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醫藥業界報導,醫療器材業2009年的全球銷售額已超過2200億美元,其中美國佔41%。
波士頓生物醫藥諮詢公司(Boston Biomedical Consultants)資深市場研究分析師史記,當天則指出,中國政府為因應人口老化,推動全民健保等需要,已估計國內的醫療器材業市場規模,到2020年時將達十兆元人民幣。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CABA)會長戴朝陽、副會長車慶林,以及會議籌辦者張偉表示,該會因此今年再接再勵的舉辦醫療器械與診斷技術研討會,為會內有心在這一領域發展人士,製造機會。
北美中華醫學會(ACMA)會長朱正倫表示,該會的參與,主要從醫師是使用者的角度,來提供回饋意見。
這場「2010醫療器械和診斷技術研討會」共分市場行銷、科技創新,以及座談等三個環節。
市場行銷部份,有輔導者資金合夥人(Mentor Capital Partners)Erik Molander講醫療器材業的投資策略,Neurometrix公司副總裁孔軒談研發及診斷業務,Milstein Zhang & Wu律師樓合夥人張引談醫療器材業(MDDI)的專利權策略,波士頓科學公司全球科技項目主任Chris McFadden講談「供應鍊自動化策略」。
科技創新部份,有哈佛大學白邊 (Whitesides) 研究組研究員鄭兆珉則介紹最新的紙張診斷科技,Vascular Science公司總裁卓斯(Michael Drues)談臨床優點、法規問題及生產等的挑戰,AST Products, Inc.研發部門主管李威聯介紹人工水晶體(intraocular lens)的最新發展,麻州總醫院醫師吳世新從腎臟醫師的角度,談醫療器械的研發與創新。
座談部份有布里根婦女醫院腸胃部醫師朱正侖、波士頓科學公司研究發展主任李建民,以及卓斯、吳世新,史記等人回答現場提問。
李建民在會中坦承,雖然他是中國人,但來美已廿多年,回到中國時,感覺自己對今日中國,以及今日中國人的哲學理念、態度,實在瞭解不多,有心回中國發展者,恐怕還是得花些時間做功課才行。
圖片說明:
朱正倫(左起)、卓斯、李建民、史記、吳世新等人在座談中和出席者互動。(菊子攝)
波士頓科學公司研究發展主任李建民在會中坦率直接的回答問題。(菊子攝)
美中生物醫藥協會會長戴朝陽(左起)、王義漢、史記、張偉、林世文、萬昭奎、李威聯、鄭茹(左九)、朱正倫(右十)、朱曉峰(右三)、張引(右四)等會議籌辦者和演講者合影。(圖由美中生物醫藥協會提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