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9月 24, 2011

波市第二區市議員三候選人 初選前進華埠面對選民

麻州投票(MassVote)廿二日晚在昆士小學禮堂,為波士頓市第二區市議員選舉,舉辦候選人論壇,讓近百名社區民眾在九月廿七日投票前,有機會同時評估一下誰是他們心目中的最佳人選。
            波士頓市第二區在位市議員林乃肯(Bill Linehan)已在位四年半,今年面對二名挑戰者,競選連任的壓力不小。
      二名挑戰者,一人是四年前參選失利的南波士頓居民,創辦了青少年長曲棍球隊(youth lacrosse)和流行華納隊(Pop Warner)費瑞拉(Bob Ferrara),一人是華埠居民熟悉的昆士小學前校長李素影。
            麻州投票(MassVote)主辦的這場候選人論壇,隆重其事的請來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亞美研究院主任保羅渡邊(Paul Watanabe)主持,安排有現場廣東話翻譯,還請協辦單位的亞裔文化資源(AARW)行政主任John Xie、波士頓婦女選民聯盟(League of Women Voters of Boston)CC Williams、麻州聯邦房屋租戶聯盟( Mass Alliance of HUD Tenants)Margaret Arneaud等人提出數個主辦單位事先準備的問題。
            保羅渡邊當晚提的第一個問題是,「你為什麼要競選第二區市議員」,最後一個問題是「為什麼選民該投票給你」。幾名候選人回答差異最大的,是現場觀眾提出的,有關「安全社區法」的問題。
            其他的問題包括華埠圖書館、建築物高度,選區重劃等。
      各候選人對問題的回答如下,
            「你為什麼要競選第二區市議員」:
            林乃肯表示,他競選連任,因為他覺得能為選民服務,是他的光榮。
            費瑞拉表示,他參選是因為他認為自己能做一名更好的市議員。如果他當選,他的辦公室一定會回選民的電話。他還說林乃肯曾是他的模範,一度敢於挑戰當年的第二區在位市議員金凱利(Jim Kelly)
            李素影表示,她參選是因為「我們」可以做得更好。她認為自己有35年的教育界工作經驗,40年的社區組織經驗,她能夠把背景不同的人拉攏到一起來解決問題,確保人們能有份有尊嚴的工作。
            「為什麼選民該投票給你」:
            費瑞拉表示,波士頓市的市長強勢,議會軟弱,目前的市政府營運情況,人們已不再能接受。
            李素影表示,過去35年來,她成功的把兩間學校由壞變好,她想要讓市內的每一名小孩都能獲得有品質的教育,她也會主動的走入人群,聽取人們的意見,促使大家一起來建造一個更好的城市。
            林乃肯表示,民眾已經有一名在為大家做事,經常走入社區的市議員了。他上任以來,第二區已創造了2000個建築工作機會,為市府增加了一億二千萬元稅賦收入,市府也增聘了約15名警察,市內,尤其是華埠的犯罪率降低了許多。當市府公共圖書館總館要關閉12個分館時,他和多名市議員攜手反對。他也認為華埠應絯要建一個圖書館。他和他的華裔助理陳偉民還推動波市會議展覽中心的旅遊車(trolley)開到波士頓華埠來,為華埠增加商機。他希望未來兩年能繼續為選民服務。
            「安全社區」問題:
            費瑞拉支持安全社區法。他表示該法主旨是要掃蕩犯有重罪的非法移民,人們應尊重經由合法手續進入美國的過程。警察也應該和社區合作,以達到保護社區的目的。
            李素影認為美國原本就是個移民國家,不該使用令移民覺得他們不屬於這個國家的一些做法。「安全社區」做法使得移民不願意和警察接觸,不舉報犯罪事宜,反而會令到社區不安全。她支持社區警察的做法。
            林乃肯表示,有好幾個社區團體和波市議會晤談過,表達了移民們的顧慮,以及部份移民遭遇的狀況。波市議會最近正在重新審視「安全社區」法,以確保依法行事的人,不會遭遇被丟進監獄,和壞人關在一起的命運。
            「你會否支持在第二區的未來發展計劃聘用目標,要反映波士頓市的少數族裔人口?如果是,你會怎麼做,以確保在建築工作及永久性工作上,能達到這些聘用目標?」這問題上,費瑞拉支持發展計劃應聘用當地民眾,以為地方上創造就業機會。李素影也表示支持,並指出應進行監督,以確保發展商依法行事。林乃肯表示,他上任後曾促使波士頓重建局關注此事,並要求報告。但發展商按市內族裔人口比率來聘用本地民眾,是個目標,不是法令要求,市府無法強制發展商一定要這麼做。
      在「你是否支持在中華貿易大樓(China Trade Center)內為華埠圖書館及文化中心保留一個位置?如果是,你會怎麼做」這問題上,李素影認為波士頓重建局擁有土地,應和社區合作,找出一塊地,來實現社區這一夢想。民代也應從旁協助。林乃肯表示,從他2007年上任以來,協助華埠建圖書館就是重要目標之一。他的華裔助理陳偉民也在這事上和社區一直有密切合作。但他不很確定中華貿易大樓是個建圖書館的理想地點。費瑞拉表示,人們四年前就已提出建圖書館這問題了。他很驚訝,竟然四年之後,這事還在紙上談兵階段。可見民眾想要做些什麼事,不能等政府來幫忙,必須自己挑起責任,向基金會募款。
      在「你是否支持市府規定權力的『家規(home rule),你會否出席州政府的公聽會,發言支持,並遊說州府官員們,促使規定通過?你還會做些其他的什麼事來確保社區內的可負擔住宅」這問題上,林乃肯表示,自從他上任以來,市內至少增加了172個可負擔住宅,第二區也獲得的整修可負擔住宅經費總額,也高達一億元。費瑞拉表示,必須要捍衛可負擔住宅,才能避免地方住宅嚴重的「貴族化」。李素影表示她在這問題上已努力了廿年,堡壘村就是地方民眾努力的結果之一。民選議員必須懂得相關法令,才能幫助人民。
      廿二日晚,出席民眾來自華埠、皮革區、南端及南波士頓。華埠居民會的兩名共同主席余仕昂、梅陳月嫦,華埠社區議會共同主席陳灼鋆,波城華埠僑領陳毓禮,麻州亞裔共和黨員會(Asian Republicans of Massachusetts)創辦人黃鷹立,台山同鄉聯誼會會長李照桃,華人前進會行政主任駱理德等許多人都出席在座。
            參與協辦這一論壇的機構包括華美福利會(AACA)、亞裔文化資源中心(AARW)、亞美社區發展協會(ACDC)、麻州亞裔共和黨員會(Asian Republicans of Massachusetts)、堡壘村租戶組織(Castle Square Tenants Organization)、華埠居民會(CRA)、華人前進會(CPA)、大波士頓不同信仰組織(Greater Boston Interfaith Organization)、波士頓婦女選民聯盟(League of Women Voters of Boston)、皮革區社區協會(Leather District Neighborhood Association)、麻州聯邦房屋租戶聯盟( Mass Alliance of HUD Tenants)、台山鄉親聯誼會(Taishan Community Association)等。

圖片說名:

            波士頓市第二區市議員候選人,右起林乃肯(Bill Linehan)、李素影、費瑞拉(Bob Ferrara)(菊子攝)

            波士頓市第二區市議員候選人,右起林乃肯(Bill Linehan)、費瑞拉(Bob Ferrara)、李素影在麻大教授保羅渡邊主持下,回答問題。(菊子攝)

            波士頓市議員林乃肯的華裔助理陳偉民(左一)和為林乃肯助選的亞裔青年協會黃競雄(右前)等人打招呼。(菊子攝)

            駱理德(前右)、黎麗莎(前左)為李素影助選。(菊子攝)

星期五, 9月 23, 2011

華史會頒遊子獎表揚創會人胡國新

 胡國新(前右)在妻子Susie(前左)及子女胡振勝(後左起)Christine
Kathy,孫子胡大龍等一家人陪同下,出席華史會年會,領取遊子獎。
(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 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日前舉辦第19屆年會,頒發遊子獎給胡國新、劍虹體育會,並藉該會年刊及會長報告,彰顯2011年是辛亥革命,民國建立的一百週年紀念。
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本身,將於2012年慶祝成立廿週年。
華史會會長曾雪清()為第19屆年會邀來的嘉賓包括麻州眾議員黃子安()
(周菊子攝)
今年獲發遊子獎的胡國新是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的創辦人之一。他和已過世的黃兆英,已離開波士頓的葉庭芬,已及目前仍活躍於波士頓社區的張黃玉鶯、范王柳娥、陳建立等人在1992年創辦了這迄今仍是紐英崙地區唯一的,以記錄、保存、宣傳紐英崙華人動態、歷史的機構。
現年已八十歲的胡國新,還曾經擔任過1986-1987年的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華埠社區議會共同主席,1985年的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主席,也曾經在華美福利會中十分活躍。華史會的望合墳場從維修演變到整建紀念碑這項目,也是他和黃兆英發起的。
 華史會頒發獎學金。(圖由華史會提供)
華史會會長曾雪清訪談了胡國新本人,以及陳毓禮、陳家驊、陳建立,還有胡國新的兒子胡振勝等熟悉胡國新的人,寫了一篇介紹文章,發表在華史會今年的年刊中。
曾雪清在文中指出,胡國新早從1969年就在當年的波士頓市長凱文懷特(Kevin White)麾下,領導「解決華埠不滿工作小組(Task Force for the resolution of Chinatown Grievance)」,還和陳毓禮合作,為1970年波士頓華埠第一次舉辦的中秋節聯歡會,爭取到市府資助。
和妻子Susie結縭五十五年的胡國新,當天在三代同堂的子孫陪伴中,出席盛會。他感慨表示,華人社區發展得好,華裔後代才會對文化根源更有歸屬感。他稱讚波士頓華埠社區人士近年來的鼓勵年輕人努力,呼籲年輕人奮發圖強,為社會多做貢獻,以更提高在美華人地位。
今年獲遊子獎的機構是剛好今年慶祝成立五十週年的劍虹體育會。華史會也特地藉此追悼甫於今年四月過世,享年六十八歲的該會創辦人,也是華史會創辦人張黃玉鶯之弟的黃述沾。
和黃述沾合作多年,目前是劍虹體育會主要負責人之一的牙醫師阮浩鑾,形容該會有如「社區兄弟會」。他表示,劍虹體育會當年初創時,會員幾乎都是在美出生的「竹升」,也就是第一代ABC。許多人的父母是開餐館、洗衣店,或在這些店裏打工的移民,但會員們個個都是努力向學的好孩子,在課餘打球之外,還積極參與社區服務工作,包括當年在華人醫務中心第一任執行長鄺朝賓的領導下,為該中心刷油漆。阮浩鑾指出,鄺朝賓是劍虹體育會的會員,也是第一個就讀史丹福大學的波士頓華埠小孩。
劍虹體育會早年不但是第一個贏得排球聯賽的竹升隊,今年慶祝成立五十週年時,還承辦了一連舉行三天,比賽了214場,有八十六隊,1100名十三到六十二歲球員參賽的第三十一屆北美華人籃球邀請賽。
華史會當晚還頒發獎學金。柯德文(Waterman- Waring-Langone)獎學金的得獎人為將升讀克拉克(Clark)大學的華埠圖書館之友會成員黃錫湛,以及將升讀波士頓學院,曾任亞太裔美人青少年聯盟青少年領袖的翁燕儀。王氏(Katherine Wong)獎學金得獎人是就讀東北大學的譚紹賢。
華史會會長曾雪清表示,該會今年的會訊/年刊,以紐英崙地區華裔美人的政治參與及公共服務為主題,包括杜榮佳撰寫的「辛亥革命百年回顧:清末民初變法革命時代的波士頓華埠」,范王柳娥撰寫的紐英崙華裔民選官,以及美國南北戰爭的紐英崙華人士兵,曹吉富寫的從餐館外賣櫃台到演講台,羅元旭寫的司徒其安市長等,都是非常值得一讀的紐英崙華人歷史。

星期四, 9月 22, 2011

中國衛生部長陳竺出席哈佛中美健康峰會

 中國衛生部部長陳竺昨(廿一)日在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中國項目部主辦的第一屆「哈佛中美健康峰會」中指出,中國的全民健保率已朝向95%邁進。但他也坦承,中國中央、地方政府在醫療制度整體改革上的權責過於分散,估計五年之內,會有大幅度改善。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中國項目部昨日在該校Joseph B. Martin 會議中心舉辦首屆「哈佛中美健康峰會」,邀得中國衛生部部長陳筑、美國衛生和人類服務部(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助理部長季爾德(Sherry Giled)做開幕主講嘉賓,分別講談中美兩國醫改概況,強調都在致力改善民眾獲取醫療服務的管道,品質及支出的費用。
      陳竺在會中以流利的英文發表演講。昨日的會議主持人之一,中國醫藥局(China Medical Board)董事長陳致和讚許的表示,英語是陳筑在中文、法文之後的第三語言,居然也講得那麼流利。
      陳竺昨日的講談有三部份,分別為中國醫改的過程及成就,面對的挑戰,以及中國醫改在十二五計劃中訂了八個改革目標等的展望。包括要藉著把新農村合作醫療辦法(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cheme)擴展到95%都可享有,來改善醫療保險體系,在資金及福利上拉近城鄉距離等。到2015年時,要達到每千人有四張病床,只有80%的病床是設在公立醫院內。改善中醫,也是目標之一。
      陳竺指出,中國從2009年起推行醫改,主要有三個方向,包括保障民眾的基本醫療服務,加強一般醫療(primary care)、建立起架構及機制。在國務院層次,是由李克強統領。共有十九個部會參與改革。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時,可以達到全民享有基本健保。在執行上共分有管理、營運、財務、價格、監管、醫療科技及人事資源、信息科技、法律等八大支柱,在體系上包括公共衛生服務、醫療服務、醫療保險,以及藥務供應等四大體系。過去三年間,中國政府投入共八千五百億元(850 billion)人民幣,優先處理四項任務,包括加速基本醫療保險體系的建立,訂定基本藥務系統,改善草根階層的醫療服務體系,使人人都能享有基本的公共醫療服務等。其中的三千三百一十八億元來自中央政府。
      陳竺指出,中國的醫改已在全國基本藥物體系上,達到門診平均降價30%40%的地步。中央政府也已投資了四百一十二億元人民幣來改善草根階層的醫療設施。使用草根階層診所的民眾,增加了三十六億多人次,比2008年增加了22%
      在公立醫院改革上,目前已有十七個城市被挑選為全國試點區。
      20002010年的醫療開銷上,政府在總體醫療開銷中(Total Health Expenditure)所佔的比率,已從15.93%增加到28.56%。支付基本醫療保險保費的社會支出比率,也從24.1%增加到35.92%。民眾在醫療費用上的付擔,因此得以減少。
      陳竺指出,中國為實現「健康中國2020策略」,訂定了幾個要在2015年達到的短期目標,包括把人均壽命提高一年,到74歲,把嬰兒死亡率降低到12%,把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降低到14%等。其他的目標包括要讓中國總人口中80%90%的人的食品安全獲得監控。80%住院病人的開支,獲得補償。更希望每一千人,至少能有1.88名的持牌醫生,2.07名註冊護士,4張醫院病床等。政府也希望在政府資助建立起更好的財務結構後,民眾看病自掏腰包的錢可以減少30%,基本公家醫療服務的人均支出能降到人民幣六十元。
      哈佛大學公衛學院李國鼎經濟教授蕭慶倫在第二場講座中,以「國際經驗對中國醫改的啟示」為題發表講談。他強調中國要改革醫療體系,在管理公立醫院上,基本原則應是兼顧責任(responsibility)、權力、問責性(accountability)。其中的權力包括行政、財政、人事及物權。
蕭慶倫直指中國的醫療體系,分由八個政府部門管理,包括衛生、發改委、物價、財政、人保、民政、組織、人事等單位,陳竺雖然貴為衛生部部長,但卻只有制定政策的行政權、發展權,其餘的財政、人事,全都得和其他單位協商,增加了改革的困難。
      蕭慶倫指出,醫改上常見的挑戰包括醫療費用上漲迅速,威脅了衛生體系的可持續性;衛生醫療服務體系的支離分散,阻礙了從預防到三級醫院的服務體系整合工作;公立醫院和診所的改革;慢性病增加;醫療教育體系陳舊落後等。
      蕭慶倫建議,要以訂立醫療總額預算,改革激勵及支付制度來控制醫療費用的上漲,包括使用諸如季爾德提及的,以醫療品質(performance value)來決定醫療給付等,只是這做法,有如何評估,誰來評估,標準如何訂的問題在。關鍵在於如何把金錢轉化成優良服務(convert money into good services)。在縮減醫療費用上,他建議政府資助研發能減少醫療費用開銷的科技,而不是投資製造更貴的醫療儀器,反而抬高醫療費用。
      蕭慶倫坦言他很為中國擔心,因為太多經費都撥進了所謂的三甲醫院,但真正需要錢來改善服務的,絕大部份都在偏遠鄉區。他也不認為鼓勵私營醫院是解決中國境內衛生醫療體系的辦法。
哈佛大學主管國際事務的副校長Jorge Dominguez昨日也特地出席歡迎嘉賓。他在五年前曾應中國社科院之邀,到中國訪問兩週。昨日他也以哈佛來自中國的學生人數已達541人,去年哈佛學生出外訪問人數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哈佛網站顯示校內有二百多名教授做了有關中國課題的研究等三個數字,來印證中國在國際間的影響越來越大,和中國合作是世界趨勢。
      哈佛公衛學院和中國衛生部昨日在與會的數百人面前,簽署了一份合作備忘錄。
      「哈佛中美健康峰會」昨晚安排的晚宴,邀得剛出版「鄧小平」一書的哈佛教授傅高義講談鄧小平的領導模式。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中國項目部主任劉遠立籌辦的這場「哈佛中美健康峰會」,今日將進行第二日的會議。

圖片說明:

      哈佛大學公衛學院院長Julio Frenk(前左)和中國衛生部國際合作主任任明輝()簽署合作備忘錄。蕭慶倫教授(左一起)、美國衛生和人類服務部(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助理部長季爾德(Sherry Giled)、劉遠立,中國衛生部部長陳竺(後右四)等人見證。(菊子攝)

      哈佛亞洲中心主任Arthur Kleinman(右起)、蕭慶倫教授、聯合醫療集團執行副董事長Simon Stevens等人在講談後回答聽眾提問。(菊子攝)

      中國衛生部部長陳竺()和美國衛生和人類服務部(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助理部長季爾德(Sherry Giled)在會場回答提問。(菊子攝)

      奧羅瑞(Aurora)影像科技總裁何淑圭()昨日也到會聽講。(菊子攝)

劍橋中國文化中心10/8 慶廿週年

劍橋中國文化中心將於十月八日(週六)慶祝成立廿週年,已排定學術研討會、慶祝大會、文藝晚會等一系列活動。
      劍橋中國文化中心成立1991年。其轄下的劍橋中文學校是由大陸學人在美東地區創辦的第一所教簡化字漢語拼音的中文學校。該校表示,廿年來走過不少風雨,全靠支持者的努力,才得茁壯成長。
      該中心的廿週年慶系列活動將包括「中文教育學術討論會」、「劍橋中國文化中心成立廿週年慶祝大會」、「滿山秋色中華情─大型文藝晚會」。
      「中文教育學術討論會」訂十月八日的早上九點至中午十二點,在劍橋中國文化中心(411 Waverley Oaks Road, Suite 214 Waltham MA 02452)內舉行,內容包括波士頓孔子學院、香港孔子學院的兩名院長講話,中國教育家彭瑋、美國教育專家林游嵐做教育方面的學術報告,美國大學委員會AP項目有關人員馮禹介紹AP項目,劍橋中文學校副校長兼教務長湯曉做中文教學的經驗與體會報告。
      「劍橋中國文化中心成立廿週年慶祝大會」訂十月八日的下午二點至五點,在瑞吉斯學院(Regis College, 235 Wellesley  Street   Weston  MA 02493)的藝術中心舉行內容包括董事長講話劍橋中國文化中心介紹「當代中國叢書」贈書儀式匯報演出。
      「滿山秋色中華情─大型文藝晚會」將於同日的晚上七點至十點,在慶祝大會同一地點舉行,邀有波士頓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玉新、段小毅,小提琴家李鍾靈,以及歌壇新秀2011年中國北京「水立方杯」海外華裔青少年歌曲大賽總冠軍黃一,賽區冠軍王雯倩等人一起演出。北美合唱協會、天使舞蹈團等藝術團體也將於當晚獻藝。門票十元,購票可洽劍橋中國文化中心781-788-8558,牛頓中文學校617-319-4183,世紀中文學校508-202-0199,艾克頓中文學校508-361-2178

星期三, 9月 21, 2011

羅德島華人基督教會迎新 介紹喜樂團契

羅德島華人基督教會日前為當地學生舉辦迎新聚會,介紹喜樂團契,接待家庭,提醒一、二百名出席學生,無論遭遇什麼問題,都可傾訴,把教會當家,就不怕在海外會孤單無助。
羅德島華人基督教會為新來乍到的學子舉辦迎新聚會已有多年歷史。教會牧師黃天佑,同工宋秀珍,黃嬋娥,還有宋建人,王曉元、趙軍、孫承恩、呂師進、王天麗、葉桂珍、胡少娟、孫幼偉、黃頂生等等執事、教友,也幾乎是必然見到的面孔,不但幫忙準備迎新節目,燒烤食物,還得組接送車隊。
最近幾年,強森威爾士(Johnson & Wales)大學的華裔學生人數激增後,該校國際學生入學許可部主任章賢信,更是忙前忙後的招呼。
羅德島華人基督教會牧師黃天佑在開幕致詞時提醒新生們,教會大門,永遠為大家敞開,無論遭遇什麼問題,到教會,總能找到人傾訴,找到人幫忙。
平日習慣說英語、廣東話的他還特地以普通話指出,新生有語言障礙,再自然不過,只要放膽多練習,就能克服這一關。
羅德島華人基督教會喜樂團契的張思涵,當天特地向新生們介紹團契是譯自英文的fellowship,源自聖經中的相交一詞,是鼓勵人們互相交往,建立關係,追求集體情誼。
張思涵當天還邀請了一個接待家庭代表和一名大學生講談經驗。這名大學生表示,剛來美國時,十分想家,情緒低落,沒想到成為接待家庭的一份子後,竟真好像多了一個家一樣,有什麼心事,都可以和接待家庭成員分享,就連有時外出逗留的超過預計時間,需要找人幫忙接載,都沒問題。做為接待家庭的這位女士則說,她雖然也來自中國大陸,但以前沒去過北京,接待的這名大學生,讓她們更認識了北京,今年還特地去參觀了一趟,這是他們做接待家庭的意外收獲。
這名接待家庭女士表示,教會接待家庭的使命之一,是要義務幫助留學生盡快適應美國的學習生活。他們做的是關心學生的需要,幫助學生認識美國文化及本地華人生活,成為學生們在美國的家人及朋友,逢過節、假日,就邀學生到家中一起過節,或外出一塊用餐,也幫助學生解決日常生活需要,例如介紹附近的超市;商店,代買用品,介紹如何申辦證件、開銀行戶口,辦駕照等等。
查詢羅德島華人基督教會詳情,可洽401-722-8877

圖片說明:

            羅德島華人基督教會張思涵(右一)和團契成員為新生獻唱。(菊子攝)

            左一及二,孫承恩、呂師進,右二及三,王曉元、趙軍等人是接送大隊。許多新生沒有他們接送,到不了會場。(菊子攝)

            黃頂生()等人先起爐烤肉,為新生們準備食物。(菊子攝)

            黃嬋娥(前中)彈吉他,帶唱歌。(菊子攝)

台灣學聯慶中秋 長輩垂愛獎品豐

          
新英格蘭台灣同學會聯合會十八日在水城Arsenal公園舉辦「十校聯歡慶中秋」郊遊烤肉活動。逾160名各校同學歡聚一堂,倘佯在藍天白雲綠地的美麗風景中,享受向長輩請益,和同學閒聊,聞肉香,嚐月餅的樂趣,歡渡一日。
            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前任董事長王世輝,曾任大波士頓中華文化協會會長的周萬欽,台大校友會會長許翠玲,MIT校友蔡傑,已年逾八十的趙鍾英,曾創辦華夏文化協會,現已轉方向撰文寫詩的王啟華等等人,都特地出席和同學交流,讓他們知道有需要時,可求助的人很多。
  新英格蘭台灣同學會聯合會會長胡峻峰表示,這是該會從今年二月換屆以來的第四個活動,能夠辦得這麼順利,連101烘焙店送的20條吐司,都全部吃光了,全要感謝一眾熱心贊助活動的長輩,以及熱心服務的同學,包括副會長樊長興、公關王俊凱,幹部劉家維等許多人。
            兩名波士頓僑務委員,馬滌凡、陳家驊也分別帶了水晶梨、蛋塔到會場,給學生們「加菜」, 還帶了十月九日遊行的海報,在現場派發。
            胡峻峰透露,學聯向常熟餐廳訂購了牛肉、雞肉、鴉肉、香腸、炒飯、炒米粉、素菜等菜餚,沒想到身兼波士頓台灣同鄉聯誼會會長的常熟老板陳永茂,大方的幾乎每樣菜都加碼供應,還連餐具都免費奉送,讓他們感動萬分。但學生們最開心的是那些肉醃得超好吃,許多人耐心排隊等烤肉,再用吐司夾,自製三明治,吃得津津有味,情緒高昂的邊吃邊聊,連學聯事前準備的暖場遊戲,打西瓜、熱血乒乓,都無用武之地。
            當天有不少學生們的長輩,特地出席和同學交流,甚至專程送來抽獎品,讓參家活動的同學,人人有獎的盡興而歸。
            學聯會長胡峻峰會後透露,他們這次動員了許多朋友很多的同學出席,使得參加活動的人更多元化,更確切的達到促進交流目的。活動結束後,有好些人探問怎麼加入學聯,讓他們很感安慰。
波士頓學院副會長李佩綺、Hult國際商業學校會長叢孜年、羅德島州強森威爾士大徐會長黃彥智、Lesley大學會長林佳儀、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會長劉家維、麻州大學達特矛斯(Dartmouth)分校會長許庭璿等人,當天也都特地出席或協辦活動。   
            學聯的下一個活動將是十月一日和新英格蘭中文學校協會合辦白山賞楓行。此外,學聯考慮和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玉山科技協會,以及商會等合作,籌辦就業論壇,分別從科技、人文及商業等角度來做探討。

圖片說明:

            前右起,周萬欽、王世輝、王俊凱、馬滌凡、陳家驊、胡峻峰、樊長興、劉家維等人幫忙搬運剛送到的水梨。(菊子攝)

            新英格蘭台灣同學會聯合會的十校聯歡慶中秋活動出席者合影。(菊子攝)

            左起,王俊凱、波士頓大學同學會會長王懷晨、公關蕭雅元、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會長劉家維(右二)等人為同學們烤肉。(菊子攝)

            活動中的月餅是向101烘焙店以折扣價買來的。不少今年中秋還沒吃月餅的同學,圍過來,挑一塊,應下景。(菊子攝)

波克萊台商會十月回台開會 游勝雄分享賺錢商機

波克萊台灣商會日前在傅萊明罕鎮華園(Far East Dim Sum Buffet Restaurant)餐廳舉行年中會議,報告各商會選情,十月回台北開會,十一月辦醫學講座等活動概況,並重申歡迎志同道合者加入聯誼行列心意。
            波克萊台商會今年六月才組團赴加拿大蒙特婁,參加第23屆北美台商聯合總會年會,並在該會議中選出芝加哥姚宏智為北美洲台灣商會總會會長。游勝雄當天表示,該會明年將支持亞特蘭大的涂常雄繼任。
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部份,波克萊台灣商會有游勝雄、郭競儒、李淑玲、羅靜春、 林信福、鄭碧鳳、吳碧倉、蔡裕生等八張選票。波克萊台灣商會將在目前已宣佈參選的大洋洲黃正勝,北加州陳光博等人之間,角逐總會會長一職。
波克萊台商會本身,還將推薦現任會長林信福為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理事。
            游勝雄當天還以北美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商機促進委員會主任委員的身份,報告北美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擁有十四個正式地方分會,辦有海外拓銷、海外參展、台灣參展、採購接洽、商機研討會與美國貿易展( U.S. Trade Shows)等六大類活動。他從台灣經貿網電子報中整理出分別在巴西、中南美洲、杜拜貿易中心、莫斯科、廣州錦漢展覽中心、土耳其伊斯坦堡、德國紐倫堡展覽中心、巴黎、東京、上海浦東國際博覽館等等許多不同地點、日期舉辦的活動,印在紙上,派發給出席者做參考。
            游勝雄也以他個人最近在勒星頓市中心買下一佔地萬餘平方呎加油站,改建成零售店面,出租給華格林(Walgreen)藥房等機構,賺取了以倍數計的帳面價值等賺錢做法,和商會會友分享經驗,還表示他很願意和商會會友分享投資心得。
            波克萊台灣商會的未來活動包括十一月五日在馬勃洛夫(Marlborough)聚豐樓辦醫學講座,邀請台北國態醫院刻在麻州布里吉罕婦女醫院進修的心臟科醫師,以及腦神經外科醫生,分別講談心臟及失眠問題。
            北美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婦女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郭競儒,當天在會中報告,該會為美國中西部幾個州數百個遭龍捲風襲擊城市,受密西西比河水患威脅,面對加拿大火燒山,沃太華地區淹水等災害的民眾,輸送援助,在劍橋市接受社區電視台訪問,還表演舞蹈等情況。
            郭競儒也報告,全球華商經貿聯誼會將於十月十六日在泰國曼谷召開會,已知吳毓萍將參選全球會長。
當天出席的嘉賓包括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經文處外交部組長簡宏昇,以及商務組組長石大玲等人。
石大玲在會中透露,經濟部部長施顏祥預定1031日率領高科技團訪問波士頓,屆時可為台商會免費提供攤位。
波克萊台灣商會下任會長陳玉瑛十九日已啟程赴台北,參加僑委會的會長訓練班,接著與游勝雄、郭競儒等人在台北會合,參加訂十月二日至四日舉行的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第十七屆年會。
查詢波克萊台灣商會詳情,可洽該會秘書長游勝雄(617)538-1512

圖片說明:

            右起,游勝雄、石大玲、簡宏昇、黃正杰、郭競儒、李淑玲、羅靜春,以及波克萊台灣商會下屆會長陳玉瑛(中左五)等人會中合影。(圖由波克萊台灣商會提供)

星期二, 9月 20, 2011

市議員初選 昆市9/20 波市9/27

今年的麻州市級選舉初選日期,各市不一樣。昆士市的市議員初選,將於今(廿)日舉行。
波士頓市的初選,將於九月廿七日舉行。有華裔候選人參選的第二區市議員席位,訂九月廿二日(週四)舉辦辯論會。
            由於這次的昆士市初選,只有第二區及第六區的分區市議員須要進行初選,今日的早上七點至晚上八點,只有這兩區的投票站會開門,讓選民入內投票。
其他各選區,以及市長選舉,都將等到十一月日大選時,才投票。
已在位三屆的麥南米(Brian McNamee)(左三),今年爭取再度連任,面對兩名新人挑戰,Michael Miller,以及Brian Ridell
麥南米表示,雖然自己是在位者,但對競選一事不敢掉以輕心。今年以來,包括在朱家樓等地點,他已辦過好幾次籌款會,每次都有譚秀婷、鄒毅等好朋友助陣。日前的在街頭舉招牌,籲請支持,還有池元山(左二),以及一些華裔青少年義工幫忙。
           麻州投票(MassVote)將於九月廿二日(週四)晚五點至七點,在華埠信義大廈社區室( 38 Oak St., Boston)舉辦「波士頓第二選區市議員候選人論壇」。「麻州婦女選民聯盟(League of Women Voters of Massachusetts)」、亞美社區發展協會、華人前進會、麻州亞裔共和黨員會,和皮革區社區協會等團體合作協辦。
競選連任的林乃肯(William Linehan),以及候選人李素影和費拉拉(Robert Ferrara)都將出席,回答選民的提問。現場將有翻譯。查詳情可洽Jude Hutchinson,電郵 jhzw@mac.com,或617-983-5614617-721-2867

圖片說明:

            麥南米(左三)和池元山(左二)及青少年義工在街頭舉牌,籲請選民支持。(圖由麥南米選委會提供)

第26屆屋街遊藝節強調家的觀念

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十七日舉辦的第26屆屋街遊藝會,由於新任營運長伍少武的廣邀義工參與,傾力製作,增添了騎小馬,彈跳屋,以及波士頓科學博物館等項目,活動更加老少咸宜闔家樂。
            伍少武表示,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BCNC)的新方向是以家庭為整體服務對象,今年的義工團隊,也特地穿上印有「家」字的T恤,以強調這一信息。
            今年的遊藝會,邀來在道富集團任職的波士頓華埠獅子會會長林淑明擔任司儀。她和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的代表陳小慧,道富集團代表Brian Downer一起歡迎出席的家長及小朋友們。塔芙茨醫療中心也是主要贊助機構之一。
            在昆士小學遊樂場舉行的這屋街遊藝會,表演節目部份,由巾幗醒獅團的舞獅表演拉開序幕,接著有楊曉蓓帶領的茉莉花舞蹈團、愛群幼兒中心表演舞蹈,魔術師表演,周玄雲示範武當功夫,還有吃西瓜比賽等。
            遊樂場內擺有三十多個攤位。搭芙茨醫療中心(Tufts Medical Center)的量血壓、檢查牙齒,提供預防哮喘、戒菸,以及食品營養的資訊等攤位,十分受歡迎。該中心宣導的「無菸住房」計畫,也有很多人探問。
            華埠王氏青年會(Wang YMCA)、華人前進會青年動力項目,華埠圖書館之友會、兒童博物館、紐英崙水族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國泰銀行等機構,也都在現場擺有攤位,介紹各自提供的服務,舉辦的活動,鼓勵華埠地區人家,充份利用、參加。
            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也擺有攤位,介紹該中心所提供,以照顧、協助家庭中每一成員不同需要為目標的各項社區服務項目,包括紅屋課後輔導班、育兒課程、健康飲食西式烹調班、兒童舞獅班、成人教育、藝術、康樂及健身活動等。
            遊藝會的各項活動中,騎馬,以及把汽球紮成小貓、蝴蝶等的項目,都極受小朋友歡迎,紛紛央求爸媽帶著排隊玩。
            今年遊藝會的另一特色是邀請來Brian Choi為出席家庭繪製全家福肖像。
            中國禮記大學篇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也有意藉著遊藝會揭櫫以家庭為單位,提供全面性服務的新方向。

圖片說明:

            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BCNC)新任營運長伍少武(右五)和林淑明(左一)等義工,穿上標榜「家」字的T恤,提醒參加活動者,BCNC重視家庭觀念。(圖由梁志生提供)

            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的義工們和當天在會場的兩匹馬合影。(圖由梁志生提供)

            活動物項目(Live Animal program)東主Richard Roth()帶來,已十七歲大的Cock2too,展示給小朋友看。(菊子攝)

            活動結束時,義工們在彈跳屋(Inflatable Obstacle Course)上歡跳,慶祝活動順立結束。(菊子攝)

台灣同學會長聯席會議 許恒源、李政鋒談師法自然

麻省理工學院全球產業合作項目大中華區首席策略官許恒源和聯發科技術處長李政鋒,十七日在經文處文化組舉辦的會長聯席會議中勸學子們,要師法自然,以宇宙社會為己任的謀求創新,尤其應該關注能源及水資源問題。
            許恒源和李政鋒特地以麻省理工學院集結「色、光、能、電」的許多科技研發成果,都是從大自然萬物中找到解決問題新辦法為例,鼓勵學子要懂得集結「人、解、資」,也就是要匯聚人脈關係,找出社會所面對各項問題的巧妙解決方法,再集合可能的所有資源,一起努力。他們還以淳法法師的「會道的,一縷藕絲牽大象;盲修者,千鈞鐵棒打蒼蠅」,來鼓勵學子們師法自然。
            經文處文化組新到任的組長黃薳玉表示,兩名講者以整體社會為關懷點的價值觀,的確令人景仰,在建國一百年之際,提醒各校同學會會長們眼光要更遠大,更是別具意義。
            新英格蘭地區各大學院校同學會會長聯席會議是經文處文化組每年舉辦的活動之一。
            十七日會議有四、五十人出席。會議內容包括許恒源、李政鋒分享留學經驗,辦事處各組介紹業務,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會長暨塔芙茨大學電腦工程系系主任張重華,哈佛大學講師暨牙醫師王世輝,麻州大學羅爾分校土木與環境工程教授游子揚,律師陳韋先等人,就留學生生活、在美的求學、就業、法律常識等,與學生座談。最後還有新英格蘭台灣同學會聯合會會長胡峻峰主持的活動企劃座談。
            當天的與會學生們,對許恒源的個人經歷,以及他和李政鋒的講談內容,都有驚嘆、拜倒之感。
            獲有麻省理工學院電機工程博士學位的許恒源,雖然年僅44歲,但十二歲就從台灣移民來美的他,曾創辦MicroSealMaxiMEMOptiMEMS科技等三家公司。他在講談中表示這三家公司二家成功,一家失敗,每一家的價值都是二億到七億美元的天文數字,以及他曾經為白宮五角大廈做維安科技方面工作的經驗,都讓座中學生們聽得眼睛發亮。
            其中的MicroSeal是做非映玻璃的。李政鋒其後以幻燈片解釋,這是從蛾眼結構獲得靈感,研發出可以縮減反光率的玻璃,成為應用在電腦螢幕、車窗、大廈玻璃都可用,甚至可用作收集太陽能的材料。
            有一種納米結構太陽能電池,靈感來自稻田矩陣。薄膜電池則是從水流原理來以總量擾動調節電流,進而構想出以貨櫃卡車式儲存器來達到快速充電、放電功效,再進而研究如何使這儲存電能工具變得短小輕薄又安全,還進展到使用共振效應的非電磁波來無線供電,以期人們能生活得更自在,更不受限制。
            李政鋒表示,講談中所提及的許多技術,都已存在,並已實際能使用,只是或許還沒有全部量化、商業化到一般消費者層次。
            經文處處長洪慧珠當天也到會講話。她表示,新英格蘭地區有來自台灣的留學生約一千多人,希望同學們都成為外交小尖兵,向四週的人介紹台灣。她還特地指出,有民調顯示,在台灣的20-29歲年齡層人士中,竟有60%的人不知道立法院、行政院的院長是誰,顯然一般民眾對政府的關心程度還有待加強。她鼓勵留學生們多關心週遭事務,也留心世界的變化,記得要融入主流社會,多參與公益活動。

圖片說明:
1
            新英格蘭地區台灣同學會聯合會的各大專院校會長、副會長們和出席講者合影。中間這排,右一王世輝,右二黃薳玉,右六許恒源、右七李政鋒,左一張重華,左二游子揚,左五洪慧珠。(菊子攝)

            麻省理工學院全球產業合作項目大中華區首席策略官許恒源講談他的精采經歷。(菊子攝)

            左起,王世輝、游子揚、陳韋先、張重華等人和學生分享經驗。(圖由文化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