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一, 3月 10, 2008

三僑團攜手籌款賑災「溫暖中國」

北美合唱協會、波士頓華韻聲樂社、劍橋中國文化中心等機構合作,三月八日晚假瑞吉斯(Regis)學院藝術中心舉辦的「溫暖中國2008─大型賑災義演晚會」,共籌得一萬零六十元,當晚在舞台上就交給了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副總領事郝曉飛。

波士頓華韻聲樂社理事蘇明放表示,他代表三個主辦單位,感謝大波士頓華人的支持,也感謝所有演出者不但義務演出,還自掏腰包買票,才讓他們能活動儘管辦得倉促,仍籌得一筆不小數目,為大波士頓華人向中國的同胞們聊表心意。會中有出席者上台慷慨捐輸,一出手就是一千元,以老太太錢不多,仍掏出十元的,都很讓人感動。

這場賑災募款活動的籌辦,源起於今年初春節期間,中國境內突然有場罕見暴風雪,波及廿多省的大半個中國,許多地方都電力中斷,交通癱瘓,房屋倒塌,有成千上萬上億的百姓遭遇嚴重打擊。北美合唱協會的喬萬鈞、波士頓華韻聲樂社的梁木森、劍橋中國文化中心的陶凱等人,於是商量起辦場演出籌款賑災。

大波士頓的各個藝術團體,包括天使舞蹈團、王世旺鄉土舞蹈團、華夏舞蹈團、波士頓揚琴樂隊、中華文化協會(Chi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沙龍國際標準舞班等,聞風響應,才辦出了三月八日晚的這麼一場又多元化,又高水準的演出。參與演出者,不下兩百多人。

當晚的節目,由劍橋中國文化中心鑼鼓隊的「歡慶鑼鼓」揭開序幕,接著獻演「新春花鼓」、「可愛的蒙古姑娘」舞蹈,朗誦詩「溫暖2008」,天使舞蹈團演出克克編的舞,傅麗娜獨唱「和諧之歌」,王慶獨唱「咱老百姓」,王世旺鄉土舞蹈團演出「墨海書香」,鎮德華以巴烏、笛子演奏「春到香江」、「月光下的鳳尾竹」,華夏舞蹈團演出「桃夭」,波士頓揚琴樂團演奏「邊寨喜訊」、「土耳其進行曲」,中華文化協會表演「古」舞。整個晚會最後在北美合唱協會的大合唱「共和國之戀」、「我愛中華」聲中,以及中國災民早日恢復正常生活的願望中結束。

當晚中領館領事趙旭陪同副總領事郝曉飛出席活動,向紐英崙地區僑學界的熱心,表達謝意。中央電視台也派員到場錄影。中國文化部網站事後刊登出波士頓賑災義演成功舉辦的消息。

圖片說明:

「溫暖中國2008─大型賑災義演晚會」在演出結束時,把籌得款項的象徵性支票,交給中領館副總領事郝曉飛。(圖由主辦單位提供)

劍橋中國文化中心演出的「可愛蒙古姑娘」。(圖由主辦單位提供)

沈心焯(左二)、梁木森(左一)、傅麗娜(右三)等人大合唱。(圖由主辦單位提供)

星期日, 3月 09, 2008

紐英崙美東公安會慶祝成立廿五週年

紐英崙美東公安會(Benevolent Asian Jade Society of New England)七日晚在帝苑大酒樓舉辦新春慶祝大會,在六百多名出席者面前頒獎表揚八名創會成員,並誌記該會成立已有四分之一世紀之久。

波士頓市的第一位華裔警察,入行已三十四年,現任偵探組副警長(Sergant Detective)的容振文,談及今昔時慨言,少數族裔入行的障礙總算打破了一些。

也是創會成員之一,入行已三十一年,被帝苑大酒樓老闆黃官羨暱稱為電影中華裔偵探「陳查理」的Richard Chin則指出,A-1區的華裔警察人數增加不少,包括美東公安會副會長,也是另一名創會成員的梅文沾,以及公安會財政翁仟城(Tommy Yung),周丹尼,以及他自己等人,A-1區現在有大約十三名華裔警察。其中有兩名警察加入才一個月左右,蔡欣欣還是女警。

波士頓市更出了一名職級高達全市警察總局副局長的華裔警察鄺志強。

不過紐英崙美東公安會的成員,包括紐英崙各州警察,所以連康州刑事鑑定實驗室的退休榮譽總長李昌鈺,都發給該會一封賀函。

當晚的慶祝會由波士頓華埠主街董事會主席,也是麻州亞美局委員的余俊明,以及紐英崙美東公安會現任會長,麻州警察余國華主持。在少林洪家武術學院舞獅,中華民俗藝術工作坊表演戰鼓、扯鈴、傘舞後,由會長頒發獎座,表揚容振文(D-14)Richard Chin(A-1)、爆破小組(Bomb Squad)陳煥帆、波市總部調查組李國堯,以及朱紹沾、梅文沾(A-1)Jimmy Chin (A-1)等創會成員,感謝他們當年的組織「亞裔玉會」,也就是現在的美東公安會,造福後人。

根據該會一名不願透露姓名者表示,整個麻州現有約五十名華裔警察,雖然和亞裔人口比率不成正比,但已比早年的個位數字好得多,而且會說多種語言的警察也越來越多。

當晚出席的公安會會員,每人都獲發一枚銀質廿五週年紀念幣。該會也已架設了網站www.jadesociety.com,來加強會員之間的溝通。

圖片說明:

李國堯(左起)Richard Chin、容振文、陳煥帆、朱紹沾、梅文沾等人是紐英崙美東公安會的創會發起人。(菊子攝)

波士頓市的第一位華裔警察,現任警探組副警長的容振文展示會員們拿到的廿五週年紀念幣。(菊子攝)

波士頓市職位最高的華裔警察,現任波市警察局副局長,本姓梅的鄺志強(Kenneth Fong)也是美東公安會的早期成員。(菊子攝)

波市新進華裔女警蔡欣欣是新進警員中唯一的華裔女性。(菊子攝)

星期五, 3月 07, 2008

波市未來五大發展計劃 市長屬意沈其樂三人小組負責

波士頓市市長馬連奧昨()日在波士頓市政研究局(Boston Municipal Research Bureau)的年會上,宣佈波市未來五大發展計劃,並點明將由重建局長、鄰里發展局長,以及市府的新任總計劃長沈其樂等三人總責推動,今年九月底前交出行動計劃。

波士頓市政研究局昨日中午在海港(Seaport)酒店舉行第七十六屆年會,波市長馬連奧照例是年會主講人。他以「波士頓;我們未來的機會(Boston: Opportunities for our Future)」為主題,標榜「五項大膽計劃(5 bold plan)」,和五百多名市內政商領袖,大談他理想中的波市未來發展。

這五大計劃包括增加市內綠化程度,建造生化科技及生命科學工業,重振杜爹利(Dudley)廣場,改善新市場商區(Newmarket Business District),重訂蘿絲甘迺迪綠路(Rose Kennedy Greenway)沿途的地產區域規劃規定等。

增加綠化部份,將在和麻州政府合作,重新檢驗史多羅路(Storrow Drive),以及其他道路有那些該維修時,波士頓公園(Boston Public Garden)和查理士河(Charles River)重新連接起來。

建造生化科技及生命科學工業部份,將以奧斯頓(Allston)、布萊頓(Brighton)區域為主要對象。哈佛大學預定於2011年啟用,估計耗資十億元建造的幹細胞學院(Stem Cell Institute),健贊(Genzyme)預訂於明年底完成其一億五千萬元的擴建生產廠計劃,波士頓大學預定於今年內啟用,每年可獲七千五百萬元聯邦政府及私人基構贊助的研究資金,估計可創造650個永久性工作機會的全國新興傳染病研究實驗室(National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Laboratories),都座落在這一區域之內。

重振杜爹利廣場,主要是指以六千五百萬元,翻修、綠化可有廿萬平方呎面積的佛迪南德(Ferdinand)大樓。估計可為該社區帶來1,200個工作機會。市府也將在該處設有辦公室。

改善新市場商區,則將是增加公共停車場,改善基礎設施等行動,來達到目的。

馬連奧在會上表示,他已指定了波士頓重建局(BRA)局長(John Palmieri),鄰里發展局(DND)局長符雷德文(Evelyn Friedman),以及市府總計劃長沈其樂(Kairos Shen)總其責,在今年勞工節之前,就這五大計劃,交出一份行動計劃。

馬連奧指出,波士頓市內目前有約六十項發展計劃,投資了約一百廿億元。施工中的面積約有一千四百萬平方呎。儘管全美經濟景氣呈現趨緩現象,波士頓市卻仍一片榮景,未來看好,大家必須要把握機會,把波士頓市建造成為一個更偉大的城市。市政府也在繼續推動把市政府大樓搬到水前區四號乾碼頭(Drydock 4)的計劃。

圖片說明:

波士頓市長馬連奧一年有兩大重要的公開演說,一為年初向全市居民做交待的市情咨文,一為這場以政商領袖為主要對象的波士頓市政研究局年會演說。(菊子攝)

波士頓市長馬連奧昨日在波士頓市政研究局年會上講談的五大發展計劃區。(菊子攝)

波士頓市新任總計劃長沈其樂,目前是波市府內職位最高的華人。(菊子攝)

星期四, 3月 06, 2008

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來波城招才引智

大波士頓三月份備受中國訪問團青睞,繼二月底蘇州國際科技園來訪後,三月四日有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昨()日又有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園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組團到訪,目的都不外乎招商引資,招才引智。

蘇州國際科技園重在招商,今年訪波特地以波城新出現的128Cute為主要推介對象,但也不忘和在波城已有悠久歷史,連搜狐創辦人張朝陽當年都曾是成員的麻省理工學院華人科技協會連繫。

率領了三十六人訪問團來到劍橋市的中共無錫市惠山區委員會書記張雲昌卻說,他本人訪美四次。去年五月也在劍橋市的五月花餐廳和本地學界、業界人士聚會過。以前率團來是為招商引資,這次卻為招才引智,而且要求人才和項目結合。

抵波前,他們在第一站的舊金山,已簽下九個項目。在波士頓之後,會訪問多倫多,預定三月九日返回中國。

張雲昌坦言,整體實力不比大城市,但有「魅力之城」、「鄉鎮企業王國」之稱的惠山,人均GDP已超過一萬美元,招才引智對象,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從改革開放迄今,已有廿多國的六百多個項目,在惠山投資到位了三十六億美元。其中龍城紙業等等,有好幾家的企業規模大到上億元。目前該區的發展方向是生物醫藥、資訊科技及外包服務。

惠山區這次出來的訪問團,規模極大,包括經貿局局長秦志宏,對外經貿合作局局長張耀榮,發展和改革局局長孟建康等人,全團共有三十六人。該團成員之一的管明軍並表示,團員平均年紀不到四十歲,也是他們這次出訪團的一大特色。

四日晚在劍橋市麗晶(Hayatt Regency)酒店舉辦,美中生物醫藥科技協會會長吳俊軍,顧問王義漢等人負責接待的這場招才引智暨投資會,出席人數逾百,其中包括數名西人。整場會議以中英雙語進行。

當日在會中擔任英文翻譯者,都是從中國來的團員,顯示中國境內已有充沛英語人才,也印證了蘇州國際科技園威望科技公司董事會主席徐德清對有意成為「海歸」者的提醒,懂英文,已不再是「海歸」的優勢。

查詢惠山發展機會詳情,可洽惠山對外貿經合作局局長張耀榮mgwj@163.com

圖片說明:

名片上頭銜為「中共無錫市惠山區委員會書記」的張雲昌(),率領三名惠山區局長,和美中生物醫藥科技協會會長吳俊軍(右一)擔任會議主講人。(菊子攝)

美中生物醫藥科技協會協助無錫市惠山區舉辦的招才引智會,出席踴躍。(菊子攝)

星期五, 2月 22, 2008

前特首董建華蒞臨增光 香港駐紐約經貿處波城慶新春

(本報記者菊子波士頓報導)香港駐紐約經濟貿易辦事處昨(廿)日假波士頓城中心的哈佛俱樂部,舉辦新春慶祝會,並呼籲大波士頓人今夏到香港看奧運部份的賽馬。

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繼前日在哈佛大學談促進中美交流後,昨日也趕在離開波城前,到香港經貿處的新春慶會現場,向出席眾人拜年,簡述自己曾在波城居住兩年的淵源,並說明他最近成立的「中美交流基金會」,正在籌辦活動、進行研究,希望能藉和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等機構的合作,促進中美兩國之間的瞭解,為世界關注的一些共同問題找出解決方案。

香港經貿處處長陳美嘉也簡述了香港的近況。她指出,香港的經濟在2007年表現理想,生產總值增長達百分之 六。到港遊客增加了百分之十一,達到二千八百萬。展望2008年,香港正積極籌備馬術比賽,還為賽事建築了新場地。她表示,奧運聖火會在四月三十日抵達香港。五月二日會有各界香港人士在十八區傳遞聖火。香港不但期待盛事到來,也歡迎參賽隊伍,以及遊客到來。

昨日約有七、八十名中西貴賓出席。麻州香港協會的會長周榮亞,副會長葉俊年,以及董事,也是香港貿易發展局紐約代表何利昌等人,也在會場協助招呼到會嘉賓。

摩頓市市長Richard Howard,維他奶公司在美國的代表Eugene Lee,麻州亞美局委員金良城夫婦,僑領王本仁,聯合銀行新英格蘭區總監董繼中,紐英崙華人歷史協會董事鍾曼怡、鄧植唐夫婦,曾雪清,以及中華資訊網路協會董事陸德禮等許多商界、僑界名人都出席了慶祝會。

圖片說明:

香港經貿處處長陳美嘉(左起)、麻州香港協會的會長周榮亞,副會長葉俊年,香港貿易發展局紐約代表何利昌等人向出席眾人拜年。(菊子攝)

香港經貿處在新春慶會現場宣傳香港將是奧運賽馬場地。(菊子攝)

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前日在哈佛費正清中心與利豐集團主席馮國經()、曾任美國駐緬甸大使Burton Levin的夫人Lily Levin()相談甚歡。昨日又出席了香港經貿處首次在波士頓舉辦的新春慶祝會。(菊子攝)

星期四, 2月 21, 2008

董建華訪哈佛 推動中美交流

(本報記者菊子劍橋市報導)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中國公共政策項目(China Public Policy Program)昨日邀來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和曾任美國國防部副部長(Assistant Secretary of Defense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的奈爾(Joseph Nye)等人講談「中美關係的共同觀點─從現在抽身,向未來前進(US-China Shared Vision - Extracting from the Present, Moving to the Future)」的講談。

曾任中國香港特區行政首長的董建華和利豐集團主席馮國基等人一月廿八日才在香港宣佈成立中美交流基金會,這兩日來到哈佛大學和學者們晤談,交換意見。昨日的座談,算是一個非正式的促進中美關係活動。

董建華昨日在會場中透露,他曾是波士頓市布魯克蘭(Brookline)鎮的居民,大兒子也是在阿靈頓出生的。但昨日還是他第一次在哈佛大學發表講談。

董建華表示,本世紀內,中美兩國的關係無疑是最重要的國際關係之一,而兩國之間也其實共通處多於歧異處,如何促使中美兩國基於共同的未來,改善關係將是很重要的一步。

昨日的講座由哈佛甘迺迪學院副教授Richard Rosecrance主持,講者包括董建華、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貝佛科學暨國際事務中心(Belfer Center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主任艾利森(Graham Allison)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兼任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的王緝思、現任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國際關係教授的奈爾(Joseph Nye)等人。

艾利森(Graham Allison)表示,是利豐集團主席馮國經的構想,才有了這一場座談。他個人認為,戰爭通常是由兩大勢力發生衝突而引起的。在目前的世界中,只有中美兩國有這可能,但導致兩國開戰的原因,應該是台灣的挑釁(provocation)讓中國感到不能忍受,而美國又無法接受。出現第三勢力影響情況的可能不大。

王緝思則指出,中美兩國雖然政治體系不同,使用的政治語言不同,但彼此其實有很多共通點。在中國境內,胡錦濤及溫家寶等人事實上也已在把中國帶向民主化的路上走。美國的所謂軟力量(soft power)對中國並不會構成多大的威脅。

奈爾(Joseph Nye)同意董建華的說法,指中美兩國的關係,確是本世紀最重要的國際關係,而且危險確也存在。例如30%的美國人相信,中國很快就會主導世界。人們心裏存有的不僅只是恐懼,而是擔憂將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但兩國之間的關係,也不是零合遊戲(zero some game)。若大家能在促進中美合作上有所貢獻,將也是對改善世界關係有所幫助。

曾擔任台灣駐新加坡代表的胡為真,昨日出席聽講。他在提問時質疑艾利森的看法,表示挑釁的其實不見得是台灣。中國大陸的佈署上千顆導彈對準台灣,也是一種挑釁的行為。

董建華則在回應胡為真時表示,他相信兩岸的人最終會找出一個和平解決問題的方法。他也指儘管美國近來受次按風波影響,但不應對自己的地位及未來存疑。全球化的趨勢已把世界景觀全都改變了,在爭取未來世界和平上,如何有意識的促使中美關係朝向已設定的方向發展,才是關鍵。

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中國項目主任賽奇教授,昨日也在座中。

圖片說明:

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與利豐集團主席馮國經,中美交流基金會總幹事盧古嘉利等人這兩日來哈佛,為該會的未來活動鋪路。(菊子攝)

董建華及Joseph Nye。(菊子攝)

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貝佛科學暨國際事務中心(Belfer Center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主任艾利森(Graham Allison)(右起)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兼任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王緝思、哈佛甘迺迪學院副教授Richard Rosecrance、董建華、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國際關係教授的奈爾(Joseph Nye),是昨日中美關係講座的講者。(菊子攝)


星期三, 2月 20, 2008

談闖進美國影壇心路歷程 李連杰麻省理工會影迷


大波士頓最近「星」光四射,繼傳聞陳冠希曾在波士頓露面後,更大牌的國際明星李連杰,十八日晚讓麻省理工學院(MIT)史隆管理學院的王氏禮堂(Wang Auditorium)人滿為患。

去年十月由MIT大學部學生成立的中國發展計劃(China Development Initiative),本月十六日起舉辦首屆「中國在發展中(China in Development)」會議,其中十八日的「和中國的商界領袖及李連杰會談(Conversations with Business Leaders in China and Jet Li)」,發揮了一砲打響該會名聲的作用。

爭睹李連杰廬山真面目的學生們,十八日甚至在活動開始前的半個多小時,就已開始排隊等入場。享用了聯想(Lenovo)等公司贊助的餐點,心不在焉的聽搜狐資深財務主任鄧岸峰,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公司亞洲能源部共同主管Ridwan Rusli兩人講談後,還得等一段舞獅表演,才終於等到李連杰進場。

穿著牛仔褲,戴著棒球帽,一身便衣打扮的李連杰,心情顯然十分輕鬆,表現一點也不像他初出道時,以及在許多電影中所給人的不善言辭與木訥感覺。

他在會場中,除了偶而問問身邊的主持人,例如平台(platform)英文怎麼講之外,全程用英語和學生對談,也展現出他闖蕩美國好萊塢多年的部份成績。

面對著絕大部份是十幾、廿歲出頭的學生們,李連杰談自己的經歷,說他闖進美國影壇的心路歷程。他的坦誠與及他的許多肢體動作,都讓座中學生們聽得全神貫注,還不時發出會心笑聲。

特別是談到他打進美國之初時,李連杰強調,他很感激自己曾經歷過的艱苦(hard time)。他說是那些艱苦,讓他更堅強,讓他學會如何因應所面對的情況。他說當抱怨於事無補,無法改變環境時,就得學會改變自己。就像他剛到好萊塢時,先要學習如何生存(survive),什麼夢想,自己是大明星的心態,都要放到一邊去(forget about you are big star),重頭開始學起,因為到最終,每個人要面對的是自己。所以他和自己競賽,也從不放棄的盡自己力量去做。

十八日晚,除了禮堂內的三、四百個座位全都坐滿了之外,一樓的大堂也有好幾十人圍坐在電視前,看現場轉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