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7月 13, 2023

波士頓台灣人生物科技協會2023談精準醫療 George Church、郭靜仁主講

波士頓台灣人生物科技協會幹部慶祝2023年會圓滿完成。(BTBA提供)

波士頓台灣人生物科技協會2023年會開幕合影。(周菊子攝)

波士頓台灣人生物科技協會會長邱亮源(左一),何逸雲(右三)
和嘉賓,(左二起)教育組組長黃薳玉,經文處處長孫儉元,
科技組組長蔡孟勳,哈佛大學台灣同學會會長謝郁俐,
科技組秘書楊明儀。
(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麻州劍橋市報導)波士頓台灣人生物科技協會(BTBA)今年精準醫學為主題,邀得美國生物泰斗George Church,以及在台灣出生的系列創業家郭靜仁 (Liz Kwo)當主講人,於789兩日,在哈佛大學校園舉辦年會,有來自全美各地15州的269人參加。

BTBA2023年會邀得George Church擔任主講人。(周菊子攝自現場螢幕)
當天到會的嘉賓包括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孫儉元,科技組組長蔡孟勳,教育組組長黃薳玉,僑教中心主任潘昭榮,科技組秘書楊明儀,哈佛大學台灣同學會會長謝郁俐。會議合辦單位之一的國科會,由葉至誠處長從台灣藉網路致詞。

波士頓台灣人生物科技協會會長邱亮源(右起),何逸雲(右三)和主持人
許祐湉
(左二)、王年凱送紀念品給主講者郭靜仁()(周菊子攝)
              今年的大會主席為在Vertex任職的邱亮源,以及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何逸雲。邱亮源在開場致詞中說明,BTBA的創辦宗旨包括培育個人職業發展,科學合作,在波士頓的交流,以及生物科技領域的學界與業界互動。BTBA2012年創辦以來,不但平日有許多職涯發展座談,學界及業界的同儕輔導,專題演講,會議及社交活動,還創辦了「生技來一刻」的網路廣播節目,定期邀請生醫領域的學界及業界人士分享經驗,非常受歡迎。

              這場一連兩天的會議,2場主題演講分別為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也是人類基因計畫發起人George Church暢論「再生2.0: 多體學時代 (Regenesis 2.0:Multi-omics Era)」,以及Evenly Health醫學長郭靜仁博士談「人工智能,不是人工護理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ot Artificial Care)」。

波士頓經文處處長孫儉元說這是他第二次參加波士頓台灣人
生物科技協會年會,很可惜也是最後一次,但他保證經文處
會一直支持該會活動。
(周菊子攝)
              George Church從基因項目 (Genome Project) 原本是個60億基因對,30億元的計畫,到只需花250元,就可做基因測序,進展速度遠比摩爾定律快得多開始論述,如今的研究已經從實驗室走進真實世界,而下一代的基因測序受空間組學啟發,邁向基因療法。

George Church還用機器學習方式來尋找增加腺相關病毒衣殼 (AAV Capsid) 蛋白多樣性,藉以突破人體免疫系統,擴大AAV基因療法的適用族群。

波士頓經文處科技組組長蔡孟勳(左起)和哈佛大學助理教授吳名儒,
北醫訪問學者劉晏年在BTBA年會中巧遇、暢談。 (周菊子攝)
              根據維基百科,這些年來George Church 已是50多家公司的共同創辦人,2017年被時代雜誌選為百大人物之一,2022年再被Fierce Pharma 選為全世界生物醫藥界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George Church這天綜述了他做過的許多研究,以及他的學生根據研究方向所創辦的公司。不少出席者說,儘管聽過不只一次他的演講,再聽仍然覺得腦洞大開。

國科會科教發展及國際合作處處長葉從台灣藉網路網路
為BTBA2023年會致詞。 (周菊子攝自現場螢幕)
             郭靜仁目前倡議以消費者為優先的醫療護理。她指出如今的消費者多半希望自己的醫療數據,可以集中一處,並在醫療體系中自由轉移,進而讓醫療機構能夠針對消費者的需要來提供個別化醫療護理及健康服務,透明化費用支出等,這這些需求幾乎都能以數位工具來滿足。這也是為什麼她要創辦數位健康公司的原因。她為此撰寫了「數位醫生: 革命化未來醫療護理(Digital MD: Revolutionizing the Future of Healthcare)」一書,即將於今年9月出版。

BTBA會長邱亮源(右一)和主持人一起送感謝狀給講者。
(周菊子攝)
              在講談中,郭靜仁還給有心創業者列出一連串忠告,包括鼓勵人及早,大方展現自己的價值,建立個人品牌、聲譽,定義自己的長處及品質,為自己找到支持者及組織等。她還分享了自己草擬,驅動醫療護理價值的5P 供應者 (Provider)、病患( Patient)、付費者 (Payer)、先驅 (Pioneers)、政策 (Policy)

BTBA會長何逸雲(右一)和主持人一起送感謝狀給講者。
(周菊子攝)
              郭靜仁認為在生命科學及醫療護理領域中,2023年內應該關注的10件事分別為,零售正在形塑基本醫療護理 (Primary Care),加強審查醫療護理機構的整合,降低處方藥價格,醫療護理中的人工智能,上市及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會減少,櫃台售藥創新,21世紀護理法,使用經濟來接觸雇主,設計吸引醫療補助及醫療護理的設計解決方案,司法部對生命科學及醫療護理的影響等。

              郭靜仁總結指出,目前的美國醫療護理系統運作得不好,消費者希望擁有數據,而且要價位透明,容易使用與取得,數位健康是一種解決付費者及消費者需求的潛在方法,數位健康必須建立在經由降低付費者及病患成本而來的投資回報上。

                           這場會議還安排有趨勢話題,以及分場論壇。

趨勢論壇送感謝狀給講者許益祥(右二)等人。(BTBA提供)
                             趨勢論壇部份,78日這天第一場的主題為利用現實世界數據,多組學數據以及人工智能來做精準醫療研發及臨床實驗 (Leveraging Real World Data, Multi-Omics Data, and AI for Precision Drug Discovery and clinical trial),邀得武田製藥 (Takeda)計算生物學主任李斌,安進 (Amgen)生物組學數據科學主管許益祥,哈佛醫學院助理教授余坤興,莫德納 (Moderna)計算免疫學副主任郁文涵,討論如何從多元化的數據來源,來獲得更豐富的觀察與發現。79日這天的第二場,主題為健康經濟學及結果研究 (Health Economics and Outcomes Research),邀得麥肯錫顧問公司合夥人Inn Inn ChenAlexion
趨勢座談,從金融、經濟角度談生醫制度。左起為講者Patty Synnott,
Adrian Kielhorn,Inn Inn Chen。 (周菊子攝)
全球健康經濟及結果研究資深主任
Adrian Kielhorn,塔芙茨醫療中心健康價值及危機評估中心成本效益分析登記主任Patty Synnott從美國藥價普遍過高,甚至有最高一劑200萬元的狀況談起,申論美國醫藥供應及價值鏈,如何影響政策制定。Adrian Kielhorn指出,美國藥價高,主要是制度問題。

Cell and Gene Therapy: Career Insights into the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Stages of Drug
Development Life Cycle. (周菊子攝)
                           分場論壇部份,探討醫藥研發的生命週期和關鍵醫藥功能的細胞與基因療法: 藥物開發生命週期臨床前和臨床階段的職業洞察 (Cell and Gene Therapy: Career Insights into the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Stages of Drug Development Life Cycle)”,有諾華 (Novartis) 生物醫學研究所副主任黃宏仁,Sarepta 療法基因療法流程發展副主任楊智勝,Chimeric療法分析發展主任Jim Shaw2seventy生物CMC法規科學副主任朱安翔各抒己見。

Beyond the Bench : Navigate Successful Career Paths in Biotech Capital Market
(周菊子攝)
               ”實驗室板凳之外: 在生物技術資本市場中開闢成功的職業道路 (Beyond the Bench : Navigate Successful Career Paths in Biotech Capital Market)”的分場論壇有美國銀行的美國生物製藥股權分析師暨副總裁Charlie YangCurie Bio資深副總裁Lisa Huang,威靈頓管理公司助理副總裁蘇俊翰,Empress療法共同創辦人暨創新長,同時也是旗艦先驅 (Flagship Pioneering)首席 Sabrina Yang等人分享看法。

              波士頓台灣人生物科技協會為了讓所有出席者盡可能有更多收穫,包括歷任會長的王志傑,朱治齊,鄭永志,魏曉英,孟憲薇,林致中,許祐湉,周致宏,以及波士頓台灣人醫師協會會長羅英致,Vertex的張劭聿。武田製藥的洪維謙,Prime Medicine的葉韋希,哈佛合成免疫學實驗室主持人吳名儒等幾十名分別在學界,業界工作的學長,還分別在2日會期的午餐,早餐時間,闢室做職涯診斷,以及駐守攤位的回答提問。

              這次會議的口頭報告有十幾人入圍,Michael SunPo-Yi LiChun-Hao Chao3人獲選到現場報告,海報展覽由Jonathan MountJyong-Huei Lee獲獎,最受觀眾歡獎得主為Hsing-Yi Cho。

              波士頓台灣人生物科技協會會長邱亮源及何逸雲會末表示,會議圓滿成功,全都因為該會歷屆會長,幹部,會員,向心力十足。
 (僑務電子報:    https://ocacnews.net/article/344906 )

星期三, 7月 12, 2023

波士頓市議員品德引爭議 今秋首場候選人論壇7/13登場

               (Boston Orange 周菊子綜合編譯) 波士頓市議會近來發生一連串爭議,波士頓市長吳弭 (Michelle Wu) 和市議會議長愛德華費連 (Ed Flynn) 雖然面對潮湧而來的選民關切,但都避重就輕,以留待選民決定為標準答案。

              在波士頓市議會於2022年成為歷來最多元化議會,13名市議員有一半為少數族裔之後,爭議四起,議員們在討論市府預算,選區重劃等重大議題上,互相尖銳指責,屢爆種族歧視言論,陸續有個別市議員行為不檢,被指控,繳罰款後,3名白人市議員相繼退出連任選舉,波士頓市議會明年將呈現什麼面貌,格外令人好奇。

              波士頓市議會在今秋的912日初選,以及117日大選之後,是否會「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還真看40多萬已登記為選民的波士頓人,有多少會出來投票,又各自把神聖一票投給了誰。2021年時的選民投票率就只有28%

              目前在位的13名市議員中,已知至少有3人不會出現在選票上,一為今年5月轉任波士頓房屋局局長的第8區市議員Kenzie Bok,一為在波士頓選區重劃風波中,出資支持民間組織控告波士頓市的第3區市議員Frank Baker,以及慨然宣佈退出連任競選的有20年資歷不分區市議員Michael Flaherty

                         市議員Kendra Lara爆出無照駕駛,開的車未登記,無保險,以及市議員Ricardo Arroyo,早前涉嫌年輕時有性騷擾犯行後,上週承認違反利益衝突法,向麻州道德委員會繳交3000元罰款後,這2名市議員的前途堪慮。

                             波士頓市議會議長愛德華費連日前也提出市府停車場要嚴查市府員工車輛牌照,駕照是否有效等要求。

              在不分區市議員部份,2019年有15人,2021年時有17人參選的這4個席位,今年 (2023)只有3名在位議員爭取連任,5名角逐者參選。由於Michael Flaherty退選,這8人將在117日時,再見真章。

              爭取連任的3名不分區市議員都是2021年當選的新人,分別是53歲,曾任波士頓公校老師的Erin Murphy,西班牙裔的小企業主Julia Meija,具律師身份,36歲的海地移民Ruthzee Louijeune

Henry Santan已爭取到多名政要支持。
(圖片來自推特截圖)
                在角逐者中,現年27歲,住在多徹斯特的Henry Santana,應該是年紀最輕,參與政治經驗最豐富,站台政要最多的候選人。他曾經擔任波士頓市長吳弭的公民組織主任,以及前任第8區市議員Kenzie Bok競選時的田野主任。日前麻州參議員Lydia Edwards,波士頓第1區市議員Gabriela Coletta,曾任波士頓市議員的Matt O’malley,都已公開表態支持他。

              其他的角逐者有現年44歲,住在南波士頓,屬於本地第7工會的鐵工Nee Walsh。現年55歲,住在麥特潘 (Mattapan),曾在聯邦參議員Elizabeth Warren和薩福克郡治安官Steve Tompkins競選陣營工作的Clifton Braithwaite

              還有2名角逐者是吳弭市長的批評者,抗議波士頓市府規定市府員工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必須注射疫苗者,都住在多徹斯特的33歲, Catherine Vitale,以及44歲的Shawn Nelson。其中Catherine Vitale因為疫情失業,一度無家可歸,目前住在第8類房屋中。Shawn Nelson因為市議員Arroyo涉嫌性騷擾一事,在波士頓市政府大樓中抗議時曾被捕。不過他堅稱自己的行為是自衛。

              在分區議員的9個席位部份,目前已知在位的第2區市議員愛德華費林 (Ed Flynn),第1區市議員Gabriela Coletta,以及第4區的Brian Worrell無角逐者,將同額當選。

              5區現任市議員Ricardo Arroyo3名競爭者,包括波士頓市長的現任鄰里服務局主任Enrique José Pepén,海德公園 (Hyde Park) 警察Jose Ruiz,麥特潘活躍份子Jean Claude Sanon

              儘管Arroyo握有的競選款項,比他的競爭對手都多,但PepenRuiz6月份時募得的競選款額都比Arroyo高。

              身為多明尼加移民之子的Enrique José Pepén,日前傳出舉辦籌款會,募得11,000元,還在市政府大樓內安排了一次競選採訪,可能違反了禁止非民選支薪公務員直接或間接籌款,參與競選活動等的麻州競選法規定。

              Enrique José Pepén其後發表聲明道歉,並表示自己原本計畫在710日辭職,以全心投入選戰。Enrique José Pepén目前在市府的工作年薪12萬餘元,波士頓市議員的薪資目前為103,500元,若市議會去年10月通過的加薪20%法案落實,市議員的年薪將暴增至125000元,市長年薪也將增至25萬元。不過波士頓市長吳弭已否決該提案。

              6選區市議員Kendra Lara也有2名競爭者,一人住西洛士百利,曾參選不分區市議員的William King,以及住在牙買加平原的工人權益律師Benjamin Weber

Kenzie Bok (右)和Ed Flynn (左)都支持Sharon Durkan (中)。
(圖片來自推特截圖)

             8區市議員席位,選區包括任務丘(Mission Hill)、芬衛(Fenway)、後灣(Back Bay)、畢肯丘(Beacon Hill),以及西端(West End),因為Kenzie Bok 轉任波士頓市房屋局局長,她的遺缺將於725日辦理補選,目前有Sharon Durkan,以及Montez Haywood參選。

              Kenzie Bok428日離任時,就公開宣佈支持民主黨第5區主席,住在Beacon Hill Sharon Durkan繼任。2015年時,Durkan在時任波士頓市議員的吳弭麾下工作,之後曾為多名政治人物助選,麻州眾議員Jay Livingstone和波士頓市議會議長Ed Flynn也都已公開支持她。

              Montez Haywood則是薩福克郡地方檢察官辦公室的一名助理檢察官,住在西端,現年43歲,2001年才從田納西州搬到麻州,就讀南新英格蘭法學院 (現為麻州大學達特茅斯法學院)。在20162020年間,他在哈佛大學法學院任教。2019年時,他曾參選這第8區市議員席位,但是輸給了Kenzie Bok

              波士頓民主黨第45、及10區委員會將於713日晚6點半到8點,在網上舉辦不分區市議員候選人論壇。報名可上網https://www.eventbrite.com/e/candidate-forum-the-race-for-boston-city-council-at-large-members-tickets-666987346107?aff=ebdsoporgprofile。 (更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