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7月 01, 2011

華人醫務中心昆士新大樓破土動工

昆士市市長柯奇(Tom Koch)(左三)、昆市議員麥南米(Brian McNamee)、麻州眾議員
陳德基
(右二)和華人醫務中心董事會主席唐哲君()、華醫行政主任
衛爾金
(Eugene Welch)(左二)等人一起主持新大樓破土典禮。(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麻州報導) 即將於明年慶祝成立四十週年的華人醫務中心(South Cove Community Health Center),昨(六月三十)日在昆士市市長柯奇(Tom Koch)、州市議員及社區夥伴到賀的隆重中,為該中心建造第三個自置醫療大樓,舉行破土典禮。
華人醫務中心董事余翠梅(右起)、李錦光、唐哲君、Steve Ng、唐翁素梅、
梁子騏、
Thuy Tran等人為新大樓動工破土。(周菊子攝)
            標榜著「為昆市未來而建」,預定2010年六月竣工,座落在華人醫務中心昆士據點漢考街435號旁的這座新大樓,將由Bond公司承建,HDR建築公司設計,佔地約二萬一千平方呎,高三層樓半,有50個停車位,可為社區新增1520個工作機會。約八百萬元的造價,二百萬元的購地價,將由華醫麾下的投資基金,以及私人捐助承擔。
華人醫務中心董事會主席唐哲君(右起)、董事梁子騏、昆士市長柯奇(Tom Koch)
麻州眾議員陳德基、陳綺怡、
Steve Ng等人。(周菊子攝)
            華人醫務中心董事會主席唐哲君、華醫行政主任衛爾金(Eugene Welch)先後指出,該中心分析看診病人居住地點時發現,每年看診比率增長7%9%,約有十五萬人次,共約25000名病患使用該中心服務,其中約一萬一千人來自昆士市。董事會幾經考慮後,才決定進昆市擴建。該中心員工也已增至現在的230人。
            唐哲君昨日致詞時難掩開懷。他表示,當年(1972)他們創辦華人醫務中心,目的十分單純,要為華人、亞裔移民社區,提供體面、有品質,人們負擔得起的醫療護理。他們一點也沒想到,社區需求之殷,促使華醫成長得那麼快。他也指出,華醫能夠順利辦成進昆市擴建一事,昆市第六區市議員麥南米(Brian McNamee)的大力幫助,功不可沒。
華人醫務中心的員工們也高興的到會合影。(周菊子攝)
            根據華醫中心的通訊資料,該中心自1972年成立,在昆士社區學校內開辦服務後,先是擴展到波士頓市南街,斥資自置物業,1996年進昆士市,在北昆市高中對面的麥當勞旁租用四千呎醫療、辦公場地,2001年擴大為5000平方呎,增加了成人醫藥、小兒科、婦科及實驗室等服務,2003年還又再擴大為6500平方呎,後來到2007年四月時,索性在昆市置產,買下佔地九千餘呎的醫療用大樓。
            唐哲君和另一名資深華醫董事梁子騏很驕傲的指出,包括舊金山、夏威夷、紐約及波士頓在內,全美有五大華人醫務機構,但華人醫務中心和他們相比,看診人數之多,高居全美第二位,還是唯一獲有JACHO(醫療機構資格認可聯合委員會, 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認證的機構,讓他們可以為理想把夢繼續做下去。
            華人醫務中心的新大樓,將撥出一、二樓做門診,有八個小兒科檢查室、四個行為健康諮詢室、五個牙醫工作室,以及一個驗光室(optometry)。三樓將保留作未來發展之用,或出租。
            昨日到會的嘉賓,除前述眾人外,還有麻州眾議員陳德基,昆市市長助理邱潔芳,華美銀行資深副總裁暨新英格蘭地區總監葉俊年,中華頤養院前後任董事會董事長雷偉志、陳秀英、華康家庭護理發展中心主任譚秀婷、塔芙茨醫療中心社區健康主任曾雪清等。
            華人醫務中心的出席董事,除前述各人外,還包括唐翁素梅、余翠梅、李錦光、Steve Ng

摩頓市長候選人Gary Christenson 印中文宣傳向華裔拜票

儘管麻州摩頓市(Malden)的市級選舉,要等到七月廿一日,才能塵埃落定的知道有那些人參選什麼職位,但有心競選市長的摩頓市市議會議長柯騰森(譯音,Gary Christenson),早從去年就對外宣佈參選,廿九日進華裔經營的聚喜樓(Sun Kong)辦籌款會。
      在摩頓市出生、長大的柯騰森,畢業於薩福克(Suffolk)大學法學院,目前正職為米斗塞郡治安長辦公室(Middlesex Sheriffs office)預算主任,管理一年六千萬元的預算。他從1999年獲指派為學校委員會委員起,就開始擔任民意代表,2004年當選為摩頓市議員後,一路連選連任,不但迄今已有逾十年公僕經驗,還從2008年起就擔任市議會議長。他的競選口號因此特地強調「經驗有關係」。
      柯騰森在擔任市議員期間,和摩頓市內的華人組織有不少接觸,包括製作摩頓市社區電視節目「亞太三菱鏡」的亞太動力集團黎德慧、曾佳兒,摩頓市華林功夫學校創辦人余翠梅、華夏文化協會的洪梅等人,他都認識。每年都出席這些機構舉辦的農曆新年慶祝活動,彼此互動良好。
今年五月廿二日,他和另一名市長候選人Deborah Fallon,以及多名市議員、學校委員會委員候選人,一起參加了前述團體合辦的摩頓市亞美論壇,向亞美選民發表政見。
廿九日這晚,柯騰森在近年來的華埠助選名人阮鴻燦協助下,特地挑了座落在摩頓市內,由阮振強、陳錦沾等五名股東合開的聚福樓辦籌款餐會。劉偉忠、黃立輝、羅祖泰、張碧華、阮美嫦、Jack Kouie等,或是朋友,或是子女輩的華人,都被邀到會支持。
柯騰森在這些亞裔朋友的影響下,也格外重視摩頓市內人口比率越來越高的亞裔,特地以中文印製了至少八張大宣傳海報,以及許多傳單。他在傳單上說明一旦他當選市長,會優先關注四個領域,包括社區、通訊、承諾、人格。
聚福樓東主之一的陳錦沾廿九日晚十分高興,頻頻做見證的表示,聚福樓的重新裝修,申請牌照,如果不是柯騰森傾力幫忙,不會辦得那麼順利。如今柯騰森出來選市長,他們當然要支持。
如果七月廿一日過了,都還沒有其他人參選市長,這場市長選戰,將直接跳過九月初選,要等十一月時見分曉。

圖片說明:

      劉偉忠(右起)、陳錦沾、阮鴻燦、黃立輝、羅祖泰、阮振強等人在聚喜樓協助柯騰森(Gary Christenson)()競選市長。(菊子攝)

      阮美嫦()Jack Louie()在申請牌照等事務上,和柯騰森(Gary Christenson)()有過愉快合作經驗。(菊子攝)

星期四, 6月 30, 2011

Xconomy 創業時代會議邀 Desh Deshpande 主講


紐英崙地區和華人有過極深淵源的印裔創業家德許龐帝(譯音,Desh Deshpande),日前和曾任微軟首席軟體工程師的Ed Jung一同登上「創業時代(The Entrepreneurship Era)」會議舞台,和數百名出席者分享創業、創新,不見得要同步並行,因應環境氣候領域機會很多。
由曾任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雜誌編輯的Robert Buderi,以及曾任新英格蘭醫藥雜誌所發行「醫師的第一眼(Physician’s First Watch)」雜誌的Rebecca Zacks所共同創辦的Xconmoy公司,製做了「XSite2011」這場會議,以「創業時代(The Entrepreneurship Era)」為主題,在巴布森(Babson)學院舉辦了一整日的會議,請得各領域專家探討科技及社會創新所驅動的創新,大規模的創新,下一代的介面(interface)、管理成長等等。該雜誌的全美資訊科技暨波士頓版編輯是在美出生的第二代華裔黃昌國。
當年和陳五福、許基康等人創辦過 Cascade 通訊公司,捐巨款給MIT建了德許龐帝中心,目前是MIT華裔教授蔣業明所創辦A123系統公司主席的德許龐帝當日在會中強調,創新是要求不來的,學校、公司要給有心創業者更大的自由度,才更能鼓勵出創新想法。他也表示,社會需要有各種階段的企業,同時並存,才正常。
過去六個月來,他的基金會還承諾要在未來五年內撥款五百萬元,支持麻州大學羅爾分校的美瑞邁克谷沙盒(Merrimack Valley Sandbox,)創新中心。
他也談及自己目前在做的一些鼓勵年輕人發揮創意,創辦公司,解決社會大眾在生活上所遭遇到的許多問題。
父母來自中國上海,離開微軟後在西雅圖創辦了知識創投Intellectual Ventures)公司的Ed Jung,以他走訪世界多個國家的經驗指出,要實現超大型的建市造鎮,從起步開始就因應環境氣候挑戰的計劃,一定得和國家政府合作


圖片說明:
            德許龐帝(Desh Deshpande)Xconomy的創新會議中發表講談。(菊子攝)
            Ed Jung的知識創投公司在北京設有辦公室。(菊子攝)

申報海外資產「自首」期8/31 截止 避稅保財宜做遺產規劃

紐約人壽保險公司日前在劍橋市常熟餐廳舉辦「財產規劃研討會」,提醒社區大眾,申報海外資產的「自首」截止期為八月三十一日,違規者最高罰繳25%海外資產總額;新遺產稅法規定,20112012年最高免稅額五百萬元,稅率35%,但2013年將改為免稅額一百萬元,稅率55%
            紐約人壽保險公司資深業務代表黃潔玲為介紹該公司多項產品具理財功能,日前特邀該公司副總裁暨資深高級規劃顧問郭鑫凱博士(Joseph Kuo)講解財產規畫,並安排王晶講談退休財務規劃。
      郭鑫凱在會中指出,做財產規劃要分兩部份,一部份是資產所得部份,宜以理性態度處理。另一部份是遺產稅,不妨感情用事的根據個人偏愛來設計,但重點都是宜及早計劃,以免存了大半輩子的錢,因為政府徵稅利率的變更,剎那間少了一大截,或是因為生前未做遺產規劃,身後所留資產的處理權,落在政府指派的執行人手中,自己的配偶或子女,反而無從置喙。
            在談及個人資產規劃時,郭鑫凱先談海外資產申報。他表示,根據美國財政部稅務管理監察長的報告,20042009年間,美國政府以「自首」從寬、抓到重罰的威脅,使得美國民眾申報海外銀行及金融戶口的數量,增加了145%。美國因此修訂稅法,2010年三月通過獎勵聘僱及就業法,規定個人如果擁有五萬元以上海外資產,就必需在個人年度所得稅中申報。如果在任何一個年度中,擁有一萬元以上金錢利益(financial interest)或財務戶口,也必需填報9022-1表。如果漏繳海外資產稅,罰款比率為25%
            他表示,要避稅、保值,不妨購買有利息年率保障的人壽保險,也就不必怕出現諸如伊利諾州在一夜之間房地產稅增加60%等情況。
            至於遺產稅部份,在2010年遺產稅0%的好日子過完後,20112012年,美國政府恢復徵收遺產稅,免稅額上限為五百萬元,超過部份課徵35%的遺產稅。到2013年時,個人遺產的免稅額將下降為一百萬元,遺產稅率增加到55%,這一年贈予稅(gift tax)也將增加到55%
            漏稅者的追繳期限是三年,但若是違法的刻意瞞稅,就無追溯期上限。
            在做遺產規劃上,除了預立遺囑,甚至及早拿一份國稅局的706表來細看都有些什麼問題,事先做準備之外,也可以設立信託,或者是不可撤銷的信託(irrevocable trust),世代信託(dynasty trust)等,來達到保護資產,照個人意願處理等目的。

圖片說明:

            紐約人壽保險公司黃潔玲(右起)、郭鑫凱、王晶等人,日前在劍橋市舉辦財產規劃講座。(菊子攝)

星期三, 6月 29, 2011

波士頓海港節30週年擴大慶祝美國國慶

大波士頓地區慶祝美國國慶的「波士頓海港節(Boston Harborfest)」今年跨入第三十屆,將從今(六月廿九)日起,一直慶祝到七月四日。
這六日之內,大波士頓地區將有二百場以上的活動,可讓居民、遊客盡興慶祝,包括歷史重演,徒步遊,乘船遊港賞落日,在市政府廣場舉行的免費午間音樂會,以及由米斗塞郡志工演出的笛鼓(fife and drum)音樂會等等。
      六月三十日,是兒童日,有音樂唱和,畫臉,汽球等活動。
      參加第三十屆年度周打魚湯節(Chowderfest)的遊客,在品嚐大波士頓地區著名餐廳的傳統紐英崙式蛤蜊雜燴湯(clam chowder)後,可以於七月三日投票選舉波士頓最佳周打魚湯。
      今年新增加的活動是在波士頓海港扇碼頭(Fan Pier)舉行的至尊帆船賽系列(Extreme Sailing Series),十一艘來自世界各地的多體帆船(multi-hull sailboats),將從六月三十日起,每天下午開賽。其他令人興奮的活動包括在海港施放的煙花等。查詢詳情可上網www.extremesailingseries.com,或 www.fanpierboston.com.。
      這二百場活動中,有一半以上免費,查詢詳細的活動日程,可洽 (617) 227-1528,或上網www.bostonharborfest.com
      波士頓著名的波士頓流行交響樂團音樂會及煙火,將照例在查理士河畔的濱海藝術中心(Esplanade)舉行。七月三日及四日都有由著名指揮Keith Lockhart在蜆殼劇場(Hatch Shell)指揮波士頓流行交響樂團演奏。全美聞名,並由電視轉播的波士頓流行樂團音樂會,將在七月四日舉行,長約兩小時。今年將演奏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Overture),最後以戲劇化的擂鼓及真的砲火做結束,教堂鐘聲將同時響起。音樂會後,查理士河中將施放起可直衝上天1500呎的煙火。

蘇州納米生物園訪波招項目 哈佛教授莊小威出席晤談

紐英崙中華資訊網路協會(NECINA)和蘇州生物納米科技園合作,日前在華森市(Waltham)IBM創新中心舉辦推介會,闡述該園創投資金、孵化服務,招睞能結合生物、資訊科技的優秀人才、項目進駐。
            這場推介會由網協的生物資訊科技興趣小組(SIG)承辦。召集人朱曉峰表示,在全球講求創新的氛圍中,生物和信息科技結合,是一大方向,該小組將在這一領域為大波士頓人尋找機會。
            蘇州的六人代表團包括,蘇州工業園區生物納米科技園執行長劉毓文、商務發展經理張立筠,蘇州創投副董事長費建江等人。已進駐蘇州工業園,家在波士頓的蘇州康凝杰瑞生物製藥公司創辦人徐霆,也到會分享經驗。
            劉毓文指出,有2500年歷史的蘇州古城,已花了17年來整建現代化工業園區,不但已有逾100家國際五百強公司入園,還有中科院、西安交通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著名學府支撐園內的創新架構。成立不過五年的蘇州生物納米科技園,也已經吸引了216家生物醫藥企業進駐,包括診斷技術/醫療器械類74家、藥物研發類55家、服務外包類33家、納米技術類31家、投資/信息類22家。
她估計,今年底園內企業家數會增長到250,總產值可增長到20億元。
            至於園區內人才,目前已有12名國家千人計劃人才,23名江蘇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30名姑蘇領軍人才,47名蘇州工業園區領軍人才。
            劉毓文強調,做為自負盈虧的國營企業,蘇州生物納米科技園能快速成長,主要因為服務平台整合、完善,無論是生物製藥或納米,在科技平台,人才、人事、優惠等,都有配套措施,甚至還照顧到業界聯盟合作的需要。包括今年九月續辦投資者論壇,下半年內舉辦中美醫療器械產業的合作、交流會議「Device China」,為有心和國際接軌,進一步擴大發展的企業,提供發揮平台。
          蘇州創投副董事長費建江針對當天有西人聽眾在座的情況,坦言該公司只投資華人開設的公司,以中文溝通。他在介紹該公司架構、基金額度與投資方向時指出,蘇州創投從2007年起,關注技術門檻較高的生物科技產業,今年打算把投資比率,再加大10%20%
            費建江也坦言,在中國做事,目前仍然講究人脈,某些領域還有本土公司才能進入的限制,有心進中國創業,就要辨清環境現實。他也說明,蘇州創投作為政府代表,本著扶植企業是義務之心,比一般創投更有等待公司成長的耐心。
            根據費建江的介紹,蘇州創投的前身是中新蘇州工業園區創業投資公司,註冊資金30億元,是蘇州園區管委會全資的國有企業。截至2010年底,總資產80億元,管理及參與管理的直投基金規模55億元,母基金90億元。
            該集團轄下有股權投資、債權融資、投資服務等三種業務。其中的股權投資部份,分有種子、創投、私募股權(PE)、母基金等四種約十支基金。其中種子基金的中新創投是中國境內最大的種子期投資機構,註冊資本達17.3億元。PE基金的中新高技術產業投資基金則是國務院批准設第的第二支笧彆投資基金,規模達人民幣100億元,首期50億元由蘇州創投和交銀國際控股聯合籌建。
            2010年十月,該集團還設立了江蘇省第一家科技小額貸款公司─融達科技小額貸款公司,以股權+債務的模式開展業務。
            2010年,蘇州創投還經國務院批准,和國開金融公司共同發起成立了兩支總規模達600億元的股權投資母基金。其中的國創元禾創業投資基金總規模200億元,首期50億元,以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為目標。另一個國創開元股權投資基金,總規模400億元,首期100億元,以推動產業整合為目標。
            獲得蘇州工業園區第三屆科技領軍孵化人才獎的徐霆,曾是哈佛大學分子細胞研究人員,在波士頓研究中心、Biogen Idec等公司工作過,2008年回中國創辦了蘇州康凝杰瑞生物製藥公司(Recombipharma)。當天他以見證者的身份,簡述他回蘇州創業的經過。
            徐霆表示,他早期研究酶工程、蛋白質工程,2006年動心進中國創業,一口氣走訪了十二個城市,最後認為蘇州和波士頓的環境最像,山明水秀,人文薈萃,決定在那開公司。不過他的案例比較特別,開創之初是自掏腰包五十萬美金打下基礎,再以CRO(合約研究外包)方式,賺取經營公司的維持經費,今年打算轉向做阿爾發單克隆抗體,公司也將改名為AlphaMab,估計今年的營業額可達230百萬元人民幣。將來要做完全整合的研發公司。他還順道為公司招人打廣告。
            當天到會的包括紐英崙中華資訊網路協會會長沈心焯、總經理鄭茹,美中藥協紐英崙分會前任會長李活,公關馬炳莉,以及34歲時就成為哈佛大學兩個系的雙聘教授,是第一位獲得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天才獎華裔,2005年獲休斯醫學研究會挑選,可在未來七年內獲七百萬元經費的莊小威等人。

圖片說明:

            紐英崙中華資訊網路協會會長沈心焯(前左一起)BioBay張立筠、劉毓文、網協鄭茹、藥協馬炳莉(前右一),藥協李活(後右一起)、網協朱曉峰、蘇州創投費建江、AlphaMab徐霆(後左一)等人會後合影。(菊子攝)

            網協朱曉峰(右起)、藥協李活、BioBay劉毓文、網協沈心焯(左三)、藥協李妍紅(左一)等人和哈佛教授莊小威()合影。(菊子攝)

      蘇州創投費建江()和美國化學會東北區分會主席卲黎明()在會中初晤。(菊子攝)

            AlphaMab創辦人徐霆在會中回答提問。(菊子攝)

星期二, 6月 28, 2011

昆士亞裔醫療交流會辦首屆招聘會

昆士市五十多家醫療護理機構組成的昆士亞裔醫療交流會(Quincy Asian Health Network),廿五日在昆士醫療中心(QMC)會議室內,舉辦針對亞裔社區的首屆招聘會。共有十五個機構擺攤展示,七十多名社區人士出席,探問機會。
            發起籌辦昆士亞裔醫療交流會(QAHN)的華康家庭護理中心(Multicultural Home Care)發展主任譚秀婷表示,她還在昆士醫療中心擔任亞裔服務經理的時候,同行經常問她,怎樣才能吸引亞裔使用服務,或是從那裏才可找到適合的亞裔員工,她因此看到把有心為亞裔提供服務機構湊在一起,互相交流的需要,並在2010年六月創辦了QAHN
目前QAHN每兩個月舉辦一次聚會,各出席機構交流彼此在拓展亞裔市場上,無論是市場行銷、員工聘僱或客戶服務,遭遇到什麼問題,可能有那些解決方案等。
            由於越來越多的出席醫療機構表示有意僱用會講說中文、越南文等亞裔語言的員工,QAHN因此決定舉辦這場昆士亞裔醫療交流會首屆招聘會。
            當天參展的機構包括華康家庭護理中心、昆士康復中心 (Kindred)、最近在昆士市內開設了第四個辦公室的哈佛尖兵(Harvard Vanguard Medical Associates),滿能醫務中心、鄰里健康計劃、南岸醫院等等。
這些機構不但招聘會說中文的註冊護士,居家服務助理,也有招聘亞裔語言傳譯人員,服務供應商協調員,或接待員、秘書、程式分析師、商務分析師、索賠審核分析師等等行政職位。由於雙語或多語人才不容易找,這些機構也擺出了許多按時計酬或兼差的職位。
昆士康復中心(Kindred)亞裔經理譚君瑜當天透露,該機構最近變更服務方向,更側重短期醫療服務,名稱也有些微變動。
麻州眾議員陳德基當天也特地到會,和各個醫療機構的出席代表晤談,瞭解昆市社區醫療界的需求,也感謝各機構深入社區招聘,為亞裔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波士頓華埠獅子會為表支持,當天特地派了一輛驗眼車到場,為有需要者服務。
            昆士亞裔醫療交流會(QAHN)有意以後每年舉辦招聘會。

圖片說明:
            麻州眾議員陳德基()、華康家庭護理中心(Multicultural Home Care)發展主任譚秀婷、昆士醫療中心公關主任 Sandra J. McGunigle(圖由昆士亞裔醫療交流會提供)
           華康家庭護理中心(Multicultural Home Care)發展主任譚秀婷、該中心居家護理專員鄧詩詩等人在會場擺展示桌。(菊子攝)
           昆士亞裔醫療交流會會場一景。(菊子攝)
           昆士康復中心亞裔經理譚君瑜回答出席者提問。

移民署暑長謝立功抵波上哈佛進修

贏得政府首屆最優秀行政首長獎的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長謝立功,廿六日抵達波士頓,進哈佛大學的「廿一世紀領袖:推動全球改變者(Leadership for the 21st Century: Global Change Agents)」項目進修。
      行政院今年才開始舉辦首屆最優秀行政首長獎,並以「高階公務人員出國短期研習計畫」鼓勵獲獎首長出國充電。「學而優則仕」的謝立功,利用立法院休會時間,來美考察兩週。上週在華府拜會移民政策研究中心,和專家晤談,本週來到波士頓,進哈佛大學的「廿一世紀領袖:推動全球改變者」項目深造。
      謝立功廿六日在移民署駐波士頓秘書萬吳祥陪同下,參觀華埠主街聯歡節,順道和美國海關邊境保護局新英格蘭區局長Kevin Weeks寒喧,並就辨識偽造文件等話題,簡短交流。
      謝立功獲有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學位,任職法務部調查局並歷任中央警察大學副教授教授系主任2008年八月出任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副署長,十二月升為署長。
            謝立功笑言,當年他還是學者時,對行政人員常有高標準要求,如今自己在位,當然得更加用功來達到那些標準。這趟來美,他希望針對制定更好政策,為台灣留住優秀人才,找出可行做法;針對台灣人口老化,新生人口減少等現象,找出因應之道。謝立功也指出,由於入出國及移民署的前身是內政部警政署,職能和美國ICE(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很像,此行他也將拜會相關機構。

圖片說明: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長謝立功()美國海關邊境保護局新英格蘭區局長Kevin Weeks()在華埠公園寒喧。(菊子攝)

華人前進會Bike-a-Thon籌款近萬元

華人前進會騎自行車籌款活動參與者在出發點合照。(圖由華人前進會提供)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 約六十名精神可佳的自行車騎士,廿五日冒雨出發,為華人前進會的青年動力項目籌得近萬元。
華人前進會這年度騎自行車籌款(Bike-a-thon)活動,原定六月十八日舉行,沒想到全美冰棍球聯盟的波士頓熊隊(Boston Bruins)贏得自1972年以來的第一個史坦利盃(Stanley Cup)冠軍,全城興奮,波市長萬寧路宣佈大遊行慶祝,多條主要幹道,十八日都臨時封街,華人前進會的騎自行車籌款,只好改期。
自行車騎士,三三倆倆的騎回到出發點。(圖由華人前進會提供)
決定改期廿五日舉行後,廿四日晚,居然大雨滂沱,廿五日一早,還仍然有雨,華人前進會員工一度擔心活動又泡湯了,幸好年輕騎士,個個精神抖擻,不懼風雨,有將近六十人陸續趕到波士頓廣場的集合地點,讓承辦活動的許明珠等人開心不已。
包括不少高中生的這一眾騎士,有的自備單車,有的使用波市府贊助、出借的單車,一路從波士頓廣場沿查理河畔出發,經水城過橋後進入劍橋市,再上麻州大道,騎回出發地點,全程約13哩。
華人前進會員工鄺寶蓮、余翠鳳、呂嘉媚、雷朗然、許明珠等人在終點站派發熱心商家贊助的午餐後,還向出席者介紹了華人前進會是個什麼組織,說明該籌款活動是為支持辦理青少年項目,鼓勵年輕人參加該會,服務社區。

星期一, 6月 27, 2011

天色放晴 華埠主街聯歡節順利舉行

麻州眾議員麥家威(Aaron Michlewitz)(前中)昨日在華埠主街聯歡會上致詞。(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 大波士頓廿五日晚一場大雨,昨(廿六)日放晴,波士頓華埠主街的「華埠主街聯歡節」也得以順利舉行,在「天下為公」牌樓旁的華埠公園舉行開幕式。
華埠主街聯歡節主席台設在華埠公園內。(菊子攝)
            麻州眾議員麥家威(Aaron Michlewitz)、波士頓市不分區市議員康納利(John Connolly)等兩名州市民代,昨日親自到場致詞。美國海關邊境保護局新英格蘭區局長Kevin Weeks、美東公安會會長余國華,華美銀行新任紐英崙地區總監葉俊年,華林派波士頓負責人Bob Rosen,波士頓市鄰里發展局波士頓主街項目主任Stephen Gilman和該局資深經理甄碧鳳等嘉賓、贊助商,也都上坐主席台,致詞祝賀華埠主街聯歡活動進展順利。麻州參議員陳翟蘇妮(Sonia Chang Diaz)和波士頓市議員普斯莉(Ayanna Presley),則是派出代表到會。
            已退休的昆士小學前任校長李素影,昨日也獲邀站上主席台,籲請華埠選民關注,她也是波士頓市第二區市議員的候選人之一。
            華埠主街董事長余俊明、司儀黃納斯,以及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梁永基等人並在會中宣佈,今年的華埠中秋節聯歡會將於八月十四日(週日)舉行。
            波士頓華埠為舉辦華埠主街聯歡節,必珠街、夏利臣街、泰勒街、乞臣街等街道,照例封街,但今年擺攤數量大減,又傳礙於消防規定,各攤位不得架設帳篷,前述幾條街道都明顯的空蕩許多,遊人穿梭全無窒礙,倒是遊逛得更加開心。
甄雲龍(右起)、林浩宗、郭天涵、林卓培等藝術家見面,惺惺相惜。旁為柳賽英(左一)
(菊子攝)
            昨日的擺攤機構,在乞臣街上有甄雲龍坐鎮的亞美聯誼會,和一旁紐英崙藝術學會的前後任會長,林浩宗、林卓培,以及中華書法會會長周文熙、黃鏡明夫婦等人分別應求字者要求即席揮豪,展出畫作,使得乞臣街成為整個聯歡節中,文化氣息最濃厚的一條街。
            才從福州移民來美一個月的福建書法家郭天涵,以及他具乒乓球裁判資格的妻子柳賽英,幾天前才加入了亞美聯誼會,昨日也帶了一本他的畫冊到攤位拜會,更增添了些街上的文化氣氛。
慈濟基金會波士頓聯絡處的慈少,右起翁詠瑩、翁詠康、翁錦豪、
翁欣意等人在會場介紹慈少組織。
(菊子攝)
            其他的擺攤機構,有亞美社區發展協會的鄭金蓮等人介紹堡壘街六號可負擔住宅正接受申請;慈濟基金會波士頓聯絡處的蔡靜薇、曹愛好、馮美霞等人擺賣慈濟推廣環保節能的募款品。美國海關邊境保護局新英格蘭地區公關主任胡振勝擺出該局服務介紹文宣,還派發飛碟禮物,回答民眾出入境到底可攜帶什麼物品等問題。陳耀祥虎鶴太氣門則擺出攤位,宣佈該機構成立陳朱凱倫(Helen Gee Chin)獎學金基金會,本年度將發出一千元獎學金,鼓勵青少年升讀大學。波士頓華人佈道會則擺出紙紮的紙偶舞台,上演耶蘇傳福音劇。
今年慈濟還擺出慈少宣傳海報,由翁詠瑩、翁詠康、翁錦豪、翁欣意等十到十五歲的慈少親自做介紹。
平日圍在華埠公園內下象棋的人,昨天在乞臣街上擺出龍門陣。(菊子攝)
其他的攤位,大都是商家販售攤位。華美銀行、101烘焙店等都在自家門前擺出攤位。其他的有水城汽車代理商賣凌志車,有Posharp Solar宣傳可為住宅安裝太陽能板,更有許多賣玉器、禮品、花草樹木的攤位。 


藝協25週年舞展 絢麗奪目

紐英崙中華藝術協會廿五日以兩場絢麗繽紛,既有舞蹈,也有舞劇的演出,在波士頓大學蔡氏表演中心慶祝中華民族舞蹈展走過四分之一個世紀,也適逢其時的慶祝建國百年。
            這兩場「第25屆中華民族舞蹈展」,有如紐英崙中華藝術協會的成果展。上半場的九支舞蹈,幾乎全是第五屆紐英崙中華民族舞蹈比賽的優勝者或優勝隊伍演出。下半場是舞劇「東遊記」。
            上半場的舞蹈表演,以「喜洋洋」拉開序幕,藉著輕快音樂,舞者拋接紅手絹,帶出舞展喜慶氣氛。接著黃秋蓮演出獨舞「喜雪」,十二歲以下藝協傳統中國舞蹈團演出,陳嘉琪藉蒙古族馬背生活的豪爽、暢快精神編舞的「筷舞」,十三歲以上藝協傳統中國舞蹈團演出,徐航東編舞的「春韻」,金童和黃秋蓮合演的「茉莉」,臧康意的「小龍女」,源出梁山柏、祝英台故事,由金童演出梁山伯的「書苑情話」,反映人類生存仰賴自然,由徐航東編舞的「鴻雁高飛」,陳嘉琪改編的苗族舞「金雉雞」等。
            這上半場的舞蹈,既展現了藝協團員的舞蹈技能,老師的編舞水準,也顯現了藝協團隊對這傳承中國舞蹈文化的努力與熱心,不但服裝絢麗,燈光變幻,還採用了風景畫片做背景襯托,營造出引人入勝的舞台氣氛。
            下半場的舞劇,是由新加入藝協擔任藝術總監的陳嘉琪編排,藉著「愛麗斯夢遊仙境」式情節,以在美出生、成長的華裔小學生,在夏日炎炎之際,聚在圖書館翻閱冒險書籍,跌入夢境,回遊東方的「夢境」,一口氣把蒙、彝、藏、傣、漢族等族裔舞蹈,全展現在觀眾面前。這些舞蹈中,既有蒙古摔角,西湖故事,彝族少女成年禮等團體舞,還夾有陳思穎的頂碗獨舞,金童的孔雀獨舞,以及黃秋蓮、趙冠男兩名藝協助教演出的雙人舞,十分的多元化。
            當晚演出的另一亮點,是司儀馬曾夏慧穿著一身黑色晚禮服,以流利又抑揚頓挫的英語,做節目串場介紹。她也代藝協執行藝術總監陳玉律宣佈,藝協助教趙冠男,今年高中畢業,將進哈佛大學就讀。有兩名新老師,陳嘉琪、徐航東,加入藝協的藝術總監及編舞、執教行列。
            家長之一的王月娥,在表演結束後感慨表示,藝協的兩名創辦人,陳玉律與林愛迪獻身藝術,一愰廿五年多,實在不容易。她透露當年偶而看到一場藝協表演,對海外有人願意這麼費心的傳揚中華舞蹈文化,感動非常。尤其在獲悉陳玉律本人是舞蹈、音樂科班出身,得過許多獎,卻願意花時間服務社區、一毛錢不收的教人跳舞,讓她十分感動。當然,藝協並非來者不拒,要想加入,得先經過甄試。她很慶幸自己的雙包胎女兒,十五歲的李思靜、李美靜,都已加入舞團四年。
            藝協共有四戶家長有兩名小孩是團員。廿五日晚為舞展帶位的東海集團董事長夫婦梁國忠、黃綺雯,也有十二歲的梁嘉慧,十歲的梁嘉妍這兩名女兒跟隨陳玉律學舞。他們倆表示,老師肯收,女兒能通過甄試,又肯學,他們當「柴可夫(司機)」,還要在舞團演出時輪值,都很心甘情願。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洪慧珠、副處長鍾麗文,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波士頓僑務委員馬滌凡等嘉賓,廿五日都出席道賀,全程欣賞舞展。
            藝協的第13屆中華舞蹈夏令營將於八月十四日至廿日,在藝協的屋本(Woburn)29 Montvale Ave.會址舉行。查詢可洽781-938-9900,或上網www.acas-ne.com

圖片說明:

            紐英崙中華藝術協會的第25屆中華民族舞蹈展演出結束後,團員和嘉賓合影。後右一為馬曾夏慧,右六起為陳嘉琪、黃正杰、鍾麗文、陳玉律、徐航東。(菊子攝)

            陳玉律(前中)率徐航東(前右)、陳嘉琪(前左)謝幕。(菊子攝)

            傣族舞。(菊子攝)

            藏族舞。(菊子攝)

            黃秋蓮()、趙冠男()兩名藝協助教演出蛇舞。(菊子攝)

            陳玉律()請來馬曾夏慧()當司儀。(菊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