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六, 4月 24, 2010

地球日MIT談中國再生能源

四月廿二日是地球日,全球這天格外關注環境議題。麻省理工學院能源協會也和中美歐氣候變化、能源及環境論壇合作,辦了場「再生能源在中國」講座,探討中國成為開發能源投資「一哥」原因。
麻省理工學院能源協會主席Rebecca Walsh Dell在開會前,請出席者參閱兩篇文章。一篇為紐約時報在今年一月刊登的「中國在製造可再生能源賽跑中領先(China is Leading the Race to to Make Renewable Energy)」,以及 Pew 環境集團的2010年報告「誰在贏這場綠色能源競賽?在這世界最大經濟體中的成長、競爭及機會(Who's Winning the Clean Energy Race? Growth, Competition and Opportunity in the World's Largest Economies)」。
MSNBC電視台也在廿二日晚播出了一輯「中國是綠色巨人嗎?」,以呼應這些文章及調查報告指出的,中國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電力設備市場,中國政府在2009年這一年之內,就承諾了要花四百五十億元來提升電網(electricity grid)品質,並已在中國東北建了全世界最大的風力發電渦輪(Wind Turbine)、也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太陽能板製造者。中國還在加緊建造核子反應爐、最有效率的火煤發電廠。儘管中國的大部份電力可能仍將由煤產製,但估計2012年時,中國的發電總量就會超過美國了。
麻省理工學院中國項目(MISTI)主任史坦菲德(Edward S. Steinfeld)廿二日在講座中指出,人們在討論能源、環境等議題,評論誰輸誰贏時,常以國家和國家來做比較,但產業發展其實是個很長的過程,中國的情況其實是全球化的結果。中國的許多清潔能源成績,是跨國公司與中國攜手,分工合作出來的結果。
史坦菲德認為中國能夠在最近這幾年間走得這麼快,和中國的能源發展風格(style)或倫理(ethic)有關,也和誰有權做相關的能源發展決定有關。他說,中國要求建造第一流設備,採用最先進科技,和中國人的希望國家強大,加入已發展國家行列的心態有關。中國的追求和採用先進科技,其實是中國解決國家地位問題的方法之一。
Scientia集團總裁汪婕則表示,可再生能源面對的最大發展問題,是成本太高,中國能超趕很快,原因之一是中國的政策決定體制由上而下。歐美國家還在城鄉或聯邦議會中為製造核電或風電等對當地人民的利弊討論,耗時數年仍爭執不下時,中國已在高層一聲令下中,建造完成或推動了。
當天與會者有人提及技術轉移及中國是否承認美國專利權等問題,汪婕表示,專利權的認定不是非黑即白的問題,不少公司其實並不在乎技術轉移,因為科技本身的日新月異速度太快,當某一項技術順立轉移時,該公司已在技術上發展到另一層次了。

圖片說明:

麻省理工學院能源協會和中美歐氣候變化、能源及環境論壇創辦人陳奮(左一)和麻省理工學院能源協會主席Rebecca Walsh Dell(右二)合辦「中國再生能源」講座,邀請麻省理工學院中國項目(MISTI)主任史坦菲德(Edward S. Steinfeld)(右一)和Scientia集團總裁汪婕(左二)講談。(菊子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