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六, 11月 28, 2015

潘鑑成獲創建者獎 昆市首名華裔市議員梁秀婷亮相

座落於昆士市的亞協服務中心(QARI)日前在道富集團(State Street Corp.)昆市大樓舉行年會,頒發創建者獎表揚該會董事潘鑑成,邀請昆市即將上任的首名華裔市議員梁秀婷致詞。
年會開始前,與會者先為巴黎恐襲事件中的受害者默哀悼念。到會嘉賓,包括麻州眾議員陳德基,昆士市長柯奇(Tom Koch),兩名新當選的昆市不分區市議員,狄邦納(Noel DiBona),梁秀婷(Nina Liang)等人一一致詞。
亞協服務中心董事長Abby Hieu Nguyen-Burke隨後感謝任期屆滿卸任的董事,金門超市總經理胡運炤,宣佈獲選連任三年的董事,張永鏗,陳黃小蘭,新當選一任三年的董事,包括律師李南施(譯音,Nancy Lee)EKS音樂學校負責人Ellyses Kuan,華人醫務中心昆市經理Margaret Cheung。新一屆的董事會主要成員為董事長Abby Hieu Nguyen-Burke,副董事長Paul Shaw,財政Yau Chong,以及書記梁戰成。
和行政主任約翰波德(John Borther)在印成兩頁的年度報告中,用許多數據說明該中心的去年工作成績,指出由於前瞻性的計畫,該中心的辦公面積,工作人數已雙倍擴大,還新設立了一項為期3年的青少年項目。他們非常期待2016年的來臨。
亞協服務中心去年的一應進展包括,家庭識字計畫裏的學生家長,可就近到派克(Parker)小學上課,學習昆市公校針對市內家長需要所設計的英語。為336名移民提供英語課,把第4ESOL課變成英語課的一部分,早上,晚上都開班。這做法使QARI能同時讓148名學生上課,比以前的114人,增加了30%QARI的義工人數,也大幅增加,約有20人為155名學生服務,提供了約700小時的免費輔導。
青少年服務也在2015年內拓展進了碧樹市(Braintree)。共有38名碧樹市高中生和2 名青少年董事會董事,提供了1600小時的社區服務,比前一年增加了45%
根據亞協服務中心的年度報告,該中心去年的財務狀況為收入819,671元,支出812,843元。收入來源包括各界捐贈的物品及服務,項目及獎助金,政府合約,社交活動,以及項目費用,會員費及捐款。支出則以人事費用所佔比率最高,約65%70%,其次為捐贈的物品及服務,辦公室租金及水電費,項目雜費,以及郵票,印刷等費用。
潘鑑成表示,許多人以電子郵件,臉書,微信和短訊,恭賀他獲得亞協服務中心的「創建者獎」, 讓他備感溫馨。他是13年前到南岸老人服務處當亞裔外展員,11年前獲邀加入亞協服務中心董事會,這兩項職務,既給了他機會服務,認識社區,也讓他結交了一群志同道合好朋友。他為自己有這榮幸為社會,為有需要的人做貢獻,感到非常滿足。
梁秀婷甫於11月當選為昆士市有史以來首名亞裔市議員。年僅27歲的她,致詞時以滿腔熱情促請出席者和一名之前不認識的,站在自己前後左右的人握手,打招呼,互相留個電話號碼或電郵地址。她說,人生在世,路途難免有顛簸,誰都有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打開溝通之門,就為未來的彼此幫助奠下契機。
曾為亞協服務中心當義工的梁秀婷還舉了個例子,說明QARI的宗旨之一,就是助人。那是今年4月時,一名15歲的女孩隨家人移民來到昆市,舉目無親,透過她和QARI聯繫上,輾轉聯絡北昆士高中,昆市公校系統,華人醫務中心,結果不但解決了上學問題,連一家四口的醫療保險問題,也都解決了。明年就任昆市議員後,她將竭力支持亞協服務中心這類為人們提供協助服務的社會機構。

圖片說明:

左起,亞協服務中心主任約翰波德(John Brothers),新當選的昆市議員狄邦納(Noel DiBona),昆市市長柯奇(Tom Koch),麻州眾議員陳德基,創建人獎得獎者潘鑑成,新當選昆市議員梁秀婷,亞協服務中心董事長Abby Hieu Nguyen-Burke。(圖由亞協服務中心提供)

亞協服務中心新一屆董事合影。(圖由亞協服務中心提供)

            麻州眾議員陳德基(左)頒獎給潘鑑成(右)。(圖由亞協服務中心提供)

波士頓華埠社區議會8參選人11/29將同額當選

波士頓華埠社區議會(CNC)將於1129日改選議員,已知有8席空缺,8人參選,所有參選者都將同額當選。
選舉投票的時間及地點,照例仍為早上9點至下午5點,在夏利臣街61 號的永豐銀行。
            華埠社區議會議員分機構,商戶,組織,居民,其他等五個類別,共21人。每名議員一任3年,每年改選7人。
今年任期屆滿的議員有機構類雷國輝,商戶類周樹昂,居民類李有香,伍芙蓉,李麗嫦,以及其他類陳偉民,關榮康。
其中關榮康,伍芙蓉,已聲明不再競選連任。任期還未屆滿的梁志生無意續任。華埠社區議會今年的選舉席缺,因此增為8人。
            在參選連任的現任議員,雷國輝,周樹昂,李有香,李麗嫦,陳偉民等五人之外,還有其他類梅麗梨,居民類Raymond Ptay,商戶類鄺炎彬已遞表參選。
        華埠社區議會共同主席梅伍銀寬表示,華埠社區議會已公告各界選舉事宜。依照該會章程,凡是年滿16歲以上,住在麻州的所有華人,以及住在華埠地區的所有人,都有權投票。

            在三名新的候選人中,其他類的梅麗梨現任中華耆英會白禮頓樓主任,也是紐英崙梅氏公所主席,華埠社區並不陌生。居民類的Raymond Ptay住在必珠街。商戶類的鄺炎彬住在牛頓市,是兩間餐館的老闆,其中一家在波士頓。

星期五, 11月 27, 2015

HCSSA | 讣告: 杨艳同学逝世及为杨艳母亲募捐倡议

轉載

HCSSA | 讣告: 杨艳同学逝世及为杨艳母亲募捐倡议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我们沉痛地得知,杨艳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在读博士生,于2015年11月13日突然离世,年仅三十三岁。杨艳聪明、善良、充满活力,喜欢诗歌、观星、远足和写作。富于哲思的她,常常问我们:人类的好奇心是如何产生、如何发展、又是怎样驱使人们去不断挑战、创造和超越?我们也很想知道,杨艳,勤于阅读、思考和工作的你,是否在这个秋天得到了关于这个问题的新想法,是否这些思考又再激发了你的好奇心?然而你再不会告诉我们答案。

杨艳从小生活在江苏溧阳农村,家境贫寒,父亲在她十七岁时去世,母亲长期患病,勉力在街头卖水果和早点维生,辛苦抚养她成长。师专毕业后,杨艳并没有停下她的学业,而是以非凡的毅力和勤奋,努力考上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再于2009年申请到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并于次年进入博士项目就读。生活的清贫没有阻碍杨艳精益求精的学业追求,然而现实却给了她过于残酷的负担,她的身体情况每况愈下,最终困于身心的巨大痛苦,早早离开了我们。

杨艳是家中独女,是杨艳母亲的精神支柱和唯一希望。她的匆忙离世,母亲的精神和身体都濒于崩溃。在国内的校友和朋友已积极联系帮助杨艳母亲度过难关。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也开通了捐款渠道,可登陆募捐网站 https://www.crowdrise.com/inmemoryofyanyang/ (点击“阅读原文”),也可直接到教育学院Gutman  Library (6 Appian Way, Cambridge, MA 02138)一楼学生事务办公室现金捐款。所募款项将于12月初在学院举行的追思会上交予家属。详情请见以下哈佛教育学院致全院师生的公开信。希望我们能一起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点滴心意,都是杨艳母亲最需要的关心和慰问。

哈佛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



哈佛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
Harvard Chinese Students and Scholars Association (HCSSA)
Lehman Hall ∙ Harvard University ∙ Cambridge 
website: www.hcssa.org
email:  harvardcssa@gmail.com
facebook: Harvard CSSA
Twitter: Harvard CSSA
OrgSquare: Harvard CSSA
微博: 哈佛大学中国学联

微信公众号:HarvardCSSA

星期四, 11月 26, 2015

紐英崙中華公所兩組候選人露面 董事選賢與能費思量

 陳家驊(中)這組候選人,左起,黃立輝,朱蘇珊,翁宇才,李翠屏。(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紐英崙中華公所下屆職員的兩組八名候選人,1124日晚在董事大會中集體露面。陳家驊,李嘉玲各有支持者,誰當主席,還看中華公所董事們如何決定誰更能為華埠社區謀福利。
            紐英崙中華公所內近年派系對立激烈,早已人盡皆知,人們談起都搖頭。公所董事們倒是都抱著“舍我其誰”之心,強調自己出席,參與中華公所事務,就是要在為社區謀福利上盡一分心。
李嘉玲(中)這組候選人,左為譚雯颯,右為陳國華。(周菊子攝)
            今年的中華公所職員候選人,創歷年最少紀錄,只有8人。中文書記翁宇才,財政黃立輝將在無人競爭下,同額當選。
            兩組候選人中,由至孝篤親公所,朱沛國堂,至德三德公所提名的五人,包括主席陳家驊,中文書記翁宇才,英文書記朱蘇珊,財政黃立輝,核數李翠屏。
            由三益公所,梁忠孝堂,僑聲音樂劇社提名的,原本有4人,包括主席李嘉玲,中文書記馬滌凡,英文書記陳國華,財政從缺,核數譚雯颯。
            李嘉玲24日晚在會議中表示,她曾經在中華公所和黃立輝共事,相信他的能力,因此未另外徵求人選。馬滌凡則是同意後面對壓力退選。李嘉玲為強調該狀況,還以英文表示“shame on those people who made her quit“。
            馬滌凡早前曾在回應本報查詢時表示,她同意李嘉玲的參選邀約時,不知道參選還得由人提名,獲悉提名僑團後,感到不適宜,決定退選。
            兩組候選人在中華公所董事大會上,派發了個人簡歷及參選政綱。
            陳家驊在一眾候選人中,顯然資歷最深,學歷最佳,不但有政大法學士,波士頓大學市區事務碩士等學位,還直到2014年都擔任麻州住宅投資公司的發展主任。從1970年代起,他就是華埠社區與主流社會打交道的主要人物之一,既是華埠之聲(Voice of the Chinese community)電台成員,舢舨雙語雙週刊的創辦編輯之一,連當初把舊昆士小學翻修成紐英崙中華公所大樓,都是他參與主導的。中華公所麾下物業的天滿村,華福樓,當年也都是他發展,促成的。
            翁宇才的簡歷介紹,簡明扼要。他來自香港,現為紐英崙至德三德公所五名主席之一,畢業於麻州大學機械工程系,有東北大學理科碩士學位,也是持照專業工程師,建築監工,地保官。
            朱蘇珊應是最年輕的候選人,2006年從布蘭岱斯大學政治系畢業後,2010年以院長榮譽生的資歷從薩福克大學法學院取得法律學位(J. D.)。過去這數年,她在銀行,美國海岸衛隊,聯邦交通部等機構工作過,現為Edward George & Associates律師樓的律師。她本人雖然年輕,但父親是朱沛國堂主席朱健威,母親是遡源公所主席鄺衍坤的妹妹鄺坤珍。她因此對華埠事務也相當熟悉。
            黃立輝的簡歷,中英文並列。他在1970年代隨家人從廣東移民來美,畢業於東北大學電子工程系,曾經營成衣,餐館制服公司,2007年從麻州警察學院畢業,現為普利茅斯郡治安官辦公室副警長。在社區事務上,他現為全美黃氏宗親會美東總長,歷任中華公所董事,財政,核數,中華僑立學校董事長等等。
            李翠屏的介紹也中英並列,簡明扼要。她畢業於麻州大學會計系,現為一家非牟利機構財務部高級會計,也是李氏公所會計。
            李嘉玲畢業於塔芙茨大學,在碧芙以色列迪庚士醫療中心工作了37年,曾任法律部門的律師助理,現為外科門診事務安全,品質組副主席的行政助理。她表示自己在華埠僑社當義工,已有35年多,曾是廣教學校的學生,老師,家長,董事,爭取了16萬元獎助金來購買器材,創辦揚琴、古箏項目。過去6年,她曾經擔任中華公所中文書記,義工,英文書記,一直都和雷景林搭擋,兩人也攜手為中華公所設立了網站,張貼了許多中華公所會議資料及活動訊息。
            該網站因華埠僑領陳毓璇抗議刊載的會議記錄內容扭曲不實,告上法院,已於一年多前從網上撤下。
            李嘉玲也是中華廣教學校老校長湯鳳鳴的女兒。坊間傳聞,已退休多年的湯鳳鳴,為支持女兒才“重出江湖”,不但做紐英崙婦女新運會會長,並親自擔任出席中華公所代表。
            陳國華在自我介紹文件中說明,他 1981年從香港移居美國,曾經做了5年香港廉政公署反貪污調查員,目前任職麻州交通部的波士頓辦公室,具有聯邦認可的地方法庭翻譯資格,經常為波士頓重建局等會議做翻譯,也為華埠小商家做顧問。他在中華公所也有不淺資歷,曾經在2008 2009,以及20122013擔任中華公所英文書記,目前已美東國術會代表身份,擔任出席中華公所董事。他指出,自己的城ㄐㄧㄡˋ包括為中華公所辦理華福樓重新貸款事務,把利率從8.4%降到3.9%,節省了不下18萬元的利息。
            譚雯颯畢業於巴布森(Babson)學院,主修會計及市場行銷。她隨家人移民來美後,當年也住在波士頓華埠,曾是廣教學校,昆士小學學生。她透露,中華公所大樓是她小學二年級時的教室所在。她對中華公所這棟大樓,很有感情。
            目前在哈佛格林健保公司擔任亞裔社區經理的譚雯颯表示,因為工作的關係,她接觸到麻州各地的華人,深感郊區,其他城市的華人沒有波士頓華人幸運,有那麼多的社會服務機構可以隨時求助。當年同學李嘉玲找她參選時,她馬上就答應了,希望藉此發揮她的專業人賣,技能,推動中華公所為更多移民提供服務。

中華公所12月1日改選 會員會籍再成爭論焦點

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阮鴻燦(中)和職員,左起,翁宇才,黃立輝,
李嘉玲,雷景林等人主持董事大會。(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 紐英崙中華公所(CCBANE)將於121日辦理換屆選舉,44名董事將各自以神聖一票決定,20162017兩年,由誰主導中華公所事務,管理逾2000萬元資產。
            中華公所選舉小組召集人雷景林在會議上宣佈,今年的選舉,共有44名董事有投票權,會籍有爭議的龍岡親義公所,世界廣東同鄉總會,海僑聯誼會等3僑團,這次選舉將無權投票。
            投票時間將比往年延長一小時,從早上九點開始至傍晚七點止。
甄氏宗親會董事甄錦雲表示該會為僑團會籍問題感到糾結。(周菊子攝)
            創辦世界廣東同鄉總會,以梁忠孝堂代表身份出席中華公所董事大會的梁添光,代表世界廣東同鄉總會做董事的梁永基,以及作為海僑協會代表的董事余仕昂,代表黃氏宗親會的黃國威等人,聽罷雷景林的宣佈,紛紛起立,申訴,指選舉小組無權自行決定哪個董事有投票權,應由董事大會全體討論,通過,才可做定論。
            中華公所主席阮鴻燦表示,根據律師建議,在會籍爭議未解決之前,不宜讓這些僑團參與投票。
 紐英崙中華公所中文書記雷景林宣佈,只有44名董事有資格投票。(周菊子攝)
            持不同意見者隨之舉手搶發言,激動揮舞雙手,甚至走到台前,有的表示這些會籍問題已拖了不下兩年,這晚無論會開到多晚,都應解決此事。有的重提舊事,指黃光野擔任主席時,以龍岡公所開了先例。不同意見者還爭論,當年到底是黃光野自己做的決定,還是真有董事大會通過了暫停會籍決議案。也有人不斷提出,剝奪或賦予會員會籍權利,都應有三分之二的董事支持才算數。
            甄氏宗親會董事甄錦雲表示,該會在內部討論過好幾次,對僑團會籍問題感到很糾結,認為中華公所應該拿出一套辦法來。
立者左起,梁添光,陳家驊,何遠光等人為僑團會籍爭論。(周菊子攝)
            紐英崙中華公所在過去這幾十年間,雖曾一度面對財務困難,迄今財政報告上也仍有向華埠信託會借款50萬元未清償的紀錄,但在聯邦房住局(HUD)限制到期,大同村由中華公所全權擁有後,中華公所頓時成為有錢老爺,除了泰勒街90號的中華公所大樓,有214戶住宅單位的大同村,以及租給中國超市的喜露街50號等不動產之外,根據截至今年9月至10月的總收入154,773.34元,總支出90,537,40元這損益結算,現金流都有每月約6萬元結餘。
            由於中華公所目前的財務狀況頗佳,掌握著大同村如何經營,喜露街50號如何發展的命運,華埠社區內有心人士私下幾乎都表示,中華公所未來由誰主導很重要。

三家庭屋物業稅漲11%

波士頓市府上週寄出物業估值及稅單給屋主,小型的三家庭以上樓宇物業,漲幅高達11%
波市府新發出的物業評估稅單,單家庭屋及共管公寓,平均只漲了1%,二家庭屋漲約8%,三家庭屋以上卻漲了11%
大波士頓人多年以來都認為,擁有一棟三家庭屋,是經濟穩定之路,最近,市內租金高漲,擁有一棟這樣的物業,更成發達象徵。現在卻招來沈重稅捐。
這高價稅單不單只反映了物業價值漲了多少,也透露出越來越多年輕專業人士住進傳統上是工薪階層所住的東波士頓,多徹斯特等地之後,屋主們拿到的租金更高。
不過這高漲的新稅,卻也讓新一代波士頓人,更難像以前的居民那樣,藉出租公寓獲取額外收入,藉以跳進中產階級。
從許多方面來看,已佔波士頓住宅房屋量約四分之一的三層樓式家庭住宅,從來沒像現在這麼熱門過。
根據波士頓基金會最近的一份報告,大波士頓租金,在過去三年間,漲了約11%。在翻修大樓中一戶共管公寓房屋的中位價格,也漲到477,000元,和2009年相比,幾乎漲了一倍。一棟樓價值超過百萬元,一點也不出奇。
波市府的評估長郎若考(Ron Rakow)表示,當市府研究今年的物業稅單時,這些樓宇就顯得很突出了。波士頓市裏三家庭的平均估值漲了20%,漲到581,002 元,二家庭屋漲了17.1%,漲到534,953元。
朗若考說,波市府只是在反映市場現象而已。那完全是由銷售所主導的。
            實際的稅率並沒有增長那麼快,波市府降低了稅率,以符合2½條款的限制,市府提供給住宅屋主的減免,也因此提高了7.5%
            許多共管公寓或單家庭屋的業主,儘管看到物業價值大幅增加,實際上卻拿到費率較低的稅單。不過有些小房東卻大感震撼。
            根據波市評估局資料,各種房屋的平均稅率增幅約為,單家庭屋漲1%,平均3,535元,兩家庭屋漲8%,平均3,924元,三家庭屋漲11%,平均4,431元。共管公寓漲1%,平均4,167元。
            一名南波士頓三家庭屋業者看到稅單從9,000元漲到12,500元時,就嚇到了。她說,那是漲了不只三分之一啊,簡直太不像話了。
        這屋主幾年前拿出存款,又借錢,翻修了房屋,現在有專業人士租住她的三家庭屋,其中一個二睡房單位去年公告租金是2900元一個月,她自己在一樓經營髮廊。她和房客一樣,都不希望因為租金高漲而失去房客或失去租住處,但她也實在不想像許多其他南波士頓人一樣,把這房子翻修成共管公寓,然後賣掉。她決定現在承受任何漲幅,但是下次再來一個這樣的漲幅,她就要重新考慮了。
            在牙買加平原擁有一戶兩家庭屋的夫婦,收到的稅單漲了20%,約1200元一年。他們的稅單,去年才漲了15%。他們是35年前以37,000元買下那棟房屋,自己動手整修,然後眼見整個社區慢慢改善。
            去年有個鄰居把一棟三家庭屋以110萬元賣給了另一個鄰居。那個鄰居把房屋改成三戶共管公寓後,根據房地產紀錄,總共賣了將近210萬元。

            這對夫婦已退休,靠著一份固定收入過日子,租住在他們樓下的人也一樣。在他們無意出售房屋之下,這額外的1200元稅款,總得找地方拿。他們說,要不是自己承受,就得漲房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