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篇今年四月一日在Blue Dun上刊出的文章,大波士頓地區在2013年內,冒出不下十七家初創金融科技公司,使得這一領域的金融服務公司初創公司總數達到約50家之多。
2011年在劍橋市創辦的飛莓資本,就是其中一家。最初是由天使投資人的五十萬美元起家,今年三月陸續和第一春公司(First
Spring Corp.),以及澳洲的全球偵察基金(Scout Global Funds)達成融資協議。
張宗堯當天在會中表示,飛莓公司做的就是從數以千計的不同來源收集資訊,利用該公司建造的獨有分析平台,來做出更正確的經濟模式,進而幫助客戶管理資產。他們也為想要建立數據分析方案,或解決數據相關問題的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包括預測地震,都是他們做的服務之一。
他透露,經過這二,三年的不斷修訂,飛莓的資訊來源與分析平台都越來越紮實,也能更快速地提出答案。至於金融市場的股票投資,他指出,一般人容易受市場上的負面新聞報導影響,一時衝動地做出決定,但負面新聞有時反而能帶來正面結果,一般來說,長期持有的最終結果,是會有盈利的。
魏宇峰當天從醫療護理行業的應用海量數據說起。他指出,美國的醫療護理開銷將在2019年時達到4.5兆元,約等於2013年GDP的29%。自從聯邦政府實施可負擔醫療保險法(ACA),拋出許多依照醫療品質付費的規定後,聯邦醫療護理(Medicare),聯邦醫療補助(Medicaid),以及保險公司付款給醫院的做法,都出現許多改變,紛紛要求醫院採取措施,減少病人的再度住院率,加強使用率,減少申報費用詐欺,改善效率等。這些要求使得醫療護理機構面對如何管理爆炸性成長的數據,如何整合零散瑣碎數據,如何把數據變成有用的資訊,如何很快地獲取關鍵績效指數,並做出決定等挑戰。
魏宇峰認為,這現象至少在四個領域形成許多機會,包括整合數據,儲存及運用數據,分析數據,提供視覺畫的決策支援等。
魏宇峰指出,醫療界目前面對的一大問題是如何減少病人的再度住院率。一般來說,當病人出院後,出人意料之外的,在三十天之內又住院了,就形成一宗再度住院案(readmission)。一般來說,有200到300張病床的醫院,每年約有380萬元,或9.6%的總預算是浪費在不必要的再度住院上。根據可負擔醫療保險法,聯邦醫療護理(Medicare)及聯邦醫療補助(Medicaid)服務中心(CMS)從2012年開始就開始向再度住院率過高的醫院徵收罰款。這種做法逼使醫療界紛紛轉向海量數據業求救,希望找出方法預測,並從而減少病人的再度住院率。其中的一項實驗性做法,獲得改善50%的成績。
魏宇峰認為,海量數據的未來將是有許多數據會來自可穿載設備,數據不成結構,無監督的學習等。
紐英崙玉山科技協會的這場講座,原本有三名講者。預定講談海量數據與地方政府的劍橋市議員張禮能,因故未能出席。
查詢玉山科協概況,可上網www.mj-ne.org。
圖片說明:
紐英倫玉山科董事與講者合影。左起,陳翠玲,黃瑞琪,魏宇峰,張劭聿,張宗堯,貝克寧,康麗雪,凌秀美等人。(菊子攝)
兩名講者魏宇峰(左),張宗堯(右)都是麻省理工學院博士。(菊子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