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3月 06, 2015

紀念國父孫中山逝世九十週年 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3/8展圖片

在僑委會,紐英崙中華公所等機構、個人的努力下,“築夢者孫逸仙“紀錄片,將於三月八日(週日)下午一點半,在牛頓市的波士頓華僑文教中心,做美國首映,藉以紀念國父孫中山逝世九十週年。
中華公所等主辦單位為配合紀念活動,在台北國父紀念館協助下,還將於當天在波士頓僑教中心位於牛頓市林肯街的會址中,舉辦主題 為“孫中山與台灣“的圖片展。
主辦單位指出,“築夢者孫逸仙“這部紀錄片是文化部斥資新台幣二千萬元,費時124拍製的長達一百分鐘紀錄片,詳盡描述了國父孫中山的一生成長過程,從他出生、成長,發起革命到病逝,都有介紹。拍攝者走遍台灣,大陸,香港,澳門,英國,日本及夏威夷等地的十七個城市,一百零三個景點,訪問了五十四名學者,查察了許多珍貴史料。
圖片展裏的照片,也都是首次在美國公開露面。
波士頓的國民黨分部,榮光聯誼會,台灣同鄉聯誼會,紐英崙中華專業人士協會等機構,也都應波士頓僑務委員馬滌凡之邀,盛情加入協辦行列。

展覽活動入場免費,查詢詳情可洽  617-332-9350 ,617-965-8801,617-542-2574。

波士頓市對耆英友善 爭取全美排名第一

對耆英的友善程度,波士頓全美排第四?波士頓市長馬丁華殊(Martin Walsh)日前在芬紐廳(Faneuil Hall)說,這不夠,要爭取排第一。
            馬丁華殊指出,波士頓市已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對耆英友善(Age-Friendly City)”城市活動,將盡力在交通,可負擔住宅,社交活動等等方面做改善,創造一個容許耆英們在自己家住,出入方便,又能滿足一切生活,社交,娛樂需求的環境。
            米爾肯(Milken)機構以八十四項指標,調查全美三百五十二個大都會城市,哪個對耆英最友善。去年結果是波士頓第四,排在威斯康辛州(WI)的麥迪遜(Madison),愛荷華州(IOWA)及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以及猶他州Provo-Orem之後。
        由於波士頓老人局和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的耆英人口地理分佈和社會研究中心合作研究,去年底公佈了一份波士頓市耆英人口概況報告,指出波士頓市六十歲以上人口增長快速,到2030年時,大概每五人就有一人年逾六十。換言之,將由2010年的八萬八千名耆英,增加到2030年時的十三萬人。
波士頓市長馬丁華殊指出,現代的老年人和以往十分不同,儘管年紀漸長,卻仍活力充沛,也更喜歡住在市區裏,儘管波士頓對耆英友善的名聲,早已傳揚在外,既支援耆英住在自己家裡,提供市府資助的交通服務,還有志工網,給耆英們參加各種活動,與社區互動,發揮所長的機會。
由於波市府和麻大合作的調查報告顯示,75%住在波士頓市內的耆英都是獨自居住,收入往往不足以應付生活所需,八十歲以上的居民有50%沒車,六,七十歲的人每五人就有一人覺得看病難,波市府決心加強瞭解,要讓耆英們生活愉快,必須先解決哪些問題。
波市府不但新聘了一名“波士頓對年齡友善”主任,還發出問卷,籲請耆英們填寫,好讓波士頓市府據以設計改善行動。
去年四月,馬丁華殊宣佈了波士頓市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對年齡友善城市”全球網,要為波士頓市六十歲以上人口大增做準備,包括在住宅,交通,社交活動,醫療護理,公民參與,就業等方面,給予各方面協助。
馬丁華殊表示,他去年波士頓提出“容納一個改變中的城市:波士頓2030Housing a Changing City: Boston 2030)“這住宅計畫,提出要蓋五千戶新住宅單位的想法;上個月他簽署行政命令,要讓耆英延遲繳付物業稅等,都是為了使“波士頓對年齡友善”。


圖片說明:

            波士頓市長馬丁華殊(Martin Walsh)強調要讓波士頓對耆英更友善。(菊子攝)

            中華耆英會白禮頓樓主任梅麗梨(右)和波市“對年齡友善”主任Andrea H. Burns一起出席活動,探問耆英心聲。(菊子攝)

波士頓經文處拜會羅德島政要

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賴銘琪日前赴羅德島州首府,拜會副州長麥基(Daniel McKee等政要,就如何加強雙邊經貿教育及文化等關係廣泛交換意見。
賴銘琪表示,台灣與羅州的雙邊貿易額,去(2014)年達到15千萬美元,使台灣成為羅德島州在亞洲的第2大出口市場,全世界第6大出口市場,將來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賴銘琪指出, 羅德島州新政府目前最關切的議題是經濟及教育,已計畫於5月份組織經貿代表團赴亞洲招商,經文處將與羅州政府進一步討論這方面的合作可能。
曾任康伯蘭(Cumberland)市市長多年,去年剛當選羅德島州副州長的麥基,和羅德島州華人關係極佳,羅德島華人協會的大活動,總能見到他的身影。
麥基當天肯定經文處在促進雙方經貿成長,推動文化及教育交流上的成就,也期許未來繼續合作。
駐波士頓經文處處長賴銘琪和副組長陳文昌等人此行還拜會了參議長泰瑞莎衛德(Teresa Paiva Weed),羅州民主黨主席Joseph McNamara及老人事務廳長Charles Fogrty等人。
泰瑞莎衛德表示,她和賴銘琪處長已是多年舊識,很珍惜彼此的友誼,將一如過往的繼續支持經文處。

圖片說明:

            駐波士頓經文處長賴銘琪(右)拜會羅德島州新任副州長麥基(Daniel McKee)。(圖由經文處提供)

            駐波士頓經文處長賴銘琪(右)拜會羅德島州參議長泰瑞莎衛德(Teresa Paiva Weed)。(圖由經文處提供)

璞石中華文化工作室遠征新罕布夏州

新成立的璞石中華文化工作室,三月二日首度遠赴新罕布夏州,為倍得福高中及初中舉辦中華文化日活動,該校師生迴響熱烈。
璞石中華文化工作室是由一群僑居大波士頓的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攜手成立的組織,日前應倍得福高中中文老師王明德邀請,由首任會長李玉瑛率領六名文化講師前往,為該校一年一度的中華文化日,籌辦出一場豐盛活動。
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教育組組長玉,當天特地親自到場,以示鼓勵。
倍得福高中及初中的全校師生,當天在下課及午休時間,一邊品嚐王明德老師準備的中華小吃,一邊跟著璞石中華文化工作室的老師們學習摺紙,捏麵人。
許淑芬、李玉瑛、朱馨翎等三名老師教他們用摺紙藝術做出財神爺,龍宇、林秀娟兩名老師示範教授的動物捏麵人工藝。學生們聚精會神仔細聽老師們解說,全神貫注的親手製作中華工藝作,仔細體會中華文化中精雕細琢、多彩繽紛的節慶工藝藝術。
            活動高潮是路永宜老師在大禮堂介紹中國舞蹈,講解及示範京劇基本功。她的講解,生動非常,台下一百多同學看得目不轉睛。其中好幾名同學和一名體育老師還親自上場,試試穿蹺鞋(綁腿裹腳)。路永宜還示範雲手、雲步、蓮花指、劍指、和鷂子翻身等基本動作,編演一段扇子舞,讓學生們從實際參與,體會到蘊藏其後的深刻中華文化意涵。
            倍得福高中認爲這次活動辦得非常成功,已邀約璞石中華文化工作室明年續辦該校的中華文化日活動。

圖片說明:

            教育組組長黃薳玉(右四),倍得福高中老師王明德(右)和璞石中華文化工作室的會長李玉瑛(左)及種子教師們合影。(圖由璞石提供)

            璞石中華文化工作室還帶去許多需要學生親手做的活動。(圖由璞石提供)


王財貴將抵波士頓做三場演講

Via 趙剛
 全 球讀經教育首倡者王財貴博士將於2015年3月5日~4月13日訪問北美並做巡回演講。此次活動歷時一個多月,巡講涉及美國和加拿大十余個城市。此次王財 貴博士將為北 美各界對中華傳統文化感興趣的人士介紹兒童讀經教育及其在海外的實踐與重要意義,推動海外中文教育水平的提升,並計劃進 行幾次儒家文化講座,這將是今年北美各地僑界的一大文化盛事。
波士頓站有三場演講:  
1. 教育的智慧,智慧的教育
    地址: 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 B1, 150 Mount Vernon St, Boston, MA 02125
  時間: 2015年4月11日 上午9點-中午12點
2. 儒家經典的現代意義--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
    地址: 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2 Divinity Ave, Cambridge,MA 02138
  時間: 2015年4月11日 下午2點-4點半
3. 兒童讀經教育
     地址: Lexington中文學校 221 Concord Ave, Belmont,MA 02478
  時間: 2015年4月12日 下午2點半-5點
作为海外华裔家长,您對孩子的中文語言能力有怎樣的期待?您在孩子的中文學习上是否有, 或者有過如下的想法:
• 在純英语的語言環境下,想讓孩子中文達到高水平的聽説讀寫,讓中文成为他们的母語是不可能的;
• 學习中文是一件很“苦”, 很“难”的事情。 小孩子開心就好,不能讓他们太早吃“苦”;
• 孩子跟大人不一样,孩子學习要以興趣为主,不能“逼迫”。我的孩子暫時對中文没有興趣;
• 先學拼音再識字 -- 這樣孩子可以及早自主閲讀 ;
• 擔心孩子的英文水平,尤其是孩子剛入英语環境的幼兒園時的適應期--孩子聼不懂英語, 無法交流, 會妨碍心理健康發展;
• 雖然想堅持跟孩子用中文交流,可是孩子不愿意說中文或者學校的很多活動用中文說不清楚。為了鼓勵孩子跟自己溝通, 只好用英文了。
如果您跟我们有同樣的困惑和無奈, 或者想知道如何:
  •  讓海外孩子 輕鬆高效 學習中文
  • 讓孩子真正擁有多種母語的文化
  • 誦讀中西方經典,益智益心,傳承文明
敬請參加全球經典誦讀首倡人王財貴教授在波士頓的公益演講。
*此次讲座,有着丰富海外读经教育经验的德国致谦学堂创办人杨嵋博士也将现场与大家交流分享.
王財貴博士簡介
1949年出生,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王財貴博士是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會長,全球「兒童讀經教育」的首倡者、實踐者和推廣者。
王財貴博士曾 師事隱者掌牧民先生、書法家王愷和先生,是新儒家代表人物、國學大師牟宗三先生的入室弟子。歷任小學、中學、大學教師,鵝湖月刊社主編、社長,文禮書院院 長,華山講堂讀經推廣中心主任、華山書院院長、台灣漢學教育協會理事長。1994年他在台灣發起「兒童讀經」的教育運動,二十年來,他在台灣、大陸、美國 及東南亞演講1000多場,掀起了全球華人地區「兒童讀經」風潮,為中華文化的再次復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代兒童讀經運動也被稱為五四運動以來中國最大的文化運動。目前大陸已有超過五千萬兒童在「讀經」中受益;在台灣, 「讀經」的孩子已超過兩百萬;在歐洲、美國、澳洲加拿大和東南亞,也有成百上千的華人子弟正在通過兒童讀經的方式學習中文,而且成績令人矚目。目前歐洲各地的讀經學堂和讀經班有二十餘處,北美各地的讀經學堂和讀經班也有二十個,其發展呈井噴趨勢。
王財貴教授不僅是一位中國文化孜孜不倦的傳播者,同時也是一位可親可敬的師者。
王教授被譽為「全球讀經推廣第一人」,並獲得由鳳凰網、鳳凰衛視和有著千年學府之稱的岳麓書院「2014首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國學傳播獎」年度建設力大獎,鳳凰網報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