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香港華人民主人權促進會到波士頓華埠天安門紀念碑前點蠟燭悼念。(周菊子攝) |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 海外香港華人民主人權促進會和中國民主長征基金四日晚在哈佛大學科學中心C廳,舉辦“六四”廿五週年悼念會,強調不面對歷史,如何走向未來。
目前在台灣任教的當年學生領袖王丹,繼前往華府出席記者會,赴紐約發動 “天下圍城”後,四日抵達波士頓,為海外香港華人民主人權促進會的“六四”廿五週年悼念會致辭。
波士頓華埠天安門紀念碑上四日晚,擺有鮮花,燭火。(周菊子攝) |
王丹說,廿五年前的天安門事件,其實包括了兩件事,一是八九民運,一是六四鎮壓。兩者不應混為一談。
八九民運是學生響應中國共產黨內部改革呼聲,對民主抱有希望,採取行動的結果,六四鎮壓則是政府使用武力,強制執行高層決策,造成的局面。
王丹強調,各國處理學生運動手法不同,當年如果不鎮壓,改以其他方法解決問題,中國今日面貌,也許截然不同。當年趙紫陽,甚至中國政府內部,其實都同意不鎮壓。他覺得關於天安門事件必須要釐清的其中一點是,導致中國改革腳步停滯的不是學生運動,是鎮壓行為,
王丹感慨表示,當年的大學生都抱著有擔當,肯參與,眼光放在國家上的態度,和今日大學生對國家抱著放棄態度很不一樣。他說當年學生們會走上街頭,就是因為想要參與改革國家大任。他到現在也不後悔自己當年的行動,因為他覺得自己努力過,對得起國家。
四日晚的“六四”悼念會,約有一百多人出席,比往年略多一些。從外觀上看,各種年齡層都有,其中有至少三名洋人,也有至少二名家住北京,正好來探親的家長。
王丹出席波士頓的六四悼念會,寄語學弟妹,要有擔當,肯參與。(周菊子攝) |
王丹當晚表示自己身體不適,發言後就離場,未如往年般和出席者一起手持燭光,悼念廿五年前的六四死難者。
貼有“人民不會忘記”字樣的會場,約有百餘人出席。(周菊子攝) |
當晚的波士頓六四悼念會,在影音回顧,默哀,何曉青演講,出席者在哈佛科學中心門外舉光管代燭光的悼念後,有部分人士轉往波士頓市華埠牌樓旁的天安門紀念碑前,默哀,唱“自由花”,進一步表達廿五年後,事未平反,哀思仍在。
當年的另一民運領袖王軍濤,當晚也從紐約來到波士頓,但未發言,在王丹離場後,也離席了。
天安門學運領袖之一的柴玲(中)與丈夫Bob Mening(右)請哈佛大學紀念教堂牧師 (左)主持祈禱會。會場門口擺出她在2011年出版的“柴玲回憶“。(周菊子攝) |
目前住在大波士頓的當年另一民運領袖柴玲,六月四日晚,在離哈佛科學中心不遠處的哈佛紀念教堂,舉行天安門廿五週年祈禱會。她以“所有的女孩都准許(All Girls Allowed)“這非牟利基金會創辦人的身份,促成這一祈禱會,盼以基督大愛,讓中國內的所有人獲得自由,希望。
海外香港華人民主人權促進會到波士頓華埠天安門紀念碑前點蠟燭悼念。(周菊子攝)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