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星期一, 1月 14, 2008

楊光、鄧桂萍、林惠珍 演唱聲樂、歌劇 聲聲動聽

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在即將於2009年慶祝成立廿週年之前,十三日晚,在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喬丹廳,為波士頓市愛樂者舉辦了一場楊光、鄧桂萍、林惠珍「三大女聲樂家匯演」,讓不少人驚喜,原來華人也有不少歌聲動聽的聲樂演唱家。

在大波士頓的華人,由於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的在過去這近廿年間,舉辦過不下七十五場音樂會,就算不是樂迷,也變得對傅聰、馬友友、殷承宗、朗朗、陳宏寬、吳蠻、譚盾等人幾乎都是耳熟能詳。

但熟悉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的人也都知道,該會舉辦的音樂活動,以演奏會佔絕大多數,演唱會一向不多,這次的把三名已跨足世界舞臺的女聲樂家邀來同台表演,更是第一次。

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會長譚嘉陵表示,該會的宗旨之一,就是要把優秀的華人音樂家,介紹給更多人知道。在她的印像中,楊光、鄧桂萍、林惠珍等三人,是目前世界上最知名的華人女聲樂家。

十三日晚,以前從未合作過,甚至未見過面,但先後畢業於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歌劇系的女高音鄧桂萍、花腔女中音楊光,以及來自台灣,國立台灣藝專畢業的女高音林惠珍,在譚嘉陵的撮合下,既各自獻藝,也攜手合唱,讓聽眾不但能欣賞她們各自的歌藝,還能欣賞到中西聲樂、歌劇的不同韻味。

十三日的聲樂匯演,由目前擔任北京中央音樂學院附中聲樂部主任的鄧桂萍,任教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的林惠珍合唱莫札特「費加洛的婚禮(Le Nozze di Figaro)」中的Sull’aria開場。

2002年應邀成為美國芝加哥歌劇院女中音,在英德法等國歌劇院,和多個世界級交響樂團合作過的楊光,接著演唱莫札特的另一首歌劇曲「狄多的仁慈(La Clemenza di Tito)」。

前半場她們或獨唱、二人合唱,三人合唱的,全是西洋聲樂曲,包括莫拉維茨(Moravec)的「每一個人都唱歌」等。

中場休息後,楊光、鄧桂萍、林惠珍三人以合唱清唱劇長恨歌選曲的黃自選曲「山在虛無飄渺間」開始,楊光接著獨唱李煜詞改編的「烏夜啼」,黃自編曲的「玫瑰三願」,林惠珍唱「我住長江頭」,鄧桂萍唱「小河淌水」,以及雲南民歌「姑娘生來愛唱歌」等中文歌劇、聲樂曲,才再接著唱回西洋歌劇。

對不熟悉西洋歌劇的聽眾來說,主辦單位想得很週到,在節目手冊內加印了好幾首原文歌的英文翻譯。

她們三人的演唱,搏得現場聽眾的熱烈掌聲,不但「安可」了一段,她們謝幕時還有聽眾站起來鼓掌。

目前在布魯克蘭鎮內還留有一頭住家的鄧桂萍,在演出後表示,回到波士頓表演,見到許多老朋友,特別感動。由於她和楊光、林惠珍不單只是第一次合唱,還是在演出前三天才見到面,敲定演唱曲目,連排練的時間都頂多就三次,她又得唱些新曲,中間有不得不看譜來唱的歌。她笑說,不像「蝴蝶夫人」,那已幾乎融進了她的血裏面,閉著眼都能背出來。

鄧桂萍那也是聲樂家的丈夫何志遠,現在婦唱夫隨,也回到北京,在首都音樂學院聲樂系任教。

圖片說明:

楊光(左起)、鄧桂萍、林惠珍等三人,在演唱結束後,捧著聽眾送上的鮮花謝幕,臉上掩不住的滿足笑意。(菊子攝)

伍煥華、伍紹仁走馬上任主席 伍胥山公所新年新猷多

紐英崙伍胥山公所昨(十三)日中午在泰勒街廿二號會所,舉行新舊職員交接典禮。續任主席伍煥華、新任主席伍紹仁,在五、六十名黃伍宗親擠滿會所觀禮的隆重中,從兩名元老伍伯和、伍育俊手中接過印信,正式就任。

整個儀式十分傳統,司禮的伍樂仁恭請主、陪祭就位後,眾人先向伍子胥太祖神像行三鞠躬禮,再由元老、主席等人代表伍氏宗親,向先祖上香、敬酒、奉寶帛、獻金豬、鮮花及果品。

卸任、就任主席的致詞,今年卻頗為特別。

卸任主席伍侃滋打趣的說,伍氏職員是一旦當選,就要被逼連任,因為兩年才選舉一次。他還記得自己1991年第一次當選主席時,不但頭髮茂密,更「胸有壯志」,一要遵循父囑,辦好公所事務,二要加強黃伍兩氏溝通,重建家族兄弟濃情。如今回顧,雖未臻高遠理想,但也確已改善良多,讓他能安心交棒給「後生」一輩。

續任主席伍煥華是伍氏公所年輕一輩的代表之一,才四十出頭,不但精力充沛,也勤於服務。他在致詞時表示,為了向一眾宗親們有個交待,早兩日他特地就過去兩年間所做的事做了總結,包括和伍侃滋主席一起出席了不下九十次社區酬酢活動,建立了公所宗親電子資料庫(Database),製作了公所專屬網站,成立了執行委員會,和公所物業租戶簽妥租約等。

伍煥華解釋道,包括相片、中英文地址,電話,捐贈香油記錄,以及特別註記等的宗親電子資料庫,將協助公所對宗親的人數、居住地點,是否活躍的參與公所活動等,都有更完整、準確的資料,一旦宗親中有人參選公職,或有其他的活動,都可更容易的動員宗親提供人手或籌款方面的幫助。

至於公所網站,除了用作公佈公所活動、刊載照片之外,將逐步把公所成立歷史,家族來源等,都放到網站上,作為記錄及參考。

伍煥華也指出,2009年是全美伍胥山公所成立六十週年,紐英崙伍氏購置樓業三十週年的大慶祝活動,今年的全美伍氏懇親大會則訂在芝加哥舉行,未來的兩年,他們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新任主席伍紹仁其實參與伍氏公所已有多年,只是早年忙於工作,所開設的金龍餐廳又遠在新罕布夏州,才直等到現在來開始為公所服務,還「買一送一」的把弟弟伍樂仁都抓來做他的「下手」。昨日他在致詞時只是很簡單的感謝眾人出席,祝一眾人2008新年萬事如意。

率領一眾黃氏宗親到賀的黃氏主席黃仁焯在代表致詞時笑說,黃伍一家親,氣氛融洽,確然教人開心,他除了敬佩伍侃滋的多年不辭辛勞服務外,更欣賞伍氏的科技化辦理會務,希望黃氏將來也能效法。

伍氏的新一屆職員,除前述兩名主席外,其他人為中文書記輝民夫人、樹俊,西文書記競偉、樂仁,財政國榮及國榮夫人,核數輝民,議長侃滋、輝民,康樂碧香、佩芬,宣傳侃滋夫人,外交仕培、百鍊、少雄、宏就夫人,樓業主任侃滋、金揚、經廉,總務金亮、樹俊,出席中華公所代表輝民,以及婦女部主任百耀夫人,英亮夫人等。

圖片說明:

伍胥山公所駐波城元老伍育俊(右起)、伍伯和監交,新任主席伍紹仁(左一起)、續任主席伍煥華從卸任主席伍侃滋手中接過印信。(菊子攝)

紐英崙伍胥山公所一眾職員。(菊子攝)

續任主席伍煥華拿出公所網站,以及宗親電子資料檔的影印本,說明公所會務的電子化情況。(菊子攝)

星期六, 1月 12, 2008

華埠牌樓聯盟推動製作新華埠總體計劃

大波士頓社區內,此時此刻有無必要再做一份華埠總體計劃(Chinatown Master Plan)的議論還無下文,華埠牌樓聯盟聯絡員梁志生昨()日已在華埠社區聯盟(TCC)月會中報告,經費申請書已經遞出,盼能爭取到一年廿萬元經費,進行為期兩年的華埠總體計劃規劃,預定三月底可知申請結果。

昨日出席眾人在討論華埠總體計劃時,談到其內容是否確切能代表社區內包括居民、商家及機構的綜合期望,規劃結果有無法定效力,

華埠社區聯盟在去年十二月的會議中,已就華埠總體計劃一事,做了初步討論,明言華埠社區聯盟為無職工的非牟利組織,沒有時間與能力,去長期監管、推動一項這麼大的活動。

曾參與製作2000年版華埠總體計劃的TCC執委梅雪嫻、魯貝(Barbara Rubel)等人,在十二月份,以及昨日的會議中,都一再質疑,此時製做一份2010年華埠總體計劃的企圖(intention)、目的(goal)何在。提案者是想製作一份全新的華埠總體計劃,還是要根據2000年版本,做一修訂。

梅雪嫻更特別強調,參與製做這一新華埠總體計劃的人,必須有恆心,而且該對計劃內容能否實現(implementation),做更認真的思考與計劃。

波士頓重建局(BRA)華埠計劃經理金秀玉表示,她的上司也曾問道,去年已是2007年,為什麼要推動2010,而不是2020的華埠總體計劃。

昨日不在會場的華埠社區議會共同主席陳灼鑒獲悉此事後表示,1990年版的華埠總體計劃獲有波士頓重建局認可,之後再做的2000年版,其實內容差異不大,整個社區內的區域規劃(zoning)沒有改變,波士頓重建局並未認可,該版本內列出的一些建議,後來也未見落實。

陳灼鑒認為,如果要再做華埠總體計劃,首先該考慮的是計劃落實的可能,否則只是白花力氣而已。

華埠社區聯盟共同主席曾雪清會後也透露,據她所知,1990年版的華埠總體計劃有波士頓重建局成員葉庭芬參與推動,該版本計劃也獲BRA認可。2000年版的華埠總體計劃則無BRA人員參與,BRA也僅是收藏有一份,但並未將之列為市府正式文件。

華埠牌樓聯盟聯絡員梁志生則說明道,華埠牌樓聯盟在為華埠牌樓做規劃時,已就華埠內的住宅數目與種類做過初步調查,也召開過不同組別的焦點小組討論,促使他們認為可以進一步的做華埠總體計劃。至於該做全新的總體計劃,或是就現有的兩個版本進行修訂,他們還未做最後決定。

梁志生表示,牌樓聯盟將爭取向基金會申請預算經費中的75%,分兩年進行的計劃,第一年為搜集數據,召開焦點小組會議,組成監管委員會(oversight committee),盡量包容社區意見,第二年則聘請規劃顧問等,來進行分析、設計。目前估計共約須聘請六人,三名半職的社區組織員、商業發展員、計劃員,二名顧問,以及一名聯絡協調員等。

不過,華埠牌樓聯盟成員的華人前進會行政主任駱理德,亞美社區發展協會張冬等兩人都表示,新版的華埠總體計劃將以舊版為基礎。

圖片說明:

華埠牌樓聯盟聯絡員梁志生(右三)向華埠社區聯盟匯報,牌樓聯盟已著手推動製做新的華埠總體計劃。(菊子攝)

哈佛賽克勒博物館 邀你觀賞半世紀的中國水墨畫變化


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日前舉辦的第九次「文化之旅」,藉哈佛大學賽克勒(Sackler)博物館的「重新定義了的傳統」半世紀的中國水墨畫展,讓出席者眼觀、耳聽、心想的思考起何謂中國現代、當代藝術的問題。

當日為專協會員解說的哈佛大學賽克勒博物館助理館長梅美玲指出,這大概是西方迄今最完整的一次,探討中國水墨畫衍變的一次展覽,讓人藉著審視廿世紀下半五十年間繪製的中國水墨畫,瞭解到中國水墨畫在這些年間的巨大轉變,以及國際風格作品的出現。

這一展覽定名為「重新定義了的傳統─來自李鑄晉收藏的現代及當代中國水墨畫(A Tradition Redefined –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Ink Paingtings from the Chu-tsing Li Collection)」,展出從1950年到2000年的這五十年間,在中國大陸、台灣、香港,以及遷居來美或其他國家的中國畫家,由於各自所處的不同環境,以及各人的選擇,或回歸傳統,擁抱西方技巧、概念、題材,又或融合了中西畫法走出新方向等等的衍變。

展品共五大分類。「根拔了的傳統」(Tradition Uprooted),展出1949年後離開中國大陸的知名畫家作品;「抽象化的傳統」(Tradition Abstracted),展出1949年後,在台灣積極嚐試把西方現代畫法融進傳統的中國抽象畫的那些畫家的作品;「擁抱傳統」(Tradition Embraced)展出在中國大陸境外作畫,但積極設法保存並擴展中國水墨畫風格等畫家的作品;「重新堅持傳統」(Tradition Reasserted)展出來自中國大陸,接受了共產主義價值觀,但堅持中國傳統畫法概念畫家的作品;「轉化的傳統」 (TraditionTranscended)展出無法嚴格歸類為傳統或現代畫家者的作品。

展覽中的最知名畫家及作品,應是趙少昂的「峨嵋報國寺」、黃君璧的「山水」,台灣五月畫會創辦人劉國松的「寒山雪麡」等。

籌辦者特別點出,原是軍人,後經商,自學成家的余承堯的「峻谷奔流」,陸儼少的「山鄉電站」,既是畫家、鑑賞家及教師的萬青力的「北美石崗嶙峋」,都是以中國水墨畫筆,融合西方色彩、題材的表現。

至於陳其寬那有點玩弄中國象型文字的「猴子」,莊喆那以綜合媒體繪製得非常抽象的「無題」、程凡以水彩畫的非常寫實的「雙魚」等,尤其讓觀眾在欣賞作品之餘,思考起這些人的作品,算不算中國畫,這些人算不算中國畫家的問題。

這一展覽在哈佛大學賽克勒博物館展至一月廿七日後,將轉往鳳凰藝術博物館(Phonix Art Museum)繼續展覽,展品數量也將從五十一件,增加至六十三件。其中只有一幅王季遷(C. C. Wang)1990年「山水」畫,是向Teri Li借來展出的,其餘的展品全是堪薩斯大學傑出退休藝術史教授李鑄晉的私人收藏,其中絕大部份更是畫家本人送給李教授的作品。

籌辦這一畫展的哈佛大學賽克勒博物館東亞部主任毛瑞(Robert D. Mowry)、鳳凰藝術博物館的亞洲藝術館長貝恪(譯音,Janet Baker),以及亞歷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藝術史教授布朗(Claudia Brown),當年就讀研究所時,也都是李鑄晉的學生。

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副董事長譚嘉陵表示,該會舉辦的這一活動,有不下六十人報名,但礙於邀請專家講解,現場人數不宜太多,只能向遲了報名的人說抱歉。該會籲請有意參加「文化之旅」活動者,下次報名請早。

查詢「重新定義了的傳統」展覽,可洽哈佛大學賽克勒博物館617-495-9400

圖片說明:

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員協會董事長李小玉(右起)、副董事長譚嘉陵及董事陳朝超群(左一)邀請哈佛大學賽克勒博物館助理館長梅美玲(左二)擔任「文化之旅」的嚮導。(菊子攝)

陳其寬1989年左右畫的水墨猴子。(圖由賽克勒博物館提供)

星期五, 1月 11, 2008

華埠呼籲爭取十二號地段蓋屋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昨()日在華埠社區聯盟會議中呼籲華埠社區,寫信給市長及市府相關人士,要求市府就十二號地段的未來發展,和華埠商量,以期華埠能爭取該一地段,發展可負擔住宅。

華人前進會行政主任駱理德表示,華埠居民會已發信給波士頓重建局(BRA),要求BRA向社區民眾匯報該地段近況,但BRA華埠計劃經理金秀玉表示,通常這類信件,她會獲得一份複本,但她迄未聽聞任何有關十二地段的晤談匯報請求。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ACDC)社區組織員張冬昨日在會中說明十二地段的背景資料,指出十二號地段即華埠坊間早年習稱的「唐波士可(Don Bosco)」地段,座落在塔大紐英崙醫院八層樓高的停車場,以及雙樹酒店之間。

根據波士頓市的區域規劃(Boston Zoning Code)第三十八章規訂,這一地段鼠於中城文化區的優先發展住宅區,樓宇高度及容積率限制應為250呎及12。而且中城文化區的整體發展應保護華埠社區,並為之增加住宅及社區設施。

由於這一地段也受南灣市區重整計劃(South Cove Urban Renewal Plan)限制,禁止建做機構(institution)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行政主任劉繼明更指出,如果十二號地段建作可負擔住宅,估計可為波士頓市府帶來每年一百萬元的地產稅收入,這筆錢可用來協助華埠繼續發展可負擔住宅,或供社區辦理其他的文化、經濟活動。他表示,波士頓市的財政,其實也靠房地產稅收,在十二號地段上蓋住宅,將是對市府、華埠都有利的做法。

會中有出席者強調,波士頓藝術學校(Boston Arts Academy)正在悄悄積極運作,爭取波士頓市府,以及基金會、發展商的支持,華埠若不及早公開表示興趣,一旦該校募得建校啟動資金,很可能市府就會馬上宣佈撥地。

張冬在會中透露,波士頓市議會的教育小組成員,市議員查克透納已允諾要促使波士頓重建局、波士頓藝術學校等和華埠社區晤談。

圖片說明: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社區組織員張冬(右一)、華人前進會行政主任駱理德()等人在華埠社區聯盟會議中,就十二號地段發言。(菊子攝)

星期四, 1月 10, 2008

僑聲音樂社四月演大戲 梁永基、黃國威接會長籌備忙

僑聲音樂社日前(五日晚)在愛丁保羅街會址,舉行新舊社長交接典禮。兩名新任會長梁永基、黃國威在元老黃君裕監交下,從卸任會長黃美手中接過印信,並宣佈今年四月將演出大戲,明年慶祝七十大壽。

身為創社成員之一的元老黃君裕,在致詞中感謝紐英崙各大社團首長的出席,讚許新任會長的為社務活動出錢出力,也輕描淡寫提到,過去一、二年來,該社經歷過一些風雨,遭到「摧殘」,幸而因禍得福的獲更多人支持,會務更興旺。

僑聲顧問,也是伍氏元老的伍育俊也應邀上台主禮。他表示自己當年經黃君裕介紹入會後,從無二心,即使如今年事已大,也一直堅持留在僑聲。他希望社內成員別再受風雨擺佈,並能鼎力支持四月份的大戲演出。

卸任會長黃美打趣道,難怪她覺得自己「殘」了不少,原來都是僑聲的錯。但也多虧社內成員合作,該社才能把會務辦得井井有條,除了辦演出,為僑社服務外,也捐助廣教學校建校,參與社區公益活動

新任會長黃國威則指出,今年可能是僑聲音樂社最「威水」的一年,僑社內的姓氏宗親會,組織團體中,有許多主席都是僑聲會員,包括余風采堂的新任主席余積堯,紐英崙婦女新運會的主席伍劉小雲,海青聯誼會會長周紹球,波士頓安良工商會會長李厚鵬,以及他本人的獲選為波士頓洪門致公堂主席。

由於出席到賀者,還包括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何遠光、紐英崙中華總會會長陳毓禮、紐英崙至孝篤親公所主席陳家驊,波士頓安良工商會另一名會長黃國健,以及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葛家榮,紐英崙中華公所核數黃光野等人,僑聲音樂社當晚的份量,似乎確是「跺地有聲」。

去年已擔任主席,今年升正主席的梁永基則在致詞中感謝社內的「四大美人」,每次在社方有活動時,都任勞任怨的張羅美食,迎迓接待。他也笑說,當然更要感謝他的背後支持者,也是當晚司儀,曾任僑聲音樂社多屆社長的雷玉霞。

當晚在簡單隆重的交接儀式後,社方還安排切蛋糕慶祝。

圖片說明:

僑聲音樂社的新舊社長交接典禮,由元老黃君裕(右二),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何遠光(左一)監交,新任社長梁永基(左二)黃國威(右三)從黃美(左三)手中接過印信。僑聲顧問伍育俊也應邀上座。(菊子攝)

魏晶「學生聲樂表演會」 逾百知音齊捧場

本報記者菊子劍橋市報導)歌劇聲樂家魏晶的第二屆學生聲樂匯報會(Student Vocal Recital),日前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奇利安廳(Killian Hall),吸引了逾百人出席。

大波士頓地區一向有不少愛好唱歌者,合唱團組織也因此越組越多,但近三、四年來的新風氣是演唱難度更高的聲樂歌曲。

當年畢業於西安音樂學院及中央音樂學院,以及波士頓大學歌劇系,曾做過專業聲樂演唱的魏晶,在子女稍長後,也經不起一批音樂愛好者的請求,開始開班授課。五日晚,她為學生們安排了第二屆的學生聲樂匯報會。

當晚七名學生分別演唱了義大利文、德文,以及中文的原文藝術歌曲及歌劇片段,包括劉瑋珊演唱舒曼(R. Schumann)的德文歌獻詞(Widmung),費志芬唱莫扎特的唐喬凡尼中的選段「鞭打我吧(Batti, Batti, O bel Masetto)」,林楠唱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選段「愛情的煩惱(Voi Che Sapete)」,頤蓉唱義大利文的「我親愛的(Caro Mio Ben)」,左政法唱義大利文的小夜曲,凌燕唱「水仙女」選段「月亮頌(Mesicku na nebi hlubokem)」,張森林唱黃河頌等。

魏晶表示,這些個別隨她學聲樂的學生,本身各有生化、電腦、金融、保險或學術等專業,沒人學過唱藝術歌,卻都有一份心,每月或甚至每週的來上課,從唱腔、運氣,到歌詞藝術表達等,很有恆心的學。其中劉瑋珊一學三年,堅持得最久,確實很不容易。

當晚的匯報會,還特地邀請楊鏡釗擔任鋼琴伴奏,並在老師魏晶演唱一首法文詠嘆調後,邀得話劇演員狄曉惠為「長江之歌」做朗誦,才由全體學生,以及觀眾中的各大合唱團成員一起上台演唱這首「長江之歌」,來劃下句點。

據說大波士頓地區在十幾年前有過很多華裔聲樂家,但大部份人後來都遷居外地,或是返回台灣、大陸發展,近數年仍來往於大波士頓的,包括目前在牛頓中文學校開聲樂班的朱福蓉,演出過蝴蝶夫人的鄧桂萍,男高音李玉新,以及開設有四川飯庄的段小玉等人。

圖片說明:

聲樂家魏晶(前左二),邀來楊鏡釗(前左三)做伴奏,為學生劉瑋珊(右一)等人舉辦學生聲樂匯報會。(菊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