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6月 09, 2014

文協國樂團"風雲際會“慶三十週年

潘台春(右),歐陽東美(左)夫婦是文協國樂團的創辦人
與團長。(周菊子攝)
            (Boston Orange 周菊子波士頓報導)大波士頓中華文化協會國樂團,七日晚在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喬丹廳,以“風雲際會”音樂會,慶祝成立三十週年。高水準演出,博得滿堂采聲。
            大波士頓中華文化協會(GBCCA,簡稱文協)國樂團原本是麻省理工學院國樂社,1984年才加入文協,2000再成立由歐陽東美擔任團長的青少年國樂團。
    左起,楊信宜,冼鳳明,阮鴻燦,陳銘俊,陳志新,葛帝生
Gary Christenson),潘台春,郭雅志,張越麒,何濤等人
在演出後合影。(
菊子攝)
團長潘台春當晚感慨表示,該團初成立時,只是幾名國樂愛好者,定期排練。沒想到三十個寒暑堅持下來,排練場地跟著文協,從衛斯頓(Weston)搬到牛頓(Newton),團員增加至三十多人,彈奏樂器也擴大到包括二胡,高胡,笛子,揚琴,琵琶,古箏,板胡,笙,嗩吶,中胡,以及西樂的大提琴,低音琴,甚至還有打擊樂器的排鼓,雲鑼,鋼片等,讓該團可以挑戰聲部編制比較複雜的曲目。
文協國樂團“風雲際會”慶三十週年音樂會落幕後合影。(菊子攝)
七日晚,文協國樂團以上下半場各七首曲目的演奏,展現該團過去這三十年來的成績,從青少年國樂團合奏“燈節”,“微山湖”,國樂團合奏“蘇堤漫步”,“美麗的鳳尾竹”,到兩團合奏“望春風”,“豐收鑼鼓”,全場觀眾都聽得十分投入,曲音一歇,掌聲立響。有觀眾悄悄說,難怪該團能應邀到紐約卡內基廳表演,波士頓第一夜,波士頓龍舟節也少不了要請他們演出,好讓美國人見識,原來中樂那麼豐富,多元。
潘台春(左起)介紹他哥哥潘台生,以及甄雲龍都是三十多年前
就已經彼此合作的音樂圈中人。(
菊子攝)
應文協會長冼鳳明邀請,和好友紐英崙中華公所主席阮鴻燦聯袂到會的摩頓市市長葛帝生(Gary Christenson)也說,原來中國樂器演奏這麼好聽,文協國樂團的確有水準。
當晚的節目,在國樂團的大陣仗演奏外,還安排展示琵琶,打擊樂器,楊琴,古箏,嗩吶,二胡等各種中國樂器的演奏,包括五人琵琶合奏“歡沁”,陳宏林等人七人以鼓,鑼,鈸,板等樂器演奏“老鼠娶親”,梅靜蘭等三人合奏楊琴“春到清江“,2012年獲得香港最佳藝術家頭銜的嗩吶大師郭雅志,和潘台春吹笛子,陳志新打鼓的合奏“淘金令”,楊信宜和沈星辰以古箏合奏“拔根蘆柴花”,何濤等人以二胡演奏“喜看麥田千層浪”等。
由陳志新所創辦水底魚打擊樂團擔綱的“老鼠娶親”,演奏者還配合曲目的頭戴老鼠耳朵道具,出場,過場時擺出老鼠動作,引得全場呵呵笑。
文協國樂團創辦人潘台春(右)介紹該團要感恩的各個人。菊子攝
文協國樂團團長潘台春當晚在台上感謝過去這些年來曾與該團合作過的老師,音樂家,包括教他笛子的哥哥潘夢柏 ,創辦演藝沙龍的甄雲龍,楊琴老師張鎮田,李平,二胡老師高宏偉,林湛濤,馬燕,琵琶老師甄若茅,祿豔榮,笛子老師張正山,打擊樂老師陳志新,古箏老師楊信宜等人。他邀請當晚出席的前述各人上台,分享該團成立三十週年的喜悅,還特地感謝加入該團至少十五年以上的張越麒,劉健,以及一名遠從俄亥俄州趕回來的當年團員。
潘台春指出,指揮是樂團靈魂,過去這三十年來,該團曾有蔡金冬,陳怡彬,許雅民,陳淑慧,楊玲等人任指揮。波士頓大學音樂演奏博士陳志新,是現任指揮,與該團已有十二年感情。
駐波士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副處長陳銘俊當晚應邀為文協國樂團的三名畢業生頒發證書。
 音樂會最後在全體合奏“風雲際會”中落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