子女所辦的學校,教學資源十分匱乏,回波士頓後,決定籌款濟助該校,聊以回報浦公英學校學生在他們訪問北京期間的熱情接待。
      普源(Primary Source)的資深活動部部長Peter Gilmartin,當天應邀講談他在北京的工作生活經歷,和蒲公英學校合作的體會,並介紹中國流民工人對中國現代化發展的貢獻,流民工子女就學困難等等社會現象與問題。他稱讚蒲公英學校幫助中國社會最底層的孩子,也表揚發揮國際主義精神,自動自發為中國流民工子弟就學募捐的這些美國中學生。
      當天出席活動者,大多數是波士頓公立學校的學生、老師,朋友、家人。學生們在幻燈片演示圖文外,還準備了極其精彩的文藝表演,包括學生自己表演“洋說唱”、歌舞、笛子獨奏等。波士頓地區著名二胡演奏家林湛濤也特意趕來助陣,不但演奏了一曲「草原賽馬」,還現場展示了楊式太極拳的幾個招式。
      學生們還在會場中當小老師,教出席觀眾做中國摺紙,打太極拳,品嘗煎餃、炒飯、川味涼麵等美食,以及學生自己烘烤的紙杯小蛋糕。
      會中一名不願透露姓名,但熱心協助募捐的女士表示,成立於2005年的蒲公英學校,為北京的外來民工子女,提供價廉質優的中學教育。學生一律在校住讀。學校經費來源主要依靠國際上和國內的社會募捐,每年依靠數千名義工幫助學校的管理和運作。2006年起,她全家開始通過非營利組織http://www.hopescholarshipfund.org為蒲公英學校募捐。她希望波士頓的熱心人士,能藉此契機,一起幫助蒲公英學校的孩子們。
      
照片說明:

左起,波士頓拉丁中華文化聯誼會的黃綠、二胡演奏家林湛濤、波士頓公校世界語資深主任林遊嵐、波士頓拉丁中華文化聯誼會孫林、普源活動部長Peter Gilmartin(圖由汪剛柳提供)

左起,
Mirtangelis Pena(Snowden)、羅嘉恩(Cindy Luo,拉丁學院)、黎努(Nhu Le,波士頓拉丁)Lisa Hy(昆士中學),包倚華(Patrick Powell,奧布萊恩學校)等學生和波士頓拉丁中華文化聯誼會的黃綠合影。(圖由汪剛柳提供)

星期三, 4月 04, 2012

放眼昆士將辦培訓 邀社區人參與製作


昆市市長亞裔顧問委員會月例會,四月二日晚起,改為每月第一個星期一晚上舉行。該會呼籲熱心者參與製作「放眼昆士」節目,幫助昆市亞裔居民豐富生活、更瞭解市內公共事務。
            昆市市長亞裔顧問委員會共同主席黃永康與召集人邱潔芳,二日晚在「放眼昆士」的現場直播節目製作結束後,就地召開月會,說明每月第一個週一的原定開會時間,撞上太多節慶放假時間,為避免熱心出席會議者還得犧牲放假時間,從四月二日起的月例會,改為每月第一個週一晚上八點舉行。
            「放眼昆士」的播映時間,保持不變,仍為每月第一及第三個星期一晚上7點到8點,在昆市社區電視(QATV)第八頻道播放。
            當晚出席會議者在邱潔芳主持下,討論未來的節目製播更動。邱潔芳指出,為使節目內容、人手資源更豐富,該會已情商昆市社區電視台提供錄影室節目製播培訓。有意接受培訓者可向該會索取申請表,預計共六堂課,包括錄影室導播台、攝影機、燈光、音效等各種儀器的基本使用訓練。昆市社區電視台也提供戶外用攝影機的使用培訓。
            昆市社區電視台工作人員Bill Earley表示,「放眼昆士」製播兩年來,已成為不少華裔市民以母語獲悉市政資訊的管道。他的鄰居就常和他談起這一節目。
邱潔芳表示,「放眼昆士」目前以粵語、國語各半小時的方式製作,內容包括主持人與來賓輕鬆對談,藉以帶出昆市內的地方新聞、市政建設、法令規定,以及美國社會萬象,機智問答等,一來幫助亞裔市民更瞭解與各人生活習習相關的市政資訊,二來也給當地亞裔居更貼近各人所居住地區的娛樂。
            今年六月起,「放眼昆士」將鼓勵參與節目製作者,發揮各人的想像力,自行構思、製作、「認播」節目片段。
二日晚出席會議者包括黃永康、邱潔芳、余珊珊、譚兆斌、池元山、鄧惠之、陳梓魁、岑敏兒、George Knasas等多人。
查詢昆市亞顧會、放眼昆士節目詳情,可洽邱潔芳(617)376-1298,或byau@quincyma.gov

圖片說明:

            左起,鄧惠之、岑敏兒、池元山、余珊珊、Bill EarleyGeorge Knasas、陳梓魁、黃永康、邱潔芳、譚兆斌、徐婉容等人為「放眼昆士」商討未來內容。(菊子攝)

紐英崙客家鄉親探看拉斯維加斯地產


紐英崙客家鄉親會上週末下午,在華僑文教中心舉辦「尋找投資房地產金母雞」座談會,主講人大談拉斯維加斯房地產機會大好。
      座談會由紐英崙客家鄉親會會長曾秀梅的夫婿許炳煌主持,遠從拉斯維加斯來的地產經紀吳建興(Ramon Wu)主講。出席者人數不多,但包括新英格蘭台灣商會歷任會長,王本仁、蔡坤喜、胡美惠,以及紐英崙客家鄉親會的首任會長林岱等人。
      許炳煌以他個人的房地產投資經驗指出,在外州買投資用房地產,最好買已經整修,過戶後可立刻出租,馬上可得收入的房子。如果是做長期投資打算,只要進場的時機正確,賺錢自然可期。他以前先後在洛杉磯、休士頓、奧蘭多等地都買過房子,為將來退休做準備,也因此並未特意挑選管理經紀,以致在投資過程中,未搶到產生「金雞蛋」的時機。
      許炳煌表示,他本人在大波士頓的CHESTNUT HILL地區,曾經五次連續動作的買屋、修屋、住屋、賣屋。但當時正好房屋價位低,他才有機會這樣做。倒是現在拉斯維加斯有不少價格廉宜的房地產,即使是手邊沒現金的人,都可以趁著現在房屋淨值貸款利率低至約3%的時機,利用各人自住房屋的淨值來貸款,取得到拉斯維加斯買投資房的資金。
      經許炳煌邀約來訪,目前在拉斯維加斯做「信和(O’Harmony)」公司房地產經紀及物業管理經理的吳建興(Ramon Wu),在會中高言已連跌五年的拉斯維加斯地產景氣已漸回升,儘管區內待售物業數目,截至2011年十二月底止,已大減至19250戶,現在進場還不太遲。部份物業的價格,低至四、五萬元一戶公寓,七、八萬元一戶單家庭屋,每月租金收入可分別有五百元、一千二、三百元。
      吳建興(Ramon Wu)表示,現在銀行付給定期存款的利息,只有1%左右,但在拉斯維加斯買房子,租金收入累積出來的年回報率,卻可達8%左右,同時在拉斯維加斯買房地產,物業稅只有1%左右,當地沒有州稅,人口雖只二百萬,遊客卻每年高達四千萬之譜,一年有二百個以上的世界級展覽會等,整體來看仍是個穩定的市場,唯一要注意的是宜在西北部好區選購房產,須聘請有經驗、牌照,讓人信得過的物業管理者。
      當天出席者提出不少問題,包括聽說拉斯維加斯的水源將枯,地底有核廢料,化學污染,以及遇上房客不交房租時該怎麼辦等問題。來自台灣的吳建興(Ramon Wu)都一一回答,並建議座中眾人親自到拉斯維加斯看房子。
      許炳煌會後表示,將搜尋三天兩夜(四百元以內)亷價機票遊,組織參訪團。查詢詳情可洽許炳煌(617)553-0388

圖片說明:

      紐英崙客家鄉親會會長曾秀梅()、許炳煌()夫婦和主講者Ramon Wu()(菊子攝)

何少華獲Pirandello Lyceum主席獎



以宏揚義大利文化為宗旨的皮蘭德婁學苑(The Pirandello Lyceum),上週末頒發第27屆最佳精神及行為獎(Migliori in Mens et Gesta)。昆士小學校長何少華榮獲主席獎。
皮蘭德婁學苑(The Pirandello Lyceum)今年在東波士頓的凱悅酒店(Hyatt Harborside Hotel),頒獎表揚八名在法律、公共服務、企業、行政管理、教育、慈善、社區服務、教育等專業上,對美國社會有傑出貢獻的義大利裔美國人。其中只有獲主席獎的何少華並非義大後裔。
皮蘭德婁學苑(The Pirandello Lyceum)這一名稱取自1934年的義大利裔諾貝爾文學獎得主Luigi Pirandello
根據來自該學苑及昆士小學的資料,何少華雖然是在香港出生、長大,但他完成初中教育後,前往義大利進修四年,學習了義大利文化及語言,並結識了來自泰、韓、奈及利亞、愛爾蘭、荷蘭、澳州、阿根廷等許多不同族裔及國家人士,養成寬闊世界觀,也懂得了欣賞及尊重多元文化。
何少華其後來到波士頓,進東北大學,取得經濟學士及碩士學位,當上中文雙語老師,從此獻身教育,一路拓展才幹、經驗,並獲聘為東波士頓的楷德小學(Curtis Guild School)校長。
在擔任楷德小學校長期間,何少華應用他的義大利文能力,以及他對義大利文化的愛好,和東波士頓社區建立出深厚關係,贏得當地社區的尊重。
應波士頓公校系統安排,調任昆士小學校長後,何少華仍以其早年所受義大利文化影響,和波士頓音樂學院、波士頓社區音樂中心、波士頓大學,以及波士頓歌劇院(Boston Lyric Opera)等機構合作,推動校內的音樂項目。
何少華表示,義大利人的重視家庭等文化傳統,和華人很相似,他很榮幸能獲得義大利裔社區的認可,將繼續在促進跨文化溝通上為社區服務。

圖片說明:

            (從左至右, 上排)Nicolas Minutillo, Pam Knight, 何少華、司徒玉英、 Amanda Alexis, Patricia Brown, Charlotte Martin,以及(從左至右,下排 )Panos Demeter, Sara Demeter, Catherine Riede, Joanne Moreira, Mary Hamilton, Graciela Briceno等人。(圖由昆士小學提供)

            (從左至右,上排)Vivian Chu, Joanne McKenna, Mee Wong, Constance Lee, 何少華 Agnes Wong, Linda Chu-Mei,以及(從左至右,下排)Maria D’Itria、馮甄若素、伍綺玲、 Mimi Fong, Stephen Wu, Kitty Yip 等人。(圖由昆士小學提供)

星期二, 4月 03, 2012

「乘著光影旅行」帶觀眾遊名片看大導


文建會所屬的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和哈佛大學東亞文明系合作,四月一、二兩日在費正清中心放映台灣製作的記錄片,「乘著光影旅行」及「雲的那端」,仿如既述說台灣的文化成就,也傳遞台灣已非常國際化的訊息。
      一日晚放映的是姜秀瓊及關本良兩名年輕導演的「乘著光影旅行」。哈佛東亞文明系教授王德威做引言人,費正清中心博士生錢穎在問答時間中,以流暢的中英文為姜秀瓊做翻譯。
      「乘著光影旅行」以獲得第12屆國家文藝獎的攝影師李屏賓為主題,從台灣九份、香港九龍半島、新疆酒泉、日本東京、再到挪威奧斯陸,一路追蹤他為追求對電影、光影的愛好,與家人聚少離多的生活與心情,也點出他雕琢光影,使「策馬入林」、「童年往事」、「戀戀風塵」、「戲夢人生」、「女人四十」、「花樣年華」、「千禧曼波」、「太陽照常升起」、「挪威的森林」等等許多影片奪得影展最佳攝影獎的成績,全是電影人以幾百、幾千分鐘換一分鐘的心血成績。
       講國語的姜秀瓊和講廣東話的關本良,為這部記錄片,花了三年時間,訪問了李屏賓的母親、兒子,以及侯孝賢、姜文、王家衛、張艾嘉、舒淇等著名導演員,法國、日本的導演及工作人員。兩名導演也各以廣東話及國語做片中旁白,抒發拍片者的觀察與感想。
       當晚的觀眾,一方面為能在短短八、九十分鐘內看到那麼多知名電影人物,以及知名大片段落,感到內容豐富,一方面也有不只一人疑惑重重提問,影片既然訪問了李屏賓的母親、兒子,為什麼李屏賓的妻子卻在全片中,連一個鏡頭、一句話都沒有。
       姜秀瓊的回答,倒也簡單。她說明初拍這記錄片時,並沒有預設的腳本,原想以李屏賓的攝影技術及光影為主題,但三年拍下來,影片呎數及素材內容太多了,剪接時把主題更偏向探討攝影師、電影人在藝術職業和家庭生活之間的掙扎,又覺得李屏賓母親這條線,內容已經足夠,就沒再做李屏賓妻子這部份。
      文建會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專員鄢繼嬪表示,該中心從國立台灣美術館主辦的20082010年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中,共選出四部片來舉辦2012年台灣紀錄片巡迴展,預定四月一日至五月十九日間,和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亞洲語言及文化學系、賓州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學系、東亞學研究中心,杜克大學亞洲及中東研究、亞太研究學院、動態影像藝術課程等學術單位合作,在哈佛大學、紐約台灣書院、羅格斯大學、賓州大學、杜克大學、洛杉磯台灣書院及休士頓台灣書院等地巡演。
      昨晚在哈佛大學放映的第二部記錄片,是蕭美玲導演,內容記錄其中法混血女兒Elodie在藉由電腦網絡與法籍父親溝通中成長的故事「雲的那端」。
      也獲選入巡迴展,將在其他地點放映的另兩部台灣記錄片為朱賢哲導演的「穿越和平」、黃嘉俊導演的「飛行少年」。查詢記錄片展詳情,可上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官網http://www.tpecc.org/

圖片說明:

      姜秀瓊()在錢穎翻譯下,回答觀眾提問。(菊子攝)

      「乘著光影旅行」的主人翁,李屏賓在片中的一個鏡頭。(菊子攝)

      早從1986年起就和李屏賓合作的侯孝賢,接受訪問,談他對李屏賓的欣賞。(菊子攝)

      影片中還以一張照片點出,侯孝賢(左二)等好導演,都能把愛電影的人吸聚到一處。(菊子攝)

Bryant孔子大學 4/2-6 辦中國週活動



羅德島州布萊恩特(Bryant)大學將從四月二日起至六日止,舉辦「中國週」活動,放映該校學生拍製的中國影片,邀請名家現場表演歌劇。
      四月二日(週一)下午五到七點半,在該校Salmanson舉辦「中國夜」聚會,有中式美食、音樂、錄影帶、海報,以及到中國旅行過的學生分享經驗。
      四月三日(週二)晚六點,在該校Janikies劇院放映四名該校學生拍攝的「跟我學漢語(Follow Me)」記錄片。
      該片由2014級學生Margaret Wong2012級學生Bakhtiyar Baidaralin Ryan RichterJason Fortin等四人,在跟隨該校歷史教授Judy Barrett Litoff,大學部文理學院院長David Lux,訪問中國三週,學習語言、歷史、文化期間拍成的記錄片,將用作南紐英崙地區幼稚園到十二年級的中文及中國文化教材。
      布萊恩特大學並將在影片放映當天,提供該校的2012年星語計劃(2012 STARTALK Program)詳情。
      四月四日(週三)下午三到五點,該校教員將在MRC講廳,報告他們所做與中國相關的研究。
            四月四日(週三)晚六點半到七點半,在MRC4室,麻省理工學院騎士科學新聞學者賈鶴鵬將講談「改變氣候的高碳方案(High-carbon Solution to Climate Change)」。
            四月五日(週四)晚七點到八點半,大都會歌劇院(Metropolitan Opera House)演員田浩江將在Janikies劇院,做多媒體音樂表演「從毛到大都會(From Mao to the Met)」。門票十元。查詢詳情可上網http://china.bryant.edu,或洽布萊恩特大學孔子學院副主任謝昆(401) 232 6883

上圖:田浩江(Bryant大學孔子學院提供)
下圖:賈鶴鵬(Bryant大學孔子學院提供)

星期一, 4月 02, 2012

華夏文協表揚林遊嵐、胡振勝

林遊嵐博士()、胡振勝()獲華夏文協頒獎表揚。(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 華夏文化協會三月三十一日晚在波士頓華埠喜臨門大酒樓舉行第七屆嘉年華會,頒獎表揚林遊嵐、胡振勝、Jim Clifford,介紹「我會英文」輔導項目。會中的競價及無聲拍賣,共籌得逾萬元。
 Natalie Melo(右起)、趙子華、何妮娜、李亞力等高中生,因努力向學獲表揚。(周菊子攝)
            華夏文化協會是王啟華於1985年創辦,以宣揚中華文化為宗旨的社區組織,早年以麻州郊區學校為主要對象,舉辦書法、國畫、傳統手工藝等示範。洪梅接手後,在摩頓市覓得會址,包括迄今仍在該會主持歌唱、舞蹈班的劉小梅在內,大波士頓華人社區內有許多人伸以援手,相繼匡助,該會活動內容也漸從向西人宣揚中華文化,舉辦藝術展覽,轉為兼顧服務移民社區,包括開設英文班,開辦「中西相遇」項目等。
海關邊境保護局接任胡振勝(前左一)Sean(右二)當著華夏文協會長歐德華()
行政主任洪梅
(右三),送上該局給胡振勝的退休禮物。(周菊子攝)
            三十一日晚,華夏文化協會藉表揚波士頓市公校系統世界語部門主任林遊嵐,當日退休的海關邊境保護局(CBP)情報組主管胡振勝,以及美國陸軍退伍軍人Jim Clifford等人,彰顯該會的服務內容。
            從事教育及行政工作已33年的林遊嵐博士,當晚領獎時特地指出,學習語言從文化角度出發,才更容易理講、掌握。
 劉小梅與她組織的華夏文協歌唱班。(周菊子攝)
            在海關邊境保護局(CBP)已服務36年的胡振勝則指出,當年他進CBP面試,就坦言想要為社區服務,幫助移民瞭解美國主流社會及政府安全體系的工作。早前他曾為華夏文協,以及許多其他社區機構,舉辦青少年領導力培訓講座,並獲聯邦調查局(FBI)頒給社區服務獎。今年初,有約150名會員的紐英崙美東公安隊(JADE)推選他當會長,三月三十一日晚他從CBP退休後,將更全力以赴的在社區組織中奉獻己力。
            2003年從美國陸軍退休,持有職業治療(Occupational therapy)學位的Jim Clifford,目前在華夏文化協會學打太極拳,熱心協助該會各項事務。
            華夏文協行政主任洪梅當晚還特地介紹該會參加「領導力/輔導」項目的「我會英文(I know English)」輔導隊,表揚Natalie Melo、趙子華、李亞力、何妮娜等高中生的努力向學,勇敢面對新語言、環境挑戰。
華夏文協會長歐德華(左起)、行政主任洪梅頒獎給Jim Clifford(周菊子攝)
            洪梅表示,該會新辦的「東西相遇(East Meets West)」項目,水墨書畫展等項目,很受歡迎,希望當晚出席的熱心人士大方捐助,以期該會明年可辦課餘班(afterschool program)服務。
            華夏文化協會會長歐德華(Edward O’Connell)在會中表示,許多非牟利機構面對經濟不景的環境,都在咬牙苦撐,但該會很幸運,不但有許多義工,還有許多熱心、大方的支持者,讓該會得以聘有一名辦公室經理。林筠透露,她是2010年九月起上任的。
會場擺出拍賣的體育明星照片。(周菊子攝)
            當晚出席的熱心支持者,包括劍橋市香港餐廳東主李伯豪夫婦,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組長黃瑋玉,摩頓市華林派武術館師傅余翠梅,昆市婚紗禮服店店東余翠翡兩姊妹,越南移民援助處行政主任范文南夫婦等多人。
            華夏文化協會行政主任洪梅透露,該會依照章程可有十五名董事,目前有歐德華等七名董事,其中李伯豪、房地產經紀何敦德、Ling Zhang為華裔。該會希望能在坊間再邀約至少四人出任董事,一同為改善移民生活,宣揚中華文化盡力。
            會場當晚擺有許多體育明星照片,中國絲巾、古木門匾等拍賣品,鍾湛平、符鈺釗等人擺出捏麵人展示攤位。表演節目中,趙寶玲演唱歌劇「我親愛的爸爸」,黃仁君、胡大龍示範武術,以及華夏文協歌唱班演唱「鮮花陪伴你」、「雪絨花」等,都搏得許多掌聲。
            華夏文協將與摩頓市商會合作,五月十九日早上十點至下午三點,針對亞裔舉行就業展。查詢詳情可洽該會781-321-6316


第21屆全美青少年國畫書法比賽 4/15 截止收件


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主辨的「第21屆全美青少年國畫書法比賽」,將于四月十五日截止收件。四月21日星期六上午,在麻州紐頓市僑教中心公開評審,決定結果。所有參賽作品亦將於四月21日至五月1日在同一地點展出。本屆比賽獲得「譚嶽泉蕭運貞文教基金」贊助。所有參賽作品必須在四月十五日前寄達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

本項比賽己連續舉辦20年,對提高海外華裔青少年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之興趣,貢獻良多。主辦單位表示,目前增加十八至二十一歲大專組,希望更多青年學習傳統中國國畫書法,培養成終身愛好。預計今年仍會有全美二十餘州,近400件作品參賽。許多作品是己先在各校校內初賽,選送優勝者參加。年來各地書畫學苑也因為此項比賽紛紛成立。為數不少的學生將參加本項比賽成績作為申請大學的才藝資料,頗受重視。

本項比賽敦聘藝文界書畫專家擔任評委,以示慎重。包括朱蓉、陸惠風、白謙慎、馬清雄、鍾耀星、高靜華、阮圓等七位。

比賽簡章及近年的入選優秀作品可在網上看到﹕www.ChinesePerformingArts.net

1.本項比賽分國畫及書法兩組,各組再依年齡分四組。甲(九歲以下),乙(十至十三歲),丙(十四至十七歲),丁(十八至二十一歲)。各組選金、銀、銅獎三名,頒發獎狀,金牌另發獎金80元。國畫乙組因參加人數眾多,另增取佳作三名。入選作品由主辦單位負責裝裱後放上網頁,並在大波士頓地區學校及圖書館展出後,退還各校聯絡人轉還作者。

2. 必須使用宣紙,不必裝裱。題材無限,已不涉及政治性為原則。尺寸最小為11”x17”,最大不限。每人可送二件並可同時參加國畫及書法組(最多四件)。不收報名費。需退件者每件作品六美元手續費。

3.每件作品背面都需註明中英文姓名、生日、年齡、及就讀學校的中英文校名。除丁組外(可直接寄送)由各校統一收件,並列總名單一份,及聯絡人姓名、電話、Email,於四月十五日(收件日期)前,寄到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會長譚嘉陵收:
Dr. Catherine Tan Chan
Foundation for Chinese Performing Arts
3 Partridge Lane, Lincoln, MA 01773
電話 781-259-8195傳真 781-259-9147

星期六, 3月 31, 2012

第二屆MIT-CHIEF啟動 4/7甄試工作團

第二屆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創新創業論壇共同主席李瑞(右二)
張旭(左二),共同副主席波士頓學院(BC)博士生孟慶軒(右一)
在諮詢顧問公司工作的祈培(左一)(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麻州報導)第二屆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創新創業論壇,日前在該校史隆管理學院大樓正式宣佈啟動,刻正招募組織幹部,訂四月七日面談。逾百名各校學生、在業者當天蜂擁而至,會場熱情洋溢。
     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創新創業論壇(MIT-China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um,簡稱MIT-CHIEF)是麻省理工學院歷史中第一個針對中國,關注實用高科技,附帶創業比賽的大型會議。
第二屆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創新創業論壇啟動式說明會,
有逾百人出席。
(周菊子攝)
IBM、微軟、真格基金、IDG資本、金沙江創業投資,去年都來贊助。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真格基金創辦人徐小平、微軟亞太區研發主席張亞勤,IBM大中國集團首席科技官李實恭、金沙江創業投資共同創辦人伍伸俊等人應邀擔任主講嘉賓。二天的會議,安排有逾40名嘉賓講者,吸引來600多名出席者,逾百份企業計劃書。
      第二屆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創新創業論壇的共同主席李瑞、張旭,共同副主席,波士頓學院(BC)博士生孟慶軒,在諮詢顧問公司工作的祈培等人,這天向逾百名到會,有心加入工作團隊者介紹了MIT-CHIEF的去年概況,今年計劃。
            李瑞指出,中國在高速發展過程中,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也面對著各種機遇與挑戰,非常需要以創新思維和創業精神去把握、面對。MIT一向是創業與創業的搖籃,MIT的中國學生們,理應擔起更積極的角色,結合各方資源,為中國的創新、創業提供助力。他們很高興,去年的MIT-CHIEF廣獲好評,不但其官方微博被大量轉發、點擊,該校中華策略研究小組主任舒維都也稱許這是「MIT跟中國深度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另一名共同主席張旭表示,MIT-CHIEF和其他各校論壇、會議的最大不同,是辦有創業計劃書比賽,更講究發揮影響,追求實用價值。他也說明,MIT-CHIEF的工作團隊組織,包括兩名共同主席,兩名副主席,以及財政,和市場、營運、商業計劃比賽、贊助、講座、資訊科技等小組。
            孟慶軒負責市場、營運及商業計劃比賽這幾個小組。他先強調MIT-CHIEF並不限於麻省理工學院學生參加,再分別說明各小組的工作細項內容,包括他們今年將重點爭取英文主流媒體的關注。
            祈培負責安排講座,邀請講者,找贊助商、合作夥伴,以及資訊科技等小組。他提醒有心參與者,加入工作團隊,固然可以磨練工作技巧、增廣見聞、認市識名人,但最好先衡量一下,自己是否有責任心、信心與耐心來完成工作。
            第二屆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創新創業論壇預定今年十一月舉行。四月七日辦面試,挑選入工作團隊者成員。
      查詢詳情可上網http://mitchief.org

重慶兩江新區招才資 「薄熙來風波」不影響發展



中國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副書記湯宗偉日前率團訪波,推介中國內陸地區唯一的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兩江新區,坦言「薄熙來風波」不會影響重慶發展腳步。
            重慶兩江新區創新成果展示評估與交易中心主任李敬則強調,80年代錯過深圳,90年代錯過上海浦東,2000年錯過天津濱海新區的人,現在要把握機會創業、發展,別再錯過已列入中國十二五規劃中的重慶兩江。
            湯宗偉等一行五人,此行訪美,共去了紐約、芝加哥及波士頓等三個地方。日前在麻省理工學院等地,和128華人科技企業家協會、美中生物醫藥協會成員做小規模座談。
重慶兩江新區創新成果展示評估與交易中心主任李敬,在會上以幻燈片介紹重慶兩江新區的特色、優點,並重點強調區內的國際教育特區、創新創業城。
根據李敬的介紹,重慶是個佔地8.24萬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200萬,有40個區縣的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也是長江上遊地區的經濟中心,西南地區的綜合交通樞紐。按照規劃,到2015年時,主城區面積將有1000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000萬,到2020年時,依序增長至1200平方公里,1200萬人。
重慶在經濟發展指標上,包括GDP增速16.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22.6%,實際利用外資增速65%,進出口增幅140%,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9.5%等,都高居全中國第一位。
重慶兩江新區的四大目標是大產業、大城市、大功能、大開放,有意以十年再造一個重慶經濟,既要匯聚功能現代、高端的產業總部,建成具國際影響力的示範區,還要打造金融、商貿物流及國際會展中心,使重慶成為「西三角」門戶,帶動西部開發的速度。
重慶甚至訂出了時間表,要在兩年內初見成效,五年內形成框架,十年基本建成,實現GDP成長三倍,城區面積達5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500萬的理想。
在吸引企業落戶上,李敬指出,重慶有「五低」成本優勢,包括水電氣成本較中國沿海地區低70%,融資、配套、物流之外,稅費成本也很低,企業所得稅只有15%而已。內外資企業分別享有兩免或三免三減半等的優惠政策,外資企業的管理團隊個人所得稅,還有享有地方部份40%返還的優待。
            128華人科技企業家協會當天有段可、李洪山、李妍紅、徐亞軍等四名執委出席。自己開公司的留美華人企業家協會(OCEAN)會長蘇壯,早年曾回中國創業的紐英崙中華資訊網路協會(NECINA)董事陳君瑤等人,這天都特地出席,瞭解重慶現狀。
            開設麥普光通訊(深圳)有限公司的于小紅,和一名從事聲測研究的出席者,當天在自我介紹時,發現彼此的科技應用有互補之處,即場討論起未來可能合作,引得湯宗偉細問到底是什麼樣的科技,如果符合重慶發展需要,他身兼重慶兩江新區開發投資集團董事長,可立即拍板支持。

圖片說明:

            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副書記湯宗偉(前左五)率代表團和出席者合影。(菊子攝)

            128Cute執行董事段可()、紐英崙中華資訊網路協會董事陳君瑤()都是重慶人,高興歡迎老鄉,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副書記湯宗偉()等人到訪。(菊子攝)

馮偉傑獲頒白宮義工獎


羅德島州克蘭斯頓市(CRANSTON)市長馮偉傑(Allan W. Fung)日前宣佈,該市與強森威爾士大學簽定歷史性協議,未來十一年,克市財庫收入將增加一百六十五萬元。
馮偉傑另於日前獲國際領袖基金會頒給白宮義工服務獎。
克蘭斯頓市市長辦公室表示,克市市長馮偉傑與強森威爾士(Johnson & Wales)大學校長John Bowen嚴肅協商數月後,日前終於達成協議,簽下該市有史以來,與學術機構之間的第一份備忘錄。根據這歷史性的十一年協議,座落在克市Edgewood部份,佔地約20畝的強森威爾士大學,將自願的付給克蘭斯頓市總額達一百六十五萬元的款項。
大約等於一年十五萬元,並從第三個會計年度起,每年根據消費者指數調整。
馮偉傑市長在一份聲明中感謝強森威爾士大學在這經濟困難時期,自願幫助市政府。強森威爾士大學校長John Bowen則表示,這是互利之事,克市發展好,該校也受益。
這一協議已交給克蘭斯頓市市議會認可。一旦市議會於今年五月三十一日之前通過後,強森威爾士大學已同意從今年六月一日起付款。
馮偉傑市長辦公室昨(三十)日又再宣佈,市府成功出售一千九百四十萬元債券,有助紓解該市財政狀況。

圖片說明:

            國際領袖基金會行政主任董繼玲()日前抵達羅德島州,頒發白宮義工服務獎給馮偉傑。(菊子攝)

星期五, 3月 30, 2012

新市長首次市情咨文 誓言改造摩頓市


摩頓市新任市長葛帝生(Gary Christenson) (廿九)日發表第一次市情咨文,報告市府正在電子化,將增加市中心停車位,啟用自行車道,增聘警察,推動總值逾十億元的至少八項發展計劃,逐步改善全市景觀。
            原任摩頓市市議會議長的葛帝生,上任市長三個月後,應該市商會(Malden Chamber of Commerce)邀請,昨(廿九)日在神秘谷區域特許學校(Mystic Valley Regional Charter School)發表第一次市情咨文,面向二百餘名各界出席者,侃侃而談一個多小時,仔細說明摩頓市的許多未來發展、改善大計,顯得充滿幹勁。
            葛帝生強調,摩頓市將加速電子化腳步,除了他自己的市長辦公室裝了電腦,市府安裝了語音信箱之外,市府將透明、公開的,在網上與市民互動。
            為改善摩頓市的整體景觀,繁榮市中心商區,葛帝生提及多項發展計劃,除了早前曾經公佈,將在國家電廠所在地建棒球場的計劃外,將來還有意出售摩頓市地鐵站旁的市政府大樓,打通連接摩頓市和波士頓市的另一條快速通道。

            葛帝生誓言將重新整合並簡化市府營運,恢復支持經費不足的服務項目,包括退伍軍人服務部,摩頓市青少年中心,為青少年提供暑期工作的服務等。去年約有四百多名青少年申請,但摩頓市府經費不足,只有約180人獲得機會。
            他還提及計劃增聘4名警察,1名實習警察,修建市內的第一個社區花園等。
            葛帝生的報告,內容非常詳盡。他甚至提及,根據他上任後的清查,市內共有232盞街燈,其中80盞壞了,現在已修好60盞,還在繼續修理中。
            在道路維修上,摩頓市目前的計劃為兩階段,在第一階段中,將為32條街更換共長28000呎的新管道,更換43個消防栓,500處水務服務。第二階段將為40條街更換共長30000呎的新管道,50個消防栓,500處水務服務。
            在每個人都強調的市中心停車問題上,摩頓市府已在華盛頓街上增設了十個停車位,其中四個在耆英中心前,六個在聖保羅教堂前。米斗塞街將增加六個停車位,還計劃在其他地點加設32個停車位。
            今年六月將啟用的北岸社區小徑(Northern Strand Community Trail),四月十三日,青少年中心工作小組將回報調研結果,四月十五日將開始整建麥當納(McDonald)體育館。摩頓市府已組成多個工作小組,也推出了網上要求工具(Online Requesting Tool),包括容許市民上網舉報路坑(pothole),在企業發展上,宣佈成立牌照及許可評估工作小組,由市議員Craig Spadafora主管,幫助小商家一步到位的解決開辦、經營企業的相關問題等。
摩頓市今年還獲得麻州公共衛生廳撥給五年三十萬元的社區轉型補助金(Community Transformation Grant)
摩頓市市長辦公室昨日也宣佈,座落在摩頓市(Malden)、麥德福市(Medford)、艾弗瑞(Everett)市上的河邊(River’s Edge)商住大廈發展項目(前稱電信城(Telecom City),由神秘谷發展委員會(Mystic Valley Development Commission)監管。該會共有六名委員,現有一缺額。葛帝生市長正在徵求願意接受指派,出任該會委員的摩頓市居民。查詢或申請,可洽Kathleen Manning,電郵kmanninghall@cityofmalden.org

圖片說明:

            摩頓市新任市長葛帝生(Gary Christenson)()介紹企業發展牌照及許可評估小組負責人,市議員Craig Spadafora()(菊子攝)
 
           正在逐步落實的棒球場計劃草圖。(菊子攝自會議現場)

羅德島華人基督教會中文學校慶30週年



羅德島華人基督教會中文學校日前舉辦學生演藝發表會,慶祝該校成立三十週年。
            該校創辦人,當年在布朗大學教中文,退休後喬遷加州,現年已八十出頭的李歐芳,這天特地趕回來,憶述當年創校維艱的辛苦,幫助教會兄弟姊妹們解決子女學中文問題的喜悅,也感謝接棒教職員們的承先啟後。
            2006年左右,從黃清泉手中接下校長一職,擔任至今的孫幼偉透露,羅德島華人基督教會中文學校是教會事工的一部份,主要是為教會內的華人家庭服務,讓一週辛勤工作了五天,在週日來到教會的教友們,除了學習教義外,還可享受一點家庭時間。
            該校藉戲劇來教中文、藉舞蹈,參加龍舟賽等活動來教文化等做法,一直很受家長及學生歡迎。
            早年該校向僑教中心申請教材,使用注音符號及繁體字教學。但過去五年來,基於美國許多大中小學都開始教中文,來自台灣的家庭越來越少等多重考量,三年前起停教注音符號,轉用漢語拼音,二年前更開始改用簡體字教授主要課程了。只剩下最高班的學生們,還在繼續使用注音符號。
            目前該校有老師十名,包括鄭何錦定、許獻華、余姿靜、陳冬玲、孫國瑞、高靜芝、周宇、呂師進、陸向紅、宋秀珍等人,開有初級班、小學一到五年級班,以及會話班、數學班等。學費一年190元。
            三十週年慶這天,總策劃宋秀珍安排小朋友們表演了不下七個節目,包括「蝶戀花」、「頭肩膀膝腳趾」、「兩隻老虎」、「小星星」、「此地無銀三百兩」、「康定情歌」、「狼來了」、「古詩今譯」、「高山青」等。
            查詢該校詳情,可洽校長孫幼偉617-217-8793bsun2@cox.net

圖片說明:

            羅德島華人基督教會中文學校創辦人李歐芳致詞。(菊子攝)

            家長們幫準備表演的小朋友紮辮子。(菊子攝)
CC032912C-3 & 4
            小朋友在教會中表演。(圖由孫幼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