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2月 15, 2012

波士頓華人攝影協會換屆 吳立新談深海攝影


波士頓華人攝影協會(BCPA)日前在麻州傅萊明罕鎮舉行年會,總結一年活動,卸任會長楊波、新會長陸德禮交接,水下攝影名師吳立新講談「內太空的震撼」。
      波士頓華人攝影協會(BCPA)原本是大波士頓中華文化協會(GBCCA)麾下的攝影俱樂部,由齊雅明、楊波、隨金良、段興華、杜建鎮等一群熱愛攝影者,在2009815日成立,由齊雅明領管俱樂部活動。20115月脫離GBCCA,改名為波士頓華人攝影協會,同年11月,楊波接任會長,並選出常委陸德禮、莫當。
      2012年十二月九日這天,波士頓華人攝影協會舉辦本屆年會。楊波拿出過去一年來幹部及會員們在各次會議的會前、會後電子郵件報告做總結,歷陳該會過去一年來,舉辦過室內人像攝影、雲南風光攝影等專題講座、到蝴蝶園、波士頓龍舟賽、波士頓植物園,甚至緬因州的熱汽球節,羅德島州的水火節做外拍,上專業攝影棚拍人像,學習拍照後期處理,以及會員分享作品及拍照心得等,活動豐富非常。他也盛讚該會成員不但熱心,凡事分工合作,還在「鍋樂(pot luck)」小型聚會時,經常貢獻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美食,讓該會更加令人嚮往。
      楊波特別指出,該會成員哈佛大學學者吳曉東的弟弟吳立新,是全中國數一數二的專業水下攝影師,曾獲2007年世界水下攝影錦標賽微距組銀獎,應邀上過中央電視台接受專訪,現為中國地理雜誌簽約攝影師。靠著吳曉東關係,他們才得以在年會這天,舉辦了一場精彩十分的水下世界攝影講談。
      在內蒙古長大的吳立新,從小就對水下世界感興趣。他說,人類登上太空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但深海壓力大,全世界迄今仍只有三到四艘船能夠潛到五千米以下的海底。科學家在1997年時發現深海有生物,推翻了人們恆久相信的生命需要陽光與空氣才能生存的理論,讓他對海底世界這地球之內的太空更加著迷。
            過去這些年來,他到舟山群島,黃河、東及南中國海,南太平洋等許多地方,深入海底拍生態環境、珊瑚礁、罕見魚類,記憶尤新的包括聽海鯨唱歌,和它一起游泳。中國地理雜誌接受提議,請他前往浙江省西部淳安縣的千島湖,拍到有浙西小天府之稱的古獅城裏節孝牌坊,在深海裏獨自悠遊古城,也讓他心底留下難以言喻的感動。
      吳立新這天展示了許多他的深海攝影作品,儘管他最深還只下到過60米深,卻已經拍到許多美麗得驚人的海底生物。今年三月,「阿凡達(Avanta)」、「鐵達尼號(Titanic)」兩片電影導演詹姆士柯麥隆(James Cameron),創下單人潛海記錄,深入海底一千一百米。吳立新引用他的話指出,今日人類對外太空知道的很多,對內太空卻知道太少。他希望自己的深海攝影,能帶更多人欣賞到如謎般美麗的海洋深處。
      波士頓華人攝影協會這天在會長交接後,由新會長陸德禮接棒。他表示,明年將在圖書館,或會員家,繼續每月聚會,並嚐試推動更有建設性作品分享及評鑑,每次聚會安排一場三十分鐘的講座,組織人像攝影活動,協助2013年嘉年華會的活動照片拍攝等。至於外拍活動,他建議一年舉辦三到四次,並挑選車程二到三小時間可達的地點。年底舉辦會員攝影展,並從中挑選出最受大眾喜愛的十二張照片,製作年曆等。他也將繼續推動該會網站的改善,。
      波士頓華人攝影協會新幹部團成員為會長陸德禮,副會長李明偉,常委莫當,財政焦紅,活動經理張雷。查詢該會詳情可上網http://thebcpa.org/bcpa

圖片說明:

      波士頓華人攝影協會部份會員在年會中合影。會長楊波(後右六)在會中把會長棒子交給了陸德禮(後右四)(菊子攝)

      哈佛學者吳曉東()的弟弟吳立新()是中國為數極少的專業水下攝影師,曾獲世界級水下攝影大獎。(菊子攝)

亞裔青少年交響樂團進摩頓市做慈善演出


摩頓市府和亞洲文化中心合作,日前在摩頓市高中舉辦「音樂換食物(Music for Food)」慈善音樂會,藉著做好事,為亞裔和主流社會搭起另一座交流橋樑。
      亞洲文化中心由楊捷創辦的亞裔青少年交響樂團,這天安排了曾在波士頓地區,甚至全美音樂比賽中獲獎的黎安宙、楊樂聖、以及Alexandra Conza等青少年,演出了不下十一首曲目。
開場節目是交響樂團演奏中國民樂瑤族舞曲,藉以展示這場演出主要由亞裔擔綱。其他的獨奏、合奏曲目包括孟德爾遜降E大調作品20的弦樂八重奏,黎安宙獨奏李斯特的匈牙利第六號狂想曲,海頓的C大調鋼琴三重奏,Alexandra Conza笛子獨奏田園幻想曲,中國民謠漁歌,李玉蘭二胡獨奏「月光」,安東尼奧維爾瓦第的急板小提琴「四季」夏日,莫扎特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Antonín Dvořák所寫猶太歌組曲中的「我母親教我的歌」等。
音樂會最後在唱奏「愛的時間」、「抓住愛」、「我的愛」「都愛」等強調傳達愛心的曲目中落幕。
      摩頓市市長辦公室華裔助理于豔表示,根據美國人口統計局2010年調查結果,摩頓市亞裔人口近年激增,已佔全市人口20%,其中華裔就有6685人,佔全市人口11.2%,她因此和摩頓市第三區市議員,也是摩頓市「麵包生命(Bread for Life)」副主席的Attorney John P. Matheson合作,邀請亞洲文化中心進摩頓市舉辦慈善音樂會,以罐頭抵門票的,既向亞裔社區介紹西人的捐贈罐頭做善事行動,也向西人社區介紹中西樂兼奏的亞裔交響樂團。
      亞裔青少年交響樂團行政主任黎豔婷表示,該團自成立以來,已進不少城市表演過,但倒還是第一次進摩頓市。明年一月十二日,該團將在牛頓高中做年度演出。

圖片說明:

      于豔(前左一起)邀楊捷創辦的波士頓亞裔青少年交響樂團進摩頓市辦慈善音樂會。黎安宙等青少年演出精彩。(菊子攝)

      黎安宙(右前)等三人合奏海頓C大調三重奏,老師楊捷(後右)幫忙翻琴譜。(菊子攝)

      馮永演奏時間的愛。(圖由于豔提供)

星期五, 12月 14, 2012

波士頓僑教中心辦講座謝義工


波士頓僑教中心日前舉辦志工感恩餐會暨培訓會,來自不同組織的五、六十人濟濟一堂,共享美食,聽「志工服務與身心健康」講談,氣氛溫馨。
      麻州元極舞聯誼會,僑界太極班,文化種子老師班、新英格蘭台灣同學會聯合會等組織,和波士頓僑教中心關係良好,每有活動,不但積極動員參加,還承擔起一應搬椅子,擺桌子,維持秩序,烹煮美食,打菜乘飯等工作。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當天感恩的表示,全靠這些志工們全不計較的無私奉獻,波士頓僑教中心才能在本身人力、物力有限下,每次都能把活動辦得有聲有色。
      麻州元極舞聯誼會的鄭玉春,曾正泉、曾泰明、曾秀梅,文化種子班的邱茜薔、王月娥、路永得,太極班的余超群,新英格蘭台灣同學會聯合會的王俊凱,以及劉秀春、黃淑英、陳裕逢等人,這天全都歡聚一堂,順道歡送黃正杰年底調任溫哥華。
      波士頓僑教中心為加強對志工們的感恩表示,這天還特地邀請黎美惠講談「志工服務與身心健康」,藉調查數據指出,從事志工服務,有益身心健康。
            黎美惠的講談,以低中高收入國家和全世界的十大死因及死亡人數比較做開場,點出生活優裕的人,最容易因為缺血性心臟病,中風,其他腦血管等疾病而死亡。
她指出,如果人們懂得自我檢查,許多這類疾病,都可預防,例如要預防腦血管阻塞,可以從觀察自己的新陳代謝、情緒是否平衡,有無適當做運動等做起,也可以上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xUgKekv57hI,瞭解一下腦血栓前兆及自我檢查法。
黎美惠指出,最根本的防治之道是要快樂,做志工,可以讓人因為動了善念,有所付出,而心中富有起來。不計較得失,不期待他人感恩,只享受付出的快樂,更能夠在為人創造喜悅的同時,豐富自己的人生。她還引用李家同「我日用糧」中的話,「成功,不是你贏過多少人,而是幫過多少人。不快樂的人,是因為沒想過要帶給別人快樂。食常八分飽,兩分助人好」。


圖片說明:

      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前左四)與志工們合影。(圖由僑教中心提供)

      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請黎美惠()為志工們講談。(菊子攝)

楊文、翟日洪當選美國廣西社團總會要職


新英格蘭廣西同鄉會日前組團赴紐約,出席美國廣西社團總會成立大會,欣喜帶回四名同鄉會成員當選為總會理事的喜訊。其中會長楊文當選為總會理事會常務副會長,副會長翟日洪當選為理事會副會長,秘書長陳銘和會長助理劉曉梅分別當選為副秘書長和文藝部主委。
新英格蘭廣西同鄉會特別代表俞國梁表示,美國廣西社團總會是為團結來自全美東西南北各地的廣西同鄉而成立的一個組織,目前已有來自紐約、舊金山、洛杉磯、華府(DC)、休士頓、波士頓、科羅拉多等地,共十六個廣西同鄉會及商會加入為成員,並於日前投票,選出曾獲2008年全美傑出亞太裔商業50強的企業家崔勇為美國廣西社團總會首任會長。
十二月九日這天,各地廣西社團匯聚紐約,舉行成立大會。紐約市主計長劉醇逸,紐約市議員顧雅明,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副總領事朱萬金等人都到會祝賀。廣西壯族自治區僑聯主席韋干、廣西海外聯誼會代表團李東興,都特地趕到紐約參加成立大會,並致詞祝賀。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廣西僑辦等部門,都發了賀電。會長楊文代表總會理事會宣讀了賀電。
美國廣西社團總會的成立大會,還有美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紐約華人社團聯席會、美國福建同鄉會、美國浙江總商會等三十多個社團及數百廣西鄉親出席。
新英格蘭地區廣西同鄉會表示,美國廣西社團總會是要繼承、發揚華僑愛國愛鄉傳統,廣泛聯繫在美國的華人華僑及團體,增進彼此間的瞭解及合作,實現資源共享,進一步提高華人正面形象,促進中美兩國,以及與廣西的文化、教育、科技、經貿、旅遊等的交流。
總部設在波士頓的新英格蘭廣西同鄉會,共有會長楊文、副會長翟日洪、特別代表俞國梁等七人出席。本身也是廣西同鄉的波士頓二胡音樂家林湛濤,歌星曾燕琴,都受邀在成立大會上做精彩表演。
楊文會長透露,新英格蘭地區廣西同鄉會成立一年多來,會員人數不斷增加,目前已有會員兩百多人。同鄉會決定今年春節期間舉辦2013年,也是該會第二屆春節聯歡會。時間、地點等具體內容,將在底定後向外宣佈。楊文還透露,廣西電視台計劃本(十二)月下旬派出五人團隊到波士頓,製作「走南闖北廣西人」專題電視欄目,在數天期間拍攝採訪廣西同鄉。據悉,「走南闖北廣西人」將由廣西區黨委宣傳部、廣西區廣電局、廣西電視台等合作的一部記錄片,以尋訪廣西老鄉的創業故事,展現中華兒女精彩篇章為主題,突顯他們身上體現出來的「團結和諧、愛國奉獻、開放包容、創新爭先」等的廣西精神。該片預計在2013年的五月六日起,每週日晚22點在廣西衛視播出。




圖片說明:

      會長楊文在廣西社團總會成立大會上接受聘用書。左起,總會理事長崔勇,廣西壯族自治區僑聯主席韋干,廣西海外聯誼會代表團長李東興,總會常務副理事長、大會主持人李革。(圖由俞國梁攝,廣西同鄉會提供)

      曾燕琴在大會中表演。(圖由俞國梁攝,廣西同鄉會提供)

      林湛濤在大會中表演。(圖由俞國梁攝,廣西同鄉會提供)

      部份與會者合影。左起,俞國梁,會長暨總會常務副理事長楊文,副會長暨總會副理事長翟日洪,成霞。(圖由廣西同鄉會提供)

華埠社區聯盟明年慶廿週年


華埠社區聯盟(TCC)(十三)日舉行本年度最後一次會議,報告聯盟明年慶祝廿週年,將改選執委會委員,行政主任梁志生訂明年一月離任,聯盟須招聘新人等事項。
      波士頓華埠在過去這些年間,社團組織越來越多,但迄今仍是說英語與說中文(廣東話及普通話)的組織同存並在,卻交集不多的情況。其中許多以英語為處理事務主要語言的社團組織,加入了以提供交流平台為目的,彼此並無從屬關係的華埠社區聯盟。
      梁志生昨日報告,TCC過去一年來的主要活動,一是作為華埠龍騰教育及文化中心(The Chinatown Lantern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Center)的孵化器;二是在製作完成2010年華埠總體發展計劃後,組成了八人執行委員會(implementation committee),承擔起推動、促成華埠發展照整體發展計劃進行的責任;三是繼續做為波士頓社區健康聯盟(Boston Alliance for Community Health)的成員之一,參與、辦理提升人們身體健康活動。他也指出,聯盟邀請梅雪嫻主導的華埠社區需求評估,已有初步結果。
      華埠龍騰教育及文化中心部份,目前聘有專職人員,在華埠屋街經營佔地約八百平方呎的閱覽室,藏書三千多,一週開放四天,辦有圖書館日,英語會話班、電腦班,兒童故事時間等許多活動。該閱覽室還設有臉書網頁,希望社區大眾有空上網時,能點擊一下「喜歡」。
      根據該網站上的資料,華埠龍騰教育及文化中心由執委會及一名職員經管營運,由華埠社區聯盟支持,並由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作為其財務經手機構。目前執委有五人,包括陳潔瀅、范王柳娥、駱理德、伍綺玲,以及Mimi Fong。職員為陳翔融(Joan Chen)
      華埠整體發展計劃(master plan)部份,梁志生和陳灼鋆已開始在舢舨雙語雙週刊上,陸續發表文章,就華埠一帶的土地發展計劃做說明。
      華埠社區聯盟會議,昨日由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BCNC)行政主任伍綺玲主持。她指出,明年一月將是梁志生最後一次以行政主任身份出席華埠社區聯盟會議,明年華埠聯盟也將慶祝成立廿週年,屆時希望邀請社區內的所有人,到一個更大的場所中慶祝。
      根據華埠社區聯盟登載在其網站上的2011年十二月年度總結報告,聯盟在2011年時,贊助了三項計劃,並經由捐款、贈金及會員費等,共籌得十二萬六千餘元,得以聘用兩名全職員工,一名顧問,並把執行委員會規模擴大了60%。昨日的報告,卻並無這類財務狀況資料。
      TCC網站上公佈的現任執委會成員包括,共同主席二人,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行政主任伍綺玲,塔芙茨醫療中心社區健康主任曾雪清。財政為亞美社區發展協會行政主任陳潔瀅,書記從缺,執委四人,塔芙茨大學社區關係主任魯貝(Barbara Rubel),華人前進會副行政主任劉衛恒,波士頓華人佈道會牧師廖可誠,華人經濟發展協會項目主任雷展灝等人。
            昨日的華埠社區聯盟會議,還有中華頤養院執行長陳逢想,董事會董事長雷偉志,董事陳秀英等人出席說明,中華頤養院預計2014年遷往昆士市,新址已破土動工,未來設施給人更多住在家裏的感覺。雷偉志並指出,已有數個社區機構洽購該院在所物街上舊址。土地估價師認為該一地點,價值至少四百萬元。
            會中預報的機構明年春宴日期,包括華埠主街二月一日,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三月一日。


圖片說明:

            右起,雷展灝、曾雪清、梁志生、伍綺玲、劉衛恒、廖可誠,以及芭芭拉魯貝等華埠社區聯盟執委,昨日在會末舉行執委會會議。(菊子攝)

            陳秀英說起中華頤養院為院民提供的膳食有米飯,讓很多院民很高興。(菊子攝)

星期四, 12月 13, 2012

波士頓中國音樂家協會成立


大波士頓地區人才濟濟,社團林立,近日更添熱鬧的新成立「波士頓中國音樂家協會」,強調會員均具專業資格,將為波城樂界展現令人耳目一新樂風,為初來乍到或已定居本地的音樂藝術家們,提供更多交流平台及演出機會,發揚中華文化。
大波士頓地區早有不少與音樂相關的社團組織,即使不計算合唱團,曲藝社等,也有中華表演藝術基金會、演藝沙龍、大波士頓文化協會國樂團、波士頓古箏樂團、波士頓二胡演奏團、中國揚琴古箏青少年樂團等,或歷史悠久,或年資尚淺的大大小小社團,不下十個。
這新成立的「波士頓中國音樂家協會」,日前在摩頓市第一次聚會,並推選出首任理事及幹部八人,包括會長林湛濤、副會長翁慧,秘書長張婉哲、王德成,理事張正山、甄若矛、黃少堅、祿艷蓉,另邀請了郭天生擔任音樂總監和指揮。
當日的聚會由張正山主持。他指出,近年來,從中國大陸抵波士頓定居、訪問,譬如彈古箏的翁慧、唱歌劇女高音的張婉哲、廉豔,這些從中央音樂學院畢業出來,年輕,美麗,水準又高的專業音樂人越來越多,但新舊音樂人之間,尚無良好聯繫,以致早前曾發生中央音樂學院教授來訪,無人出面接待的尷尬。他們希望,成立這協會後,可以彼此切磋,互助合作,在大波士頓更全面的展現華裔音樂人多方面才藝。
來美前是廣西音樂學院副教授的林湛濤表示,這些資質、才華俱佳的年輕樂人出現,必將豐富大波士頓的音樂世界。最近進入新英格蘭音樂學院研修即興音樂創作的翁慧表示,該會兼具演奏、演唱、作曲人才,進一步磨合後,必可讓大波士頓樂界展現新氣象。
「波士頓中國音樂家協會」成立這天,約有20人出席會議。他們在會中討論、通過了章程,初步決定,入會者必須具備音樂專業資格,也暫定明年二月十日,舉辦慶祝農曆新年音樂會,陸續將舉辦歌唱家聯合演唱會,要排練「紅樓夢組曲」等活動。
查詢該會詳情,可洽林湛濤(617)291-9938,或張正山(617)835-2677
當日與會者,除前述理事外,還有郭京富、曾燕琴、吳影、廉艷、吳燦興、尹沛,秦君、張茹、嚴涵、顧塵塵、徐穎暉、崔貽斌、劉唱、沈嘉瑤等人。未出席者包括甄雲龍、劉曉梅、朱韻迪、林瑩玉、廖俊豪、陳偉正、張興彥等。

圖片說明:
          新成立的「波士頓中國音樂家協會」,有理事八人,左起黃少堅、林湛濤、張正山、甄入矛、祿豔蓉、王德成、翁慧、張婉哲。(圖由波士頓中國音樂家協會提供)

張斯麗(Amy Kwei)出新書:咱家的姨太太


為傳宗接代,正室送妾給丈夫做生日禮物。作家張斯麗的「咱家的姨太太(A Concubine for the Family)」這本小說,以她祖母的真實故事為基礎,展現中國早年社會、文化中的一面,幫助英語社會認識中國的「面子」哲學,以及中國近代戰亂對人民的影響。
      上海出生,香港長大,來美已五十年,在麻州劍橋市也住了十年的張斯麗(Amy Kwei),廿五年前就開始寫書,曾兩度獲得Poughkeepsie 期刊的釘故事獎(Talespinner)。包括2009年出版的「黃家詭計(Intrigue in the House of Wong)」在內,早期她的書以兒童、青少年為讀者對象。「咱家的姨太太」還是她以成人為讀者對象所寫的第一本小說。
      十二月十一日晚,張斯麗在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和讀者晤談。她指出,這本已於今年(2012)八月出版的新書,以她祖母的真實故事為背景,藉1937年到1941年間在中國發生的戰亂,帶出大時代中人們輾轉遷徙,家庭分散,生活不由自主的無奈,也藉租界裏的故事,呈現「洋鬼子」造成的中西文化衝突與激發的火花,藉史實呈現那個軍閥割據,群雄並爭,國民黨與共產黨間你來我往的勾心鬥角那大時代。
      張斯麗在講談中提及,雖然鴉片是英國帶進中國的,但日本挾著席捲中國的野心,曾在中的土地上,大肆種植鴉片,荼毒了更多中國人民。她這本書,兼顧了家、國命運。
      她透露,她的家族從上海遷往香港時,以為戰亂過去後,就可以回家,幾乎什麼貴重的東西都沒帶,那曉得暫時變成永久,祖母變成家長,全家人都得重新調適,團結,因應全新環境的故事。
      張斯麗在書談會後透露,在真實生活中,她那有著一雙金蓮小腳的祖母,深受戰亂打擊,但寫小說的好處,就是作者能自由發揮想像力,可在書中把祖母變成一名勇氣十足,從容面對生活動盪挑戰的女英雄。
      畢業於聖約翰大學、獲有Vassar學院碩士學位,曾在Bennett 學院及Dutchess社區學院任教的張斯麗說,朋友們聽到她祖母買妾送祖父做生日禮物的故事,都覺得不可思議,早就慫恿她寫。經過這些年搜集資料,校對相關史實日期後,才終於寫成這本長396頁的小說。該書封面背頁中,有幾張中國婦女穿著早年服飾的照片,還是她丈夫桂徵麟提供的家族照片。
      今年九月,張斯麗曾應耶魯中國協會之邀,做爐邊講談,波士頓第七號頻到的亞洲焦點主持人Mary Sit也採訪了她,預定2013年三月播出。
            由於「「咱家的姨太太」一書,呈現了許多西方人感到迷人,或從未聽聞的中國舊社會生活情景,包括鴉片煙館、養蠶、綁小腳等,又帶出了戰亂的大時代動盪。張斯麗在朋友們的催促下,已開始著手撰寫「咱家有個姨太太」一書的續集「紅月亮(Red Moon)」。該書的摘要,也已發表於Aspen作者基金會的Skollie雜誌上。
            查詢張斯麗的相關作品,可上她的個人網站 www.amykwei.com


圖片說明:

            張斯麗(Amy Kwei)(左起)在波士頓華埠社區中心(BCNC)舉辦的書談會,有朱翠蓮、薩福克大學羅森伯格東亞研究所主任薛龍(Ron Suleski)等人出席。(菊子攝)

            張斯麗講談新書「咱家的姨太太」。(菊子攝)

星期三, 12月 12, 2012

吳弭宣佈參選波市不分區市議員

吳弭()宣佈參選波士頓市不分區市議員。(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 波士頓市2013年有可能出現首名華裔市議員了。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在伊莉莎白沃倫(Elizabeth Warren)角逐聯邦參議員的選舉中,已累積豐富競選經驗的吳弭(Michelle Wu),昨(十一)日正式宣佈參選波市不分區議員。
      現年僅廿七歲的吳弭,明年一旦當選,將成為波士頓市有史以來的首名華裔議員,以及首名華裔女性議員,還很可能是最年輕的議員。
      會說流利普通話的吳弭,昨日以波士頓市不分區議員候選人身份,競選及政治財務辦公室(Office of Campaign and Political Finance)遞出了表格。
            吳弭的老師是剛當選聯邦參議員的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伊莉莎白沃倫。早前她在伊莉莎白沃倫的競選陣營全職工作,主導全麻州的有色社區外展工作,和麻州內波士頓市及各個門戶城市的多元社區聯繫。
            在加入沃倫競選陣營前,吳弭曾以拉帕波特(Rappaport)法律及公共政策學者身份,在波士頓市市長辦公室工作,為波士頓市製作出第一份,目前放在波市府網站上,從頭到尾每一步驟都有仔細說明的餐館業申請經營牌照指南(Restaurant Roadmap guide)。吳弭也是在波市府廣場前推出三輛新餐車(Food Truck(的餐車挑戰活動背後的推手。
            吳弭一直熱心服務社區,曾經在牙買加平原(Jamaica Plain)WilmerHale法律服務中心,為低收入的小生意業者提供法律顧問。她也在波士頓醫療中心的醫療法律合作夥伴(Medical-Legal Partnership)為家暴倖存者辦理移民案。
            目前,她還是華埠廣教學校,以及波多黎各退伍軍人紀念廣場協會(Puerto Rican Veterans Monument Square Association)的董事,以及洛士百利的洛投票聯盟(RoxVote coalition)成員。
            吳弭表示,一旦當選為波士頓市議員,她打算充份利用她的個人背景優勢,和波市內的多元社區合作,為波市府帶來新構想。
            吳弭說,「在波士頓,我們能夠以本地的創新帶領全球。創新不應僅只和海港區有相連,還應該藉以定義鄰里學校、社區健康中心,以及主街區域。
            吳弭從哈佛大學本科畢業後,再從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她目前和丈夫Conor,以及分別就讀於薩福克大學、波士頓拉丁學校的兩個妹妹住在南端(South End)

亞美專協會議談3R 教女青年建立自信心


有信心,才能贏。波士頓亞美專業人員協會婦女組(Women in NAAAP)八日在波士頓廣場酒店(Boston Common Hotel)舉辦「點燃你成功的信心(Igniting Your Confidence for Success)」會議,以講座及培訓,教五、六十名出席者學習,如何以3R培養自信,奠定在職場、人生道路上成功的第一步。
      這三個R分別是,反映(Reflect)、回想(Recall)、釋放(Release)
      波士頓亞美專業人員協會是個以廿、三十歲,初進職場青年亞裔為主要對象的非牟利組織,近年來在該會資深顧問鄺朝寶著力經營下,舉辦過一系列極受歡迎的協助年青人發展職場技能講座與培訓。
八日的講座,以該會女性會員為主要對象,由該次會議主席胡穎,該會專業發展委員會兩名主任徐漫霞、Mel Chen,以及陳娟等人籌辦,邀來專業公開演說教練Mary Cheyne,傳授建立、培養自信的方法,並在威靈頓管理公司全球福利經理Yee Szeto-Law主持下,請事業有成女性,包括在哈佛醫學院任教的韓裔Elisa Choi,費奇堡(Fitchburg)市長黃素芬,安永會計師樓稅務合夥人張曉青,談自信對她們人生發展的影響。
會中的兩場工作坊,分別由情商顧問及教練公司創辦人Le Doan教出席者如何在工作場所應用情商(Applying EQ at Work)Ibis顧問集團合夥人Shilpa Pherwani講談如何藉著橋接文化差異來加強自信心(Enhancing Confidence by Bridg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會議主講者Mary Cheyne在澳洲長大,原本工作是軟體發展,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是教人建立自信,有效率溝通後,創辦了吸引力講台(Magnetic Podium)公司,十一年前才移民來美。她出版過相關專著,曾贏得2009年世界公開演說比賽亞軍,在這一行已有十五年經驗。
Mary Cheyne強調,承認並掌握(acknowledge and own)自己的優點,丟掉那些自以為是的想法(self-believe),是建立自信的極重要一步。她透露自己小時候,老師要班上小朋友舉手說故事,卻老不叫她,讓她認為一定是自己不夠好,所以老師不叫她的挫敗感,竟深入到潛意識,對她的成長,產生不小影響。她因此訂出反映(Reflect)、回想(Recall)、釋放(Release),這三R原則,鼓勵人找出那些自以為是的負面想法,回想造成那些想法的可能原因,進而藉由認知自己的長處、優點,來自我教育,並釋放、消除那些負面想法。
Mary Cheyne在會中發給每人一張至少有20個空格的紙張,要求出席者填寫出自己的長處、優點。她說,每個人的一生,有如一張掛毯(Tapestry),是由許多縱橫交錯的線織出來的,那些自以為是的負面想法,有如受損絨線,找出並抽出受損絨線,並承認各人的勤快、努力、細心等優點、長處,就可以建立起更強的個人信心,並從聲音、語調、表情、行動中傳達出來,幫助各人更容易的踏上成功之路。
            哈佛醫學院任教的韓裔Elisa Choi,費奇堡(Fitchburg)市長黃素芬,安永會計師樓稅務合夥人張曉青等人,這天分別暢談她們對信心的看法。
      Elisa Choi坦言,小時候她極端害羞,非常自覺的知道自己是學校中唯一亞裔,深為自己的與週遭白人女孩不同,感到窘迫,她的自信心是在成長過程中,經由獲得的成就,一點、一點建立起來的。
      黃素芬則是從小就很有自信,父母也給她自由,讓她做自己想做的事。由於她在父親經營餐館中成長,見慣各式各樣的人,從小就很好奇的想要知道,世界到底是怎麼形成及運作的。如今從政,她藉發自內心的求好、求善,來展現領導力。
      本身是第一代移民的張曉青坦言,她在中國成長時,一路順遂,也一向對自己很有信心。來到美國後轉行,面對一切得從頭學起的現實,才略感有點挑戰,但憑著她對自己能力的信心與持續不懈的努力,也終能有所成就。

圖片說明:

      波士頓亞美專業人員協會「點燃你成功的信心」會議主席胡穎()頒感謝獎給講者Mary Cheyne()(菊子攝)

威靈頓管理公司全球福利經理Yee Szeto-Law(左起)在哈佛醫學院任教的Elisa Choi,費奇堡(Fitchburg)市長黃素芬,安永會計師樓稅務合夥人張曉青,談自信對她們人生發展的影響。(菊子攝)

      波士頓亞美專業人員協會(NAAAP Boston)早年以在美出生的亞裔為主要成員,如今時移勢易,許多年輕的第一代新移民,也加入該會,並擔當要職。該會四名新幹部中,市場行銷主任徐凱俐(右起)、公關主任于豔、專業發展主任徐漫霞,都是從中國大陸來美才兩到四年的新人。韓裔的獎學金委員會主任Lois Rho,也是新幹部。(菊子攝)

            創辦了吸引力講台(Magnetic Podium)公司的Mary Cheyne指出,反映(Reflect)、回想(Recall)、釋放(Release)是建立自信的第一步。(菊子攝)

星期二, 12月 11, 2012

台灣媽媽團歡送黃正杰

                      (Boston Orange) 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黃正杰(左四)傳出將調往溫哥華,籌備成立當地的僑教中心後,波士頓地區僑團陸續開始舉辦歡送會。
            台灣媽媽親子團團長許憶文(前中)與該團成員八日下午在牛頓市的波士頓僑教中心舉辦歡送會,依依不捨。
            波士頓僑務委員陳家驊日前透露,由於黃正杰將於廿七日飛往溫哥華上任,接任的僑教中心主任郭大文廿四日才抵達波士頓,僑界已定十二月廿六日晚六點,在龍鳳酒樓舉辦迎新送舊會。一桌280元,有意訂桌者可以電郵洽僑務委員馬滌凡,以及余麗媖。(圖由波士頓僑教中心提供)

余氏宗親職員交接 提前慶聖誕


紐英崙余風采堂九日下午先辦職員交接典禮,再辦宗親兒童聖誕聯歡會,老少同歡,其樂融融。
            當日的職員交接典禮,由余風采堂元老余仕昂,美東總長余超群主持。新屆主席余積堯、副主席余景新在簡單隆重的儀式中,接下印信後,余風采堂的一樓會址,馬上翻身變成兒童遊樂場。余國華不但從自己家裏帶來兒童籃球架、推球台,還戴上聖誕老人的紅帽子,親自為小朋友們畫臉。余風采堂的美東總長余超群,為了逗孫子同樂,不惜放下身段,也在臉上畫出七彩線條,享受返老還童樂趣。會場還有另一名宗親從她工作公司借來的雪人佈告板,聖誕樹剪紙及貼紙等,出席的小朋友們都玩得很高興。
            余風采堂主席余景新透露,目前余風采堂登記有案的宗親,約五百多人,但他相信住在紐英崙的余姓宗親實際人數遠多於此,尤其是近年來遷居波士頓的新移民,人數越來越多,他本人經手辦理加入宗親會手續的就有廿多人,他也知道約有十戶人家,新從廣東台山等地移民來波士頓,以一家四口計,就至少有四、五十人了。有許多住在郊區,因路遠未加入者,就難以計數了。
            余風采堂新一屆幹部預定在二週內召開第一次會議,屆時由主席決定祭祖日期,其他已知的未來活動包括,年初一團拜吃齋,2013年的三月九日舉辦春宴。

圖片說明:

            紐英崙余風采堂職員交接,余積堯(右一)、余景新(左二_接任新屆正副主席,余超群(右二起)、余仕昂監交。余國華將與余超群一同擔任出席中華公所代表。(圖由余風采堂提供)

            余風采堂的美東總長余超群(前中),帶兩名孫子女參加聖誕聯歡會。(菊子攝)

            余氏宗親體貼的從公司借來道具,讓兒童感受聖誕氣氛。(菊子攝)

星期一, 12月 10, 2012

梅西百貨聖誕列車九日開進華埠


波士頓市府與梅西百貨合作的聖誕列車,昨()日下午開進華埠,點亮聖誕燈,宣告著時序跨入十二月,聖誕假期在望,一年復始,萬象更新的日子不遠。
            波士頓市長萬寧路(Tom Menino)自從去義大利旅遊回來後,就病了,迄今已有將近八週未能回市府上班。他先進了布里根婦女醫院,日前再轉到Spaulding復健醫院。醫生說他不但上呼吸道受感染,從腿部往上流到肺部的血液也出現凝塊。最近還又診斷出患上了二型糖尿病。
            昨日,波市第一夫人安琪拉代表萬寧路市長和代表華埠的波市議員林乃肯(Bill Linehan)一起為華埠點亮聖誕樹上的燈。她說,萬寧路的身體健康已在好轉中。萬寧路也為不能親自主持這他自己最愛的這假日活動,感到遺憾,委托她祝賀大家節日快樂。
            麻州眾議員麥家威(Aaron Michlewitz),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黃光野,核數李潔英,新任華埠社區議會議員陳偉民,波市長亞裔聯絡員翁耀漢等人,昨日都出席了聖誕列車進華埠點燈儀式。符鈺釧指揮的符客樂音合唱團應邀在座落於夏利臣街和益士石街交界處的聖誕樹前,為出席居民獻唱賀節。
            根據波市府藝術文化活動部資料,梅西百貨載著聖誕老人的聖誕列車在十二月七、八、九三日,共拜會了十六個地點,為市內各地居民帶來節日歡樂氣氛。

圖片說明:

            小朋友最愛的是坐到聖誕老公公腿上領禮物。(菊子攝)

            梅西百貨的聖誕列車還把一些卡通人物帶進菲利浦廣場,為人們增添節日歡樂。(菊子攝)

            符鈺釧的符客樂音合唱團在聖誕樹前獻唱。(菊子攝)

            波市第一夫人安琪拉和波市議員林乃肯一起點亮聖誕燈。(陳偉民提供)

前進會開社區會呼籲訂立新土地發展招聘標準


華人前進會八日下午舉辦社區會議,強調波士頓華埠需要「好工作,強大的社區」,建議波市府與土地發展商協調,在辦理建築工作招聘時,把標準提高53%為少數族裔、51%為當地居民,15%為女性等。
該會議由華人前進會副主任劉衛恒和社區組織員鄺寶蓮主持。波士頓市議員小阿若約(Felix G. Arroyo)普莉斯萊(Ayanna Pressley),提多傑克遜(Tito Jackson)華人前進會名譽主席李素影,波士頓建築工業學徒前訓練班負責人、以及油漆工會、木工工會、本地工會26分支、酒店服務業工會、社區勞工聯盟機構、多徹斯特社區等的代表,社區民眾,將近百人出席。
李素影首先發言。她指出,華埠一帶近十年來發展豪華化,不但豪宅更多,房租也越來越貴,許多工薪階層逼於租金太貴,陸續遷出。她認為,要穩定華埠社區,必須為華埠居民爭取更好,有工會的工作,才能容許華埠居民繼續留在華埠。
鄺寶蓮接著介紹華埠內刻正施工中,或即將啟動的發展項目及可能為華埠帶來的工作機會。她指出,華埠一帶現有機會獲得2000個建築工作,以及400個永久的工作機會。帶來這些工作機會的土地發展計劃包括,阿爾巴尼(Albany)街上將蓋一家酒店,銀線總站斜對面將蓋一家酒店等。
其中在濠江芽菜廠後面的阿爾巴尼街275號,將建成分別高十六層及十一層,共有225個公寓,以及325個房間的住宅及酒店;天滿地(Temple Place)59號,銀線總站斜對面將建的酒店,預計有243個房間。
她指出,綜觀華埠一帶的土地發展,華埠現有的1042戶豪華住宅數目,將在未來五年內,至少再增加1665戶,中低收入住宅則只在現有的563戶外,再增加331戶。最低收入住宅,更只在現有的1654戶上,再增加78戶而已。
目前波士頓市政府的土地發展建築招聘規定為,至少有50%是本地居民,至少有25%是少數族裔,至少有10%是婦女。他們建議,更改為53%為少數族裔、51%為當地居民,15%為女性等標準。
出席的華埠居民們表示,過去這些年來,華埠內蓋了不少高樓大廈,但是都沒有華埠居民從中獲得工作機會。其中一部份原因是工會的門檻太高,英語程度有限的工人,難以加入工會,獲取工會的工作機會。
鄺寶蓮表示,華人前進會因此希望邀集相關機構代表,協商、製定華埠社區提議的招聘目標,同時提供雙語培訓渠道,幫助華埠英語有限的工人,也能獲得福利好、工資高的工作。
她指出,華人前進會在會中提出的招聘標準建議,是根據華人前進會召開過數次居民會議、工人會議和青年會議的結果,和社區人士一起製訂的,
華埠居民會共同主席余仕昂,居民會前執委湯建華,東北大學飯堂工人代表梁淑玲、前進會節能翻修班學員楊宇聖,以及多徹斯特社區代表等人,也一一在會上發言,說明他們認為要製定這些招聘目標的理由。

黃哲倫「中式英語」波城演出 助ATASK籌款


「中式英語(Chinglish)」編劇黃哲倫,七日晚由波士頓名作家任璧蓮(Gish Jen)、第七號頻道電視台記者吳芝蘭介紹,在波士頓歌詞舞台劇院(Lyric Stage Company of Boston)和出席亞裔反家庭暴力中心所辦接待酒會的嘉賓暢敘,淺談此劇在波士頓演出感想。
      「中式英語 (Chinglish)」是黃哲倫編寫,從2011年六月起,就已在芝加哥、紐約百老匯等地上演的舞台劇。自推出以來,反應熱烈,不但獲「時代」雜誌評為當年十大音樂戲劇作品之一,也讓黃哲倫在今年八月時,獲得Harold and Mimi Steinberg 慈善基金會頒給戲劇界最豐厚的廿萬元獎金。
            這一齣舞台劇,主要內容為一名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商人,為拓展生意,到中國貴陽,找得一名西人當顧問,和官員打交道,爭取為計劃興建中的國際文化城製作招牌的故事。整個過程中,由於文化有別,翻譯落差,造成許多狀況,也讓邊看字幕,邊邊表演,以西人為主的觀眾笑趴了。
      任璧蓮在亞裔反家庭暴力籌款接待會中表示,黃哲倫顯然是個很機智的人,編寫的劇情、對話,不但有趣(funny),還很有深度的探討普世價值觀,甚至顧問及文化部長這兩名配角的處境,都悄悄帶出了意在言外的意境,讓人不得不重新看待並認為,使亞裔在舞台劇領域發光的黃哲倫,應獲得更高榮譽。
      黃哲倫坦言這一路走來並不容易。當年他投身舞台劇時,這個領域亞裔極少,現在卻已有越來越多亞裔加入,也很有成就。
      黃哲倫表示,2005年時,有人想把西方舞台劇搬進中國,找他去視察,他才開始一年至少兩次前往中國,並逐漸對中國的生活、文化,有了更進一步瞭解,還接觸到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翻譯,也讓他決定以翻譯落差來做為描寫中美兩國這些年間地位轉變的切入點。
      對他來說,此劇的另一挑戰與特色是雙語演出。由於他雖是華人,卻只在大學時學過幾年中文,所以他特地從香港找來名編劇合作,花了數年時間討論劇本,經常得為無法直譯的一些詞或句子苦思。他說,語言的確令人著迷,也如同人們看待世界的密碼,同樣的內容換一種語言來形容時,猶如讓人以局外人的身份來重新審視熟悉的東西。
      黃哲倫在回答本報記者時表示,找雙語演員,是排演「中式英語」的最大挑戰。在紐約時,情況還好,但在其他地區,卻很難找到中英雙語都流利的演員。此外就是語言的翻譯。他和劇組特地挑了諸如「情義」這沒有對等字的詞,或是「我愛你」這可能有許多種不同說法的句子等等,放入劇中。
      黃哲倫透露,「中式英語」一劇,已有製片人林詣彬(Justin Lin)有意要拍成電影。
      「中式英語 (Chinglish)」在波士頓的演出陣容,包括亞美社區發展協會董事會董事長曹育倫飾劇中的貴陽文化局長。該劇演員的語言教練為汪剛柳。

圖片說明:

      「中式英語」編劇黃哲倫(左起)與名作家任璧蓮、哈佛法學院教授Jeannie SukATASK接待酒會上相見歡。(菊子攝)

      「中式英語」演員,左起曹育倫等人謝幕。(菊子攝)

      麻州住宅及經濟發展辦公室社區關係主任李超榮(左起)、塔芙茨醫療中心社區健康主任曾雪清、協助伊莉莎白沃倫當選聯邦參議員的吳弭,一起恭喜曹育倫演出成功。(菊子攝)

      「中式英語」演員們出席接待酒會。(菊子攝)

接待酒會中的表演(菊子攝)

劍橋市香港餐廳東主夫婦和黃哲倫合影。(菊子攝)

A123拍賣資產 萬向集團得標

波士頓環球報九日報導,一名出席拍賣的顧問透露,美國政府斥資近億元支持的A123電池公司宣佈破產後的拍賣,由來自中國的萬向集團奪標。

經營汽車零件的萬向企業集團,打敗了密爾瓦基(Milwaukee)強森控股公司(Johnson Controls Inc.)和日本NEC公司合作的競標團隊,買下A123系統公司。這一拍賣還未完全定案。
A123系統公司出售的資產中,萬向集團將買下在密西根的兩個工廠,萬向集團將不會取得A123系統公司與國防部合約有關的資產。那一部份的資產由伊利諾州的電池公司,納維他(Navitas)系統公司取得。
      這兩宗資產的出售價,共約二億五千萬元。德拉瓦州的破產法官預定於下週二就這宗破產拍賣案開庭聆訊。

星期六, 12月 08, 2012

哈佛中國關懷年會關心女權促人做好事


哈佛中國關懷(Harvard China Care)日前在劍橋市喜來登(Sheraton Commander)酒店舉辦第七屆籌款餐會,報告該會近況,講談女權仍待爭取,介紹拍片鼓勵人們做好事的Jubilee項目。
            會長劉綺虹及副會長蔡志遠表示,該會自2003年成立以來,成長快速,迄今已共籌得逾廿萬元,送過九十名志工到中國的孤兒院服務,舉辦了不下70次的餃子會,為不下七十名青少年找到一名輔導義工,還贊助了不下一打以上的大手術。
            她說明,該會籌款所得,全用於辦理服務,包括支持在北京的中國關懷之家特別照顧組,為亟需獲得醫療護理,生命才能維繫的孤兒,提供手術前和手術後開銷費用。單只是過去這五個月來,該小組就已為28名受苦於腦積水、脊椎斷裂、鄂裂的孤兒,提供了資助及照顧。
            該會支持的中國機構還包括大連兒童村、Jiaozuo福利院、羅陽孤兒院等。
            籌款會這天,哈佛中國關懷(Harvard China Care)請來獲得普利茲獎的第一位亞裔女記者伍潔芳(Sheryl WuDunn),美國第一位第一代移民華裔喜劇演員黃西,以及放下醫學本行,拍起短片,鼓勵年青人追夢、做好事的魯益華,和六、七十名出席者分享經驗或表演。
      伍潔芳在2010年時,和人合作,出版了「半邊天:為世界各地婦女把壓迫變成機會(Half the Sky: Turning Oppression into Opportunity for Women Worldwide)」這本書,也參與藉由網路社交媒體遊戲等多媒體途徑,來改善女性處境的計劃。這天她侃言即使先進如美國這樣的國家,婦女還是一樣面對著許多不公平,她希望更多人能關注這一現象,攜手改善狀況。
      魯益華是2009年畢業的哈佛大學學生。他在會中講述自己暫時放下在學時主修的醫科,拍起短片,鼓勵年青人追夢,做好事的經歷。
      魯益華透露,他和韓裔的Eddie LeeJason Lee這兩兄弟,從大一時就因參加基督教會的活動而認識,並結為好友。2010年時,Jason Lee想要做件有意義的事來誌記畢業,三個人商量後,決定拍部短片,放到youtube上,為海地的大地震災民籌款。
      這部短片上傳youtube後,十分受歡迎,竟為海地災民籌到一千元。魯益華等人大受鼓勵,很有興趣繼續自學拍片,拍出了好些部短片。2010年十一月時,他們拍的「愛語(Love Language)」短片,藉著一對原本不相識青年男女,互傳紙條,漸生情愫,最後才發現傳紙條原來不是為了調情、逗趣,而是女生耳聾聽不見。這片上傳youtube後,共吸引了兩百萬人觀賞,讓他們發現社交媒體的感染力的確很大,逐漸的興起專心拍片,鼓勵人們做好事的念頭,也開始推出Jubilee計劃,正進行著「十二天善行(12 Days of Kindness)」推廣活動,藉短片鼓勵人們在一年又將復始之際,連做十二天好事,也呼應了基督教的信念。
      魯益華透露,他和EddieJason兩兄弟,都正在放棄各自原有的商管顧問、白宮亞太裔事務部,以及醫學等專業工作,想要專心從事拍片,鼓勵人做好事的工作。他們認為那是更忠於他們內心呼喚的工作。雖然他們的父母都擔心,維生會否成問題,但基本上支持,目前的發展情況也還不錯。Jubilee計劃已在加州、紐約、新澤西、麻州、佛羅里達州都有了分支機構,麻州之內,也有四個。他們希望能鼓勵更多人加入做好事的行列。

圖片說明:

      哈佛中國關懷今年的主席劉綺虹(左二)、副主席蔡志遠(右一)在尖子班共同創辦人Bob Maginn繼續贊助下,經營會務活動。贊助額不下一萬五千元。魯益華(左一)應邀講談Jubilee項目。(菊子攝)

      Jubilee項目的魯益華(左二)在會中廣受學生歡迎。(菊子攝)

      黃西為哈佛中國關懷表演後,和學生們互動。(菊子攝)

      伍潔芳是獲得普利茲獎的首名亞裔女記者。(菊子攝)

艾克頓中國音樂舞蹈夜精彩絢爛


艾克頓中文學校(ACLS)在該鎮康娛局贊助下,今年和天使舞蹈藝術公司合作推出「艾克頓中華音樂舞蹈夜」。逾百名演員的二小時精彩演出,讓近千名觀眾目不暇給,嘆為觀止,演出落幕時,全都站了起來,熱烈鼓掌,久久不歇。
      艾克頓鎮九名學校委員中唯一的華裔委員孔軒表示,該學區共有三百多名老師,其中華裔不到十人,這場「龍族古韻」演出,的確讓更多艾克頓鎮居民對中華文化留下了更好印象。
      艾克頓中文學校董事會董事長茍燕妮指出,這場演出,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現場觀眾不是華裔,充分達到了宣揚中華文化,服務社區,豐富地方生活,把艾克頓中文學校介紹給非華裔家庭的目的。看到演出後觀眾反應之熱烈,工作人員們全都很開心。
茍燕妮透露,該校已是第四年舉辦這活動。第一年時,以音樂演出為主,和大波士頓中華文化協會合作,並安排了艾克頓鎮本地團隊參加演出。第二、第三年時,是多元秀,邀請了多個不同團體,演出各式各樣,能夠展現中華文化之美的節目。今年有鑑於天使舞蹈團演出水平高,該校決定以專場形式和天使舞蹈團負責人克克合作,結果的確令人滿意非常。尤其克克的天使舞蹈團中,有許多青少年團員都是艾克頓鎮居民,她們大家辦活動、欣賞演出時,也感到格外親切,有意義。
            她也指出今年由於艾克頓中文學校在租用假艾克頓‧博斯寶路高中場地時,只能拿到週日晚的時間,一眾工作人員擔心時間不對,吸引不到足夠觀眾,做宣傳時格外下功夫,歷任前校長,包括史建英、劉漢蘭等人,都積極協助發傳單、銷票,王建國還製作了演出網站。
            天使舞蹈藝術公司創辦人克克,為這場演出安排了三個篇章。在開場的「盛世歡歌」後,陸續以「龍族古韻」、「姹紫嫣紅」、「為你而歌」,展現中國的傳統古典文化、少數族裔風姿,以及現代社會韻味。最後再以「舞彩繽紛─星光燦爛」落幕,讓觀眾沉浸在令人目不暇給的七彩顏色,數十人同時舞動揮的熱力中,心情激動不已。
      在演出篇章中,「龍族古韻」是藉舞蹈、音律,展現中華古文化的部份。克克特地安排了琴棋書畫為舞蹈主題,還請中英雙語流利的司儀白雲,說明歲寒三友的這松竹梅演出,分別象徵著中華民族所重視的正直、謙虛、堅忍等品格特性。
      特別演出嘉賓,中央音樂學院畢業的翁慧,也應邀獨奏了一曲「墨客」。
      艾克頓中文學校和天使舞蹈藝術公司當天都藉節目冊,預告了兩機構的未來活動。艾克頓中文學校將於2013年二月慶祝建校十週年,天使舞蹈藝術公司將於2013年一月廿六日舉辦大型舞蹈春晚,五月廿六日在衛斯理鎮的麻州灣區學院劇院辦全美中國民族舞蹈大賽。
  
圖片說明:

      劉陽(左起)、黃玲、茍燕妮、劉沂峰、翁慧、白雲、關姍、克克、王梅、張榮華等「艾克頓中華音樂舞蹈夜」的工作人員和主要演員在演出後合影。(菊子攝)

      「艾克頓中華音樂舞蹈夜」的主要演員及策劃,右起克克、關姍、白雲、翁慧、劉沂峰等人。(菊子攝)

      克克(前右二)與關姍(前右起)、劉沂峰、翁慧、白雲和一眾演員謝幕。(菊子攝)

      艾克頓鎮唯一的華裔學校委員會委員孔軒也應邀出席,欣賞「艾克頓中華音樂舞蹈夜」演出。(菊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