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9月 29, 2011

紐英崙龍岡親義公所慶85週年

紐英崙龍岡親義公所25日晚在華埠龍鳳大酒樓慶祝成立85週年。劉關張趙四姓宗親、僑團嘉賓及州市議員,約300多人同堂共歡,場面熱絡。
            紐英崙龍岡親義公所為隆重誌記八十五週年盛典,不但印有厚達126頁的85週年特刊,還印製了2012年年曆,分贈出席者。
            當晚的盛會由趙啟超、劉小芸、關榮康擔任司儀。洪清體育會醒獅團舞獅祝賀後,龍岡親義公所劉惠龍率領主席等職員恭讀「勉之!勉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惟德惟賢可以服人」的先祖遺訓,才正式開始慶祝大會。
            主席趙金歡在歡迎嘉賓的致詞中,追述了龍岡親義公所的源起及歷史。她指出,龍岡親義公所是劉、關、張、趙四姓的宗親組織,創辦於1925年,講究、追循三國時代劉備、關羽、張飛的桃園結義,以及其後在古城與趙雲聚集的「忠義仁勇」互勉、互助精神。
            根據紐英崙龍岡親義公所的85週年特刊,1980年代,該公所因元老過世,或移民他州,一度暫停會務。直到1996年,關麗華與劉合女等人找到當年停會時的負責人趙龍方,再聯絡上榮華影帶公司張國雄,華埠南北行劉惠龍等人到關光華會計師樓討論復會事宜。幾經奔走後,在1996年十月廿六日慶祝復會,關麗華並當選為紐英崙龍岡親義公所的首名女性主席。
            趙金歡在這本特刊中,特地寫了一篇「見證紐英崙龍岡復會十五年」風雨同路的感謝文。她特別感謝關麗華、劉惠龍、張金泉、趙羨藻、關均奕、趙英才、關景榮、劉李碧雲、關炳等長者的為公所出錢出力,即使已高齡八、九十歲,還積極參加2009年在加拿大多倫多,2010年在加拿大溫哥華的懇親大會,更毫不計較的為公所跑腿,當義工。
            她在致詞時還強調,隨著時代演進,龍岡親義公所現在不但重視宗親彼此聯誼,更講究為社會服務。
            紐英崙龍岡親義公所的這場85週年盛會,獲得了來自美國聯邦、州、市政府及來自台灣的祝福。該公所收到的表揚狀,不下十一份之多。
            曾任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歷任駐捷克代表,現已貴為國安會副秘書長,擔任紐英崙龍岡親義公所名譽主席的劉志攻,也特地寫了篇「我與紐英崙龍岡親義公所」,憶述他所經歷過的龍岡親義公所變動歷史。
            當晚的到賀嘉賓,有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現任處長洪慧珠,代表馬英九總統,送上「聲揚家邦」的鑲框賀詞。中華總會會長陳毓禮代表波士頓市市長萬寧路(Thomas Menino),昆市市長助理邱潔芳代表昆市長柯奇(Thomas Koch)頒給賀狀。
            當晚到會祝賀發言,或也頒贈表揚狀的嘉賓,還包括麻州眾議員麥家威(Aaron Michewitz)、陳德基、黃子安、波士頓市議員林乃肯(Bill Linehan)、劍橋市市議員張禮能(Leland Cheung),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中華公所主席梁永基等人。

圖片說明:

            紐英崙龍岡親義公所的(前左起)劉惠龍、關美玲、劉碧枝、趙金歡、趙羨藻、劉小芸,(後右起)、劉素嬋、關麗莎、張錦龍、趙啟超等人。(菊子攝)
           
            前左起,關美玲、劉碧枝、趙金歡、伍劉小芸、劉素嬋、關麗莎、趙啟超(後右二)、張錦龍(後右六)等紐英崙龍岡親義公所職員,和元老劉惠龍(後左一)、趙羨藻(後左五),以及經文處處長洪慧珠(前左三)等嘉賓合影。後右一起為陳毓禮、梁永基、陳德基、黃子安、邱潔芳、陳家驊、林乃肯、黃正杰等嘉賓。(菊子攝)

            麻州議會唯二的兩名華裔眾議員,陳德基(右起)、黃子安和波士頓市議員林乃肯(Bill Linehan)都是座上嘉賓。(菊子攝)

星期三, 9月 28, 2011

聯邦政府資助 美國高中生免費遊中國學中文

五名獲得「美國人提倡留學項目(Americans Promote Study Abroad Program)」全額資助,到中國研習六週的波士頓市高中學生,日前在波市府舉辦學習成果展,報告將為北京農民工子弟學校─浦公英中學籌款。
            「美國人提倡留學項目(Americans Promote Study Abroad Program)」是由美國國務院的國家安全青年語言計劃(National Security Language Initiative for Youth ,簡稱NSLI-Y)資助,從2008年開始辦理的活動。
            波士頓市今年獲選參加的五名學生分別為波士頓昆士高中的Lisa Hy,波士頓拉丁學校的黎努(Nhu Le),波士頓拉丁學院的羅嘉恩(Cindy Y. Luo), 約翰奧布萊恩高中的包倚華(Patrick Powell)、史諾頓國際學校的貝娜(Mirtangelis Pena)
      他們五人製作了兩大份海報,一份幻燈片,日前在波士頓市政府大樓八樓內做報告,描繪他們的六週「留學」經歷,包括學會了在北京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和當地人說普通話,參觀包括紫禁城等名勝古蹟,學習有關的歷史、文化,也到北京市內不那麼發達的地區參觀,包農民工子弟學校─浦公英中學等,體驗北京內各種不同生活方式等。
      他們在北京也參觀了美國駐北京大使館、美國商會、可口可樂、通用(GE)、谷歌(Google)等美國公司的中國分公司,以及地方上的非政府組織(NGO) 新希望寄養之家(New Hope Foster Home),分析圍繞中國一胎化政策的相關議題,討論中國境內的本土及海外非政府組織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等等。
      他們的總結是,到海外留學可以增加自信心、成熟度及獨立性;曝露在一個全新文化中,對他們的世界觀有長遠影響;在一種外國語言環境中沉浸一段時間的做法,也急遽增加了他們在該語言上的流利程度,對將來的升讀大學及就業,都有幫助。
      他們「留學」回來後,八月廿七日時,參加了波士頓公校的返校開學日活動,協助「美國人提倡留學項目(Americans Promote Study Abroad Program)」擺出展示桌,還為北京的農民工子弟學校─浦公英中學舉辦了一場籌款會。
            當天特地從巴爾的摩趕來的該項目負責人柯寶娜表示,過去這三、四年來,該項目和美國七個城市合作,共選送了一百多名學生,免費到中國北京市研習六週。今年共選了28名學生,每名學生的開支約為六千美元。
柯寶娜透露,由於國務院撥給的經費,到今年截止,該項目計劃和合作城市攜手,舉辦籌款活動,盼能至少籌得一百萬美元,以期加入美國國務院2010年五月在北京宣佈的十萬強計劃(100,000 Strong Initiative),繼續辦理這可改變青少年未來人生的項目。
      波士頓公校高中部助理總監利吉雅(Ligia Noriega-Murphy),波士頓市新波士頓人辦公室主任陳清音,當天都應波士頓公校世界語言項目資深主任林遊嵐,波士頓公校外語部漢語加油項目專員汪剛柳之邀出席,並講話讚許這項目辦得成功。
      前述五校的中文老師,劉林、尹小雅、蘇關麗娟、楊明、侯小莉等人,當天也都特地出席,藉以鼓勵學生。

圖片說明:

右起,汪剛柳、陳清音、林遊嵐和貝娜、包倚華、Lisa Hy、黎努、羅嘉恩、柯寶娜等人,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海報。(菊子攝)

波士頓公校高中部助理總監利吉雅(Ligia Noriega-Murphy)(右起)、羅嘉恩、Lisa Hy、包倚華、黎努、貝娜、波士頓公校世界語言項目資深主任林遊嵐,波士頓公校外語部漢語加油項目專員汪剛柳等人在會後合影。(菊子攝)

      柯寶娜()贈送T恤給林遊嵐(),感謝她的支持。(菊子攝)

      會議現場。(菊子攝)

麻州亞裔人口大增 三市鎮增幅逾100%

麻州亞美局在最近更新了的網站中指出,根據美國人口統計局的2010年統計數據,麻州目前的總人口為六百五十四萬餘人,境內的亞裔美人,2000年時為238,124人,2010年時為349,768人,增長了46.9%,佔全州人口5.3%
麻州內的白人,減少了1.9%。美國土著中的夏威夷人太平洋島民減少了10.7%。
麻州有三個市鎮的亞裔人口增加幅度超過100%,全都座落在人們意想不到的郊區。其中的艾克頓(Acton)市,亞裔已達4,067人,在該市21,924人中佔18.6%,增幅高達131.3%。其次是舒士百利市(Shrewsbury),亞裔5,451人,在該市35,608人中,佔15.3%,增幅達126.4%。再其次是衛斯柏洛(Westborough),亞裔3188人,在該市18272人中佔17.4%。增幅達119%
亞裔在全市人口中所佔比率最高的麻州市鎮,以昆士市為首,佔24%。昆士市總人口92271,亞裔22174。其次為羅爾市(Lowell),佔20.2%。羅爾市總人口106,519,亞裔21513。接著是摩頓市(Malden),佔20.1%。摩頓市總人口59450,亞裔11971。然後是勒星頓鎮(Lexington),佔19.9%。勒星頓鎮總人口31394人,亞裔6240。接著是艾克頓市的18.6%。衛斯柏洛的17.4%
麻州亞美局在該局網站上公佈的州內亞裔人口結構,還包括華裔122,957人,在2000年到2010年間,增長了45.7%。印裔77,177人,增長76.2%。越南裔42,915人,增長26.4%。韓裔24110人,增長38.8%。菲律賓裔12309人,增長48.8%。日裔9224人,減少12.5%

麻州亞美局出缺八席 請社區人士申請

麻州亞美局(AAC)廿六日宣佈,即日起至九月三十日,接受申請成為該局委員。目前至少有八個席位出缺。
麻州亞美局是麻州議會訂立總法第三章第六十八節,於2006年十月廿九日起成立的常設機構。但法案訂明州府不撥經費。該局從成立之初,就藉舉辦聯合餐會(Unity Dinner)來籌措營運經費,其後並以這筆經費聘用兼職的行政主任。
該局廿一名委員由麻州政府、議會的七名首長各指派三人組成,任期三年。這七名有權指派委員的首長分別為麻州州長、州務卿、財政廳廳長、總檢察官、稽核長,以及參議會和眾議會的議長。
過去這數年來,前述七名首長均有變動,多名委員任期早已屆滿,也有委員中途遷往他州,新首長是否指派了新委員,有意留任的委員是否獲得新派令,麻州亞美局本身及麻州政府州務卿辦公室屬下部門,均無清楚記錄。
麻州亞美局在成立之初,網站上列明了各委員分別是由那名首長指派,甚且列有任期,但目前已更新了的網站,雖有更新了的委員名單,卻全無各個委員分別是由那名首長指派的資料。
麻州亞美局當年的設立本意,是要藉各首長指派委員的做法,促使麻州各首長和亞裔社區有更直接的接觸,進而更關注、瞭解亞裔社區狀況。然而過去數年來,雖然該局每年舉辦聯合餐會時,麻州州長或財政廳廳長總會露面,致詞,但除麻州州長曾次數有限的和他所指派委員見過面;麻州總檢察官遵循法令,依時指派新人之外,其餘各名首長,甚至有不知道自己所指派者為何人的狀況。麻州亞美局旨在成為亞美社區和麻州政府之間橋樑的理想,迄今仍和現實有一段不近的距離。
麻州州務卿辦公室記錄部門曾經表示,辦理了宣誓就任手續的委員人數相當有限,甚至少到不滿五人。
有意申請成為麻州亞美局(AAC)委員者,可上該局網站下載申請表格,填寫後,於九月三十日前交由該局轉交給各個有權指派委員的首長辦公室。
有意申請者,也可以自行聯絡各首長辦公室,表明意願,遞交履歷表。
            麻州亞美局網站為http://www.aacommission.org。查詢可洽(617) 367-9333 Ext. 662,或aac@tre.state.ma.us

梁氏宗親會喬遷 慶祝自置物業

早年稱為梁忠孝堂的美國紐英崙梁氏宗親會,九月廿四日歡慶喬遷新址。二百多人一早到尊尼堂(Johnny Court)巷六號出席剪綵儀式,四百多人晚上到喜臨門大酒樓參加慶祝宴。
            梁氏宗親會主席梁添光、梁沛霖指出,該會早有自置物業心願,只是好事多磨,履遇狀況,今年四月才終於排除所有障礙,在夏利臣街溫莎餅店旁的尊尼堂(Johnny Court)巷六號,買下一棟四層樓的宗親會會址,一圓梁氏兩代人的心願。
            梁氏宗親會打算使用其中兩層做會址,另外二層出租,做為維持宗親會營運經費的主要來源。梁氏有意在會所內開辦書法班,闢出圖書室,鼓勵宗親從事健康的娛樂休閒,也為僑社提供有益服務。
            梁添光指出,梁氏宗親會早年設址於紐英崙中華公所大樓的三樓,但座落於好事福街的舊中華公所大樓發生爆炸案後,梁氏宗親會流離失所,暫時寄存在他當年經營的金冠印務店鋪內。該一地址,後來變成鴻運餐廳,梁氏宗親會又再搬家。
            最近這些年來,梁氏探勘過許多地點,包括紐約人壽座落地,乞臣街,以及南灣東座後面等。但或因地主不願出售,或是價碼談不攏,宗親嫌離華埠不夠近等等因素,都未成事。直至今年四月,才終於實現自置物業心願。
            廿四日出席剪綵儀式的僑界人士,入屋看到寬敞的後院,用實木搭建的寬大陽台,以及室內的優雅擺設,都忍不住表示的確是個宗親聚會的好地方。
            廿四日晚,梁氏宗親會的兩名主席梁添光,梁沛霖,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梁永基、中華僑立學校校長梁惠瓊、曾任紐約梁氏宗親會主席的梁樹宏,曾任紐英崙梁氏宗親會主席,現為財政的梁增安等人,都高舉酒杯,感謝宗親及僑社各界出席同慶。
            當晚出席的梁氏宗親中,還包括大波士頓兩家華人所經營巴士公司的老闆,風華巴士的梁慶琦、梁沛霖兩父子,以及祥龍巴士的梁國忠。
            麻州參議員陳翟蘇妮、眾議員麥家威等人,當天都派有代表致賀。


圖片說明:

            中華僑立學校校長梁惠瓊(右一)、紐約梁氏代表梁樹宏(右三起)、紐英崙梁氏主席梁沛霖、梁添光、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梁永基(左二)等人,舉杯向出席者道謝。(菊子攝)

            紐英崙梁氏宗親會新址,座落在波士頓市尊尼堂(Johnny Court)巷六號。(菊子攝)

            梁增安()帶梁樹宏()等人看該會的陽台,造得有多好。(菊子攝)

星期二, 9月 27, 2011

新英格蘭中文教師協會表揚資深老師



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和波士頓僑教中心合作,上週末在牛頓市海德社區中心舉辦100年度教師節餐會,表揚資深教師,鼓勵橋社參加華語文能力測驗,宣佈十一月十五日將接辦漢字文化節活動。
經文處處長洪慧珠當天應邀頒發獎狀、獎金,表揚資深教師,包括服務滿廿年的紐頓中文學校老師陳麗英,服務滿十年的勒星頓中文學校老師王月娥、麻州中部中文學校老師林嫚惠、慈濟中文學校老師司元洪等。洪處長也感謝所有教師們為傳承中華文化又辛苦一年。
            經文處文化組組長黃薳玉在會中指出,教育部為找回、發揚尊師重道精神,去年起復辦已中斷了九年的師鐸獎,也編列了經費,要加強海外的華語文教育,包括辦理華語文能力測驗等。新英格蘭地區今年也將在中文學校協會的協助下,繼續辦理,有意報名者,可和該會會長王月娥接洽。
            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讚揚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從農曆新年的聯合寫揮春、台灣傳統週,到祭孔大典、教師節餐會,在僑教上又完成一歷史任務,儼然已成僑社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會長王月娥在會中報告,該會訂十一月十三日(週日)下午二點十五分至四點十五分,在勒星頓中文學校務BelmontHigh School, 221 Concord Avenue, Belmont, MA)內舉辦波士頓地區的華語文能力測驗。費用每人十五元,報名截止日期為十月十日。報名表可上網下載http://blog.huayuworld.org/neacs/7768/2011/06/11/92335
            十一月五日晚七點,該會還將在僑教中心舉辦漢字文化節,邀請波士頓公校世界語主任林遊嵐博士,講談在公立中學教中文的趨勢。
            當天有數十名來自各中文學校的老師出席,聚餐之餘還抽獎。獎品包括國語日報辭典。
            教師節是個世界各國都有的感謝老師節日。根據維基百科,國立中央大學在1931年發起,國民政府1932年訂六月六日為全國教師節。1939年再由教育部改定孔子誕辰的八月廿七日為教師節,其後經曆數及考紀專家把農曆換算為陽曆,於1952年由國民政府訂定九月廿八日為教師節,並沿襲至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則是在成立之後的1951年,取消了教師節,直至1985年才重建教師節,並把秋季新學年的開學日,九月十日訂定為教師節。
            香港在1997年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後,教師節也改為九月十日。澳門其後情況相同。
            世界各地其他國家的教師節日期,差異頗大,阿爾巴尼亞是三月七日,捷克三月廿八日,印度九月五日,韓國五月十五日,越南十一月廿日,美國則是五月的第一個星期二。維基百科中還指出,麻州曾經以九月十一日,911這天為教師節。

圖片說明:

            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右一)和獲得服務滿十年資深教師獎的(左一起)勒星頓中文學校老師王月娥、麻州中部中文學校老師林嫚惠、慈濟中文學校老師司元洪等。(菊子攝)

            經文處處長洪慧珠頒獎表揚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會長王月娥服務滿十年。(菊子攝)

            經文處文化組組長黃薳玉(後右)說明教育部去年起復辦師鐸獎。(菊子攝)

            經文處處長洪慧珠頒獎給服務滿廿年的陳麗英()。旁為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會長王月娥。(菊子攝)

新英格蘭首屆祭孔大典2011年九月舉行

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和中華藝術協會、新英格蘭學聯、波士頓僑教中心等機構合作,2011年九月廿四日,在麻州牛頓市海德社區中心舉辦了大波士頓地區第一次祭孔大典。
            祭孔是中國尊師重道的傳統之一。維基百科說,主要在中國山東曲埠孔廟舉行的祭孔大典,二千多年來從未中輟,已成為人類文化史上的一個奇跡。
            在祭孔大典由來上,維基百科也稱那是山東曲埠專門祭祀孔子的大型廟堂樂舞活動,又稱丁祭樂舞,或大成樂舞,是集樂、歌、舞、禮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表演。
            在美國,北加州早從1972年就開始舉辦祭孔大典。大華府、休士頓,也已先後辦了七年及三年。大波士頓地區卻是今年, 在孔子誕辰的2562周年之際,為慶祝建國百年,才第一次舉辦。
            整個儀式由新英格蘭台灣同學會聯合會副會長樊長鑫任通贊(司儀)。有著181公分高瘦身型的他,以磁性聲音唸出「釋奠典禮開始」、「鼓初嚴」、「鼓再嚴」、「鼓三嚴」、「佾生就位」、「執事者各司其事」、「糾儀官就位」、陪祭官、分獻官、正獻官就位,啟扉等步驟,使得典禮更具氣氛。
學聯會長胡峻峰,麻大波士頓分校同學會會長劉家維擔任的引贊,依前述順序把正獻官,經文處處長洪慧珠;分獻官,文化組組長黃薳玉、新聞組組長賴水池;陪祭官,僑務委員馬滌凡、陳家驊,僑務諮詢委員周仙梅、殷尚堅、國民黨波士頓分部常委王競芳、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會長王月娥;糾儀官,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等人引領上台後,禮生羅力潁、林佩瑩,鼓手陳昱宏、鑼手徐中欣等人奏樂。
正獻官洪慧珠唸出主辦單位事先準備的祭文,「千古巨人,至聖先師。恩澤海宇,情系萬民。文傳世代,道冠古今。今年是孔子誕辰2562周年,時逢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孔子的「以人為本、以德治世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儒家思想已經深入人心,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思想,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的寶貴遺產,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主張,對世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打造出一個理性的人文世界,并保存之,繼述之,光大之,此為吾願。我們雖然身在海外,但願意繼承孔子遺志發揚文化」。
已由龍頭、斧頭、傘等引領入場,由中華藝術協會舞蹈班,以及勒星頓、麻州中部、中華語文等中文學校學生組成的三十六名佾生,接著開始祭典。他們身穿黃袍,頭戴頂冠,手持綴有雉雞羽毛的捲軸,分成左右兩列,依祭典儀式做揖,向孔子香案跪拜,動作有模有樣。
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會長王月娥在禮成後表示,波士頓的首次祭孔大典能夠圓滿舉行,要特別感謝中華藝術協會會長林愛迪犧牲寶貴時間,幫忙購買材料,親自製作六佾舞的舞蹈道具。中華藝術協會總監陳玉律也義務教導,來自該會舞蹈團、勒星頓、中華語文、麻州中部等中文學校參加演出的36名佾生跳六佾舞。勒星頓中文學校校長陳燕貞也在會外指出,這些佾生們在八月廿八日艾琳颶風來襲大波士頓時,都沒有取消練舞活動,實在很不容易。

圖片說明:
            左起,樊長鑫、陳家驊、周仙梅、殷尚堅、賴水池、劉家維、胡峻峰、黃薳玉、王月娥、馬滌凡、黃正杰等各司其事者在祭台上恭聆正獻官洪慧珠()宣讀祭文。(菊子攝)
            佾生們穿禮服,行祭禮。(菊子攝)
            青少年學生們用的祭禮道具都是林愛迪做的。(菊子攝)
            新英格蘭台灣同學會聯合會的副會長樊長鑫(右起)、胡峻峰、麻大同學會長劉家維等三人,分任大波士頓首屆祭孔大典的通贊、引贊。他們三人180公分上下的身高,使整個儀式更具氣勢。(菊子攝)

CABA武漢藥監局培訓班以講座慶祝畢業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CABA)上週末在麻省理工學院舉辦專家論壇暨法規培訓班畢業典禮,歡送四名武漢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學員學成歸國。
輝瑞製藥公司免疫及自動免疫醫藥化學主管Suvit Thaisrivongs當天應邀講談「醫療挑戰及製藥研究創新」。
畢業於哈佛大學、加州理工,以及瑞士聯邦學院(Swiss Federal Institute)Suvit Thaisrivongs,有28年的製藥研究經驗。他所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心血管疾病、傳染病、中央神經系統、發炎、免疫、過敏及呼吸系統、腫瘤等領域,曾找出許多候選藥物。他也是tipranavirAPTIVUSR),HIV蛋白酶抑製劑抗愛滋病藥物發明者。
Suvit Thaisrivongs指出,醫藥界目前面對的一大挑戰是,用作測試藥物的老鼠,對藥物反應的通路(pathway)和人類並不一樣,因此用老鼠做針對某種病獨的治療傳染病測試,還能有效,慢性病就不見得有用了。
今年十月下旬,他將赴聖地牙哥,出席醫療化學會議,講談「激酶(kinase)藥物研發」。
今年是美中生物醫藥協會第三年為武漢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舉辦為期三個月的培訓班。為加強中美業界交流效果,該會今年還開放本地業界人士報名,共有BiogenIdec的祝紅麗、Ace BrightAstraZenecaSynta製藥公司及吉林農業大學教授等六人,一起上課。
來自武漢市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青山分局副局長黃樺,稽查分局副主任科員的段健民,以及副組長姚盛,科員劉杰等人,當天都做了報告,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他們也表示,在培訓期間到波士頓科學公司(Boston Scientific)、輝瑞、Biogen Idec等大公司參觀,的確收穫很多。
黃樺談及中美兩國在實地稽查上的差異。她表示,整體做法上差不多,但美國的聯邦藥品管理局(FDA)的稽核,事前做例行審批,事後視不同原因做審批。大都由地方辦公室執行。中國則分有國家、省、市、地區不同層級的食品藥品監管局。
美國有六種檢驗體系,至少對其中的四種做完整檢驗,另二種做簡略檢驗,但品質檢驗一定包含在其中。
美國FDA注重檢驗文件及記錄,中國的國家FDA注重實地監督,對生產場地、實驗室、使用中的倉庫等,有不下十二方面的特別關注。
美國FDA的一名檢驗員,只檢驗十家工廠。中國的FDA檢驗員,要檢查一百家以上企業。
美國FDA發警告信,要求符合法規。中國也給警告,並罰款。美國FDA會公佈執行結果。中國不公佈。
黃樺指出,武漢市藥監局有六百多名員工,每年選送人員進修,對提升該局的整體作業,和國際接軌能力,很有幫助。
中美知識產權法律師協會(CAIPLA)創辦人張引,CABA會長陳志宏、董事會主席王義漢等人,當天都出席交流。

圖片說明: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CABA)法規培訓班承辦人林世文(右起)、學員祝紅麗、劉杰、姚盛、黃樺、王義漢、Suvit Thaisrivongs、段建民(前左四)Shire製藥公司資深法規主任宇文鎬(後左一)等人,歡喜出席畢業典禮及講座。(菊子攝)

星期一, 9月 26, 2011

紐約、波士頓台山一中、僑中校友聯歡

紐約─波士頓台山一中、僑中校友的首屆聯歡晚會,九月廿四日晚在帝苑大酒樓盛大舉行,二百多名校友歡聚一堂。
          年長校友不時歡呼,驚詫發現失散多年舊友。
            紐約─波士頓台山一中、僑中校友的這場首屆聯歡晚會,由紐約地區校友發起,原訂上個月舉行,不巧艾琳颶風來襲,才臨時取消。
          風雨過後,校友們熱情不減。98名一中、僑中校友,這才在九月廿四日分乘兩輛大巴士,趕來波士頓,與校友歡聚 
            紐英崙台山一中校友會會長暨台山同鄉聯誼會會長李照桃當晚代表致歡迎詞。本地台山一中校友朱紹昌、李照桃,以及都是紐英崙本地台山校友、鄉親的陳迪惠、譚瑞乾、陳沃舜、黃紹培、許柏照等人,還分別撰寫詩詞,敦請書法家吳紹營抄錄,框裱出來,藉著朱紹昌寫的「兩校耀三台兀立,天南稱學府」,「百年懷舊侶欲擎,杯酒敘鄉情」這些詩句,來展現本地校友才情。
            台山僑中校友冀該校董事梁添光,當晚也特地撥冗,趕到校友聚會現場,向校友們短暫問好。
            美東台山一中校友會會長馬華勝,台山僑中美東校友會會長余鋼深,原台山一中副校長伍俊生等人,當晚在會中介紹來自紐約的知名校友、嘉賓,兩校教職員,送贈紀念品給波士頓校友,還宣佈他們帶來了該會出版的「台山人在美國」,封面上是台山人引以為榮的台山子弟,美國駐中國大使駱家輝,歡迎校友們取閱。
            校友聯歡會中的晚會司儀,由紐約的梁紅翩、波士頓的台山一中校友會副會長劉國柱擔任,娛樂節目主持,有陳慶華、譚德禹擔任。負責音響及會場佈置的有黃偉健、田惠華、黃培等人。
            當晚出席的校友,固然有年輕人,但人數最多,最開心的還是老校友們。包括解放前就畢業了的僑中校友鄺衍坤,這天也特地出席,找找看有那些多年未見的校友露了面。
            曾任三合中學辦公室主任的紐英崙台山同鄉聯誼會副會長許柏照透露,當天的一大驚喜,是見到當年他當小學老師時的學生藍露芳。兩人乍見時,起初只覺得臉熟,還叫不出彼此名字,一等許柏照自報姓名,藍露芳立刻驚呼老師,幾十年前的回憶,一下子全都拉回眼前,連藍露芳的丈夫,五十年代的農業中學老師陳喜沾都跟著歡喜非常。
            許柏照透露,本地台山一中、僑中校友中,也有李質蓮、汪國衛等人,曾任該校老師。
            當晚出席的紐英崙本地台山鄉親,還包括曾任中華廣教學校校長的湯鳳鳴,曾任中華書法會會長的伍育俊,帝苑大酒樓東主黃官羨等多人。
            兩校校友當晚暢聚到將近十一點才散。

圖片說明:

            台山一中、僑中校友們合影。前左三、四為李照桃、許柏照。(圖由校友會提供)

            紐約的校友們送贈禮物。(圖由校友會提供)

            左起,李照桃、黃官羨、梁添光、伍育俊、馬華勝(右三)、許惠香等人合影。(菊子攝)

            李柏照()表示,李新民()當年是台山排球隊隊長,1958年秋時,曾獲周恩來總理接見。(菊子攝)

波士頓僑界慶祝建國百年 最後十項活動十月起陸續上場

僑務委員馬滌凡(左起)、陳家驊、經文處處長洪慧珠、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
昨日主持慶祝建國百年的最後一次籌備會。說到高興處,全都笑了起來。
(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麻州報導) 波士頓僑界昨(廿五)日在九月這最後一個星期日,舉辦了建國百年慶祝的最後一次籌備會議,落實大波士頓地區的最後一項慶祝建國百年活動,將是訂 十一月十九日舉行的波士頓中國國民黨分部成立一百週年餐會。
            在更新各項慶祝活動舉辦概況,不計刊登廣告、佈置街道等事務性活動後,十月及十一月份將繼續舉辦的慶祝活動,正好十項。
九月廿五日的最後一次建國百年慶祝活動籌備會,約有三十多人出席。(菊子攝)
            會議進行中,僑務委員陳家驊數度點出,有十六個僑團向中華公所提案,要求重掛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希望中華公所主席梁永基,僑務促進委員何遠光,僑務顧問黃國威支持。
            在梁永基回應表示,十月十日一定掛旗後,陳家驊立即補充說明,這些僑團要求的是在中華公所內,永久性的掛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
波士頓國民黨分部常委王競芳表示,該分部今年也正好成立一百週年。(菊子攝)
            大波士頓僑界未來的十項慶祝建國百年活動依序為,
十月一日,新英格蘭學聯將和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合辦白山賞楓行。新英格蘭學聯會長胡峻峰表示,目前已有110人報名,為照顧向隅者,現正開放第二輪的報名。有意參加者可寄郵件至ftsane@gmail.com 。但礙於該會經費有限,第二輪報名者,須繳全費43元。
十月二日為雙十盃壘球賽,由新英格蘭大波士頓台灣商會主辦,蔡高進統籌。代表出席的陳裕逢表示,一切照原定計劃舉行。許炳煌補充表示,應有八隊參賽,從早上十點起開賽。
十月二日至十二日將舉行的是雙十慶祝書畫攝影展。紐英崙中華書法會會長周文熙表示,中華公所會議廳當天將佈置出不同凡響的場面,希望各界踴躍出席。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梁永基補充表示,希望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一定到場。
十月五日晚為經文處主辦,在費爾蒙柯普利廣場舉行的雙十酒會。經文處處長洪慧珠表示,未收到請柬者,可能是漏寄了。
十月八日預定的慶祝活動是登山健行。波士頓僑教中心公佈的活動名單是這項活動由中華民俗藝術工作坊承辦。
十月九日為紐英崙總會、中華民俗藝術工作坊、波士頓榮光會、國民黨波士頓分部、洪門致公堂等主辦的雙十升旗及華埠遊行。僑務委員陳家驊在會中說明,由於益士石街是單行道,大遊行實際上應是由必珠街出發。活動中將有四個醒獅團,一個行進樂隊,以及摩托車隊。遊行活動將為早上九點半在華埠牌樓前集合,十點出發遊行,十一點抵達波士頓市政府廣場,進行升旗典禮,及文娛表演。台大校友會會長許翠玲、華人經濟發展協會董事長蔣宗壬、僑務促進委員馮文鸞等人分別表示意見,提議出席團體拿出標有各自機構名稱的橫幅前導,手搖中美旗幟,以壯聲勢。
十月九日當晚,前述數機構還將在帝苑大酒樓舉辦紐英崙全僑慶祝餐會。余麗媖代表紐英崙中華總會報告,各僑團目前已訂購了三十餘桌。僑務委員馬滌凡補充表示,她本人從九月廿七日起帶團到台灣慶祝雙十,但本地僑團在她那兒報名參加這一餐會的,已有七桌。
十月十日為預定在中華公所舉行的安良盃桌球比賽。中華公所主席梁永基表示,由於陳仕維不在場,詳情暫時不得而知。
波士頓僑教中心公佈的慶祝活動表中,原定十一月五日有師大校友會舉辦音樂會。師大校友馮文鸞昨日表示,迄今未聞任何相關消息,相信這一活動已取消。
十一月十二日將是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的年會。該會會長張重華表示,今年的年會將邀請張盈盈、陳少聰、吳興鏞等三名來自加州的講者,以及麻大教授游子揚,牛頓市議員談繼欣等二名本地講者。其中的吳興鏞將為聽眾講談大陸黃金運赴台灣的歷史秘密。
十一月十九日將是大波士頓地區慶祝建國百年的最後一項活動。波士頓國民黨分部常委王競芳表示,該分部今年也正好成立一百週年,將在帝苑大酒樓舉行慶祝餐會。
經文處處長洪慧珠在會議結束時表示,大波士頓的慶祝建國百年活動,能辦得這麼有聲有色,全靠座中各僑團的支持,努力,「沒有你們,會失色不少」。她也很高興見到傳統僑社與新僑攜手合作,特地代表政府向眾人一鞠躬致謝。

星期日, 9月 25, 2011

中華公所內部再出現掛旗議題

僑務委員陳家驊()日前在「馬吳後援會」造勢大會中,當著四百多名
與會者的面,要求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梁永基
(前左二),以及中華公所
董事黃國威
(左一)、余俊明(右二)、何遠光(右一)等人支持中華公所
恢復掛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
(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 紐英崙中華公所是否要恢復歷史傳統,在會議廳內重掛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勢必將在九月廿七日(週二)晚舉行的本年度第五次董事會中,引發爭論。
            爭論重點之一將是,中華公所在位職員是否有權忽視十六個僑團的提案要求,在既定議程中,支字不提這些僑團要求董事會討論的事項。
            中華公所是否要重掛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反將成為另一議題。
            部份中華公所議員收到公所發出的九月廿七日開會議程後,私下議論,指議程中支字不提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16個僑團的提案,卻在選舉小組報告項下,列出黃氏公所單獨1個僑團的提案,還加註說明須要投票,似有差別待遇之嫌。
            據悉,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代表董事之一陳文浩,在僑界於七月份開了第四次建國百年慶祝籌備會後,收集來十六個僑團的簽名提案書,於九月十五日遞交進中華公所,要求中華公所在慶祝建國百年之際,恢復懸掛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以彰顯紐英崙中華公所的一向崇尚民主、自由,支持民國。
            陳文浩還在九月十五日時,另外寄發電子郵件給紐英崙中華公所的中文書記李嘉玲,並同時寄附本給主席梁永基、英文書記雷景林、財政黃光野、核數陳國華等人,表明他代表這十六個僑團,要求中華公所把提案討論掛旗一事,列入九月廿七日的會議議程,還要求中華公所依照章程,在會議中就此提案投票做表決。
            由黃氏公所兩名主席黃國威、黃國瀚具名,日期記載為七月廿六日的信件,要求中華公所為保證永久保有其轄下物業,訂定議案,規定若出售物業,須經全體董事的三分之二都同意,才有效。
            紐英崙中華公在發出開會通知上,的確依照公所章程規定,在預定開會日期之前七天,也是九月廿日,就把開會通知發出去了。
            不過這份會議議程,從通過上次會議記錄、主席、財政、物業、選舉小組報告、新提案、董事成員僑社活動報告等七大項議程,全都是例行項目。
            唯一增加內容,是在選舉小組報告項下,列有前述的黃氏公所針對售賣中華公所物業提出的訂立議案一節,還加註了「需董事投票」字樣。整份議程中,卻完全不見陳文浩代表16個僑團,21名董事所遞交的提案。
            今年七月,僑界在僑教中心召開第四次慶祝建國百年籌備會議時,僑務委員陳家驊在四、五十名出席僑團首長面前,要求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梁永基支持在中華公所會議廳內重掛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梁永基起初表示,中華公所是在美國登記立案的團體,不宜涉及政治,立場要中立。但隨後補充表示,十月十日當天,可以掛旗。
            事後有董事指出,黃氏公所的有關中華公所若出售土地,須經由三分之二董事同意這提案,已於七月廿七日舉行的中華公所會議做過討論。由於中華公所七月份會議的議程是於七月廿日發出,黃氏公所的提案是於七月廿六日以書面遞交中華公所,所以七月份的公所議程並未列出這一提案。九月份的公所議程,列有這項議案,是因為該案已在七月份會議中提出。
          根據中華公所發出的七月份會議記錄,公所董事謝中之曾在討論黃氏公所提案時,發言表示希望以後所有的提案,都以公開方式進行,以期每名董事的各項議案投票狀況,有明確記錄。公所主席梁永基回應表示,公所章程內並無此一規定,故此不接受這一建議。
         熟悉州市政府議會運作過程者指出,由於議員必須向選民做交待,議會一向有公開的投票記錄可查,每逢大選時,互相競爭的候選人,因此常以在位議員的投票記錄做為攻詰根據。議員們在議會中的發言,可以只是討論,但若議員表明是動議、提案時,所提建議,就應交由大會議決,或投票表決。
          中華公所章程第十八章最後一段指出,未列於議程上的新事務,將留待下一次會議,董事們獲得足夠時間通知後,才做決定。
         一般的坊間非牟利機構,常有董事們不熟悉議會議事程序的狀況發生。

星期六, 9月 24, 2011

昆市市議員初選 第六區麥南米順利過關

根據昆市選務組的資料,昆士市的市議員初選,由於只有第二及第六選區需要舉行初選,民眾的出席投票率低到只有14.33%,比去年的29.45%少了將近一半。第六區在位市議員麥南米(Brian F. McNamee)順利過關。
      包括市長、市議員在內的所有民選席位,訂十一月八日大選,再決勝負。
      這兩區的選舉結果分別為,第六區共發出1417張選票,一人未投票。選民出席投票率約為15%。三名候選人的得票數分別為,麥南米(Brian F. McNamee)720票,得票率50.81%Brian T. Radell562票,Michael J. Miller130票。
      第二區共發出1417張選票,選民出席投票率約為13%Brad L. Croall得最高票,604票,得票率47.26%Steven Perdios465票,Stephen M. Kozlowski200票。
      昆士市愛國者報(Patriot Ledger)指昆市第六選區向來是昆市投票率最高的一個選區。今年已在位五年多的現任市議員麥南米,面對的挑戰者是一名政壇新人,也是有30年福利保險經紀工作經驗,住在Standish路的Brian Radel
      昆市第二區市議員Daniel Raymondi在位22年後,今年七月辭職,轉任年薪逾十一萬元的昆市公共工程局局長。其遺缺留交曾任財務計劃師,第二區公民協會(Ward 2 Civic Association)董事長的Brad L. Croall,和昆市環保網的創辦人,也是土木工程師Steven Perdios競爭。波士頓環球報曾調侃指出,Daniel Raymondi的這一變動,為他自己加薪九萬元一年。
      昆市市議員的工作,年薪只有22,300元。幾乎每一名市議員都另有正職。
      昆市其他的分區、不分區市議員候選人,都將在十一八日的大選中再一決勝負。昆市市長柯奇(Thomas Koch)屆時也將和競爭對手,學校委員會委員Anne Mahoney正面交鋒。
      十一月八日星期二時,昆市市議員議長,也是第三區市議員,在在小(Small)街的柯夫連(Kevin Coughli),將和住在南中央(South Central)街的John Cain Jr.對抗。
      第五區由於住在馬柏洛(Marlboro)街的現任市議員古楚(Douglas Gutro)轉戰約翰基南(John Kenan)當選麻州參議員後所空出來的不分區市議員席位,遺缺由政壇新人西榆樹(West Elm)街的Neil McCole和菲利普(Phillips)街的Kirsten Hughes競爭。
      第一區的Margaret LaForest,以及第四區的Brian Palmucci這兩名在位市議員,無人挑戰,將順利同額當選。
      昆市不分區議員的三個席位,Joseph Finn Michael McFarland這兩名在位者都將競選連任,第五區市議員古楚轉戰這一選舉,還有一名候選人是John Rodophele, Sr.
      十一月八日大選時,選民還將投票選舉三名學校委員會委員。David McCarthy競選連任,  Kathryn HubleyLinda PerryJames Davis Paul Bregoli 等四人,將競選另兩個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