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1月 07, 2024

新英格蘭北大校友會慶祝30週年 表揚30名傑出校友 續然接任會長

轉載

北京大學新英格蘭校友會2024年會舉行

2024-11-04 來源: PKUAAN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1027日,北京大學新英格蘭校友會成立30週年慶典暨2024年會在MIT Stata Center圓滿落幕。金秋十月,近400名校友齊聚一堂,共同慶祝北京大學新英格蘭校友會三十週年的輝煌歷程。這三十年間,新英格蘭校友會從無到有、不斷壯大,展現出蓬勃發展的力量,而始終不變的是北大人心中那份深厚的情懷和永恆的北大精神!

年會盛況:近四百名北大校友匯聚一堂

本次年會,我們邀請到了國際知名數學家張益唐教授、知名企業家、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社長羅柏松教授,哈佛大學東亞系田曉菲教授、以及傑出企業家創業家龔方雄、王立新、陳華、吳瓊等為我們帶來精彩講座與主題座談。

會長杜廣延總結了校友會過去一年在學術、職業、文體等諸多領域展開的精彩活動,理事會理事長王開元分享了理事會的工作概要和發展目標,理事會理事羅嘉元代表治理委員會和選舉委員會宣布了新一屆會長的選舉結果,由續然任2024-2026年校友會會長,她將在未來的兩年帶領校友會發展壯大、更上一層樓。

本次年會也進行了「3030人」傑出校友頒獎典禮,表彰了新英格蘭地區30位在社會、文化和學術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校友,彰顯了北大精神與校友們的卓越成就。

開幕致辭

北京大學校友工作辦公室主任李文勝影片致辭
年會伊始,伴隨著北京大學新英格蘭校友會三十週年紀念影片中展現的三十年風雨歷程,近四百名北大校友及北大之友相繼步入會場。北京大學校友工作辦公室主任李文勝透過視訊向校友會送上誠摯的祝福,衷心感謝新英格蘭地區校友們的無私奉獻,及長期以來對母校的支持。隨後,校友會理事長王開元發表了熱情致辭,回顧了過去30年的精彩,同時對以後的校友會發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王開元理事長致開幕詞

特邀嘉賓演講—羅柏松

波士頓的秋總讓人想起北京的秋,北大也與這裡有著不解之緣。本次年會,我們邀請了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社長羅柏松(James Robson)教授,他以哈佛大學與亞洲的早期交流為切入點,回顧了燕京學社自19世紀以來在跨文化研究中的橋樑作用。

羅柏松教授講述了哈佛大學亞洲研究的歷史沿革,從1879年首次開設中文課程,到20世紀初哈佛燕京學社的正式成立,並與燕京大學等中國高校建立合作關係。在過去一個世紀中,哈佛燕京學社透過資助中國和亞洲各地的學者,推動了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的深入研究。展望未來,羅柏松教授提出,應積極推動中美兩國在人文學科上的互動交流,以求共同發展。最後,他以中美兩地獨立進化上百萬年的兩種鵝掌楸在哈佛大學植物園重新融合為喻,寄望中美學術交流的深刻長久。

特邀嘉賓演講—俞敏洪

三十年來,許多中國學子來到異國求學深造,而新東方則是他們的共同記憶。本次年會,我們有幸邀請到了傑出校友、80級英語系的俞敏洪。他在演講中總結了三十多年的創業歷程、人生感悟以及面對變化的從容與堅韌。

俞敏洪回顧了從1991年創立新東方,到如今選擇轉型,帶領新東方進入農產品推廣和文化旅遊,成功推出了東方甄選和新東方文旅集團的曲折歷程。他以自己農村出身、考上北大、投身教育的經驗為例,展示瞭如何將被動轉為主動,將挫折轉為前進的動力。

他分享了他的人生信條:“見識比知識重要,智慧比聰明重要,胸懷比財富重要。堅持、樂觀和自律成為他一路堅持的核心”,鼓勵大家用善良和愛構建人際關係,與對的人同行。他的人生故事不僅展現了新東方的成長,更詮釋了對生命的熱愛和不懈奮鬥的精神。俞敏洪師兄也分享了自己在波士頓查爾斯河畔上早起鍛煉的有趣經歷,呼籲在場的北大學弟學妹們,保持身體健康,“把生命活好,把事情做好”是他分享給大家的寶貴經驗。

俞敏洪師兄在演講中傳遞的,是一份對生活的熱情、對生命的敬重、以及不懼挑戰、不斷超越自我的力量,他真誠的分享深深激勵了所有在座的校友和聽眾。 

王開元理事長為特別演講嘉賓頒發感謝證書與紀念品

企業家座談

在本次年會上,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三位來自北大企業傢俱樂部的傑出校友,82級物理系校友龔方雄,85級哲學系校友王立新和97級電腦系校友陳華。校友會職涯發展與創業委員會主席吳琼理事作為主持,與三位嘉賓圍繞創業、投資與未來趨勢展開了精彩的交流。

由左至右,主持人吳琼,嘉賓龔方雄、王立新、陳華

龔方雄回顧了自己從北大物理專業到金融界的跨界歷程,感謝了北大帶來的自由選擇的機會。在談到「人工智慧(AI)對金融業的影響時,他表示AI將顯著提升市場效率,對傳統的投資和交易模式帶來顛覆性改變,為金融從業人員帶來機會和挑戰。

王立新從哲學的角度深刻討論了投資的本質,分享了哲學對他投資思維的塑造。他提到,哲學幫助他跳脫固有觀念,以動態視角理解市場,特別是在AI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這種深刻思維尤其重要。

陳華則分享了他的許多創業之旅。從北大學電腦系創建天網Maze,再到推出唱吧等熱門應用,他一直積極尋求利用科技創新對大眾生活帶來深刻影響。他也展望了「太空互聯網」的潛力,認為VR3D技術的融合將開啟全新的數位體驗,為未來的創業者提供廣闊的機會。

三位嘉賓也探討了全球經濟的長期趨勢,特別是AI、利率波動和氣候變遷的深遠影響。座談會在主持人「謹慎投資、多思考、多唱歌」這一風趣幽默的總結中圓滿結束,激勵與會者在變革中抓住機會、迎接未來挑戰。

吳琼理事為企業家座談嘉賓頒發感謝證書與紀念品

北大新英格蘭校友會2023-2024年工作報告

北京大學新英格蘭校友會會長杜廣延校友做了本年度校友會執行團隊工作報告。作為新英格蘭地區最活躍的校友組織之一,校友會過去一年組織了20餘次活動,累計吸引超過1500人次參與,涵蓋學術交流、職業發展、文體活動和校際交流等多個方面,並與哈佛、麻省理工、波士頓地區的其他中國大學校友會和其他華人協會建立了深厚的合作關係,同時與北京大學天津校友會正式結為友好校友會。

過去一年裡,校友會活動遍及線上線下,講座、創業論壇、春節聯歡、迎新烤肉、籃球和網球賽、戶外登山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成為校友們聯絡感情的橋樑。其中,校友會的龍舟隊備受矚目,共舉辦了多達45次水上訓練,吸引了數百名校友參與,並在波士頓龍舟賽上第六次榮獲校友組冠軍。

在財務管理上,校友會秉持公開透明的原則,透過個人捐款和企業贊助確保了活動的高性價比。執行團隊30位成員的辛勤付出更是確保校友會日益發展壯大。

杜廣延會長做執行團隊工作報告

隨後,北京大學新英格蘭校友會理事長王開元校友,匯報了理事會的過去一年的工作情況。自2022年起,理事會每月例行例會,積極協調校友會整體工作,並透過治理、職業發展與創業、活動、學術、校友權益、公共關係、青年校友和財務等多個委員會與執行團隊的協調配合,穩定提升校友會的服務深度與廣度。各委員會在豐富校友活動、維護在美華人權益、加強跨文化聯繫、促進學術交流等方面分工合作,為推動新英格蘭地區北大校友會的包容性和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王開元理事長做理事會工作報告

2024年校友會會長換屆選舉

本次年會上,理事會治理委員會代表羅嘉元校友正式宣布了新一屆會長的選舉結果。這次選舉延續了北大校友會的民主傳統,採用一人一票的普選方式,並得到了校友們的廣泛參與和支持。最終,續然校友(生命科學學院2014級博士)高票當選2024-2026年度會長。

理事會理事羅嘉元代表治理委員會和選舉委員會宣布了新一屆會長的選舉結果

在年會上,續然發表了就職演說,溫暖而堅定地分享了她對校友會未來發展的美好願景。她首先回顧了與校友會結緣的經驗。在疫情期間,校友會給予的溫暖和支持讓她在異鄉找到了家的歸屬感。這份歸屬感成了她服務校友會的動力來源。她承諾,未來兩年將帶領執行團隊進一步推動校友會的規範化管理,確保活動流程和財務的透明度,為校友會的長足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續然會長就職演講

她表示,校友會將延續迎新烤肉、春節聯歡等傳統活動,同時以學術講座、社交聚會、體育賽事等多元化活動滿足不同校友的需求。她還計劃透過行業交流和創業論壇等活動,為校友們提供實際的職業支持,並邀請資深校友分享職場和創業經驗,幫助年輕校友的職業進步。此外,她將進一步發展校友會龍舟隊,透過系統化訓練讓隊伍水平穩步提升,在更大的賽場上繼續展現北大人的拼搏精神。

演講最後,續然引用北京大學天津校友會宋金鍊會長的金句:「人人都是參與者、人人都是組織者、人人都是受益者」作為總結,號召大家積極參與、共建溫暖團結的校友會,打造屬於北大人的溫暖家園。

3030人」傑出校友評選頒獎典禮

北京大學新英格蘭地區「3030人」傑出校友評選頒獎典禮於年會上隆重舉行,由評選委員會主席周林林女士主持。本次評選活動歷時5個月,由理事會授權成立的籌備小組和評選委員會共同組織,嚴格遵循公正透明的流程,最終從提名的45位傑出校友中選出30位獲獎者。他們不僅在職業、學術、社會和文化等領域取得了矚目成就,也透過不同方式積極推動社會進步。 

周林林。

周林林女士在主持致詞中表示,從改革開放至今的三十年,大批中國留學生在海外拼搏、成長並取得卓越成就,校友會有責任將他們的故事分享給公眾,讓他們的努力和成功激勵更多人。此活動不僅是對獲獎者的嘉許,更是對未來校友的激勵。

3030人」傑出校友評選頒獎典禮

在頒獎典禮上,張義唐教授作為得獎者發表了真誠的得獎感言。他表示,這是他自十年前以來,再次與新英格蘭校友會重聚。多年來,張教授在學術與人生旅程中不斷前行,始終不忘身為北大人的責任與追求。

張益唐教授發表得獎感言

在致詞中他引用了十年前在北大畢業典禮上的鼓舞之語:身為北大人,我們不僅要熱愛生命,更應熱愛事業。他強調,追求卓越並非僅為個人,而是為了推動學術和社會的進步。他呼籲校友們在各自的領域中,秉持北大精神,努力將事業推向極致。他的寄語激勵在場的每一位校友繼續奮發,為北大精神續寫新的篇章。

校友會表揚頒獎

在本次年會上,校友會舉辦了隆重的表彰頒獎儀式,表彰了在過去一年中表現卓越的優秀校友和組織成員。 2022-2024年期間,在會長杜廣延的帶領下,北大新英格蘭校友會不斷發展壯大,展現了非凡的凝聚力與影響力。為表彰他的傑出貢獻,理事會特將「特別貢獻獎」授予杜廣延會長,感謝他在過去兩年裡做出的出色成績。同時理事會將「北大之友」的榮譽稱號,授予波士頓亞裔領袖、美國華人聯盟理事長王華教授。

杜廣延會長獲得“特別貢獻獎”

王華教授獲得「北大之友」的榮譽稱號

為增進校友之間的聯絡,增強校友會的知名度,今年校友會正式開啟了校友會YEARBOOK出品計劃,並正式聘請北大校友,中國文物學會會員、歷史科普作家波音先生為主編。

波音校友接受YEARBOOK主編聘書

校友會向過去一年為校友會提供贊助的企業與個人表示了衷心的感謝,感謝他們為校友會提供了寶貴的支持和幫助,並由校友會財務委員會主席梁恆理事為Vazyme諾唯贊公司代表與個人贊助人,曹允東、潘雅然、韓露凝、劉錦檀、劉若珂和陳景賢分別頒發了榮譽證書。

Vazyme諾唯贊公司代表領獎

個人贊助商領獎(左上:潘雅然 右上:陳景賢 右下:韓露凝)

同時,校友會也表彰了多位在校友會事務中貢獻突出的優秀工作者譚世茵、馬小涵、曹雅俊、吳遙、劉悅晨、史幸宜、宋博雅,以及展現出非凡熱情的最佳新人許沛、林盛超、姜漢傑、沈文婷。校友會青年校友委員會主席單銘理事為他們頒發了榮譽證書,他們的勤奮與才華是校友會發展的源動力。

優秀工作者代表領獎:(由左至右)馬小涵、吳遙、劉悅晨
最佳新人代表領獎:(由左至右)沈文婷、許沛、林盛超

特邀嘉賓演講—田曉菲

北京大學英語系校友、哈佛大學東亞系中國文學教授田曉菲,以「且遂灌我園——中國古典文學在當代世界」為主題發表演講。她深刻闡述了中國古典文學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性,並透過自己多年在美從事中國詩歌研究的經歷,強調跨文化傳播的意義。她提到,儘管在異國研究中國古典文化,卻無隔閡,反而獲得了獨特的視角。她透過「Library of Chinese Humanities」計畫,致力於將中國經典以雙語形式出版,讓世界更深刻地了解中國文化。

田曉菲教授演講

她也探討了文學和文化在個人和民族認同塑造中的作用。透過杜甫、陶淵明等詩人的作品,田教授指出,文學記憶為我們提供了歷史和文化認同的根基。她精講了陶淵明「且遂灌我園」的經典詩作,與伏爾泰的「耕耘我們的園地」遙相呼應,呼籲在紛亂中關注眼前的人與事。田曉菲教授的演講帶來了對中國古典文學的深刻理解,激勵我們在動盪的時代堅守內心的精神家園。

唐建新理事為特別演講嘉賓頒發感謝證書與紀念品

年會尾聲,北大校友與北大之友伴隨著《燕園情》的旋律合影留念,共同見證了這段充滿深情與友誼的時刻。這次年會不僅是聯結北大人的盛會,更是思想碰撞與心靈交流的契機,展現了北大校友的無私奉獻與卓越成就。無論是學術探討、創業分享,或是友誼的溫暖重逢,都在這次盛會上熠熠生輝。大家帶著對母校的深情和對未來的希冀,期待在新的旅程中攜手共進,再創輝煌。

編輯:楊雪霏

波士頓台灣影展協會在「波光倒影」中連創新猷 明年將向麻州西部擴展

第六屆波士頓台灣電影節開幕合影。(TFFB提供)
                (Boston Orange 周菊子綜合報導) 以「波光倒影」為主題的第六屆波士頓台灣電影節,連創新猷,不但首邀演員出席,上網眾籌,還和其他國家組織合作,讓更多人看見多元化的台灣。閉幕片「下半場 (The Chimpoin) 」的因訂票觀眾太多,臨時加映一場,更為影展添佳話。

影展工作團隊在接待酒會中合影。(周菊子攝)
               波士頓台灣影展協會透露,在邁向成立第7年之際,剛和該會簽署多年合作意向書的新北市政府,明年可能派團來訪,加強宣傳來自新北市的台灣好電影。

波士頓經文處處長廖朝宏,頓經文處處長廖朝宏,ROC前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
等人合影。(周菊子攝)
               今年的波士頓台灣電影節共選映8部片,包括「老狐狸」、「春行」、「青春X 2通往有你的旅程」、「下半場」等4部劇情片,1部記錄長片「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2部新北市紀錄短片「依諾物語」、「野生之路,以及一部動畫短片「鷺鷥河」。這是策展組組長Ai-LinZoey,以及約20名志工,從今年2月起,歷經一連串的選片流程,從提名40多部影片,再篩選,聯繫片商,一一看片,最後和2名會長林致中、Andrew Lin,董事會主席康麗雪,以及50多名志工參與投票所決定出來的放映名單。

               其中的「野生之路」和「青春X 2通往有你的旅程」,「春行」,日前傳出入圍第61屆金馬獎的喜訊,又為波士頓台灣電影節增色不少。

波士頓台灣影展協會共同會長Andrew Lin (左一)、林致中 (右一(,董事會主席
康麗雪(左二)和波士頓經文處處長廖朝宏夫婦(左四、三),以及前數發部部長
唐鳳合影。(周菊子攝)
               波士頓台灣影展協會(TFFB) 2名會長林致中、Andrew Lin在影展開幕接待會中指出,該會創立於2019年,旨在藉由電影藝術,讓更多人認識台灣。今年的影展主題「波光倒影 (Ripple and Reflection)」則是希望促使人們在忙碌生活中,暫停腳步,把電影當鏡子,透過別人的故事來反思自己及所處的社會,重新認識自己。

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高家富(後左三)和影展工作人員。 (僑教中心提供)
               其中探索「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的「老狐狸」、由具4分之1台灣血統導演拍攝,描述一對台、日年輕人青春異國戀的「青春X 2通往有你的旅程」和訪談蘭陵劇坊靈魂人物金士傑等紀錄片的「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依序有獲得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的演員陳慕義,以及導演藤井道人,王耿瑜,分別從台灣、日本來到波士頓現場,和觀眾互動。

               開幕那天,駐波士頓經文處處長廖朝宏夫婦,正好在波士頓的中華民國數位發展部前部長唐鳳,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高家富專程出席支持。聯發科副總裁Patrick Wilson也遠道趕來。

波士頓台灣影展協會共會長林致中(左二)、Andrew Lin (右二)等工作人員和嘉賓,
波士頓經文處處長廖朝宏(右三(、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高家富(左三),
聯發科副總裁 Patrick Wilson (右四)等人合影。 (TFFB提供)


               唐鳳正好應哈佛大學邀請,來到波士頓講談數位民主,順道為他和衛谷倫 (Glen Weyl)所合著新書,「多元宇宙:協作技術與民主的未來 (Plurality: The Future of Collaborative Technology and Democracy)」做宣傳,開幕式這天欣然應邀出席,還應接不暇的和影展工作人員合影。

               廖朝宏處長稱許波士頓台灣影展協會團隊太棒了,協力合作的把台灣電影節辦得一年比一年更好。他也感謝那些拍電影,演電影的人,把台灣的好故事,好文化,分享給更多人。

TFFB工作人員和2名導演,王耿瑜(後左三)、藤井道人 (後右二)合影。(TFFB提供)
               波士頓台灣影展協會團隊今年也的確更積極的向外宣傳,舉凡牛頓市台灣日、波士頓市台灣夜市、尚莫維爾香港節、波士頓亞美電影節放映會等等活動,都有他們團隊的宣傳身影。

影展志工蕭育舜(右二)、陳韋同(左三)等人和導演藤井道人。(周菊子攝)
               由於今年首次嘗試邀請演員出席座談,TFFB面對更大的募款壓力,於是他們不但上gofundme爭取小額捐款,也力邀各方贊助。在W酒店主持接待晚會的司儀郗懷禎宣讀了一長串的贊助名單,包括冠名贊助「老狐狸」的聯發科 (Media Tek) ,冠名贊助「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的長榮航空,波士頓經文處,麻州文化協會、威宏控股等。後來還有波士頓經文處贊助「下半場」的加場放映,並邀請波士頓公校學生來看片,總結下來,募款成績遠超過目標額的55千元,讓影展協會很是欣慰。

導演王耿瑜(左)和中文老師黃照彬(右)當年蘭陵劇團劇團團員。(周菊子攝)
               今年也是波士頓台灣影展協會首次和波士頓日本協會合作。會長林致中表示,由於今年選映片中的「青春X 2通往有你的旅程」,講的是一對台、日情侶的青春愛情故事,正符合該會追尋國際觀眾需求,這才促成兩會合作,並經該會協助,邀得藤井道人出席影展。

2023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得主陳慕義是波士頓台灣影展邀請的第一位演員。(周菊子攝)
               波士頓土耳其電影節創辦人Erkut Ferhan Gömülü夫婦則是3年前參加過波士頓台灣電影節。今年和林致中相遇,獲得邀請,再次欣然赴會交流。已經跨入第23屆的該電影節,每年都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MFA)舉行。
伯克利音樂學院畢業的朱冠蓉(右)應邀為影展接待會演唱。(周菊子攝)

               928日的接待會上,伯克利音樂學院畢業的朱冠蓉演唱了「謝飯歌」、「鳥仔」、「記憶的旅人」等3首歌。2023年榮獲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的陳慕義大為欣賞,當晚立即在臉書貼文,稱讚朱冠蓉是他在波士頓生日快樂的影像。

               2019年推出首屆影展,到2020年的「失而復得 (Lost and Found) 」,2021年的「人生百味 (Bittersweet)」,2022年的「裂縫與光 (Crack and Light)」,2023年的「臉譜 (Faces of Life)」,到2024年第六屆的「波光倒影 (Ripples and Reflections)」,波士頓台灣影展協會每年都吸引數十名充滿熱情的志工,投入籌備行列。影展董事會主席康麗雪表示,展望來年,他們爭取擴大波士頓台灣電影節的觸角,正在研擬深入麻州西部,甚至在台灣增設據點。
吳榮章、林莉莉夫婦大力支持台灣影展。(周菊子攝)

徐千田夫婦專程出席影展接待會,以示支持。(周菊子攝)


第五屆影展協會會長李宜婷和贊助人林嘉賢。(周菊子攝)













TFFB共同會長林致中(左)、Andrew Lin (右)和前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以及
他的新書和作者衛谷倫 (Glen Weyl)。(周菊子攝)


TFFB共同會長林致中(右)、Andrew Lin (左)和土耳其影展創辦人
Erkut Ferhan Gömülü夫婦。(周菊子攝)


劍橋市 The Dance Complex推出「根與路線」4場多元化舞蹈表演

 

舞蹈綜合體提供。
              (Boston Orange) The Dance Complex (舞蹈綜合體)策畫的「根與路線 (Roots & Routes) 舞蹈系列,將於 11 8 10 日,安排專業舞者及舞團,在劍橋市的箭頭街藝術 (Arrow Street Arts)4場演出。

               每場表演都有從本地,全美各地,甚至世界開始以舞為業的藝術家們表演,包括卡薩克舞蹈家Anjali Nath (1110),海地民俗舞團Jean Appolon Expressions (119),現代舞團 Modern Connectons (118日及10),獲獎佛朗明哥舞舞者及編舞家Nino de los Reyes (118日及9),還有西班牙舞藝術家Yu-Ling Hu ( 118日及10)

               其他的表演藝術家,包括Accumulation Dance (11 9日及 10),後口袋舞者(Back Pocket Dancers1110 ),管理世界 (beheard.world118) Ava D’Eon (1110 ) Rebecca McGowan & Alexandra Williamson (119) Mladost 民俗樂合奏(1110 ),派星球/舞蹈智商項目 (Pat Planet / Dance IQ Program1110) Carmen S. Rizzo & Dancers 118, 910日,以及和婷娜踢躂(Tappin’ with Tina11 10)等。

               「舞蹈綜合體」藝術總監Peter DiMuro說,「根及路線」強調了任何一天在該機構都可以看到的難以置信的多元化舞蹈風格。「我常把我們的空間稱為舞蹈聯合國,這是我們慶祝那層意義的機會。來自世界各地的這些人在「舞蹈綜合體」找到了自己,並藉由舞蹈,分享他們的文化。『「根及路線」慶祝人們從哪裏來,他們在這裏的旅程,以及在我們這特殊的空間裏發生了什麼』。

               「箭頭街藝術」所在地點的前身是Oberon劇院,「舞蹈綜合體」有意把在「箭頭街藝術」創作、製作的舞蹈演出,帶到劍橋市的其他場地去。

               活動門票價格在10美元至35美元之間,購票可上網arrowstarts.org/tdc。主辦單位將於1196點半,舉辦接待會,藉以籌款支持「舞蹈綜合體」。接待會門票可和演出門票一同購買。

               完整的4場演出日程表如下:

1188

 ● Nino de los Reyes – “Today Here / Tomorrow There”

● Modern Connections – “Grey Spaces/Blue Skies”

● beheard.world – excerpts from “Belonging and Othering” and “Invisible Imprints of Racism”

● Carmen S. Rizzo & Dancers – “Tome um Tylenol”

● Yu-Ling Hu – “Mothers’ Voices”

119 晚上8

● Jean Appolon Expressions – “Ogouba”

● Nino de los Reyes – “Today Here / Tomorrow There”

● Accumulations Dance – “The Slightest Variation in Weather”

● Rebecca McGowan & Alexandra Williamson – “Untitled”

● Carmen S. Rizzo & Dancers – “Tome um Tylenol”

1110日下午1:

● Ava D’Eon – “Steeped”

● Back Pocket Dancers

● Jean Appolon Expressions Community Dancers – “Noula”

● Mladost Folk Ensemble

● Pat Planet / The Dance IQ Program – “Run by the Fire”

● Tappin’ with Tina – “Hello”

1110 下午4

● Anjali Nath – excerpt from “Half”

● Modern Connections – “Grey Spaces/Blue Skies”

● Yu-Ling Hu – “Mothers’ Voices”

● Accumulations Dance – “The Slightest Variation in Weather”

● Carmen S. Rizzo & Dancers – “Tome um Tylenol”

巴塞隆納將於2025年和2027年主辦BIOSPAIN會議

Barcelona to host BIOSPAIN
in 2025 and 2027

  • AseBio, in collaboration with Biocat, the Government of Catalonia and the Barcelona City Council, has chosen Barcelona to host the next two editions of BIOSPAI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biotechnology events in Europe. This decision consolidates the Catalan capital as the epicenter of the sector.
  • The 12th edition of the event to be held from October 7 to 9, 2025 at the Fira de Barcelona fairgrounds, expects to bring together more than 2,000 professionals from over 1,000 organizations working in healthcare, agrifood and solutions for a more sustainable industry.
  • The BioRegion of Catalonia leads the Spanish biotechnology ecosystem in number of biotechnology companies, turnover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ttraction. 

Thursday, November 7, 2024, Madrid and Barcelona - The Spanish Bioindustry Association (AseBio) has announced that BIOSPAIN, one of the biggest international biotechnology events in Europe, will be held in Barcelona in 2025 and 2027. This decision is thanks to the coordinated collaboration of Biocat, the Government of Catalonia and the Barcelona City Council. The association intends to hold BIOSPAIN 2029 in Barcelona too.

So, the 12th edition will be held October 7 through 9, 2025, at the Montjuïc Fira de Barcelona fairgrounds, expecting to welcome more than 2,000 professionals from 1,000 organizations working in healthcare, sustainable agrifood and climate change solutions.

Biocat CEO Robert Fabregat said, “Biocat is very proud to have helped bring BIOSPAIN back to Barcelona in 2025 and 2027. This decision reflects the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of our ecosystem as a benchmark in the biotechnology and biopharmaceutical sector. Collaboration from the Government of Catalonia and Barcelona City Council has been key to achieving this milestone and consolidating Barcelona as a recurring meeting point in Europe for the coming years.”

The previous edition of BIOSPAIN, also held in Barcelona in September 2023, had the biggest turnout in the event’s history. Motivated by this success, AseBio has chosen to host the event in the Catalan capital again, believing this continuity will ensure equally outstanding results for the future editions.


Barcelona and Catalonia, benchmarks in healthcare 

According to data from the annual AseBio report on the biotechnology sector, in 2023 Catalonia again led in number of biotech companies, with 24% of all businesses in Spain, and accounted for over 35% of the national joint turnover. Catalonia’s companies also have the highest average turnover in this sector, which is strategic for the economy countrywide, contributing 1.26% of the GDP.

As a whole, the BioRegion of Catalonia is made up of over 1,400 companies and 91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at, along with health services, generate 7.9% of the Catalan GDP and employ nearly 6.5% of the working pop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2023 BioRegion of Catalonia Report

Catalan Minister of Business and Labor Miquel Sàmper believes that Catalonia hosting this international event again is closely tied to the fact that “the biotech sector is a key part of what makes Catalonia an innovative region.” “Our pharmaceutical and technological ecosystems are very competitive on a global level. Together, these sectors are a driving force that contributes a lot to our R&D expenditure, which makes up 25% of all such spending in Spain and contributes 4.1% to our GDP. Plus, we are leaders in the number of innovative companies and patent applications,” Sàmper added. 


Barcelona, epicenter of biotechnology

BIOSPAIN 2023 exceeded all previous editions in number of participants (30% more than the previous pre-pandemic edition in 2018), participating organizations, exhibitors, international representation and number of investors. In figures, more than 2,200 professionals from 1,000 organizations in 34 countries took part in the event. Catalan companies were one third of the total. In terms of exhibitors, 260 had their own stand in a space that facilitated collaboration with more than 80 accredited investors. Plus, over 5,000 partnering meetings were scheduled during the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