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7月 11, 2013

一華男在波士頓華埠販毒、洗錢 判入獄6年

聯邦調查局及美國檢察官辦公室昨(10)日宣佈,一名住在劍橋市的華裔男子,因在華埠,以及其他地方參與運毒、賣淫、洗錢而被判刑。
            美國區域法官郭頓(Nathaniel M. Gorton)判處52歲的陳偉興(譯音,Wei Xing Chen),綽號阿宏(Ah-Hung),又稱老表(Lo Biu),或老雞(Lo Gai),入獄70個月,出獄後再監管2年,罰款1000元,沒收8000元,以及他的賓士車。
            陳偉興在今年4月時認罪,坦承與人共謀持有、銷售,亞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苯基(BZP)這兩種坊間名為「狂喜」的毒品。他也承認與人共謀誘人來麻州賣淫,洗錢。
            陳偉興和他的同謀在20091月到20116月之間,共謀引誘大部份為亞裔的婦女,從紐約及其他地方來麻州,在劍橋市及奧斯頓(Allston)的妓院賣淫。
            這些婦女通常在抵達南車站或羅根機場後,由他們載送到妓院,或是從一個妓院載送到另一個妓院。
            陳偉興指示他的共謀者在報紙上登廣告,提供這些婦女的賣淫及其他服務。他們也共謀藉妓院生意營收洗錢,藏在保險箱的錢高達10萬元。郭頓法官早前已下令沒收這10萬元現金。
            2008年時,陳偉興還和其他人共謀在麻州及紐約銷售「狂喜」。2008913日時,陳偉興和其他人賣了大約2400顆藥丸給一名和聯邦調查局合作的證人。
            201211月時,共犯薛小紅(譯音,Xiahong Xue),又名汀娜(Tina)承認賣淫罪,判緩刑兩年,包括羈押在家6個月。

            美國檢察官歐提姿(Carmen M. Ortiz)表示,政府決心制止婦女穿越州界賣淫,妓院生意對社區有害,對受僱在那兒工作的婦女也有害,必須制止。她鼓勵所有的受害者都站出來。

星期三, 7月 10, 2013

SMA4T青少年夏令音樂營開幕 鍾家庭帶頭熱場

波士頓昆士小學禮堂,昨(9)日歡聲雷動。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BCNC)和鍾改變生命基金會(Chung Changing Lives, Inc.)合作的青少年夏令音樂營SMA4T,昨日以搖滾、嬉合,動感極強烈的音樂會做揭幕式,把所有出席者都感染得熱情洋溢起來。
      昨日下午4點多,包括報名參加SMA4T青少年音樂夏令營者在內,以1318歲為主的數百名青少年,在昆士小學禮堂裏,欣賞節奏極強,樂音超響,非常西洋的歌唱、音樂,以及舞蹈表演,尖叫頻仍,情緒極之高昂。
鍾改變生命基金會創辦人,也是前任新英格蘭愛國者隊,現為費城鷹隊安全衛(Safety)的鍾家庭(Patrick Chung),和JAM’N94.5廣播電台主持人Maverik,一開場就先把現場觀眾分成兩組,競比尖叫聲,帶出熱絡氣氛。
一連串的節目,表演者全都是年輕人,極為明顯的可成為青少年夏令營參加者的榜樣,讓他們看到,如果自己在音樂上下功夫,也能有台上那些人一樣的表現。
昨日應邀演出的包括波士頓塞爾特人隊(Boston Celtics)青少年舞蹈團Lil’Phunk,本地青少年舞蹈團4 Star,嬉合舞蹈團(Teen Phunk Phenomenon),波士頓踢踏舞團最年青成員Grace Cannady,本地歌手、作曲者Kenzie等。所有的表演,全都十分嬉合、搖滾,動感極強。
其中個子高瘦,14歲的懷舊搖滾藍調歌手Markie,率領三名全都十分年青,舞步動作卻都十分專業化的團員演出,在會場引爆最多尖叫聲。他還仿效明星的和觀眾打成一片,拿了一束紅玫瑰,走進觀眾席,一一送人。
刻在波士頓拉丁學校就讀,已報名參加夏令營,今年也14歲的黃穎,不但獲得玫瑰獻禮,還被Markie邀出列,攜手起舞,讓她高興忘形的旋轉。
Markie表演結束後,要求座中眾人把一隻手放在心上,一隻手伸出來,用兩根手指豎起V型,說那是傳遞和平與愛的訊息。他也要求出席者在會中默哀一會兒,為那些在社區暴力中犧牲的受害者祈禱。
揭幕式中唯一的亞裔音樂表演,是楊愛蓮創辦的Genki Spark日本太鼓團。3名年輕團員解釋Genki是日文的快樂,充滿生命力的意思。她們還邀請了包括鍾家庭在內的3名觀眾,上台試打。
鍾改變生命基金會表示,鍾家庭希望藉此免費,向社會大眾開放的SMA4T音樂夏令營開幕音樂會,啟發、激發青少年們學習、創作音樂的熱情。
昨日在音樂會結束後,所有出席者還獲邀請免費享用J.P. Licks冰淇淋,人人興高采烈。
 


圖片說明:

      鍾家庭(Patrick Chung)的手臂內側,有他自己中文名字的刺青。(菊子攝)

      鍾家庭(後左四)夫婦和觀眾及一名表演者合影。(菊子攝)

      黃潁(前右二)等人是第一批報名參加音樂夏令營的青少年。(菊子攝)
      嬉合舞蹈有許多小演員,身手一點不遜色。(菊子攝)


      會末的嬉合表演,還製造笑果的載上嬰兒面具。(菊子攝)

愛丁保羅街21號居民籲各界支持保留住宅可負擔性

波士頓華埠居民對可負擔住宅的需求之殷,因為一棟樓的政府補助到期,即將加租,再度引人注意。
            愛丁保羅街(Edinboro)21號大樓住戶,在華人前進會職員協助下,已發信給波市四名不分區市議員,第二區市議員,以及波士頓市鄰里局、麻州住宅及發展廳等民意代表及政府官員求助,盼使該棟樓宇成為永久性的可負擔住宅。
            其中一名居民,日前聽聞波士頓華埠居民會與麻州州長的亞美顧問委員會合作舉辦波士頓市長候選人論壇,特地要求華人前進會職員鄺寶蓮陪同出席,向論壇的第一位候選人約翰康納利(John Connolly)陳情。
            他們表示,愛丁保羅街21號是位於華埠內的可負擔住宅,共有12個單位,全都獲有聯邦政府住宅法236節條文(section 236)補助的房屋。其中有3個單位,還獲有額外補助。
            3個有額外補助的單位,補助將於今年81日到期。所有單位的236條文補助,預定明年31日到期。
            華人前進會職員鄺寶蓮表示,從政府那兒收受房屋補助,以較低廉租金把房屋出租,供人居住的房東,照規定需在補貼到期之前兩年,通知住客,補助到期,以容許住客有充裕時間另覓居屋。但是愛丁保羅街21號住戶中獲得額外補助的那3戶人家,卻在今年48日才獲通知,補助將到期,亦即是只獲得4個月通知。
            鄺寶蓮指出,由於該樓住戶有多人在那兒已居住了20年以上,一旦失去補助,在華埠屋租越來越貴的趨勢下,勢將被迫遷出華埠。住戶們試圖和屋主聯絡、協商,另覓補助,但不得要領。
            據悉,愛丁保羅街21號居民以住客聯誼會名義發信給業主,表示很高興知道業主計劃把愛丁保羅街21號保持為一棟出租物業,並將與麻州房屋金融局(MHFA)合作,尋找租金補助,或其他可能的補助項目。
礙於華埠一帶豪華住宅如雨後春筍般建蓋,約僅10年之間,波市府就批准了要建造2400個豪華住宅,卻只建了477個可負擔住宅,華埠一帶房租大漲,已是不爭的事實。
亞美社區發展協會(ACDC)上個月在昆士小學飯堂為24號地段舉行公聽會時,公佈出來的市價房屋租金費率,529平方呎的套房,就已高到月租2750元,711平方呎的1睡房單位,月租要3300元。
根據民意代表收到的愛丁保羅街21號住客聯誼會所發信件,該棟大樓由愛丁保羅物業信託公司擁有,董事至少3人,包括座落在該樓宇旁,已丟空多年的騰皇閣酒樓業主,曾任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的李衛新(Wilson Lee),還有Wendy Lee,以及名列波市府物業評估局資料的Huey Lee。該物業估值為840500元。

圖片說明:


            華人前進會職員鄺寶蓮()陪同住戶出席波士頓市長候選人論壇,為愛丁保羅街21號居民陳情。(菊子攝)

70名警察畢業55人進波市 Menino任內聘1466人

波士頓警察局昨(9)日在IBEW工會本地103分會的多徹斯特(Dorchester)會址,舉行畢業典禮,歡迎70名新人加入警員行列。
      其中有55人將成為波士頓市警察,另15人將成為鄰近市鎮的警察。
      這些警察昨日全都核槍配彈,穿著全套警服,在波士頓警察局局長戴維斯(Ed Davis)、波士頓市長萬寧路(Tom Menino)等人注目中,陸續走上舞台,由陪同他們出席的親友,為他們別上警徽。有4人還分別領取了學業最佳、體能最佳、射擊最佳等獎項。
      從陪同這些警察上台的人可看出,本屆畢業警察中有不少人出自警察世家,也有人父親是消防員,兒子是警察。
      戴維斯在致詞時指出,今年的畢業典禮很特別,既是波士頓市長萬寧路在位廿年的最後一次畢業典禮,畢業生們也將成為人們難以忘記的「馬拉松班」。由於415日發生的波士頓馬拉松賽暴炸案,這些警察還沒畢業時,就被徵召執勤,承擔了極大責任,也獲得處理恐怖份子攻擊後混亂的罕有機會。
      畢業警察Ryan M. Connolly母親米雪兒,也是波士頓馬拉松賽受傷者之一。她昨日出席了畢業禮,獲得熱烈掌聲鼓勵。
            波士頓警察局還在畢業禮中頒獎、贈送紀念品,表揚波士頓市長萬寧路,指出在萬寧路自從1993年上任以來,共聘用了1466名警察,幾佔波士頓全市警力的70%
            今年的70名新警察中,一名華裔也無。不過波士頓市警察局A-1區,現有約8名華裔警察,分別在早上7點半至下午4點,下午4點至晚上11點,以及1145分至早上7點半等的3個不同班次服務,其中有5名巡邏警察,2名警探,一名巡佐(Sgt.)1名巡官(Lieutenant)

圖片說明:

            波士頓市長萬寧路()接受波士頓警察局送給他的臨別贈禮。(菊子攝)

            波士頓市警察局局長戴維斯(左一)和畢業警察合影。該畢業警察的父親是波市消防局長官。(菊子攝)


            波士頓市今年畢業的70名新警察,並無華裔。(菊子攝)

星期二, 7月 09, 2013

摩頓市7/15為亞裔辦安全會議

摩頓市市長葛帝生(Gary Christenson)將於715(週一)68點,假耆英中心禮堂(7 Washington Street),針對亞裔舉辦關注公共安全會議。
      摩頓市長葛帝生最近發出一份中文意見調查,請居民說出他們最大的安全顧慮。摩頓市市長辦公室昨(8)日發出通告,指715日的特別會議,將就該一調查結果做討論,呼籲市內亞裔居民出席。
      摩頓市市長為加強與市民溝通,將在該一會議上宣佈推出採用RII移動傳譯設備,可讓市民使用180種語言與市府溝通。摩頓市警察局長莫利斯(Kevin Molis)也將在會上宣佈一種新的,名為Coplogic的向警察舉報辦法。
      該一特別會議,將由摩頓市市長葛帝生將和華夏文化協會聯合舉辦,該市警察局局長莫利斯(Kevin Molis)、消防局長柯隆蓋利(Jack Colangeli)、公共工程局局長諾克斯(Bob Knox)等人都將出席,與亞裔市民討論,對他們影響最大的社區公共安全問題,聽取亞裔市民意見。

      會場將有傳譯,查詢相關詳情,可洽市長辦公室于豔781-397-7000,或yyu@cityofmalden.org

僑聲音樂社慶公演粵曲

僑聲音樂社為慶祝創社74週年,76日在昆士小學禮堂舉辦了一場粵曲演唱會,預定921日在約翰漢考克廳(John Hancock Hall)粉墨登場,上演「帝女花」。
            大波士頓在72日至7日間,一連5天,氣溫都高於華氏90度,甚至95度,熱得沒多少人願意出門,街上行人也明顯少了許多。
            僑聲音樂社6日這天的社慶粵曲演唱會,也受天候影響,觀眾姍姍來遲,有600多座位的昆士小學禮堂,開場時也只坐了大約三分之一。守在門口收票的僑聲音樂社社長黃國威,索性大開方便之門,有票就收,沒票也讓進。他笑說,該社這一演出,原本就為服務社區,志在為鄰里居民提供娛樂,增加生活情趣。演出前,該社已到華埠內多個屋村,分送出許多票給耆英,聊表敬老之心。
            僑聲音樂社的唱將們,這天雖未粉墨登場,卻全都穿載打扮得美麗非常,讓人看得賞心悅目,聽得耳朵出油。
            當天的節目由李蓮馨任司儀,加入僑聲音樂社已不下20年的梁雁英,以一曲「碧海狂僧」為演出拉開序幕。座中觀眾在她一曲唱罷時,立即報以雷動掌聲,讚許她不愧是僑聲台柱之一。一名耆英粉絲,還早有準備的捧出一個包裝精美的水果籃,上台獻禮。
            僑聲音樂社當天安排了共8段演出,接著的節目為黃美、黃綺玲的「投府救雛」,譚新順、黃寶娥的「雪夜祭梅妃」,梁雁英、雷玉霞的「怒劈華山」,許金英、陳念蘭的「十繡香囊」,黃綺玲的「郎在水之湄」,譚新順、雷玉霞的「英雄血淚」,許金英、黃寶娥的「南唐殘夢」。
            其中的黃美、陳念蘭是救火隊,代替因病未能出席的劉月嬋上場。她們倆人都是資深唱將,各有所擅,聽眾的享受,一點也沒打折扣。
            僑聲音樂社的這場演出,在音樂拍和上,不但有該社資深社員伍育俊吹薩克斯風,還情商來心聲曲藝社的社長梁沛霖助陣拉二胡。
            演出結束後,黃國威等僑聲幹部當場派發921日的「帝女花」表演敬老入場券,讓耆英們開始期待又一場好戲。

圖片說明:

            右起,許金英、李蓮馨、黃寶娥、梁雁英、譚新順、陳念蘭、雷玉霞等僑聲音樂社美女,在後台等上場。(菊子攝)

            黃美()、黃綺玲()演唱「投府救雛」。(菊子攝)

            觀眾在梁雁英唱畢時,報以熱烈掌聲。(菊子攝)

            僑聲音樂社社長黃國威展示當天派發的帝女花敬老券。(菊子攝)

王丹回訪波城 協助建六四紀念館籌款

中國民運名人之一,久別波士頓的王丹,上週回波士頓晤友,呼籲各界捐款,支持在香港建造「六四紀念館」。
      香港海外華人民主人權基金會暨中國民主長征基金會資深會員謝中之,上週末陪同王丹,到波士頓華埠公園的天安門紀念碑致意,為明年將是「六四」廿五週年,商議串連行動,也為香港支聯會正籌建永久性的「六四紀念館」做呼籲,爭取各界支持。
      王丹目前在台灣擔任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助理教授,這趟回波士頓有幾重目的,既為即將進哈佛大學深造的學生做嚮導,也順道探訪舊友,再赴紐約和其他民運人士共商明年大計。
      謝中之透露,香港支聯會正在籌建永久「六四紀念館」,約需款1500萬港元,以購買約2000平方呎的單位做會址。建館的首期款約需500萬元,該會已籌得約450萬元,刻正呼籲各界捐輸。據悉,溫哥華支聯會最近也籌得約10萬港元。
      王丹已有67627名粉絲的臉書網頁,77日也轉發了紐約香港支聯會的呼籲支持建六四紀念館信件。
      波士頓早年是中國民運份子的集中地之一,王軍濤、吾爾開希、柴玲、王丹,以及後期的楊建利,都曾在波士頓備受人矚目,王希哲、郭羅基、朱嘉明、徐文立、沈彤,也都曾經在波士頓的民運圈內,有相當份量。
      這些人中,一般大眾還記得名字的,屈指可數。如今還留在波士頓的,大概只有柴玲、楊建利兩人。
王軍濤早從當年轉往哥倫比亞大學做研究之後,就留在了紐約、新澤西一帶,吾爾開希去了台灣,柴玲在波士頓嫁了人,開公司,現在辦allgirlsallowed.org的非牟利組織。王丹離開哈佛後,到加州定居,現在台灣教書。

圖片說明:


      謝中之()陪同王丹()到華埠公園裏的天安門紀念碑前致意。(圖由謝中之提供)

大波士頓創新路 整理中

波士頓做為歷史名城,有著自由徑(Freedom Trail),向人驕以展示,先民創建美國這自由之邦,雜沓穿越過那些路。波士頓環球報整理出一條創新路(Innovation Trail),昨(8)日刊文,展示波士頓的科技創新歷程。
波士頓環球報聲稱,1951年推出的波士頓自由徑,介紹1842年建造,以革命年代為重心的邦克丘紀念碑(Bunker Hill Monument)等建築、道路及歷史。儘管這自由徑每年都吸引不下3百萬人遊覽,但50多年下來,也已有許多人陪著到訪親友,走過太多遍。
創新路,或可為大波士頓的陳舊歷史,帶出新意。
波士頓環球報編訂的這條創新路有21個點。
第一站是波士頓市學校街30號。靠近愛爾蘭饑荒紀念碑。非洲裔畫圖員暨發明家賴惕摩(Lewis Latimer)曾經在這兒的一家律師樓工作,後來和愛迪生(Thomas Edison)一起研究延長燈泡的壽命。他也是第一個想出螺紋燈泡插座的人。
第二站是法院街和華盛頓街交界角落,在舊州政府大樓附近。燈泡發明人愛迪生當年用這個下水道,把他實驗室裏要丟棄的爆炸性化學物,裝進黑松沙士瓶後,慢慢放進這下水道。
第三站是JFK(約翰甘迺迪)大樓附近,在劍橋街上。電燈泡發明人愛迪生和波士頓大學教授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曾經在這兒的一棟樓租用實驗室,構思新電信科技。那棟樓已經不在了,但街道路上有個紀念座。
第四站是波士頓水果街55號。乙醚圓頂(Ether Dome)。在麻州總醫院Bulfinch大樓,有個以乙醚圓頂為名的頂樓劇院。1846年時,外科醫生華倫(John Collins Warren)在這用乙醚迷昏一名病人,動切除頸部腫瘤手術。那是第一次成功的麻醉公開展示。乙醚圓頂內還放著一具完整,第一批被帶進美國的埃及木乃伊之一,Padihershef
第五站是波士頓北谷(North Grove)2號,醫療歷史及創新博物館。
保羅羅素醫療歷史及創新博物館(The Paul S. Russell, MD, Museum of Medical History and Innovation)這是波士頓最新的博物館之一,20124月才開張。入場免費,每週一至五的早上九點至下午五點開門。
第六站是波士頓萊姆(Lime)12號。風險創投之父住在那兒。哈佛商學院教授杜瑞奧(Georges Doriot)以前住在那兒。他原籍法國,創辦了人們認為是第一家的風險投資公司(venture capital firm),座落在波士頓的美國研究及發展公司。該公司投資了迪吉多(Digital)設備公司,最初的7萬元投資,後來變成35千萬元。他的名言包括,「某人在某地正在製造的產品,會使你的產品變得陳舊」。
第七站,劍橋市百老匯(Broadway)1號和主(Main)101號。劍橋創新中心。這兩棟以劍橋創新中心聞名的大樓,可能有著比地球上任何其他地方都多的初創公司,以及風險投資公司。劍橋創新中心是1999年創辦的,也是谷歌(Google)、雅馬遜(Amazon)等科技鉅擘進大波士頓設立第一個據點的地方。每週四下午或傍晚,在百老匯街1號,創新中心的創新咖啡廳(Venture Cafe)內,人們常可免費享受啤酒、飲料及教育性講座。
第八站是劍橋市紀念道50號。麻省理工學院史隆館理學院。1914年創辦的這MIT商學院,最近在全美排名前五,僅次於費程的賓州華頓(Wharton)學院。該校校友創辦的公司包括福特汽車、Zipcar、惠普(HP)、波音、GenentechFast公司、以及HubSpot等。該地點一樓開放供公眾進出。
第九站,劍橋市安赫斯特(Amherst)1號。MIT創業信託中心。這是許多學生企業家學習創業技術,利用免費辦公室,創辦各自企業的地方。MIT聲稱該校校友創辦了25000家公司,聘僱了300萬人,創造的年收入總和,高達將近二兆美元。
第十站,劍橋市安赫斯特(Amherst)75號。MIT媒體實驗室。這是麻省理工學院最著名的實驗室之一,樂高(Lego)公司的腦風暴機器人(Mindstorms robotics kit),以及Harmonix 音樂系統等都是從這兒衍生出來的。該實驗室早前使用的大樓,是由該校校友貝聿銘(I.M. Pei)所設計,2010年啟用的新樓,由Fumihiko Maki設計。

      其他的地點包括健贊(Genzyme)總公司、微軟(Microsoft)設在劍橋的分公司、劍橋市堪斗(Kendall)廣場瑪麗奧酒店外面的企業家名人廊(Entrepreneur Walk of Fame)、谷歌設在劍橋的分部,Akamai公司的總部、 Biogen Idec的總部,DNAtriumMITKoch學院,MIT斯泰塔(Stata)中心,諾華帝公司,MIT博物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